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

古代的文明如何傳承下去


荷蘭國立博物館給出了方案


荷蘭國立博物館,不僅是荷蘭客流量最大的博物館,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專註於古代藝術的收藏和保護的藝術機構之一。這裡有25萬件藝術藏品,從古東方佛陀雕刻,到近代荷蘭殖民軍隊的槍炮,包羅萬象。怎麼讓古代的智慧給今天的人們帶來啟迪。這既是世界級的難題,也是今天這個不斷追求新穎的社會的普遍焦慮。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讓人們不斷地追求新鮮的、更新鮮的,唯恐落後於時代。那古代的文明,該怎麼被繼承下來呢?


給出的方案是:互聯網精神+交互技術。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開放版權


幾年前,荷蘭國立博物館做了一件令全球博物館都震驚的一件事,開放所有的藏品的高清數字圖像和版權。尤其是那個Rijksstudio項目,是全球博物館界首家完全開放圖像和版權的應用系統,25萬件藏品的圖像資源可以被免費下載,圖片質量又非常高,比如一張倫勃朗的油畫,可以印刷到A3大小不成問題,可以非常清晰,細節栩栩如生。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荷蘭國立博物館官網上可以免費下載25萬件藏品的高清數字圖像#


最大膽的是開放版權,只要下載,盡可以隨意使用,包括商業用途。這個舉動實在激進,要知道,傳統的博物館可是靠出售作品使用權,租賃作品,辦展覽賣門票等手段來掙錢的。幾乎每家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上都有那麼一個提醒:」本網站所有圖片的版權屬於博物館「。知識產權保護法,保護的就是博物館方的文化財產。所以,這種開放資源的行為,不就是開門迎盜嗎?一時間全世界都在看笑話——他們馬上會破產!可是幾年過去了,國立博物館不但沒有損失觀眾,參觀人數反而在節節上升。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大家在網上領略了高質量的作品圖像之後,就更想去一睹原作原貌,在線觀展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身臨其境的體驗。原作的魅力通過複製品的影響力會加強。博物館的官方調查顯示:在網上看了高質量的作品之後,觀眾更想去看看原作。

還有更有趣的,博物館支持觀眾建立自己的私人賬號,註冊了賬號,就有了自己的空間來自主選擇、組織展品——進行策展。換句話說:開個賬號,就開了一家私人美術館。哇!太奢侈了吧!但這是真的!


觀眾玩的不亦樂乎,抽出大把的時間泡在「自己的博物館」里。接下來,誰不想走進博物館,看看「自己家的」藝術品呢?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 荷蘭國立博物館舉辦飛利浦燈光之夜活動 #


這個創意是幾年前國立博物館的前館長溫姆·派珀斯(Wim Pijbes)策划出來的,現在,全球已經有多家博物館模仿這一做法了,包括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但是溫姆·派珀斯先生認為他的策劃並不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而是時代精神使然,既然互聯網時代的精神是共享,那麼,那些無法親身體驗藝術品的人,需要一個機會,來分享我們珍貴的人類文明,因為這是人類共有的。


溫姆·派珀斯先生認為當前的時代要對知識進行「開源」,打破狹隘的版權保護的障礙。所以,互聯網時代需要建設藝術的公共平台,分享知識成果——這就是今天的民主。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 荷蘭國立博物館前館長溫姆·派珀斯 #


這一政治上激進的行為,不僅是對傳統秩序的挑戰,更是對當代民主制度的一次建設。在同行中,溫姆·派珀斯先生無疑已經成了當代的領袖級知識分子之一,他不僅是劍橋大學的人文學教授,還是諸多文化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隨後,美國最重要的藝術收藏機構——蓋蒂信託,也仿效他的倡議,開放館藏的資源;而且,還設置了年度藝術家的獎勵——保羅蓋蒂信託獎章,來表彰促進人類文明交流的藝術家。今年,這一榮譽的獲得者是華裔藝術家馬友友。


面向未來的創新科技


互聯網和其他科技在方方面面地改變著社會的種種秩序,荷蘭國立博物館不僅積極應對著種種改變,還引領者業界在符合時代精神的道路上探索。今年,荷蘭國立博物館再次聯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蓋蒂信託基金會,進行一項5年合作項目,來研發「面向未來的創新科技」,好「讓大眾更好地了解歷史、藝術和遺產」。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荷蘭文化教育部部長耶特·布森馬克(Jet Bussemaker)女士在簽署和約的時候發言到:「藝術和遺產讓我們表達和交流,讓我們了解我們的歷史、我們是誰,然而沒有持久而深入的研究,這一切都不可能。這次合作就是為了研發新的技術和可能性,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過去,保護文化,還有將民族的和世界的遺產視覺化出來」。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 從左至右:James Cuno(蓋蒂信託主席), Dr. Jet Bussemaker(荷蘭文化教育部部長), Dr. Robert van Langh(荷蘭國立美術館文物保護部門負責人) #


這將又是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參與研究的機構還包括荷蘭科學研究組織(NWO)、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荷蘭的文化遺產機構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於是,科技公司、文化機構和民間智庫結合在一起,藝術研究者和科技工作者們,從研究文物保護和與大眾傳達方面入手,用新技術儲備數據,並使它們視覺化,讓普通人也能輕易地擁有藝術、和人類的遺產。

荷蘭國立博物館用互聯網精神點亮古代遺產



# 國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倫勃朗的《夜巡》#


所以,我們大可以期待,當新的科技應用在「讓我們了解我們的歷史」的時候,當研究未來和保護過去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不但會讓過去的文明更加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眼前,還可以促成今天社會變革的力量,鋪就人類未來的道路。


----------------END----------------


作者ⅠLouis Hothothtot


現工作居住在阿姆斯特丹,從事寫作、文化批評、策展、藝術創作等工作


更多關於文化創意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荷蘭在線 的精彩文章:

我們能夠消除對塑料製品的依賴么?

TAG:荷蘭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崇尚真正的「工匠精神」-專訪中國古核雕藝術博物館
從文物看中國古代的匠心精神
中國古代抗洪與民族精神
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
東方歷史沙龍趙汀陽、關凱:中國古代的精神世界
博鰲亞洲論壇開始舉行 中德日三國嘉賓共贊工匠精神
「中國美網丨徵稿啟事」通威杯—首屆「筆墨精神」中國畫網路大賽
臨沂:沂蒙精神借紅色文化經典傳承
羅斌—當代精神中國青年油畫藝術展
中國古代的工匠精神
徵集「吉商精神」 弘揚吉商文化
漢代篆書的文化精神
走訪福建古田:一代高僧圓瑛法師故里 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學誠大和尚:祖師精神與祖庭文化是國際漢傳佛教界的精神財富
書齋——中國文人的精神樂園!
黃埔精神完勝武士道精神 崑崙關立國威 他把中國軍隊推向了國際
旗袍先生崔萬志:秉承「徽商精神」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英國女王駕臨蘇格蘭 精神矍鑠心情好
夢境小屋:韓國藝術家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