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文 |張經緯

前兩天中國科幻小說作者郝景芳的《北京摺疊》獲得世界科幻協會頒發評選的2016年美國「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說獎。這是繼去年劉慈欣的《三體》獲得雨果獎長篇小說獎後,再次中選。


《北京摺疊》的獲獎對中國科幻迷來說是件令人鼓舞的事情,其中也有他們不少的功勞。在幾個月前獲得提名時我就關注過這篇小說,但沒有特別深的印象。獲獎之後又從網上找來看了一下,和我當時的看法並沒有太大變化。


摺疊了誰的城市


這篇小說的「科幻」核心,是想像了一個未來的北京,變成一個可以摺疊的城市。小說里是這麼描繪的:

摺疊城市分三層空間。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後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著兩千五百萬人口,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著五千萬人,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後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


我的理解是,這個城市大概在地底下有一根滾軸,滾軸旋轉,上面的懸架就會跟著轉動——樣子跟摩天輪上的座位差不多。就是上面的箱轎少一點,只有三個。但這三個箱轎不是三等分的,按照(24:16:8)的分法,在一張餅狀圖上差不多是一半、三分之一、六分之一的切割比例。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資料圖,圖文無關

這三層空間被想像成住著不同工作的人們,小說里各有一個代表:第三空間里的代表是一個垃圾處理工;第二空間是個沒錢的男研究生;第一空間是銀行總裁女助理。這種分類暗示的含義就一目了然了。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處理工老刀,為了給養女籌集入幼兒園的費用,決定冒險「走私」,替第二空間的窮研究生秦天送一封「表白信」給第一空間的女孩依言。結果發現,依言是一個銀行總裁助理,已婚「白富美」。白富美高價委託老刀替她隱瞞真相。


老刀返回第二空間時,遇到同樣從第三空間打拚上來的老葛,兩人莫名投緣,開始談心,卻說了一段「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話:


人工成本往上漲,機器成本往下降,到一定時候就是機器便宜,生產力一改造,升級了,GDP上去了,失業也上去了。怎麼辦?政策保護?福利?越保護工廠越不僱人。


你現在上城外看看,那幾公里的廠區就沒幾個人。農場不也是嗎。大農場一搞幾千畝地,全設備耕種,根本要不了幾個人。咱們當時怎麼搞過歐美的,不就是這麼規模化搞的嗎。但問題是,地都騰出來了,人都省出來了,這些人幹嘛去呢。

歐洲那邊是強行減少每人工作時間,增加就業機會,可是這樣沒活力你明白嗎。最好的辦法是徹底減少一些人的生活時間,再給他們找到活兒干。你明白了吧?就是塞到夜裡。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每次通貨膨脹幾乎傳不到底層去,印鈔票、花鈔票都是能貸款的人消化了,GDP漲了,底下的物價卻不漲。人們根本不知道。


最後,聽完老葛憂國憂民的老刀回到了第三空間。雖然在地面摺疊時被夾傷了腿,但他完成任務,成功領到了酬金。幸福地想像著女兒「什麼時候才能學會唱歌跳舞,成為一個淑女」,然後就去上班了。


被摺疊的硬科幻

《北京摺疊》的科幻色彩,毫無疑問,是把人們頭腦中的勞工階級、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用空間佔有程度的物化方式確立起來。我們常說,「空氣面前,人人平等」。小說里則用機械的方式把這種平等也最終分割掉了。因為分配的關係,第一空間能分到的藍天和空氣是第三空間的三倍。


然而,這個大的科幻背景,對小說結構的支撐卻並沒有多少貢獻。因為當我們把這個摺疊空間的構想去掉時,故事竟然也能成立。來自下層社會的老刀為了籌錢,替研究生小秦給他的白富美戀人送信,無意中撞見白富美其實是銀行高管的太太,最後收了封口費,送女兒去高檔幼兒園。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北京摺疊》郝景芳著,第74屆(2016年)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


這個故事經過簡化,只是去掉了炫目的空間摺疊,其他全部不變,就成了一個平淡的言情小說,甚至找不到人物之間的戲劇衝突。


如果還要在小說中找到一些和科幻有關的點,老刀和白富美在餐廳吃飯時切生魚片的機器人和第一空間路上追捕老刀的巡邏機器人,是少數兩處可以證明科幻的,超越現實的地方。而摺疊城市這個最大的賣點,卻被一再沖淡,變成了一個缺乏鮮明特徵的寓言故事。


把摺疊城市和北京聯繫起來,或許能讓人產生一些共鳴,但這種共鳴卻很可能因為刻意加入的「新疆大棗、東北拉皮、上海烤麩和湖南臘肉」而齣戲。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資料圖:《機器人總動員》劇照


至於小說背後主張的深遠內涵,卻因為強行植入的那段「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談話而顯得牽強。機器的應用,導致就業崗位的減少,最終造成大量失業。這是一個從英國工業革命時代,「憤怒的紡織工人搗毀動力紡織機」那個故事,就開始流行的對工業生產的反抗。在21世紀的科幻小說中,看到這個古老觀念的復活,似乎有些穿越的感覺。


且不說,工業革命以來兩百年的事實證明,技術升級導致的工作崗位調整隻是生產過程的短期現象。(否則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那些國度,早就不適合普通生產者生存了。)從長期看,新行業,以及新的分工體系,會創造新的崗位。僅僅以這樣一種反對技術革新,將生產過程極簡化為對大規模機械操作的迷思,恐怕也是科幻本身的奇怪闡釋。


當然,我們或許可以用科幻的「幻」,將這種對未來,對生產、經濟關係的敘述理解成一種幻想。但至少,要將科幻建立在「科」的基礎之上。科幻不必是「太空歌劇」,完全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之中。也不必用黑科技震撼讀者的小心靈。


但對於真正的硬科幻作品而言,言情可以是一流科幻的有機組成,但不應讓科幻成為言情和道德故事的點綴。


科學不是一種迷思


記得許多年前,少年時看科幻小說,讓人心嚮往之的多是《星際迷航》一般的宇宙探險。人類用新技術探索空間;和未知遭遇,在危機中憑藉智慧化險為夷。


曾幾何時,隨著反理性主義將科學本身視為一種迷思,視作權威型政治的共謀,越來越多的反烏托邦科幻,把科學的產物想像成人類的敵人。比如《終結者》、《黑客帝國》一類作品,將機器人作為人類的公敵。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資料圖:《終結者》里的機器人


然而,科學就是科學,可能會因為使用者的願望,造成好或壞的結果。但這並不影響科學本身作為一種人類認識世界的方法論的價值。因此,一篇好的科幻作品,依然應該是讓人充滿激情,嚮往未知,迎難而上的。


相比之下,我更能接受的,或許還是那些老牌的硬科幻所傳遞的不倦的進取之心。就像去年上映的科幻影片《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最後的台詞那樣。


那是太空,它是不會遷就你的


在某個時候,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當一切越來越糟時,你只能堅強地面對


這是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你要麼屈服


要麼反抗


就是這樣


你只要開始


進行計算,解決一個問題


解決下一個問題


解決下下個問題


等解決了足夠的問題,你就能回家了。

張經緯:北京摺疊,科幻只是言情的點綴



資料圖:《火星救援》海報


【作者簡介】


張經緯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人類學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孫凱:誰是王朝晚期最理想的接班人?
陳雪:我見證了一對拉拉的艱難求子之路
劉遠舉:這個時代如何避免無錢醫治大病的悲劇
章詩依:人均壽命世界第一的香港人怎麼看奧運
女排精神,在孫楊和SNH48之間,在汪峰和白岩松之間飄蕩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悲憫的情懷,固化的臉譜:評科幻小說《北京摺疊》
摺疊的北京,撕裂的社會,一點都不科幻
《W:兩個世界》:懸疑?科幻?愛情?李鍾碩和韓孝周要演點不一樣的!
必看的科幻影片大盤點 堪稱經典!
盤點那些年的科幻夢
北京摺疊,撕裂的社會,一點兒也不科幻
盤點:非常震撼的13個大自然現象,堪比科幻大片
大表姐的科幻電影,講的是太空中那種孤獨的愛情
最新科幻電影,反派卻特么是個鬼!
《鋼鐵俠》中的這個科幻場景,要被索尼科技實現了!
苏傥君:科幻电影的「人类」情怀
光譜獎: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科幻
科幻新片《異形:契約》,網友表示很想看
獨家!科幻迷必看:跟著大劉,科幻一整年,想想就炫酷吶!
大表姐的科幻電影,故事說的是太空中那種孤獨的愛情
很高科技,可惜是個披著科幻題材的愛情片
科普:那些科幻大片中,電影的特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科幻變為現實:盤點電影中曾預言的八大高科技產品
《逆時營救》最新片段:科幻是想像力的殼,情感是戳人心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