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洞八仙之藍采和
藍采和祖師是道教八仙之一,他手持花籃。由於他的身世、姓名無明確出處,加上傳聞其外型為貌似少女的男孩,或是兼具男女的特徵,種種傳說與特點皆使得藍采和的形象神祕莫測。因此他是八仙中最難懂的一位,也是最貼近大眾百姓的一位。
一說藍采和姓許名堅,唐時仙人,狀如乞丐,為「八仙」中社會地位最低者。據傳他常身穿破藍衫,手持大拍板,在鬧市行乞,乘醉而歌,雲遊天下。又傳如下:(藍采和)在勾欄里唱雜劇,年五十歲做壽時失誤官身,被官府棒打四十大板,後被鍾離權引度成仙。他的事迹在《續仙傳》、《南唐書》、《確潛類書》等書中均有記載。元雜劇《藍采和鎖心猿意馬》、《漢鍾離度脫藍采和》、《藍采和長安鬧劇》等劇本對藍采和的姓名也都有不同的說法。
南唐沈汾《續仙傳》:「藍采和,不知何許人也。常衣破藍衫......腳著靴,一腳跣行。夏則衫內加絮,冬則卧於雪中,氣出如蒸。每行歌於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余,帶醉踏歌,老少皆隨看之。機捷諧謔,人問應聲答之,笑皆絕倒,似狂非狂,行則振靴......後踏歌於濠梁,酒樓乘醉,有雲鶴笙簫聲。忽然輕舉於雲中,擲下靴、衫、腰帶、板拍,冉冉而去。」
《仙佛奇蹤》中:「藍采和,不知那裡人。經常穿著破爛的衣服,帶著六吋的腰帶,一隻腳穿靴,一隻腳赤足。夏天時在長衫內穿厚厚的內衣,冬天時躺在雪地中,呼出的氣彷如蒸氣一般。每次在大街中討飯,手持大拍版,長三呎余。醉了就唱歌。老的小的都看他唱歌,唱時好像是發狂,但又不是。歌詞隨意而作,歌中充滿了仙意,而且變幻莫測。把得到的錢穿在繩子上,拖著走,就是掉了也不顧。有時贈與窮人家,有時花在酒肆中。周遊天下,有人在孩童時見過他,至老後再見著他,藍采和的容貌依舊。後來有人見他在壕梁酒樓上飲酒,聽見有笙蕭的聲音,忽然乘著鶴而飛上天空,拋下靴子,衣衫,腰帶,拍版,慢慢而升。」
《踏踏歌》
踏踏歌,籃采和,世界能幾何?
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
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
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
《東遊記》第19回中記載的《采和持板踏歌》,計12首,內容如下:
藍采和者,乃赤腳大仙之降生也。身雖為人,不昧本性。放蕩不羈,玩游一世。常衣破藍衫大帶,墨水腰帶,闊三寸余,一腳著靴,一腳赤足。夏則衫內加絮,暴烈日中而不汗;冬則單衣而卧雪,耳口鼻氣出如蒸。每於城市乞錢,手持大拍板長二尺余,醉則踏歌,老幼皆隨觀之。似狂非狂,歌則隨口而作,皆有神仙意,人莫之測。得錢則用繩縛之而行,或散去亦不之顧,見其錢或贈貧者,或與酒家,周遊天下。人有自兒童時見之者,及白髮之時,復見之,其顏貌如故,衣履如舊。後遇鐵拐,相與講道。一日,於濠梁酒樓上飲酒。聞空中有笙蕭之聲。忽然乘白鶴而上,落下衣衫靴帶,相移冉冉而去。人視其服,乃玉也。旋亦皆失去。後復每每見之。
采和歌詞十二首。
一歌云:
時人想雲路,雲路杳無蹤;
高山多險峻,澗澗有真龍。
碧草前兼後,白雲西復東;
欲知雲路近,雲路在虛空。
二歌云:
我見世間人,生而還復死;
昨朝猶二八,壯氣胸襟土。
如今七十過,困苦形憔悴;
恰似春回花,朝開暮落矣。
三歌云:
白鶴那肯化,千里作一息;
欲往蓬萊山,將此無糧食。
未達毛羽落,離群心慘惻;
卻歸舊來巢,妻子不相識。
四歌云:
垂柳暗如煙,飛花飄似雪;
夫居離婦州,婦在思夫縣,
各在天一涯,何時復相見?
寄語明月樓,莫棲觀飛燕。
五歌云:
騮馬珊瑚鞭,驅馳蕩蕩道;
自憐美少年,不信有衰老。
白髮應會生,紅顏豈長保;
但看見邱山,介是蓬萊島。
六歌云:
本志慕道倫,道倫常護親,
時逢桃源客,每接話神賓。
談玄明月夜,窮理日臨晨;
萬機但泯跡,方識本來人。
七歌云:
鐵筆大縱橫,身材極魁梧;
生為有膽身,死作無名鬼。
自古如此多,君今爭奈何?
可來白雲里,教你紫芝歌。
八歌云:
浩浩黃河水,東流長不息;
悠悠不見清,人人壽有極。
我俗乘白雲,曷由我生翼;
唯當少壯時,行住須努力。
九歌云:
我今有一襦,非羅復非綺;
借問作何色?不紅亦不紫。
夏天將作衫,冬天將作被,
冬夏遞互用,長年只如是。
十歌云:
世事何悠悠,貪心未肯休;
聽盡天地名,何時得歇頭?
四時凋變易,八節急如流;
為報大宅主,雲地騎白牛。
十一歌云:
高高山頂上,四頓極無極;
獨坐無人知,孤月寒照泉。
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中本是仙。
十二歌云:
東家一老婆,富來三五年;
昔日貧於我,今笑我無錢。
渠笑我在後,戲笑渠在前;
相笑倘不止,東邊復西邊。
一說,農曆七月廿五日為藍采和祖師仙誕日。
藍祖寶誥
三天承道法,風流自在仙。混跡人寰,疇識魚龍之別;浪歌塵市,孰知春雪之詞。灑墨汁以成花,蓮開五色;提懿筐而示象,鶴載千葩。曩無餘貲,悉周貧乏;板能振響,動醒王侯。不衫不履之妝,至化至神之詣。普度群生,廣修億劫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萬花洞天帝主,流光耀采天尊。





TAG:泰山碧霞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