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瓷海漫遊——山水 文字 植物


山水·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法自然。「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山水是文人心目中的山水,遠山近水,一水兩山;山之峻峭或平緩,水之湍急或無波,都是文人內心的釋放。至於丈山尺樹寸馬分人,屬於藝而不是道,道形而上,藝成而下。畫在紙絹之上與畫在陶瓷之上沒有本質的區別。山水紋飾對於陶瓷來說來的遲緩。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85?粉彩胭脂紅開光碗7×14?cm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86?二十世紀青花釉里紅扁瓶高?49?cm


文字·倉頡造字驚鬼神


以文字作為陶瓷裝飾雖不常見,也構不成陶瓷裝飾主流,但幾千年來斷斷續續總會有他的身影。文字在陶瓷上的顯現,除去裝飾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功能,無意有意的幫後人清晰準確的記錄了陶瓷燒造時的客觀條件,這部分與陶瓷相關的文字對後來者彌足珍貴。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87?清光緒粉彩蝠壽碗一對 徑?12.5?cm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88?清墨彩書法琴墨盒長?16?cm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89?清料彩纏枝蓮梅瓶高?18.8?cm


植物·野草芳菲紅錦地

當陶瓷工匠有意識的將植物紋作為表現內容畫在陶瓷表面的時候,人們就會發現自己最為熟知的植物作為藝術也是那麼的千姿百態、綽約動人。作為農業國,我們的祖先天生就對植物親近,以勞作為生的古人,將種植的、野生的、生存依賴的、生活觀賞的植物都置放在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古人對植物寄託情感,兼有物質的需求。人們對生存必須的五穀雜糧少有藝術描述,但對生活可有可無的花草樹木極盡讚美,這說明人在擺脫野蠻的進程中非常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90?青花六管瓶高?15?cm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96?清紅釉開光博古瓶一對 高?18?cm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198?民國粉彩九桃獻壽瓶一對


高?35.5?cm


植物·東枝憔悴西枝榮



野草芳菲紅錦地——輕舟已過萬重山



1203?明紅綠彩牡丹盤長?19.8?cm


拾遺君(lantiancaoy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右拾遺 的精彩文章:

古艷雄厚、淋漓磅礴——《吳昌碩花果冊》
那些逐漸消失的勞動工具
一山不能容二虎,除非一公和一母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一蘭一竹一石
壺說八道——瓷 壺

TAG:左右拾遺 |

您可能感興趣

清乾隆 黃地洋彩軋道錦地折枝洋花玉壺春瓶
鳴彩藝術:大清乾隆款,紅釉錦地開光長頸蒜頭瓶
實拍:原汁原味兒的新疆夜市——少數民族的美食集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