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探花最初並不是指的殿試第三名

探花最初並不是指的殿試第三名

探花是大家所熟知的稱謂。科舉時代,皇帝在金鑾殿上對會試通過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發榜時分為三甲:分別為「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第一等級的即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稱為狀元、第二名稱為榜眼、第三名稱為探花。所以後世把比賽或者考試時得到第三名的也稱為「探花「。不過,在最初,探花可不是指的殿試第三名。



探花最初並不是指的殿試第三名


探花之稱,始於唐朝。唐例,進士每於曲江、杏園初宴,稱為探花宴,以進士中少俊者二人為探花使。探花之名始出於此,但卻與名次毫無關係,而且也是二人。唐代李淖所撰《秦中歲時記》中曾記載過探花宴:"進士杏園初宴,謂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罰。"探花宴這一儀式一直延續到北宋時期。


宋代又稱探花使為探花郎。宋?魏泰《東軒筆錄》六:"進士及第後,例期集一月……又選最年少者二人為探花,使賦詩,世謂之探花郎。自唐以來,榜榜有之。」



探花最初並不是指的殿試第三名


大約至南宋起,隨著科舉制度的逐漸完善,開始專稱殿試一甲第三名為探花。此後,殿試一甲前三名分別稱狀元、榜眼、探花,曆元、明、清三代沿襲不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燈國學 的精彩文章:

原來這才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出處
什麼是古籍的「章句」
「合同」的起源和由來
為什麼兄弟不和被稱為「參商」
現存規模最大的類書《古今圖書集成》

TAG:華燈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科舉考試最後的殿試,數百份試卷,其實皇帝只看十份
誰說殿試第一就是狀元的 看看這些只靠名字排名就當上的狀元
從縣試到殿試須經六次大考,每次都考第一名的,科舉史上僅他一人
大清最奇特的一場殿試,此人因值了一個夜班,第二天被點為了狀元
探討古代十大狀元之最,末代狀元殿試試卷美到不可方物
乾隆殿試時出一上聯,第一個看完就走人,被乾隆定為狀元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殿試試卷美如畫
明代科場奇才、學霸黃觀:從縣試到殿試六奪第一
殿試時,乾隆出一上聯,第一個對不出放棄的,卻被欽點為狀元
乾隆殿試出一上聯,為何一考生思考一下就走,最後還被欽點為狀元
殿試時,乾隆見他是獨眼,特意出兩幅對聯考他,對出之後點為探花
秦檜後人參加殿試,乾隆問其祖先是誰,他說了七個字,被欽點狀元
餑餑狀元:殿試時怕被餓著,懷揣36個饅頭考試,最後還成了狀元!
乾隆出一上聯做考題,一考生聽完,扭頭就走,結果成了殿試的狀元
此少年參加殿試,直接對皇帝說請換題這些他做過,最後官至宰相
秦檜後人參加殿試,只因七字便成為清朝第43位狀元
本是秦檜後人,殿試時乾隆問他先祖是誰,只說了七個字,高中狀元
考生殿試成績不理想,乾隆說:你的名字很吉利,朕欽點你為狀元!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殿試試卷美如畫,當代書法家只能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