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孙中山「忘恩负义否认会党革命功勋」之说,不能成立

孙中山「忘恩负义否认会党革命功勋」之说,不能成立

孙中山「忘恩负义否认会党革命功勋」之说,不能成立



图注:「四大寇」,前排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后立者为关景良。陈少白、尤列都曾加入会党

文 | 杨津涛


时下,有一种相当流行的意见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为了洗白自己,对会党「忘恩负义」,「不赞成(在民国史中)肯定黑社会的帮助」,还罔顾史实说「黑社会」与共和革命的关系其实很浅。


揆诸史料,这种指责虽流传甚广,却并不成立。


一、因会党认同「反满」之说,故在早期曾被革命党人引为同盟

所谓「会党」,即「洪门」等清朝民间的秘密团体,既是「江湖帮会」,也是黑社会组织。其成员以游民为主。在清朝前期,主要是无业者、佣工、小贩、乞丐,以及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等;近代以来,除以上人员外,会党中还出现了大量破产的运输工人、水手,和被遣散的兵勇等。这些人大都脱离宗族、生活贫困,通过组织秘密团体,一方面能实现彼此互助,另一方面也能结伙从事诈骗、抢劫等违法活动。


会党数量众多,仅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录的史料中,有名目的会党即有215个,其中以天地会、哥老会、三合会、三点会、小刀会等最为重要。这些会党大都秘密流传有「反清复明」的口号,同革命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大体一致。孙中山曾回忆,革命之初,「内地之人,其闻革命排满之言而不以为怪者,只有会党中人耳」。为发动起义,依赖「排满」这一共同口号,孙中山曾有意识地联络会党。


孙中山在广州博济医院时的好友郑士良、尤列,即是三合会头目。后来香港兴中会总会留下相关信息的49名会员中,有14人来自会党。1899年11月,兴中会和三合会、哥老会在香港联合成立「兴汉会」,由孙中山任「总龙头」,名目中也带有会党色彩。其后,孙中山、黄兴、谢缵泰等多次策动三合会、哥老会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其「牺牲者皆为洪门中人」;惠州起义、萍浏醴起义主要依靠的也是会党力量。


武昌起义前后,会党的活动,也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911 年9月,四川哥老会首领王天杰和同盟会员吴玉章等宣布荣县独立;10月,同盟会会员张文光在云南哥老会协助下,在腾越建立「滇第一军都督府」;11月,哥老会首领曾省斋在广安成立「大汉蜀北军政府」,被推为正都督。

孙中山「忘恩负义否认会党革命功勋」之说,不能成立


图注:李敖著《孙中山研究》,其中对孙非议颇多


二、会党自由散漫、为非作歹,最终同革命党分道扬镳


以上会党力量对革命的帮助,不必否认。但会党中人「皆知识薄弱,团体散漫,凭借全无」,难以改造,「只能望之响应,而不能用为原动力」,也是事实。如湖北革命党人之切身体会:「会党散漫,无纪律,不受约束。如湖南潘平界(鼎新)领导下的焦逸仙,京山刘英领导下的龚世英、刘伯旗,兴国、大冶黄申芗领导下的柯玉山等,都是行动自由,先后泄漏机密,致使湘、鄂两省共谋起事之计划,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在1908年前后,开始将动员重点从会党转向了新军。


会党在起义过程中往往纪律极差,也使民众对革命军产生了不良印象。如1908年,黄兴在钦州马笃山发动起义,参与其事的会党首领梁少廷、梁瑞阳彼此「不睦」,且「不受约束」;梁瑞阳「曾于其乡掳人之牛,数及十头,此次乡人绝不欢迎」;以往欢迎革命军的地方,这一次「则多不许留宿」,因为乡人知道梁少廷、梁瑞阳「皆曾杀人越货」。曾参加河口起义的会党首领关仁甫等人,流亡新加坡后,在那里「日以行劫为事,致累及他之无辜同志二十一人」,以至孙中山说,「自彼等到星(新加坡),吾党前程几为之累」。

辛亥革命后,会党人员缺少共和思想,违法乱纪的黑社会本质更加暴露。哥老会出身的焦达峰做了湖南都督,于是「衡阳以南各属会党更是风起云涌,得意洋洋,认为‘焦大哥作了都督,今天是我们洪门的天下了’」;四川哥老会组织在革命后,全部从地下转向地上,以功臣自居,「一时得意疯狂,为所欲为。市民争取参加袍哥,希图自保,人心浮动;袍哥们日益跋扈飞扬,寻仇报复,日有所闻。沿街所见,打英雄结、插蝴蝶花者,比比皆是。尤其公开赌博,旁若无人,军政府门前,便有赌摊一百余处」;陕西光复后,哥老会遍设码头,「兼办粮台,派款项,有的还理讼事,设私刑,其权居然在县官以上」,社会秩序大乱。


时人曾有评论称:「自各省军兴以来,共和党人欲收速效,于运动军队外,则以运动会党为目的,其策略虽获售,然向日赖以成事者, 今则亦因之败事。如赣、如蜀、如黔, 皆成会党势力范围」。如果这种情况无法制止,「则充吾二十二行省皆成会党世界。而黄巢、李闯王之祸复行现于今」。会党横行若此,各省革命军政府遂下令限制其活动,双方关系宣告破裂。

孙中山「忘恩负义否认会党革命功勋」之说,不能成立


图注:哥老会忠义堂复原


三、孙中山无意抹杀会党贡献,只是不想将其与革命党列在同一脉络


由以上所列史实可知,会党在晚清革命过程中,有功有过。功劳主要表现在革命的起步时期;而革命能最终成功,则得益于革命党人对新军的策动。指责孙中山对会党忘恩负义者,往往称「国民党革命成功,本来是靠着黑社会的帮助」(如李敖),显然无视实情,夸大了会党的作用。相较之下,大陆学者林增平的说法更为公允,在他看来,1911年革命成功「是策动大部分省区的新军反戈发难,并得到会党的协助而实现的……一九〇八年前革命派借助会党轮番起义,确曾鼓荡起一次一次的反清浪潮。但如果他们不将活动重点转向策反新军,那就不可能获得推翻清王朝的胜利。所以,对清王朝最后一击时,主力是反戈的新军,而不是会党」。


即便如此,孙中山也无意抹杀会党的作用。比如,孙虽然不同意蔡元培、张相文将《国史前编》中的「革命缘起」一章上溯至清代的秘密会党,但仍主张另编为秘密会党史——「以清世秘密诸党会皆缘起于明末遗民,其主旨在覆清扶明。故民族之主义虽甚溥及,而内部组织仍为专制,阶级甚严,于共和原理,民权主义,皆概乎未有所闻。故于共和革命,关系实浅,似宜另编为秘密会党史,而不以杂厕民国史中,庶界划井然不紊。」简言之,孙中山不否认会党对革命的贡献,但同时也不承认革命党的源头乃是会党。某些学者、文化人在引用孙中山此信时,往往断章取义,将其当成了孙中山抹煞会党革命功勋的证据,实在可叹。


孙中山的主张,其实非常合理。会党虽然和革命党在推翻满清一事上目的一致,但会党并没有建立共和国的理想。会党为之奋斗的只是民族革命,而非共和革命。因此,党与革命党是两条不同的历史脉络,革命党之源头不必上溯至会党,会党的缘起流变也不必与革命党混同,而可记录在单行的秘密会党史中。这种主张并非「抹杀会党对革命的贡献」。再者,很多革命党人本身即是会党中人,孙中山自己亦曾列名洪门,这些事实革命党人也都未曾回避。如长期追随孙中山的老同盟会员冯自由,在其所著《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中,即专设有《革命党与洪门会党之关系》一章。由此可见,时下流行的所谓孙中山「否定会党革命功勋」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孙中山「忘恩负义否认会党革命功勋」之说,不能成立



图注:成都皇城里参加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庆典的民众


注释


如李敖《孙中山不可不读也!——竹联帮必读》一文,引用孙中山和蔡元培、张相文讨论会党与革命关系的4封电报,得出结论,指孙中山对会党忘恩负义,意在提醒竹联帮的陈启礼,警惕国民党「利用黑社会,然后踢掉黑社会」的「章法」。见《李敖大全集7孙中山研究》,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第57—60页;蔡少卿:《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华书局1987年,第13、14页;丁孝智、张根福:《对辛亥革命时期会党二重作用的历史考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洪湖文史 第7辑》,第26页;邵雍等著:《中国近代土匪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4页;欧阳跃峰:《利用会党:辛亥革命的一个误区》,《史学学刊》2007年第2期;林增平:《会党与辛亥革命》,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编《会党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87年 ,第171、172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记 的精彩文章:

八国联军侵华时,哪些人做了「带路党」?
菲尔普斯「拔罐」刷爆朋友圈,可「拔罐」并不起源于中国…
方先觉曾率部投敌,为何仍被蒋介石赞为「当代军人之楷模」?
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TAG:短史记 |

您可能感興趣

孫中山「忘恩負義否認會黨革命功勛」之說,不能成立
革命沒有成功,閻王都不敢收他性命,經歷兩次「光榮」的獨臂將軍
我不想革命尚未成功,身體已經垮掉
孫中山忘恩負義,否認「黑社會」的革命功勛?
辛亥革命都成功了,革命黨人的政治暗殺,為何反而根本停不下來了呢?
孫中山忘恩負義否認黑社會的革命功勛?
孫中山先生究竟說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話嗎
如果佐助的革命成功,忍者界會是什麼樣?
促成井岡山會師的革命功臣,毛主席對他信任不已,為何如今很少有人知道
清末君主立憲之破產,辛亥革命之必然
我們終將迎來智能革命
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十年與鋼鐵的碰撞,他贏得身體革命
他被尊稱為「國叔」,卻在革命成功後急流勇退,他是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
如果海賊王結局了,革命軍的革命會成功嗎?
海賊王中黃猿屢次「迷之不動」,是否與革命軍有關?
革命家龍的能力可能是什麼
革命軍成立以來的最大危機!龍將展現真正實力!
量子計算機研製之路:革命尚未成功,我們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