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島上書店》作者:紙質書是文學傳承最基本形式

《島上書店》作者:紙質書是文學傳承最基本形式

2016年上海書展落幕,一周時間裡幾十位中外作家與讀者互動交流,而「書店與書」是被提及最多的辭彙之一。《島上書店》的作者加·澤文很推崇紙質書。她表示,它是我們文學傳承下來的最基本、最傳統的形式,「當我要好好享受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會讀紙質書。」


加·澤文眼中的「書店與書」:如果要享受一本書,請讀紙質書



《島上書店》作者:紙質書是文學傳承最基本形式

加·澤文在上海書展簽售現場。 田超供圖



今年來到上海書展的幾位外國女性作家深受喜愛,除了「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外,《島上書店》作者加·澤文的簽售會也讓中央大廳擠滿了讀者。這次她還帶來了自己的新書《瑪格麗特小鎮》中文版。雖然很多人熱衷於用Kindle等電子設備閱讀圖書,不過,加·澤文在接受採訪時不止一次地提到「閱讀紙質書」的重要性。


加·澤文很小就與書店產生了緣分,父母唯一放心讓她自己待的地方就是書店。那時對一個小女孩來說,書店意味著「自由」。當她成年後,對於電子閱讀器等科技如何影響人們的閱讀方式很感興趣。這些年她也一直在思考,為何閱讀器、網路書店盛行時,紙質書和書店依然重要。而寫作《島上書店》這本書某種程度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當我需要快速地閱讀一些材料的時候,我選擇讀電子書。但當我要好好享受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會讀紙質書。」在與陳丹燕、令狐磊探討「書、書店及愛書人的未來」時,加·澤文說:「我的心底更推崇書本的原因,是因為它是這麼長久以來,我們文學傳承下來的最基本、最傳統的形式。若是大家能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傳承。」


她曾在紐約生活了14年,有時她會在地鐵上觀察別人讀書。讓她有點遺憾的是,拿手機、iPad、閱讀器的人越來越多。作家陳丹燕同樣推崇紙質閱讀,她說:「書其實是有生命的,有靈魂的。所以好的書放在一起的時候它會帶給你那種靈感,你的心會打開,會有一種感受。」


在《島上書店》中,加·澤文想要告訴給讀者「讀書是一種非常孤獨的行為,所以我把書店放在島上。不過,當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時,這本書又將大家聯繫在了一起」。問及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會開一家什麼樣的書店?她說:「如果我擁有自己的書店,我比較想要賣自己喜歡的書籍。我會比較任性地開成旁邊有表演藝術陪伴的書店,而且書店裡只賣一本書,因為只有這本書是我想呈現給你的。」


書展風向:路內周瑄璞等「70後」湧現



《島上書店》作者:紙質書是文學傳承最基本形式

8月23日,上海書展落下帷幕,主會場人頭攢動。新華社發



每年上海書展都不乏聲勢浩大的簽售會。前幾年是郭敬明、八月長安領銜的青春文學作家,之後是南派三叔、天蠶土豆等網路作家群。最近兩年,是沈煜倫、苑子文、苑子豪、盧思浩等顏值高、故事暖的「鮮肉作家」。


然而,在聲浪之下,一批70後作家群正悄然湧現,比如路內的《慈悲》、周瑄璞的《多灣》、葛亮的《小山河》《北鳶》等。與「暖故事」不同,這批「傳統」作家們正在從關注當下的都市男女愛情,轉向更深層的歷史維度。


《多灣》講述一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時間跨度七十餘年。書展期間,周瑄璞和徐則臣兩位70後作家有一場論壇。問及這代作家為何開始反思歷史,周瑄璞說:「我覺得這跟我的心境有關係,到了這個年紀,更想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的家族經歷了什麼?」而路內的《慈悲》同樣滲透著對歷史的反思,通過三代工廠工人不同命運的描寫,記錄著中國社會半個多世紀的變遷。

名家新書:蔡志忠輕鬆解讀國學經典


近兩年,蔡志忠的國學漫畫系列很受讀者歡迎。在書展期間,蔡志忠受現代出版社邀請,集中舉辦經典書國學經典解密系列、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系列,以及《漫畫中國思想》簽售會,依舊吸引了大批讀者簽名留念。


其中,國學解密系列一共7本,歷經一年出版。他表示,這個系列的圖書最大的特點便是撰寫了大量淺顯易懂的文字,並配以生趣盎然的漫畫和意味深長的小故事,用三種方式向讀者解讀國學巨著。通過這樣的形式,《金剛經》《心經》《菜根譚》《論語》《莊子》等經典國學巨著被更多普通讀者輕鬆理解。


大冰終結「江湖三部曲」

身兼民謠歌手、酒吧老闆、野生作家等多重身份的大冰,在書展上推出了「江湖三部曲」終結篇《好嗎好的》。在書中,他講述了10個身邊人的故事,向讀者傳遞著「平行世界,多元生活」的理念,他那句「既可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也被很多讀者推崇。


談到書名,大冰稱這也是自己的口頭禪,「這是個善意的短語,可以是一種坦然的心態,也可以是一種隨緣的狀態」。書中的故事依然都是真人真事,有回頭是岸的浪子,有深沉執著的兄弟。寫完這三部短篇故事之後,大冰透露,這幾年的故事越寫越長,接下來想嘗試中篇寫作。


從楊翠喜看《聲色晚清》


台灣著名文化學者蔡登山在書展上推出了新書《聲色晚清》。該書首度公開了珍藏數十年的楊翠喜照片。蔡先生從照片中解讀一代名伶楊翠喜,牽引出袁世凱和奕劻、瞿鴻禨和岑春煊兩大派系之間的交鋒,展示各個勢力之間的政治版圖。


在書中,蔡登山通過楊翠喜的人生經歷,引出袁世凱、岑春煊、那桐、段芝貴等晚清大臣不為人知的一面。作者善於捕捉史料的細節,細膩地分析歷史人物。信手拈來的史料也變得親切起來,富有人情味兒。


雪漠記錄絲路傳奇故事


雪漠來自甘肅涼州,提起他就離不開西部文化、西部文學。在書展上,雪漠推出了兩本與絲綢之路有關的新書,小說集《深夜的蠶豆聲》講述了19個在中國西部大地上發生過的男人、女人故事和信仰故事。


另一本《空空之外》則書寫了一種來自東方哲學傳承的超越文化。從他的作品中,讀者可以從人文的視角來了解「一帶一路」,看看世代的中國人在西部那片土地上是如何生活的。雪漠說:「它是真實的西部……或許通過這本書,你會更理解那個時代的西部,更了解絲綢之路上生活過的人們。」


記者觀察:文學周招牌應常擦常新


每年的上海書展,已經成為讀者的節日。今年書展剛剛落幕,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朱諾·迪亞斯、加·澤文、吉田修一、劉慈欣、韓寒等人都留下身影。


相比往屆書展,在新天安堂舊址舉辦的「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多少顯得有些單調。雖然除了阿列克謝耶維奇外,其他重要嘉賓到齊,但並沒有碰撞出太多火花。周功鑫、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維奇、陳丹燕、西川等嘉賓的發言涉及各自領域,而論壇的主題「莎士比亞遺產」也過於寬泛。類似情況還出現在個別分論壇中,比如「中國與西方年輕詩人寫作狀況」對談等,中外詩人之間似乎並不了解,所談話題也與主題相差很遠。


幾年前,「上海國際文學周」的出現提升了整個上海書展的品質,也促使書展從「上海首發,全國暢銷」的模式向更多元化、更具人文關懷的深度轉變。而由知名出版品牌牽頭的「文景藝文季」等則兼顧文化藝術領域。近兩年,隨著「南國書香節」等書展的湧現,文學名家和媒體關注點也在分流。如何吸引頂級嘉賓參與,設計「新而精」的活動,引領大家的讀書熱情,這是主辦方應該考慮的。「國際文學周」的招牌不僅每年要拿出來,還要經常擦拭。(文/田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華時報 的精彩文章:

拔罐火遍里約 操作仍需謹慎
新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上艦 通過航母飛行資質認證
北京朝陽醫院90後藥師商場急救產婦 母子平安
秋老虎不退當心情緒也會中暑
男子烈日下北京街頭扮向日葵 求合影籌錢救子

TAG:京華時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看書,你選電紙書還是紙質書?
世界讀書日 你現在看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世界讀書日,你現在看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趣聞】為什麼報紙書刊等紙質物品放久了是黃色?
插畫中的《上海書評》:紙質閱讀中,讓人懷念的美
為什麼報紙書刊等紙質物品放久了是黃色?
一場紙質書的葬禮
雅坤:電子書不能替代紙質讀物 建議多誦讀國學經典
東京|紙質書的逆襲。
《S.》:紙質書對電子書的一次絕地反擊 |非常薦
紙質版圖書熱在印度瘋狂蔓延,是什麼讓他們「與書共舞」?
電子書銷售量持續走低 紙質書重獲讀者青睞
我是如何從紙質書叛逃進電子書陣營的
齊紅:談革命歷史類博物館紙質類藏品的複製
紙質書閱讀為何能「回歸」
設計書單 | 生活中那些值得買的紙質版藏書
你為什麼還在讀紙質書?
十二年前逛上海書展:信息來自報紙廣播,查路線依靠紙質地圖
摺紙藝術與數學相融合,紙質的美麗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