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吸取大唐滅亡教訓,為何成為另一個「亡國悲劇」

宋朝吸取大唐滅亡教訓,為何成為另一個「亡國悲劇」


宋朝吸取大唐滅亡教訓,為何成為另一個「亡國悲劇」



宋太祖趙匡胤,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宋朝,是一個不容迴避的朝代。


宋朝統治者認為,唐朝亡於地方權力過大,為了吸取教訓,宋朝皇帝對地方管制太死,權力全歸中央 ——這樣的制度模式,又未嘗不是「另一個悲劇」?


中央與地方又展開了新一輪博弈。


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了「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的基本國策:一方面重用文人,降低武將的地位,對軍隊處處設防;另一方面加強中央集權,在官員設置上相互掣肘,使各級地方政府處於鬆散、冗繁的低效率層面,無法與中央抗衡。

終宋一朝,國家要害機關的職位全都由文人掌控,武將永遠進不了決策圈,唯一進入決策層的兩位武將——狄青和岳飛,一個被迫辭職抑鬱早亡,另一個被以「莫須有」罪名處死,究其原因,就是害怕武將擁兵自重,對中央政府造成威脅。


為了避免出現唐王朝那樣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宋朝是矯枉過正了:全國大量軍隊都集中在京城開封附近,稱之為「禁軍」(中央軍),把京城守衛得牢牢的;而各地方上幾乎沒有正規軍,只有所謂的「廂軍」,多是從流民、乞丐、無業人士中招募而來,很少訓練,只負責修河堤、搞生產。



宋朝吸取大唐滅亡教訓,為何成為另一個「亡國悲劇」



宋朝版圖

中央對地方擁有絕對的軍事控制權,到第四代領導人宋仁宗時期,中央軍數量竟已突破八十萬之多,可見朝廷為了中央穩固,是下了血本的,其浩大的支出讓國家財政難以支撐。


除此之外,宋朝對各級地方官僚也進行分權,這種分權制度可謂錯綜複雜,其核心精神是:官員的崗位和職責是分離的。這是什麼意思?比如你當了中書令,卻不允許參與朝政,你的官名是起居郎,卻並不負責記錄言行。你的「官」只表示你有一定級別與領薪俸的水平,而你的「職」才是管理具體事務。


例如,包拯是「吏部郎中、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這一官號,吏部郎中是官,龍圖閣學士是職,知開封府才是實際職務,前兩項為空頭銜,後一項才是真正實際崗位,這在宋代是普遍現象。(「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七八……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與朝政,侍郎、給事不領有職,左右諫議無言責,而起居郎、起居舍人不執記筆之事……秘書、殿中二省 ,名存實廢;惟內侍所掌 ,猶彷彿故事;九寺五監 ,尤為空官。」)


不論是軍隊,還是文官系統,宋朝政府都可謂是疊床架屋,重複制衡。設置了大量冗官、廢官,就是為了分散官員的權力,防止地方政府權力過大。



宋朝吸取大唐滅亡教訓,為何成為另一個「亡國悲劇」


宋仁宗趙禎,仁宗盛治、節儉愛民


一個生活在宋朝的官員想做點實事,是非常難的,因為財權、人事權都分散得很開,要組織一次有效的變革,會有大批不相關的官僚參與進來。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陰謀家的行為,但也阻礙了大批仁人志士的貢獻和激情,所以王安石想搞改革,是千難萬難,難於上青天,光是對付成千上萬的低效率官僚就夠他受的了。


一個項目要完成,必須通過重重手續、層層審批,然後經過反覆討論、不停地協商,許多不相干的官員都參與其中,最後還要中央確認,一審、二審、終審,估計開會討論了半年,還是討論不出個眉目來,最後還是無果而終!北宋王朝到了金國大舉入侵時,敵人已經兵臨城下,馬上要破城了,宋欽宗還拿不定主意,朝廷上的 100多位官員沒完沒了地討論,有人說要談判講和,有人說要抵抗,尚未拿出個方案來,就已經國破家亡了。

宋朝這種強幹弱枝的局面,只能給自己帶來厄運。



宋朝吸取大唐滅亡教訓,為何成為另一個「亡國悲劇」



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在宋元戰爭中攻滅南宋


金兵南下,攻破了汴京,其他地方各州府根本無力對抗,各地官員甚至無法組織一場有效的撤退,因為每當做出一個決策,就有數個單位提出不同意見,誰也不買誰的賬,誰也奈何不了誰,大家只能束手就擒。金兵一路南下,所到之處,盡皆潰敗。


反觀唐代,唐太宗時中央政府官員曾只有 600多人,而宋仁宗時代中央內外屬官已超過 17000人!二者相差幾十倍。而北宋所轄疆域僅為唐代疆域的二分之一不到,可見整個宋朝國土上充斥著多少冗員。人浮於事、機構臃腫是在所難免的,宋代思想家葉適說「自古濫官,未有如此之多」,史學家宋祁則說「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


「文官體制 +集權模式」,被後世的明代所繼承,以致發生第二次亡於外族的悲劇。明王朝的權力過於集中,導致全國各地無力自發組織起像樣的軍事集團以對抗外敵。一旦北京城被攻破,清兵就能順勢南下,所過之處無法抵抗。


宋明兩朝都亡於外族,原因就在於此。


▌摘自《變革之路-中國曆朝改革得失》,鞠佳(著),中國工人出版社授權合作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明清時期少有高官進入澳門,為何林則徐主動要求入澳
中國各省的妙對,絕了
康熙帝的三皇子無心爭奪皇儲,為何會捲入政治漩渦中?
他畫的這幅《犀牛》何以聞名於全世界?
趙括真是「紙上談兵」嗎,斷糧後死磕白起46天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何原因導致「古代超級大國」希臘最終沒有成為大國
大漠蒼狼,那些成為中原王朝心腹大患的草原帝國
有才有命的賈誼為何成為千古悲劇
這裡的人們將垃圾「變廢為寶」,歐洲小國儼然成為「環保大國」
脂肪肝已成為中國第一大肝病
古代超級大國希臘為何沒有成為大國?
該國因錯殺一人,慘遭80萬大軍滅國,後成為明朝領土
歷史上此國與中國無冤無仇,卻成為屠殺華人第三多的國家
他才智與諸葛亮齊名,但為何成為三國最悲劇的人物?
有哪些因素阻止古代中國成為一個宗教國家?
此國宋朝前是中國領土,因一人成為獨立國家,宋朝想收回卻被打敗
這個本周最悲傷的故事,緣何成為中國社會的一面「照妖鏡」
因為這項科技,中國竟可以取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德國為何能成為閱讀之國?
這幾種刀法讓戰國玉器成為古玩界的驕傲
土耳其耗資巨大研製五代戰機 想藉此成為最大的武器出口國之一
巴西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整容大國,每兩分鐘就有一名男子整容
呂不韋是如何成為竊國大盜的
小島即將沉入大海 這些美國人成為氣候變化「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