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藥取效的道理到底為何?

中藥取效的道理到底為何?



中醫書友會第107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廖老這一篇中藥藥理的小論述真真寫的太好了: 「中醫治病,用神韻,不用死方。「中醫藥理為性味學說。以鼻聞口嘗之,則可治病,不關注有效成分。藥物可以替代,性味不可弄錯。」文理不淺,值得玩味。(編輯/王超)



中醫藥理概論

作者/廖厚澤




中醫藥理為性味學說。以鼻聞口嘗之,則可治病,不關注有效成分。藥物可以替代,性味不可弄錯。五氣為鼻聞,臊焦腥香腐是也。另丹醫云:臊焦香腐瓮。五性為食入後之體覺,寒熱溫涼平是也;五味為口嘗,辛甘酸苦咸是也。如桂枝辛溫,是性溫、味辛。




喜食某物,即是內臟之需要。如女子喜腥,男子喜臊,故女喜食魚,男喜食五臟下水。龍牡味咸,可收斂、強心、瀉腎氣;苦可敗火,湘人火氣大,故喜食苦瓜;山西人喜食醋,亦水土之故,可收縮心、肺,故五味子治療肺氣腫。



中醫藥理非有效成分論,因配伍之後即有新的變化。如小兒驚風,用生石膏、硃砂兩葯為粉合服。婦女痛經,用香附子、黃連或香附子、黃芩配伍。早年間江湖上有百味散、百葯煎等,取百葯合成,可為補藥。將各種藥渣去金石品晒乾,稱百味散,為補藥,可補腎,以其味咸故。糧食的綜合性味為甘,故可營養,補肚子。此處用肚子不用脾胃,宜詳審之。




生葯中主要有四類有機物:揮髮油、植物酸、植物鹼、糖類,故不可提煉,只可為丸散。如鞣質(單寧類)在提煉時均會失去。故有些藥物需冷浸方可。煎藥時,需先煎礦物葯,然後加水,加入植物葯,煮幾分鐘即可。有些藥物用開水浸可用,如金銀花、菊花、茶葉等。若許多種藥物共同久煎,則只剩復鹽。如當歸久煎,當歸油揮發盡後,剩當歸鹼則破血而非補血;炒棗仁安神,生棗仁則提神。煎藥時間勿太長,第一次水量宜多,以提高溶解度。醫術越高,用藥劑量越小。如十歲以內的小兒,麻黃用1g足夠。



五味者:酸主收,入肝為泄,入肺為補。如肝火旺高血壓,或心臟擴大者,以酸泄之;肺擴張者,以酸補之。辛入肺為泄,入肝為補。如傷寒用麻黃開其毛竅,則瀉之;肝硬化之人,用辛溫之劑,即可補之,切忌用苦寒之劑。苦入心為泄,入腎為補。如溫熱病,用黃連無法去其熱,需用平寒之葯;昏睡者以咖啡、茶葉可提其神。咸入心為補,入腎為泄。如龍骨、牡蠣、金石類、鹽類,少量草、水果、蔬菜等味咸。故腎氣衰者,食龍骨等則腫,今說鈣鹽可停水,故需加佐葯以制之。




知性味者,可靈活運用藥物。如喻嘉言所創參附湯治療氣虛、術附湯治療脾虛、芪附湯治療陰虛自汗等。



藥物有氣、性、味。《黃帝內經》云:「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其天象陽,地象陰。氣雄之葯,補人之陽,如附子、麻黃、桂枝、羌活、獨活等,可激活人之功能。氣厚者為陽中之陽,氣薄者為陽中之陰,如紫蘇葉、薄荷等。味厚者補人陰,如地黃等為陰中之陰,味薄如天冬等為陰中之陽。故陽不足者補之以氣,陰不足者補之以味。又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中醫治病,用神韻,不用死方。如腹水者,或腎炎水腫,用新鮮石韋、海金沙煮水代茶,水腫俱消。




故不可依賴單味藥物的作用。如草河車(又名七葉一枝花、重樓等能抗癌,但需加陰陽之葯調之方效。過去產婦多用益母草,實則益母草為清濕熱之葯,不可久服,否則可致虛損。又白花蛇舌草常被用於抗癌,然此藥性味不雄,單用不能治腫瘤,唯清熱除濕而已。




中藥之採集,當取天地間陰陽之氣性,合而為方可矣。採藥時,藥物之大五行特徵亦有參考意義。形者,如核桃像腎是補腎;麻黃等中空之直草莖可解表,而大蔥、芝麻桿、紫蘇梗等亦同;金銀花的形狀亦有意義。聲者,如槐樹子中有一顆響槐,可用二分法尋之。許多葯均有聲音,如核桃殼、白果殼等扣於耳上細聽均有聲音。色者,如紅色藥物補心、補血、補火,枸杞子、丹參等皆是。氣者,如芳香藥物有衝動的功能,香味越大,則衝動越大。如乳香、沒藥可通氣定痛。中醫定痛不用麻醉法:補正氣可以鎮痛,散寒可以止痛,清熱亦可止痛。氣不通者,調氣亦可止痛。柏子仁可加快心跳,沉香、木香可鼓動腎氣。味者,如甜葯無毒、苦藥敗火、麻藥有毒、酸葯收斂等。




中醫藥理學認為,中醫用藥必講求藥物的「氣、性、味、能、所」,不是片面對個別藥味做「有效成分」的分析與篩選。必據眾多藥味配伍後所呈的「陰陽體性」而用之。中藥的品種萬千,藥味的排列組合,幾率無限,其配伍要領,皆以配伍後所成之「藥劑」的性味陰陽為準,以適應病情之陰陽,方可取效。否則,莫知其紀矣。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廖厚澤經方臨證傳心錄》,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廖厚澤編輯/王超,校對/王雅晴、孫紅梅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熊繼柏:老婦咳時遺尿醫案一則
外事不決問度娘,醫事不明問靈蘭
抓咽痛一症,普濟消毒飲能治很多病
對低血壓治療的思考
丁光迪:我的幾點治學經驗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道理到底怎麼說?
為什麼佛法的道理都懂,卻做不到?
為什麼道理都懂,卻做不到呢?
道理明白,如何做到?
講道理,你真的知道自己酒量到底如何嗎?
以血補血的食療說法真的有道理嗎?
中藥茶治療慢性咽炎,效果才是硬道理!
啥?亂燉沒有技術含量?亂中取勝才是硬道理!
道理我们都懂,但情和爱更高级
為什麼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呢?
挽回的道理我都懂,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到?
讲道理 打游戏到底是选主机还是笔记本好?
你應懂的道理
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誰都懂,可為什麼還不能杜絕?
人中黃,百齒霜,中醫用穢物治病,究竟是什麼道理?
為什麼道理你都懂,就是做不到?
道理都懂,但我不是講道理的人
改善痛經,中藥外治認準一個道理,貫徹到底就是勝利
回歸理性的小青柑,好喝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