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儒者說:先學做人再學養生

儒者說:先學做人再學養生

張其成養生著作《儒家養生大道》之四:


儒者說:先學做人再學養生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播講者:杭凱)

儒者說:先學做人再學養生



儒者說:先學做人再學養生


很多人會懷疑:為什麼要談做人呢,我們現在就想學學儒家養生的知識。那我們就看看養生的主體是什麼。是阿貓阿狗養生嗎?不是,前提是一個儒家所認定的人!儒家對人有特定的理解,不是所有人類都有稱為人的資格,而如果都不能稱其為人的話,那就不要談養生了,至少儒家的養生不是給這種非人之人準備的。

儒家先講好好做人,其次才是養生,如果不是一個君子,不是一個士,不是一個仁人,那麼他的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齊國的大官成子生病了,病得很重,應該是沒救了。慶遺進屋問他說:「您的病很重啦,再發展下去,估計可能就不好說了,後事怎麼辦呢?」成子怎麼回答的?他的回答讓人汗顏啊。他說:「我聽說,活著的時候要做對人有益的事,死了也不要害人。我活著的時候也沒做什麼有益於人的事,現在要死啦,至少也別害吧。我死之後,找塊不長莊稼的地把我埋了吧。」


有這種心胸的人,大家還怕他活不長呢。那老百姓呢,我們都是普通百姓,思想覺悟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是我們也不妨害他人。我們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老了享受享受天倫之樂,我們愛家人,家人也愛我們,我們的生讓一些人高興,我們的死讓一些人痛苦,那麼我們的生也是有價值的。像周處那種被列為當地三害之一,街坊鄰居都想把他剷除的人實在不在儒家養生所考量的範圍內。


對人這個概念儒家是有自己的認識的。《孟子·告子上》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我們遇到困苦的人會同情他,具有羞恥感,敬重長輩,知道善惡,這些都是每一個平常人所具備的品質,這就是儒家所說的仁義禮智,可見儒家的品德也不是那麼難以企及,這些品性本來就是普通人都具備的,人的四種本心就是仁義禮智四德的開端。而有了這些品質也就是一個儒家所認可的仁人。

《孟子·公孫丑上》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善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這裡主要說的是惻隱之心、憐憫之心。


一個孩子掉井裡了,看見的人肯定會去救,救他是因為是孩子父母的朋友嗎?是因為想要名聲嗎?都不是,就在那一瞬間,做了下意識的決定,甚至都忽略了自己的安危,只因為我們的天性中有這種惻隱之心,這不關乎外物。


《孟子》中有一篇《齊人一妻一妾》的小文最能體現羞惡之心。絲毫無羞恥之心的齊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後,還在妻妾面前表現出與達官貴人共食的傲慢樣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經是「非人」了。而齊人的妻妾抱頭痛哭,以她們的丈夫為恥。


儒家講究禮法,禮的概念很大,包含的內容也很多,臣子對主上是禮,弟子對老師是禮,子弟對父兄是禮,朋友對朋友也要講禮……子游問孔子什麼是孝,孔子說現在的孝大家都認為是能養父母,但是像犬馬這樣的動物也有反哺的能力,如果不孝敬,那人跟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呢?孟子也說,人吃飽了穿暖了,有了安逸的生活,但是卻沒有禮儀文化等的教導,那跟動物也沒什麼分別。無論是孝敬還是教導,都含有禮的成分,也就是說,如果人無禮,就喪失了人的很重要的一份特性,也就不是儒家所說的人了。


再說是非之心,也就是說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也是在社會中生活的人所具有的根本屬性。

孔子是怎麼選女婿的呢?他覺得公冶長這個人不錯,就把女兒嫁給了他。可公冶長當時在做什麼呢?「在縲紲之中」,就是在監獄裡呢。如果按一般人的推斷,在監獄裡多半不是好人,就算不是他個人的過錯而進的監獄,名聲說出去也不好聽,唯恐避之不及,誰會把女兒嫁給一個身陷囹圄的人呢。但是孔子就這麼做了,他說雖然公冶長在監獄裡,但是並不是他做了什麼壞事情。相反,按照孔子選人的標準,公冶長還是個道德修養很高的人。孔子沒有從眾,也沒以公冶長當時的處境來判斷他,要想做到這一步,絕對是要有是非之心的,要能分辨出表象下的真實。知道善惡,才能去惡從善,也才能做個好人,認出好人,結交好人。


有了仁義禮智之心的人,必定是好人,一個於國於家都有價值的好人,才配長久地立足於天地之間。儒家的養生是以德養生,修德是養生的途徑,也是儒家養生的根本。


來源:張其成(微信號:zhangqicheng69)

儒者說:先學做人再學養生


【張其成國學基金】與您分享


中華國學、國醫、國藝、國粹更多精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其成 的精彩文章:

中醫文化的命運:中醫養生熱背後的原因
超然於外的道醫之「道」究竟為何?
守住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內核——人民日報專訪
王陽明的心學與《周易》養生
行諸善法,常懷感恩之心

TAG:張其成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先生:先學做人,再學做佛
學養生要先學會養心
先學君子做好人 再學菩薩度眾生
讓孩子先學會學習
初學者必讀:學瑜伽為什麼必須先學會站立體式
學時髦母女裝?先學學怎麼坑娃
學寫作文要先學「婆婆」說話
幼兒園孩子一定要先學會玩,再學會學習!
養多肉不會曬太陽,還是先學學再養吧
先學不生氣,再學氣死人
要讓孩子學理財父母得先學
南懷瑾老師:年輕人學佛,先學「觀過而知仁」
傳喜法師:先學會做好人
劉愷威出軌王鷗?你先學下人家的逆齡肌保養吧
老蘭友說:養蘭花您得先學會「做饅頭」
學佛要先學會對家人忍辱和慈悲
吳昌碩線條美 先學看 再學畫
先學會不生氣,再學會氣死人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