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紅軍長征中感人至深的生死訣別

揭秘紅軍長征中感人至深的生死訣別

揭秘


紅軍


長征中感人至深的生死訣別

情懷壯歌自輝煌


■韓金強左紅波


長征,是一首壯麗的悲歌,也是一首雄偉的凱歌。回顧長征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訣別畫面,不禁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勇氣和意志所震撼,不禁為紅軍將士的無私與偉大所深深感動。


雪山無語,灑下多少離人淚;草地無言,銘記多少訣別痛!

無數紅軍將士為了心中崇高信仰,為了偉大革命事業,與骨肉至親、生死兄弟毅然訣別,向死而生、踏淚前行的悲壯抉擇,不論過去多少年,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不能丟掉紅軍將士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勇氣,就必須讓長征中形成的紅色基因接續傳承、永不斷代,讓我們這支軍隊永葆紅軍本色、奮勇前行!

揭秘紅軍長征中感人至深的生死訣別



《長征之路》是著名畫家沈堯伊歷時一年精心創作完成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幅油畫作品將長征中不同時間和空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現出紅軍長征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偉大精神。

1三別慈母


1934年,劉湘圍攻川陝蘇區。紅軍撤離時,紅軍戰士李中權的9個家人,因惡霸的報復被迫全部跟著紅軍長征。


李中權雖然與母親同在長征隊伍中,但只有過3次短暫的相見。三別母親,最終陰陽相隔,令李中權抱憾終生。


第一次見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權在通江遇見母親,當時兩人都已經知道李中權父親的死訊,但都在向對方隱瞞。由於身有任務,李中權匆匆離開了母親。


第二次見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權在寶興縣意外遇到母親。母親拉著他的手,高興地顧不上回答他的問話,目不轉睛地瞧著他,好像永遠看不夠似的。

李中權看著才40多歲就已生出許多白髮的母親,熱淚盈眶,找來傅連暲醫生給母親看病。一家人徹夜長談,為了犧牲的家人抱頭痛哭。


第二天一早,隊伍就要出發了,李中權又一次匆匆和母親告別,母親叮囑他:「孩子,你放心地走吧!不要惦記我們,你要愛惜自己,好好活著!」


第三次見面是在1936年5月,李中權當時任大金川獨立第二師政委。他帶一個排到東邊紅一團檢查工作,路上,在丹巴東邊遇見了母親,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李中權後來回憶當時的情形:「母親面容極度憔悴,神情憂鬱,只是獃獃地望著我,似乎累得已經不能開口了。」

李中權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這樣回憶當時的情形:


「看著坐在眼前的母親,我真不忍心再讓她這樣走下去了!可眼下部隊都已分批北上,我無法把母親妥善安置下來,也無法為母親提供更多的幫助。但我知道,再往前走就是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身患重病的母親還能走過去嗎?想到這些,我的心簡直要碎了。我望著母親,心裡暗想:這可能是我與母親的最後一次相見了,一定要好好看看我的母親……


「這時,通信員提醒我說:『政委,我們的隊伍已經走遠了。』我看著已經遠去的隊伍,想到就要與母親分別了,心如刀絞。我對母親說:『娘,你還是在這裡養養身子再走吧。』母親聽後無力地搖搖頭,什麼也沒說。這時,通信員看看我,說:『政委,要不就把我留下來照顧大娘吧!』通信員的話真讓我有些動心了。


「沒想到母親卻堅定的說:『不成,隊伍上的紅軍一個也不能少!我兩年都堅持下來了,還愁走不到陝北?』這時,通信員再次提醒我說:『政委,隊伍都走遠了。』母親也用顫抖的聲音催促我說:『孩子,你們快走吧,別誤了隊伍上的大事呀。』我很想為母親再留點什麼,但摸摸口袋,鹽巴、銀元都沒有了,便在無奈之中取出公文紙,給後續部隊的一個政委寫了便條,請幫助照顧一下我的母親,然後把這張便條交給了母親。我向母親辭行時,母親雙眼滿含淚水凝望著我,什麼話也沒有說。我望著遠去的隊伍,牽過戰馬,把它交給了中柏弟弟,留給母親乘坐。」


李中權的母親後來在過草地時去世了。多年以後,當李中權知道母親去世的具體情況後,他含淚寫下一段話紀念母親:「我親愛的母親,兒時時刻刻都在懷念您,此種心情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娘呀,你同父親一樣,是生得苦,死得苦;但父母長征途中生得光榮,死得偉大!這種精神是能夠榮傳萬代,光照千秋的!我親愛的母親你安息吧!」


2不幸而又偉大的母親們


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曾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裡》這樣寫道:「毛(澤東)的另一個孩子是個男孩,一九三二年出生於瑞金,名叫小毛,長征時也留下了。一九三三年賀子珍又早產了一個男孩,是由傅連暲大夫接生的。但是這個孩子沒有成活。長征時賀子珍在西行途中,又懷孕了。」


英國作家李愛德和馬普安,曾專門去尋找賀子珍留在長征路上孩子的下落,並在《兩個人的長征》中詳細記下了找尋的全過程,但是最終只能寫道:「這個謎至今仍未解開」。


長征勝利多年以後,賀子珍曾哀傷地回憶:「長征路上生的這個女孩子,我連看都沒看清楚她長什麼樣子,也說不清楚具體是在什麼地方,送給了什麼人家。我也無法知道她今天的死活。」


在長征途中,曾玉是另一個在戰火中生下孩子的女紅軍。


曾玉是紅五軍團參謀長周子昆的妻子,本來不在長征的名單中。但她實在捨不得離開紅軍,捨不得離開自己的丈夫。竟然挺著7個月大的肚子,悄悄跟在隊伍後面一路走了下來,成了名副其實的編外成員。


因為是「編外」,曾玉沒有口糧和裝備,只能憑著一名戰士堅強的毅力,和戰友們對她的接濟苦苦支撐。


部隊在翻越老山界時,正遇追兵迫近,曾玉肚子疼得厲害,馬上就要生了。董必武找來擔架抬著她走,可沒走多遠,抬擔架的民夫在遭到敵人襲擊時放下擔架跑了。曾玉只好騎上錢希均找來的馬,顛簸中,鮮紅的血順著她的腿流下來,把馬鞍上墊著的被子都濕透了。


追兵越來越近,女紅軍們只好把她從馬上扶下來,攙著她走。可是經過一路顛簸和驚嚇,曾玉怎麼也走不動了。大家架著曾玉一步一個血印朝前走,想找一個稍微安靜和安全點的地方把孩子生下來。但莽莽山林中,不見一戶人家。幾個女紅軍只好找來一把枯草,把曾玉圍起來。孩子就出生在了這把枯草上。


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的第一個嬰兒,可還沒等她睜開眼睛,母親就只能把她留在出生的地方,期待能有人收養……


孩子的哭聲還在繼續,女紅軍們只能架起欲哭無淚的曾玉繼續趕路。因為,這位年輕的女人不僅是母親,更是一位戰士,縱然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含淚前進!


1936年,紅四方面軍第3次過草地時,婦女幹部李金蓮就要生了,草地一望無垠,婦女部的工作人員只好在距離大部隊行軍道旁不遠的地方圍成一個圈,李金蓮就在這個圈中生下了孩子。


孩子生下後,大家你扯一塊衣襟、他湊一塊布,勉強把孩子包裹起來,走出了草地。


在甘肅峨州時,政治部主任傅鍾代表組織勸李金蓮:「戰爭環境帶小孩很不方便。為了行軍、作戰,組織上希望你把孩子送給老百姓吧。」


李金蓮作為一個年輕的母親,經過了多麼大的痛苦,才生下孩子,面對自己的親骨肉,她如何能捨得把他送人。


但作為一名紅軍戰士,她別無選擇,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只好含淚把孩子送給當地的老鄉。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把心頭肉舍掉的那種痛,比流血割肉更要疼上百倍!


3生死訣別中的真摯愛情


1934年9月,紅軍為了做好戰略轉移準備,開始擬定隨軍行動人員名單。想要隨紅軍主力一起行動的女紅軍,必須先經過體檢關。


和董必武結婚才兩年的陳碧英,對丈夫的感情很深,壓根沒有想過自己會被留下來,然而,由於她的身體條件不達標,且有孕在身,組織上決定讓她留下來。


陳碧英如何捨得與丈夫分離,哭著央求董必武去幫她求情,讓她一起參加長征。董必武沒有答應陳碧英的請求,勸她接受組織的安排。


可在兩人告別時,董必武又是那樣依依不捨。陳碧英眼淚汪汪,手帕濕了又干、幹了又濕。董必武實在忍不住了,狠狠心堅決把她勸了回去。


臨別時,陳碧英把系在腰間的小手電筒解下來,送給董必武,哽咽著說:「你年紀大了,晚上走夜路多留心呀!」


陳碧英從此下落不明。對於董必武與陳碧英,這一別,就是一生。董必武把愛妻臨別時送給他的手電筒視若珍寶,一直帶著它走完長征。


不難想像,在董必武的心頭,有多少對妻子的愧疚,有多少對妻子的思念。但是,為了黨的事業,他只有獨自忍受思念的痛苦,在革命的路上奮勇前進。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和打通國際通道,中央決定組建西路軍,西渡黃河向河西走廊進軍。


吳仲廉隨丈夫曾日三調入紅9軍,任軍政治部敵工部副部長。已經懷有8個月身孕的吳仲廉,不久後在張掖西北的臨澤縣生下了一個男孩。此時,曾日三對嗷嗷待哺的孩子和虛弱的妻子根本無暇照顧。


1937年3月14日,在康龍寺南石窩附近,西路軍軍政委員會被迫決定:將現有兵力和人員分為左、右兩個支隊進行游擊活動,等待與黨中央派出的援西軍會合。李先念和李卓然率領的左支隊向西行進了幾天後,為便於主力機動,決定成立一支幹部支隊,由畢戰雲任隊長,曾日三任政委,與主力分開行動。吳仲廉也在這支隊伍中。幹部支隊離開主力後,多次與敵人遭遇。一天傍晚,當他們到達北川門時,馬家軍騎兵像海嘯一樣洶湧襲來。為了掩護傷病員和婦女突圍,政委曾日三親自擔任火力掩護。因寡不敵眾,部隊陷入敵人的緊密包圍之中。


敵人兇狠地嚎叫著:「當官的出來,否則統統殺掉!」曾日三挺身而出,他一邊高呼「紅軍萬歲」,一邊拉響了身上最後一顆手榴彈。


目睹丈夫壯烈犧牲,吳仲廉心如刀絞。被敵人俘虜後,她仍然堅持鬥爭。直到抗戰爆發後,才被周恩來、葉劍英等領導人從南京曉庄「反省院」營救出獄。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長征中的愛情,無時無刻不面臨著生死考驗,有時候一轉身就是永別……


4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進行戰略轉移。為了隱蔽,一般都是在黃昏或下半夜出發,隊伍在黑暗的籠罩下悄悄地離開駐地。


臨行前,徐特立去看望瞿秋白。瞿秋白把自己的馬換給了徐老,並讓自己身強力壯的馬夫跟著徐老踏上了長征路,自己支撐著瘦弱的病體看著朝夕相處的戰友遠去。


瞿秋白被捕後,臨刑前鎮定自若,唱著《國際歌》走向刑場。


林伯渠與何叔衡在梅坑依依惜別。何叔衡為林伯渠踐行,對酒暢飲,徹夜長談。分別時,何叔衡脫下自己的毛衣,贈給即將遠行的戰友。林伯渠懷著沉重的心情,寫下了惜別詩《別梅坑》:「去留心緒都嫌重, 風雨荒雞盼早鳴。贈我綈袍無限意,殷勤握手別梅坑。」


何叔衡後來被敵人包圍,發誓說:「我要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最終英勇就義。


葉劍英長征離開於都時,劉伯堅為他踐行,兩位戰友對酒暢敘,訴說衷腸,心情非常沉痛。後來劉伯堅被捕,在移囚時,他拖著沉重的腳鐐,氣宇軒昂地走過大街,寫下了壯烈詩篇《帶鐐行》:「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就在《中央日報》登出這首詩的當天,劉伯堅倒在了刑場的血泊之中。葉劍英知道後賦詩一首,懷念這位戰友:「紅軍抗日事長征,夜渡於都濺濺鳴。樑上伯堅來擊築,荊卿豪氣漸離情。」


長征途中,紅軍倒下的戰友更多,甚至可能每走一步,就是訣別。


《西陲血路》里記載了老紅軍趙連成過草地時,一路照顧他的班長離開他的情景:


「……天黑了,就在這棵大樹下,平了一塊地方,鋪上些樹葉子,準備睡覺。班長在黑暗中說:『明天我起來做飯,路難走,你多休息一會吧。』


「雨停後,天快亮了,我悄悄地爬起來,想給班長煮點牛皮湯喝。


「湯煮好後,盛在碗里,我端著去喊他。一連幾聲,他都沒有答應。我心跳加快,掀開被單一看,他眼睜得大大的,全身僵硬了……」


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開始執行張國燾制定的《康(定)、道(孚)、爐(霍)戰役計劃》。


當時,情況十分嚴峻,敵人的前衛部隊正和紅四方面軍擔任掩護的部隊激烈交火,主力部隊只有翻越夾金山進入康定、道孚、爐霍地區才能擺脫強敵的追擊。在夾金山腳下,1000多名紅軍傷病員被留在了那裡。而5000多米高的夾金山,積雪過膝,即便是身體強壯的戰士也難以承受,把1000多名在百丈關、天全一帶戰鬥中負傷的傷員抬上去,無異於將他們直接送進鬼門關,而且必然會有更多的紅軍戰士陪著他們死去。


老紅軍何福聖回憶道:「紅軍指戰員都明白:這是必然的選擇……已經開始登山的紅軍戰士不忍離去,回頭注視著山腳下密密麻麻或躺或卧的一大片傷員,那是他們親密無間的同志、生死與共的好戰友啊!數萬名軍人的哭聲驚天動地,震撼著冰雪覆蓋的夾金山……那是我何福聖今生今世也永遠忘不掉的場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土坦克跨境重擊在敘IS目標 動機引發無限猜測
解放軍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營區24小時不間斷供氧
日本自衛隊啟動海外動武訓練 防相稱要做好準備
法國潛艇機密泄露讓多國不安 中巴或意外獲利
中國海軍組織182名國防生赴登陸艦部隊出海實習

TAG:中華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長征中真摯愛情的生死訣別
長征時紅軍將領年齡,令人震驚?
揭秘:隨中央紅軍長征的30名女紅軍的最終結局
揭露長征期間惡意抹黑紅軍的故事
揭秘:紅軍長征途中犧牲的第一位師長是誰?
長征時紅軍各部隊首長年齡,震驚你了吧?!
揭秘:長征中三百紅軍戰士神秘犧牲,毛主席震怒,原因竟是這個!
紅軍長征中的「密碼腦袋」
揭秘為什麼紅軍長征從來沒中過埋伏:只因為這一人
長征簡介 紅軍長征經歷了多長的時間?
萬里長征中女紅軍的血淚之路
揭紅軍長征途中張聞天「三讓總書記」之謎
紅軍長征期間與秘密社會的關係
長征途中年齡最小的女紅軍
他是紅軍長征時先鋒中的先鋒,林彪說他一人頂十萬雄軍
萬里長征途中紅軍女戰士最美的情與愛
國軍師長自願教紅軍炮兵技術,與賀龍一起走完長征,後被迫害致死
軍事地圖:讓長征中紅軍鐵腳板上長眼睛
揭秘:長征中哪六次會議被認為拯救了中共和紅軍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