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習近平: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習近平: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中醫書友會第107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摘要「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為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像我們自己也喜歡看中醫。」(編輯/王超)



習近平的健康觀: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為根本

新華網8月20日&人民網8月19日





新華社北京8月20日電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19日至20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上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出席會議。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而且開闢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




習近平指出,長期以來,我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特別是在面對重大傳染病威脅、抗擊重大自然災害時,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贏得了全社會讚譽。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長期奮戰在衛生與健康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和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習近平強調,當前,由於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由於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仍然面臨多重疾病威脅並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局面,我們既面對著發達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也面對著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衛生與健康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必然會嚴重影響人民健康,制約經濟發展,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習近平指出,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把握好一些重大問題。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要堅持基本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不斷完善制度、擴展服務、提高質量,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要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讓全體人民公平獲得。要堅持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係,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政府要有所為,在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市場要有活力。



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重視重大疾病防控,優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減少人群患病。要重視少年兒童健康,全面加強幼兒園、中小學的衛生與健康工作,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力度,提高學生主動防病意識,有針對性地實施貧困地區學生營養餐或營養包行動,保障生長發育。要重視重點人群健康,保障婦幼健康,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關注流動人口健康問題,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範發展心理治療、心理諮詢等心理健康服務。




習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風險評估制度,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要繼承和發揚愛國衛生運動優良傳統,持續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建設健康、宜居、美麗家園。要貫徹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嚴把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線。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努力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對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脅。




習近平強調,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到了啃硬骨頭的攻堅期。要加快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落到實處。要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著力發揮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從提升薪酬待遇、發展空間、執業環境、社會地位等方面入手,關心愛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增強醫務人員職業榮譽感,營造全社會尊醫重衛的良好風氣。我國廣大衛生與健康工作者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醫德醫風建設和行業自律,為人民提供最好的衛生與健康服務。要嚴厲依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傷害醫務人員的暴力犯罪行為,保護醫務人員安全。




習近平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這項重大民心工程擺上重要日程,強化責任擔當,狠抓推動落實。要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差別化探索。要全面建立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系統評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策、重大工程項目對健康的影響。要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




習近平強調,長期以來,我國在履行國際義務、參與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全面展示了我國國際人道主義和負責任大國形象,國際社會也給予廣泛好評。我們要積极參与健康相關領域國際標準、規範等的研究和談判,完善我國參與國際重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緊急援外工作機制,加強同「一帶一路」建設沿線國家衛生與健康領域的合作。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人民身體健康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從維護全民健康和實現國家長遠發展出發,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正在鋪設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




醫療衛生:「使全體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2015年10月,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事實上,「健康中國」已醞釀多年。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首次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便表達出對人民健康福祉的密切關註: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優美的環境……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如今已成為一句流行語。這是2014年12月,總書記在考察江蘇鎮江市世業鎮衛生院時提出的觀點。他談到,醫療衛生服務直接關係人民身體健康。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這一老百姓的迫切期待,一直被總書記揣在心裡。他多次在主持會議中強調醫療衛生改革的重要性,從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到推動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期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能享受到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公共衛生是重要防線。2015年11月25日,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切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艾滋病防治也是總書記長期關注的領域,在第25個世界艾滋病日到來之際,習近平就來到北京市丰台區看望艾滋病患者,他指出:「防治艾滋病是一個複雜的醫學問題,也是一個緊迫的民生問題、社會問題,需要全民參與、全力投入、全面預防。要從個人健康、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的角度,看待艾滋病防治工作。」




在導致貧困的諸多因素中,與健康、醫療相關的問題較為突出。今年6月2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等15個中央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指導意見》。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健康扶貧工作,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對健康扶貧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脫貧,實施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努力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醫療是個民生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25日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時,再次闡述了推進「健康中國」的決策部署:使全體中國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也是我們兩個百年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生活:「要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我們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2013年8月31日,習近平在會見參加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彰會、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會的代表時表示,體育在提高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弘揚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本人就是一名體育愛好者。2014年5月30日,他到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看望少年兒童時表示:「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大家都知道我喜歡足球。其實,我還喜歡著籃球、網球,而且很喜歡武術。希望孩子們要文明精神、野蠻體魄,把身體鍛煉好,把知識學好。」




在其他場合,習近平也強調過要重視身體健康。2015年1月12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座談會,同200餘名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暢談交流「縣委書記經」時,勸「年輕人不要總熬夜」。「那個時候我年輕想辦好事,差不多一個月大病一場。為什麼呢?老熬夜。經常是通宵達旦干。後來最後感覺到不行,這麼干也長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態擺順了,內在有激情,外在還是要從容不迫。」這段真情流露的話語,在網上被熱情轉發和評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我們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2013年12月,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食品安全源頭在農產品,基礎在農業,必須正本清源,把農產品質量抓好。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2013年12月,習近平在慶豐包子鋪詢問店鋪經理:「食品原料是從哪裡進來的?安全有沒有保障?」經理用手機向習近平展示了一組慶豐包子在順義原料加工廠的照片,稱店裡的原料從農田到餐桌,都是有安全保障的。看到照片後,習近平說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眾要吃得放心,這是我最關心的。」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由過去「盼溫飽」變為現在「盼環保」,由過去「求生存」變為現在「求生態」。生態環境在人們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攀升,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環保是習近平多次提及的詞語,今年1月18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指出,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大健康領域還涵蓋了養老。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較重。早在2014年元旦前夕,習近平深入北京市供熱企業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時便指出:「要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今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提出:「要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落實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促進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




傳統醫學:「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2015年2月15日,習近平在西安調研時,曾來到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O五所社區一家中醫館,他表示,「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為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像我們自己也喜歡看中醫。」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傳統醫學的治療理念正逐漸為世界所接受,世界範圍內對中醫藥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2015年12月,習近平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向長期奮戰在中醫藥戰線的同志們致以誠摯問候:60年來,中國中醫科學院開拓進取、砥礪前行,在科學研究、醫療服務、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的一代代中醫人才,辛勤耕耘,屢建功勛,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中醫學向世界的一次展示。從中醫中走來的青蒿素,對世界人類的貢獻也得到了認可。習近平強調,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今年2月3日,習近平在考察江中藥谷製造基地時指出,醫療保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要下大氣力抓好,生產廉價、高效、優質、群眾需要的藥品,杜絕假冒偽劣,切實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權益。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瑰寶,是5000多年文明的結晶,在全民健康中應該更好發揮作用。




人民為核心,問題是導向。當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中央要求研究起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作為2016-2030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將堅持以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為中心,從大健康、大衛生的高度出發,加強全局性、戰略性思考,從國家層面制定整體性解決方案,推動解決當前和長遠重大健康問題,為人民群眾創造出更多的健康福祉。




伴隨規劃綱要的推出與落地,「健康中國」將逐漸從頂層設計,走入尋常百姓家。




(新華網責編:張樵蘇/人民網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I 版權聲明




  • 本文整理自新華網2016年8月20日,人民網2016年08月19日,圖片來源為新華網。編輯/王超,校對/張術強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地白湯外洗治療陰癢
熊繼柏:老婦咳時遺尿醫案一則
中藥取效的道理到底為何?
外事不決問度娘,醫事不明問靈蘭
抓咽痛一症,普濟消毒飲能治很多病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傳承中醫藥璀璨文明 促進中醫藥持續發展
無錫瑞豐中醫院借力HRA「東風」,振興中醫藥產業發展
民間中醫與中醫愛好者:促進中醫發展不可忽略的力量
中醫師承:民間中醫,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剛需
歐洲中醫藥發展促進中心亮相京服會
民間中醫:助力中醫發展,實力證明自己
中醫藥法:分析原因,助力中醫發展
深度:《中醫藥法》後的中醫發展路
中醫師承及確有專長:中醫藥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努力
中醫中藥熱,膏方發展卻受阻?
重磅消息:中裝建設 中國建築 中國重工 湘潭電化 平潭發展 羅頓發展 京東方A
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創新分析
民間中醫:獲取合法從醫資格,助力中醫發展
「聚焦」增標準 建平台 中醫藥健康旅遊發展新引擎
神黃中醫智庫:推動中醫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醫文化的命運:展望 中醫的未來發展之路
打造中醫藥傳承發展的「健康城模式」
解決民間中醫問題,促進中醫事業長久發展
上市公司應成中醫藥振興發展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