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天才,早熟而晚成,他積累了60年,終盛放
難得有一位渺小的偉人,
在骯髒的世界上,
乾淨地活了幾十年。
……
- 精緻生活 · 大器晚成 -
土沉下來,會變成土壤,
成為鮮花草木的苗圃;
同樣還是土,浮上去,
則變成了漂泊無根的塵埃。
人世間,
有人是塵埃,有人是苗圃。
木心
木心,本名孫璞,
1927年出生於烏鎮東柵財神灣,
民國年間,烏鎮有24份大戶人家。
站在橋頭看去,
那些高屋就是大戶人家。
孫家便是其中望族之一。
木心自小愛讀書,
和茅盾(沈雁冰)亦是遠親,
同在一條街道的兩端。
茅盾到上海做事,
留下一屋子歐美文學經典。
年少的木心手不釋卷,
如饑似渴地閱讀,
像得了「文學胃炎症」。
待他書讀多了,便嘗試著創作。
起初是模仿古人的風格,
「神閑氣定,儼然居高不下」,
家人看了他的詩商討:
「弟弟年紀這樣輕,
寫得這樣素凈,不知好不好?」
木心寫道:「我知道他們的憂慮。
大抵富家子弟行文素凈是不祥之兆,
會出家做和尚的。」
動蕩的時代安逸彷彿是原罪,
木心更是一刻不想閑著,
使勁兒的往出「逃」,
從15歲離家上海美專學習繪畫,
此後的人生都是在路上飄著了。
19歲時他借口養病,
獨自上莫干山,
僱人挑了兩大箱書,
其中有他鐘愛的福樓拜和尼采。
一個人住在家族廢棄的大房子里,
專心讀書寫文章。
白晝一窗天光,入夜燃礦燭一支。
渴了,沖杯奶粉;餓了,有人定時送飯。
山風刺骨景緻荒涼,手背起滿了凍瘡,
披一床被子,繼續埋頭不止。
從夏初一到來年雪化之時,
交出三大篇論文——
《哈姆萊特泛論》,
《伊卡洛斯詮釋》,
《奧菲司精義》,
不為發表,不求成名。
1947年,20歲的熱血青年木心,
參加反飢餓反內戰的學生運動,
他走上街頭,演講,發傳單,
投奔新四軍,繪製馬恩列毛畫像。
被開除學籍,還遭到國民黨通緝,
迫不得已,只好避禍於台灣。
直到1949年才返回大陸。
22歲,他一頭栽進藝術的堆里。
卻沒逃得過「文革」,被捕入獄。
囚禁在廢棄、漏雨積水的防空洞里18個月,
三根手指慘遭折斷,
半年後又轉移到監牢,
接著是長達10年的勞動改造,
掃地、掃廁所,暗無天日,受盡侮辱。
他的家被抄查三次,挖地三尺,
數箱畫作、藏書、
還有自14歲起創作的20餘本中、
短篇文章全數燒毀,
全家人被日夜監視,姐姐被批鬥身亡,
姐夫被關在學校的「牛棚」里,
侄子被五花大綁在學校里。
某夜他乘看守不備從木柵欄里鑽出,
逃出後茫然自顧,
發現竟沒有可以去的地方,
只得又從剛鑽出的木柵欄里鑽回。
他在白色的紙上畫出黑色的琴鍵,
夜夜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
「我白天是奴隸,晚上是王子」。
他在煙紙背後寫,在交待材料的紙上寫,
夜裡沒有燈,就盲寫。
前後寫下65萬字《獄中筆跡》,
層層疊疊的蠅頭小楷幾乎無法辨認,
他藏在破棉絮裡帶出來。
像無聲的莫扎特與巴赫,
沒有聲嘶力竭,沒有血淚控訴,
有的只是他對美學和哲學的思考,
與不願辜負文學的教養。
「平常日子我會想自殺,
『文革"以來,決不死,
回家把自己養得好好的。
我尊重阿赫瑪托娃,強者尊重強者。」
平時只知藝術使人柔情如水,
浩劫臨頭,
才知道藝術也使人有金剛不壞之心。
是藝術讓他熬過最艱難的歲月。
出獄前木心聽到了母親過世的消息。
在紐約人拍的紀錄片中,
暮年木心說:我哭得醒不過來。
為什麼不等到我出去以後才告訴呢,
非要跑進來對我說「你媽媽死了」。
木心的「道」是文學的道義,
藝術的道義,
文學信仰支撐著他度過劫難。
1982年,上海,
55歲的木心將去紐約,重續文學生涯。
臨行前,他將所有的手稿付之一炬,
他欲推倒重建,身邊的親友表示不解,
他說,荒廢的時光太多,
想給生命一個交代,
而這必須從頭閉關修鍊。
在紐約牙買加區的一幢小公寓里,
他以絕筆的心情日日寫作,
他說:「我喜歡發高燒40度寫作,
發熱發到不倒下,好開心。」
目不窺世,足不下樓,寫作,
就是木心生活的常態,
而他寫起來幾乎也是瘋狂的,
每天要寫1萬字。
他出去買物品的時候也寫作,
隨身帶個小本子,
走到哪裡寫到哪裡。
他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第一遍是恥辱,第七遍就是光榮。」
他將藝術融在生活里,
自己裁剪製作襯衫,
設計皮鞋,燒一手好菜,
用上美學概念,布置家居,點石成金。
旅居紐約的日子過得不輕鬆,
下一頓飯菜有時會沒有著落,
但白色襯衫、深色領帶、衣領高聳、
黑色風衣是落不下的紳士打扮。
1984年移居紐約僅兩年的木心,
成了馳名台灣的海外作家。
《聯合文學》創刊號內,
雲集著港台及海外知名華語作者,
第一主角卻是木心。
主編瘂弦為他專設「散文個展」。
這一年,
真正長期隱在上海里弄的木心,
名震彼岸文壇。
同年,他又在哈佛大學舉辦了個人畫展。
快六十歲才辦展,
他為此百感交集。
木心生平第一次參展,
是參加杭州的「元旦畫展」。
那一年他19歲,
甚至還未考取上海美專。
65年後接近彌留的木心,
看到自己當年在畫展上的照片哭了。
他大半生居然沒再見過自己十九歲的照片。
大企業家羅伯特·羅森克蘭茨收藏了他33幅水墨畫。
捐給耶魯大學美術館,
並辦了高規格的捐贈特展。
購畫的金額是二十多萬美元,
木心的生計才從此「安定」下來。
他成為20世紀第一位,
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畫家。
耶魯出版的《木心畫集》,
評價一直為「五星」。
在紐約呆了十多年的畫家李斌說:
「對於華人畫家來說,差不多已經到頂了。」
此後24年里,
木心留下了一系列名篇:
如《林肯中心的鼓聲》《溫莎墓園日記》等。
文章一出,
立馬贏得西方讀者的深刻共鳴。
他的多篇散文與小說被翻譯成英語,
成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
與福克納、海明威作品編在同一教材中。
80年代末,
他為一群旅美的中國藝術家開講「世界文學史」,
從而開始了一場長達五年的「文學遠征」,
從1989年1月15日開課,
到1994年1月9日最後一講。
每位聽課人輪流提供自家客廳,
沒有教室,沒有課本,沒有考試與證書,
更沒有贊助與課題費,
不過是在紐約市皇后區、
曼哈頓區、
布魯克林區的不同寓所中,
年輕的藝術家團團坐攏來,聽木心神聊。
他說老子自戀,
是老牌那耳喀索斯,
他比喻佛陀是飛出生命迷樓的伊卡洛斯;
他引嵇康為兄弟,
推崇屈原是中國文學的塔尖,
而陶淵明是「塔外人」;
他說巴爾扎克是彩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他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是黑白的巴爾扎克;
他說魯迅的幽默黑多紅少,是紫色幽默。
木心講課溫文爾雅,
但偶爾會來一句粗話:
「有人對我說,洞庭湖出一書家,
超過王羲之。我說:操他媽。」
1994年1月9日,
木心在陳丹青家中給一干畫家學生,
上了最後一堂文學課。
67歲的木心坦承:
「我是到了美國才發育起來的,
臉上一大堆看不到的青春痘。」
陳丹青偷偷錄製了最後一課。
「他說過好幾次,說我要是不到美國,
前面寫的全是夾生飯,幸虧沒發表,
夾生飯不行的!
他說到美國才成熟起來。」
後來,
陳丹青整理了那五年那五冊聽課筆記,
共85講,逾40萬字。
這不是一本純粹的文學史,
而是木心的個人文學記憶,
是木心之所以為木心的淵源。
這是木心留給世界的禮物,
也是文學的福音書。
2006年,
他的第一部巨作《哥倫比亞的倒影》
在大陸故土首次公開出版,
甫一見面,便給讀者「驚為天人」之感。
這一年這位79歲的大師,
才走進了中國大眾的視野。
大家開始匆忙閱讀這位被遺忘了半個多世紀的,
「文學魯濱遜」柏拉圖式的作品。
享譽中外的畫家陳丹青尊稱其為「吾師」,
陳村閱其文「如遭雷擊」,
曹立偉感慨這是乾淨漢語的一個「標高」……
到此時,木心在自己身上克服了這個時代,
他一字一句地救活了自己,
也證明了漢語的尊嚴、富麗和高貴。
陳丹青事後省覺,老人遲遲不回,
是在惦念大陸的出版事,惦念他是否有讀者。
「他永遠在猶豫,很真實的原因,
後來我才明白過來,
很簡單:他在等大陸出版他的書,
出來後迴響會怎樣。
陳丹青20多年的心愿終於實現:
「木心先生與我們同在一個時代,
但是他出現得太遲了,
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年輕的時候,
文化斷層中間部分有一個人木心。」
雖然姍姍來遲,但還是來了。
他銜筆而誕,一生寫作。
有人說,鐵樹六十年一開,
一甲子時間的累積,
只為瞬間綻放的絢麗。
少年時的富家子弟,青年時的熱血男兒,
壯年時的飽經磨難,中年時的顛沛流離。
「我愛兵法,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人生上,我家破人亡,斷子絕孫。
愛情上,柳暗花明,卻無一村。
說來說去,全靠藝術活下來。」
一輩子的不合時宜,一輩子的乾淨清醒。
2011年12月21日3時,
烏鎮,
那個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歸去了。
用木心自己的話來總結他的一生:
難得有一位渺小的偉人,
在骯髒的世界上,
乾淨地活了幾十年。
圖:網路
文:沫情舒 責任編輯:蔓延
西風東韻原創編撰,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END-
西風東韻主編私人微信
轉載須知
個人轉發至朋友圈無需獲得授權。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中國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生活美學傳播機構之一
每日分享最有價值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美學新鮮資訊





TAG:西風東韻 |
※最高的天才,是早熟而晚成
※比較早熟的3大星座,做什麼事都有計劃今年就可以成功賺到很多錢
※木心:最高的天才,是早熟而晚成
※14歲少女初為人母,自己還是個孩子,早熟的危害有多大!
※9歲女孩來月經,以後只能長到1.5米?性早熟的危害讓人震驚!
※超級早熟的00後,這是把前浪往死里拍!
※超級早熟的00後,這是把前浪往死里拍啊!
※被罵娘炮18年,早熟少年露ji雪恥
※被骂娘炮18年,早熟少年露ji雪耻
※超級早熟的00後,這是把前浪往死里拍啊……
※韓國年輕父母竟十幾歲就有了孩子,現在的孩子都太早熟了
※早熟的美國少女,15歲就開始的成人生活
※超級早熟的00後,這是把前浪往死里拍啊...
※3歲小孩都這麼早熟了,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9歲女孩來月經,檢查患上性早熟,只因吃了它...
※只有约30%的性早熟被发现,你留意过你的孩子吗?
※那些看起來非常「早熟」的女愛豆們,最後一位真的只有16歲嗎?
※一歲女寶寶連續三個月來「月經」,殊不知有些性早熟是它在作祟
※6歲孩子患上性早熟 原因竟是天天吃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