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審慎監管:銀行危機的解藥還是毒藥?

審慎監管:銀行危機的解藥還是毒藥?

審慎監管:銀行危機的解藥還是毒藥?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隨著銀行危機的不斷爆發,人們對於監管制度對銀行穩定性有何影響問題越來越感興趣。監管,到底是銀行危機的解藥還是毒藥?Kris Mitchener在NBER的工作論文「Are Prudent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Pillars of Financial Stability? Evidence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中,利用美國各州在1920年因各州相關利益集團和公眾輿論壓力不同導致了州特許銀行(state chatered banks)穩定性的監管標準差異這一條件,檢驗了監管對大蕭條期間的銀行穩定性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那些禁止銀行設立分行制度、有著更高準備金要求、給予監管者更長任期以及限制監管者給予銀行流動性支持的州,在1929-1933年間經歷了更加嚴重的州特許銀行危機。


一般來說,金融機構的不穩定性總是在經濟受到衝擊的時候暴露出來。然而,這種普遍的衝擊也對金融機構不穩定性的研究受到了較多的干擾。因此,不容易將銀行受到的普遍的、統一的經濟衝擊獨立區別出來,成了相關研究的障礙。美國1929-1933年經歷的嚴重銀行危機和其獨特的雙重銀行制度為這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實證環境。當時美國的商業銀行有兩種類型:全國性銀行(national banks)和州特許銀行(state chatered banks)。前者接受美聯儲貨幣委員會的統一管理,後者則接受州銀行局的監管。由於受到本州相關利益集團的影響不同,各州在監管規則上呈現明顯的區別。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作者用全國性銀行的停業率(failure)來控制普遍統一的經濟衝擊,從而去除了州特許銀行的停業率中的系統性衝擊。

審慎監管:銀行危機的解藥還是毒藥?


作者從聯邦儲備系統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中搜集了1929至1933年48個州的商業銀行的停業率數據,採用WLS方法進行回歸分析。在回歸方程中,作者將不同年份各州州特許銀行的停業率作為因變數,將對應年份和州的銀行最低資本要求、準備金率、有分行的銀行比率、監管者的任期、每個審查員審查的銀行數量、以及監管者是否有給予銀行流動性支持的權利作為自變數。同時,將各州國家銀行的停業率作為控制變數引入回歸方程,以控制各州特許銀行受到的系統性的經濟衝擊。

審慎監管:銀行危機的解藥還是毒藥?



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第一,在監管者可以給予銀行流動性支持的州,銀行的停業率降低了3.5個百分點。作者認為由於監管者可以更快地給予銀行有效的流動性支持,因而可以控制不良信貸現象加劇,防止危機在未受影響的金融機構中進行傳播,從而降低銀行受到的衝擊。第二,監管者的任期延長一年,州特許銀行的停業率則會提高1.6個百分點。這體現了任期時長影響的兩面性:一方面,任期較長的監管者具有較高的獨立性,因而可以降低來自政府官員的干預;另一方面,相對於政府較高的獨立性,又會受到來自銀行遊說的影響,實行歧視性的政策,比如放鬆對特定銀行的監管標準,這會增加整個銀行系統的不穩定性。此處的結果表明,後者的影響更大,即支持銀行系統穩定性的腐敗假說。


第三,準備金率越高的州,州特許銀行的停業率越高。其原因在於:一方面,準備金率越高,客戶認為政府的監管會使銀行更安全,從而降低了顧客和投資對銀行監管的激勵,銀行系統的風險甚至有可能因此增高;另一方面,準備金率越高的銀行,為了維持其自身的優勢,不得不將有限的流動資金投入風險更高的項目中以獲取更高的回報。第四,各州州立銀行擁有分行的比率每提高10個百分點,就可以降低各州州立銀行停業率1.3個百分點。這是因為分行制度可以加強競爭,淘汰那些效率低的、不穩定性高的銀行,同時也可以使銀行通過多樣化的配置資產來降低自身的風險。

隨後,作者又將各州停業的州特許銀行的存款所佔各州總存款的比例,以及各州停業的州銀行的貸款所佔各州總貸款的比例作為因變數,用前述相同的方法進行回歸,發現關鍵結論基本不變。


針對監管制度的內生性問題,作者採用了兩種方法進行處理。一種方法是,用一些社會歷史變數作為工具變數。作者發現,那些利益團體組織得比較好的地區,往往引入了更加嚴格的監管,比如禁止設立分行制度。那些經歷過1920年鄉村銀行危機以及試驗了州特許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地區,往往有著更高的準備金率。作者根據這一系列歷史事實構造工具變數進行回歸分析,發現除了準備金率之外,與其他變數相關的結論不變。另一種方法,作者直接採用1929年的監管情況作為工具變數進行回歸分析,發現結果仍然不受影響。


當世界各國都在想怎樣改革監管制度來抗擊金融危機時,這篇文章給出了一個警示:審慎的監管,不一定是化解銀行危機的一劑解藥,反而有可能是一劑毒藥。各國政府在制定更加嚴厲的監管政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其造成的市場扭曲帶來的其他成本。


文章來源:Kris James Mitchener, 2006, Are Prudential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Pillars of Financial Stability? Evidence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 NBER Working Paper No. 12074.


關注訂閱號的同時,我們也誠邀八方學人加入量化歷史研究QQ討論群或發送電郵建言獻策。「量化歷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對歷史研究有激情、有熱情的朋友,共同推動以量化研究方法研究經濟史,金融史、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等各類歷史題材,分享觀點,共享資料。我們的郵箱:lianghualishi@sina.com。期待您的聲音!

輪值主編:何石軍 責任編輯:彭雪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化歷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商業帝國主義:冷戰時期的政治干預與貿易
難說再見的馬爾薩斯?來自古羅馬的證據
夏涼日有清風度——從需求側看空調技術的早期擴散
結構轉型、生產率增長誤測與服務業成本病
授課老師個人簡介——方修琦

TAG:量化歷史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心靈雞湯:解藥還是毒藥?
綠豆湯,毒藥還是解藥?
綠豆解的是藥物與食物中的毒性,而不是解藥
是致胖的「毒藥」,也是生活的解藥
喝茶會解藥性嗎?
你不是解藥,而是毒藥,是春藥
誰又是你的解藥?
空心菜會解藥嗎 吃藥的時候能吃空心菜嗎
「算了吧」在愛情里算毒藥也算解藥
吃藥燒心怎麼辦?蘇打餅乾是個好「解藥」
VX神經毒劑及其解藥
美白丸|到底是黑皮的解藥還是毒藥?
喝綠豆湯解藥嗎 取決於服用的葯的藥性
煙酒過後吃顆「它」,是肝毒的「解藥」,遠離肝炎,防止肝硬化
lol最強ap站擼之王,沒有解藥的毒系法術機關槍
伺服器虛擬化令CIO們人心碎 超融合是解藥嗎?
徵集|社會太浮躁,你有解藥嗎?
如果你身中巨毒,沒有解藥你就會死!請開始你的尋找解藥的挑戰吧
孩子遊戲中毒?解藥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