在古代戰爭中被當做主兵器使用的重要裝備
直刀起源
刀和劍一樣,源遠流長,自古有之。石器時代有石刀,到了商、周已開始使用青銅刀了。在這個時期,刀的用途和劍一樣,主要用於防禦自衛、砍頭和割下敵人的左耳。
從西周到春秋時代,產生了很多材質很高的劍。所以,劍是當時短兵器的主流。只是到了漢代,刀才取代了劍,成為短兵器中的佼佼者。
為了適應和以匈奴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戰爭需要,漢代大力發展騎兵,刀這種兵器也隨之得到發展,並成為主要的戰鬥武器。在戰場上騎兵首先使用的是弓箭和長兵器,只是在沒有了長兵器(扎進敵人身體拔不出或發生折斷損壞),或進行近戰的時候,才使用佩帶的短兵器。
以近戰為主的騎兵,在騎戰中,常常相錯廝殺,適合劈砍的短兵器就成了主兵器被使用。在這種以劈砍為主的戰鬥中,刀劍相拼時,刀背很厚的刀類兵器就佔了構造上的優勢,不容易折斷。這樣,單刃的刀就取代了雙刃的劍,成為騎兵的重要裝備兵器。出於同樣的理由,步兵也大量裝備了這種厚重刀背的單刃刀。
刀之所以能取代劍的另一個理由,是刀的製造成本比劍低,而且生產時間短,因此用它來裝備軍隊更有利。
在漢代,由於刀的使用在軍隊里相當普及,受此影響,從皇帝到大大小小的官吏,早時佩帶的兵器換成了後背的單刃刀,而少見帶劍的了。在西漢,官吏們佩劍是一種義務,而到了東漢,劍和刀已處於同等地位,擇其一種即可。但是,除了特殊的儀式或場面,佩帶刀則是最普遍的。在平時,官吏們隨身佩帶的劍和刀,完全是一種裝飾華美的工藝品,而在戰場上,仍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武器。
直刀的發展
從三國時代到隋完成統一的這個時期,這種直刀,在諸多的短兵器中獨佔鰲頭,成為主要兵器。由於冶煉技術的進步,又處於戰亂時期,就更迫切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兵器,於是就產生了製造了很多時實戰性強、材質也好的諸多兵器。
例如,三國時代蜀國的諸葛亮,命其部下啊蒲元在斜谷一次就製造了三千把精巧的鋼刀。而且銳利無比,遠遠地超過了當時的所有鋼刀,由此得名「神刀」,在製造這種神刀的過程中,蒲元重視刀刃的剛度這個環節,即刀刃的淬火工藝。考慮到冷卻水質不同而極大影響的硬度。為此,在選用冷卻水上下了工夫,獲得了成功。
夏國的赫連勃勃於408年製造五把點綴有龍鳳的「大夏龍鳳刀」。刀柄後端有刀環,刀長約94cm。據說,是使用經過一百次鍛造「百鍊鋼」精製而成的寶刀。可與春秋時代吳、楚的名劍「湛盧」媲美。而這個時期,最有名氣的刀,卻是北齊綦母懷文所造的宿鐵刀。相傳,使用優質鋼製造的宿戟刀,堅硬鋒利無比,能砍透三十張鐵質鎧甲片。
唐朝軍隊中,刀這種短兵器的裝備率很高,約佔20%。唐朝軍隊士兵裝備著弓、弩等遠射兵器和槍這類長兵器,同時還配備有刀這種短兵器。今天遠距離時,使用長兵器,在近戰白刃格鬥時,就拔刀而戰。在唐朝軍隊里,雖然直刀和渠刀同時使用,但是官吏佩帶的,都是直刀。
直刀的影響
中國的直刀,對周遍民族和亞洲許多國家--北至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西至西域諸國,南至越南,以及東鄰的朝鮮和日本,都曾產生過很深的影響。從唐朝傳到日本的同一形狀的「太刀」,不僅是當時日本官吏的佩物,也是軍隊的主要裝備兵器。在正倉院和四天王寺仍可看到唐代的太刀。據說,傳到日本之後不久,日本就出現了刀身彎翹的日本刀。
把直刀用於實戰的最後朝代是南宋。據北宋《武經總要》記載,戰場上再也看不到直刀。當然,只憑文獻並不能完全確認直刀的有無。因為目前已出土了南宋時代的直刀實物。從刻在刀上的文字可以確認,這把刀是南宋咸淳六年(1270)製造的。刀長83.3cm,刀刃寬大鋒利,刀柄帶有防止被敵人兵器傷害的護手,是一把刀柄帶環的環首刀。從當時的雕刻可以判斷,這把直刀不是只單手刀,也常用雙手握著來使用的。
南宋以後,在唐朝復興起來的曲刀則成為短兵器的主流。





TAG:中華冷兵器課堂 |
※如何與美抗衡,專家評選出這六大裝備做主力
※這些戰艦俄軍都已永成廢銅爛鐵,解放軍仍將其當做主力裝備
※終於自己做主,歐洲主動學習中國裝備,感嘆性能優異要求合作、購買,希望中國不要學習西方進行技術封鎖
※二戰後被迫獨立的八個主權國家,它們為何不願「當家做主」?
※在古代,你的仕途誰做主?李白的教訓
※「做主播的必備技能,你掌握了嗎?」
※你的房子你做主 家庭裝修空調選購變化
※用這些穀物當做主食,比米飯還要營養,最主要是還能瘦身!
※我的身體我做主:避孕與女權
※閨女穿衣就要酷, 我的童裝我做主
※最好的告別——我的遺體我做主
※如何打扮自己的頭髮 閃亮登場做主角
※套裝就要穿的與眾不同,洋氣時髦有氣質,我的夏天我做主
※不媚俗,我的身體我做主:那些做了縮胸手術的女明星們
※我的髮型我做主,男人就應該有這樣髮型
※我的活動我做主 秀出學子真精彩
※曾經叱吒風雲的俄羅斯裝甲部隊:如今卻要使用老舊坦克做主力?
※一切善惡是人的思維和心態在做主導
※同是貓科殺手相殘殺,花豹獵殺獰貓誰的的體積大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