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

我一直執拗於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沉浸在那些時間管理方法,決策論,MECE分析法則,邏輯樹等等。總是試圖從術的層面,恨不得可以把時間一分鐘掰成兩分鐘來花,然後企圖用一個最新研究出來的先進的學習方法,從而一下子獲得翻天覆地的進步。

然而,慢慢的我發現,學習就像練武功一樣,不僅要學動作,更要學口訣,最重要的其實是心法。甚至說,如果你走心了,即使不懂所謂的學習方法,你也會想方設法的去學習,甚至會自創出一套新的學習方法。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

一,所有熱鬧都是假象

我每天晚上都會去健身房上公開課,第二天早上打開電腦寫東西的時候,腦子裡還會時不時冒出昨晚課上動感的音樂,朋友們開懷的大笑聲。

我一直把這種現象歸咎於生理的原因,就好像視覺暫留現象,我們看到的光影消失後,視覺上仍殘留那些影像,那些繁華熱鬧的場景也是會在腦海里有暫留現象的。

我於是理解了,很多人會因為不能夠適應從繁華熱鬧到平靜學習的轉換。於是,他們會不斷的找朋友聚會來迴避自己可以孤獨創作的時刻,或者每天去夜店嗨來刺激自己,希望可以一直留在那種虛妄的熱鬧感覺中,就像吸食毒品一樣,需要不斷吸食那種熱鬧,才能讓自己感覺不孤獨不無聊。

自從我不看微信朋友圈之後,居然發現自己多了不少閑暇時間,不會再漫無目的的一直刷新朋友圈,留言,等回復。試想一下,我們是不是也對社交軟體上癮,想一直暫留在那種:與朋友保持聯絡,或者被關注的感覺中呢?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

視覺暫留現象


二,尋找真我的方法

電影,電視劇,暢銷書,瑜伽的冥想。。。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告訴我們一定要找到真正的自我。然而我們看過太多的雞湯,聽過太多的故事,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那些隨處可見的字眼:根源,心靈,靈魂。。。對於不明真相的大家,也不過是尋常的漢字啊。這就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呢?

成熟一些的朋友們,在看到繁華的夜店,熱鬧的聚會,往往會提不起興趣,並且他們會對周圍的人說,自己已經過了那個年紀了,現在只想安靜的待著。我每天能夠從晚上的熱鬧,轉換到平靜學習,也只是因為到了這個年紀。而人們往往是有了一定的閱歷之後,才能真正對那些字眼有所感悟。就像我們會被小說感動到流淚,我們哭泣的是自己似乎有著類似的經歷與感受。

因此,我想說的是,只有經歷過,才能頓悟。尋找到真我的方法沒有任何捷徑,聽過再多的勸說也都無濟於事。年齡與閱歷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但是,大喜大悲的人生經歷,慘絕人寰的不幸遭遇,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經歷,我也不希望自己或者大家去親身經歷這些。所以,我們不妨多嘗試一些方法來增加自己的虛擬經歷,比如讀大量的書,不斷模擬別人的經歷;比如跳出自己現有的循環圈,不再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重複同一種經歷。直到我們開始思考,直到我們若有所悟。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

電影常用的唯心論


三,潛意識的潛力

作為一個非心理學專業的理科生,我看過不少關於心理學的書籍之後,總有這樣一種感覺:心理學的書真沒什麼用。

從書本的字面意思看來,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似乎很簡單很單薄,往往是從各種老生常談的心理學效應說起,類似於《心理操控術》《心理暗示》等等這樣標題黨的書本,都是假設不同現實的場景進行演繹,教你如何運用各種心理學效應,最後完美化結局。一些二流的心理醫生還會用這些理論,利用你的童年經歷來牽強的解釋你現在的行為。

然而我卻明白,心理學的作用是斐然的,只是實踐起來非常複雜,要考慮現實情況中的方方面面,就連你自己,也無法向別人準確描述實際的場景。我們更不應該將現實場景割離開來,單一的去套用心理學理論。

但是心理學當中,有一個理論是自己就可以不斷研修使用的,那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潛意識理論。這個理論似乎一下拓展了心理學的邊界,不僅把心理學上升到一個更廣的維度,也將心理學從那種刻意變成了不可言說,更加虛幻而又無止境的範疇。

我認為潛意識理論也是對我們日常生活最有用的理論,就像我們看過大量的書,從未背誦,卻能在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情不自禁的引經據典,不經大腦思考的脫口而出;就像我們練琴的時候,剛開始的刻意練習,到後來如行雲流水般自然,驚嘆讚歎自己的潛力無窮。而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只要大量不斷的刻意練習,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種慣性,下意識,生理反應。

然而我們在刻意練習,卻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會覺得別人可能是因為有某某天賦才能練成,實際上,我們也總是用這種借口來放棄練習。雖然,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我們去刻意練習。

選擇你感興趣的事情,然後通過刻意練習,不知不覺變成自己的潛意識,這種態度這是一種學習心法。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

潛意識


四,注意力離開自己

現在越來越多的暢銷書,當代的理論,把人們不好的行為往原始基因上來解釋。就比如,我們學習工作時為什麼不能集中注意力總分心呢?現在的理論說,那是因為我們在遠古生存的時候,如果不能一邊狩獵,一邊又分散注意力來堤防危險,我們就無法生存,所以一心多用的基因一直遺傳,人類才得以存活。

我最近也在用這個理論思考:為什麼我們總是過多的關注自己?與別人交談時,擔心自己今天的穿著是不是得體,髮型酷不酷,有沒有口臭。現在的人們,面對面聊天時,卻放不下自己的手機,或者高度關注自己的觀點,不斷去論證自己的觀點,無法傾聽別人的想法。

一開始我認為這是因為不夠自信,所以才總是擔心自己出醜,而沒辦法關注別人。然而,用原始基因理論來看的話,這似乎也是一種遺傳。原始人中的強者,必須無視別人的觀點,才能增加自己的權威;必須在身體上增加樹立自己威信的裝飾,比如狼牙項鏈,從外表上獲得別人的認可。

然而,我們現在文明社會的穿著打扮是完全相反的方向,《格調》這本書里講到階級的穿著特點:越是高等階層的人群,穿著顏色會越柔和,logo辨識度也越低。在我看來,越是不需要用自己穿著打扮去影響別人的人,越是高等階層。他們不需要在意自己的穿著,也就有了更多的優勢:

因為把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周圍的環境,才能獲取更多的信息,才能增加學習的維度。

就像你將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你才能夠開始學會傾聽,學會思考,然後才有判斷別人對錯的能力;就像福爾摩斯從人的穿著細節,就能判斷出這個人的職業,性格,最近的經歷一樣。

我們只要開始學會將注意力離開自己,我們便會開始思考,判斷,推理。

「學習的偏方」學習前不妨先學學—心法

福爾摩斯通過觀察進行推理



你或許認為我說的這些,似乎越來越與學習沒有關係了,或許你認為學習是一種純粹,單調,專業的行為。

然而,學習從來都與自己的經歷,周圍的環境,目前的各種狀態,密不可分。

就像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或者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像人生不同的階段讀同樣一本書的感受截然不同。

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專心致志的事,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我願你能找到真我,卻又能脫離開自身的禁錮,不斷有自己的體會,不斷有新的領悟。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學習學習再學習
學會如何學習
學習,學習,再學習
為啥要學習心理學?
「學霸」方法論:「學習」本身也需要學習
如何更好的學習——讀《學會學習》有感
告別低效學習——內科學和外科學的學習與備考方法
學習國學必看
學習學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科成績,幫助你成為下一個學霸
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做數學
研究學習法與《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
開學了,讓孩子學一學這些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
初學者怎樣學習美髮
大學一直呆在學校學習好嗎?
這個學員隊理論學習很有創意,與北師大哲學專業學生「PK」學習感悟
席學易院長談如何學習和學會命理
劉素雲學習恩師:學忍辱+學放下+學不多事
不要再讓學習方法,去影響你的學習
都說要跨學科學習,究竟哪些學科值得學?
流浪狗闖入學校學習,由於愛好學習,被學生們尊稱: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