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關於「陽化氣,陰成形」的思考!

道醫關於「陽化氣,陰成形」的思考!

道醫關於「陽化氣,陰成形」的思考!



《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個觀點:「陽化氣,陰成形」。

明代著名的醫家張景岳認為:「陽動而散,故化氣,陰靜而凝,故成形。」


因此,這裡陽和陰是指物質的動與靜、氣化與凝聚、分化與合成等的相對運動,進而說明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作用。看上去十分簡單,仔細分析一下,卻大有文章可做。


一、「陽化氣,陰成形」,陰陽之生理闡述


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化氣與成形,是物質的兩種相反相成的運動形式。

陽的特點是主動,陽有氣化功能,可以促進臟腑發揮正常的功能。陽性熱,所以可以化陰為氣。陰的特點是主靜,陰性凝斂,所以可以凝聚而成形。


中醫認為,生命就是生物體的氣化運動,氣化運動的本質就是化氣與成形。人體的正氣是無形的,屬陽;精血津液為有形的,屬陰。而陰精和陽氣可以互相轉化,簡單來說,陽有化氣的功能,可以把機體的物質化為無形的氣,因此,陽以功能為主。


而陰有成形的功能,可以把外界的物質合成自己的身體物質,因此,陰以形體為主。由精血津液轉化為氣,要依靠陽的氣化作用;由氣轉化為精血津液,離不開陰的成形作用。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自然界萬物的生生化化,人體生理活動過程中的新陳代謝,都可以概括成「陽化氣,陰成形」。生物體的能量與物質就是通過陰與陽的形式而互相轉化,這個轉化有些象愛因斯坦的方程式E=MC2(能量=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二、日用之道,闡述陰與陽之效

以上是從生理的角度來解釋,有些抽象難懂,下面結合日常生活以及常見疾病來分析陰與陽兩個不同的功能。


生活中我們知道,水蒸氣如果遇到冷的東西,就會凝結成水珠。從無形的氣到有形的水珠,這就是陰成形。它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有無形的氣,二是必需有陰寒的媒體。比如,在煮水的鍋內,水蒸氣只能在鍋蓋上形成水珠,而由於鍋底以及側面太熱,陽氣太旺,就不能形成水珠。


再看豆腐的製作。黃豆做成豆漿,煮沸後並不成形,要想變成豆腐,必須點鹵。點鹵就是加鹽滷或石膏水。這兩種東西都是陰寒之物,於是陰得以成形,豆腐於是做成了。所以說,豆漿是溫性的,但豆腐是涼性的,因為加了鹽滷或石膏。


三、「陰成形」病理闡述、臨床實證


從人體病理來說,凡是成形的疾病,一定是陰性的。試舉例說明如下。

足內踝的腫脹或者水腫


有的疾病是局部成形的。如足內踝的腫脹或者水腫,那是因為腎經的陽氣不足而寒氣太盛,陽不能化水為氣,結果陰寒凝結在腎經的下段,形成水腫。這種情況要用真武湯來扶助陽的氣化功能。


甲狀腺腫


再如甲狀腺腫,那是任脈的陰寒之氣成形而致。任脈陽虛而陰聚於濕氣最旺之處,形成了腫脹。對於這樣的病,光是通經活絡是不夠的,一定要配合扶助任脈之陽氣才是治本之道,一定要用到附子才行。

腫瘤


比如腫瘤,這是明顯的陰性病。首先,只有三陰體質的人才可能會生腫瘤,三陰體質的最明顯特徵是陽氣的不足,對陰邪已經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因此,邪氣深入三陰,於體內陽氣最虛弱之處成形,發為腫塊。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細胞分化、凋亡相關於細胞執行功能,屬於「陽化氣」,而細胞增殖相關於細胞數量、形體增長,屬於「陰成形」,而發育異常、增殖失控、分化障礙以及凋亡阻遏就是腫瘤、白血病的基本生物學特徵。由此可以推出,腫瘤的本質是陽氣不足、陰寒積聚。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大凡是腫瘤病人,雙手十個指甲的月牙一定不多,甚至於一個也沒有。這就是標準的陽虛體質。所以,如果有醫治療腫瘤,只在白花蛇舌草、半支蓮、半邊蓮、蚤休等大寒大涼的中藥上下功夫,必是庸醫,其結果必然是把病人治死


可以這樣說,如果腫瘤病人的陽虛體質不能徹底改變,治好腫瘤是門都沒有的。而改變陽虛體質必需扶陽,扶陽就要用溫性的中藥。我的經驗是改變體質與攻逐病邪互相結合起來,分段進行,扶正以加強氣化功能,等正氣稍足。


即可攻除邪氣,攻邪必然傷正,所以不能一攻到底,象西醫那樣,拚命用放化療祛邪,絲毫不考慮病人的陽氣,是只認病邪,不顧活命的作法。


所以說,腫瘤其定位就是「陰成形」,其臨床表現雖然複雜多樣,但源於命門火衰,本屬寒痰凝結,治本之道當扶陽、散寒、祛瘀。以溫化為主,必需用附子等溫性葯為主治療,


肥胖症


肥胖症,身體某部位肥大,必然是這一部位的陽氣不足以化氣,於是形乃聚而成形。有句話說「十個胖子九個虛」,虛的就是陽氣。如果用瀉法來治療肥胖,肯定是越瀉越虛,越虛而越胖。


肥胖症是要補陽的,陽氣足了,自然能進行化氣的功能,慢慢地就能把多出來的肥肉氣化掉。附子理中丸是非常有效的治療肥胖處方。


紅斑狼瘡、肝硬化


紅斑狼瘡、肝硬化等病都可能引起腹部腫大,水腫,其原因是中焦陽虛,陽氣不能化水,水濕泛濫成災。也只有三陰體質的人才會生這種病。


每見某著名醫家經驗,大量應用苦寒中藥以瀉水化瘀,不知瀉邪的同時也在傷正,等正氣傷的差不多了,病人的命也就結束了。或者,重用激素以救命,短時尚可,久則必然消耗陽氣太過而病人猝死。多年來,眼見不少此類病人死於誤治,十分痛惜。


風濕、痛風病


風濕或者類風濕性關節炎,還有痛風病,關節會腫大變形,這也是陽氣在關節處不足以抵抗陰邪的緣故。所以治本之道在於扶陽以抑陰。不管病人表現出多少熱象,也不能因此而大量應用寒涼中藥。


要知道,能患這樣的病的人必然是陽虛體質,虛寒於內,陰得以在陽氣最弱處聚而成形。臨床每見有醫重用生石膏治療關節炎,不知即使是熱邪所致,也要加扶陽葯以化其陰形。


眼球外突,一定是陽虛於眼睛;


椎體增生,必然是陽不足於椎體;


小兒腦水腫,那是陽氣未能充盛於腦內;


局部摔傷而腫脹,是陽氣受損而聚陰成形。


如此等等,皆當從「陽化氣,陰成形」這個意思上去思考,這樣才可能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


四、陽虛體質,多生「陰成形」的慢性病


總而言之,所有的「陰成形」的慢性病,多屬陽虛體質而生。陽氣不足於抵抗邪氣(邪氣為陰,正為屬陽),外邪因而客入機體,耗傷陽氣,久之陽益虛而陰愈盛,聚痰血等陰物而成形,發為大病。《黃帝內經》說:「積之始生,得寒乃生。」這句話說得非常清楚明白,治療任何的「陰成形」的病,必需扶陽氣以化陰寒。


死人泡在水中會膨脹起來的,是因為沒有了陽氣,不能氣化水濕,水濕因而聚積脹大。活人與死人的最大的區別即在於活人有陽氣,而死人沒有陽氣,只是一堆死陰,死陰是沒有生命的。所謂生命,其實就是陽氣。有了陽氣的支持,我們的軀體才是活的。


我們的陰是足夠的,從來也不會缺少,象我們的組織器官軀體就是陰,喝的水也是陰,吃的飯也是陰,缺少的是真陽。只有陽氣旺了,才能氣化水液而化為陽氣。


如果真有人陰虛了,那喝水不就是最好的滋陰補陰手段嗎?問題是喝水根本就補不上陰,因為沒有陽的氣化,水進不了我們的生命。陽氣才是生命的根本。


所以說,「陽常不足而陰常有餘」。扶陽的意義在於可以改變三陰體質,增加陽氣,漸而陽氣可以化去陰邪,單純地祛除陰邪而不扶助陽氣,往往初治有效,久則不但無效,反致纏綿不愈。其本質即在於陽氣耗傷,病邪日進了。


元代醫家認為「陰常不足,陽常有餘」,由此而影響了之後的數十代中醫,只在滋陰瀉火上用功夫,結果就是中醫一天不如一天了。


為什麼有人叫囂要取締中醫,實在是搞中醫的人只會滋陰瀉火,這才是問題的根本。當前的醫療界,中醫用寒涼葯傷陽,而西醫眼中只有病毒,大量濫用抗生素,於是一派寒涼用藥,治病就是攻邪,病人不死於病而死於醫者,多矣。


何如無醫!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戀鄉的白鶴
德行是"養生之根
三則典故看精深的道醫文化
《道德經》試解系列之三——上善不爭
清香一炷表虔誠,您知道一炷香的功夫是多久嗎?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陽化氣,陰成形」的思考
提壺揭蓋治咳喘,溫陽化氣愈癃閉
老年肺心病合并小便不利治驗案-提壺揭蓋、溫陽化氣法治療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