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大選里的段子手

美國大選里的段子手

【財新網】(專欄作家 吳謙立)本次總統大選,本來應該是極有意思的一次選舉,因為無論誰勝出,都是在創造歷史。然而,現在卻成了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兩位主要總統候選人之間互相比爛的競爭。


其原因在於一位總也管不住超級自戀信口開河的衝動,同時又沒有能力也沒有自信心使用專業競選人士;而另一位則由於久居權力中心、特權享受慣了,總是讓自己凌駕於常規法律之上,即使明顯犯了錯也要再三狡辯。有人開玩笑說,現在即使是某些民主黨人都在懷念2012年的羅姆尼,因為畢竟他是一個守規則、可尊敬的候選人。


面對這兩位候選人,我原先以為這次選舉唯一給人們帶來的「正能量」,就是他們的言行實際上是給大家普及法律知識的絕佳機會。比如,由「電郵門」引發的爭論,讓我們清楚了相關法律在什麼情況下才能適用於這種可能存在的泄密情形;而關於如何對待美軍穆斯林「烈屬」的爭論,則讓袖珍版的美國憲法一下子銷量大增。不過,現在看來還有兩方面的「正面影響」,一個是精神疾病專家和心理學家格外興奮(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另一個就是政治諷刺段子的層出不窮,而且從紐約市各個酒吧的經營情況來看,本次總統大選為政治諷刺演員行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細細想想也不奇怪,我們正處在一個現實政治比喜劇情節還要誇張的時代,看看不久前的英國脫歐公投就可以知道。


說起政治諷刺,它大概是西方文明中確實歷史悠久的一個行當,自打有政府以來就出現了,據說至今已有2400年的歷史。當時古希臘的民意在相當程度上就受到各種喜劇表演和詩歌的左右,雅典戲劇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則被譽為諷刺喜劇之父。美國人的祖先乘坐五月花號漂洋過海來到新大陸時,把這個傳統也隨身帶了過來,只不過那時的諷刺主要是針對英國統治,其國父之一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是箇中好手。


過去100多年,政治諷刺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從1960年代開始,政治諷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視熒屏上。全國廣播公司(NBC)著名的綜藝節目周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SNL)就是1975年開始首期播放的,一開始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它的晚間脫口秀王牌主持人卡森(Johnny Carson)可以多些休假的可能,沒想到現在它已經成為40年長盛不衰的王牌節目,它的許多段子往往成為星期天各個媒體政治欄目大幅渲染報道的內容。


1988年最高法院審理的佛林特訴法威爾(Flynt v. Falwell)案件,從憲法的高度鞏固了政治諷刺的合法性。《騙子》雜誌(Hustler Magazine)向來以酒色為主打風格,其發行人拉利?佛林特(Larry Flynt) 在1983年11月的一期雜誌上推出一個諷刺廣告,針對目標是當時的著名電視佈道家、保守派政治評論家傑里?法威爾(Jerry Falwell)。上面刊登了老法的一張照片,旁邊是模仿義大利一種名酒的廣告,下面配上編造的一些名流接受採訪暢談自己「第一次」的內容,裡面說老法不僅酗酒而且多次做出與母親亂倫的勾當。當然這個廣告的下面以極小的字體刊有免責聲明,說這些內容純屬諷刺廣告,萬勿輕信。

說人亂倫,無疑是在羞辱對方,而作為一個向來強調家庭價值的保守派人士,老法對此更是忍無可忍。於是,他以自己的名譽受到誹謗、造成精神壓抑為由提起法律訴訟,要求15萬美元的賠償。官司由地方法院而巡迴法院,最後歷經數年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大法官們一致否決了原先下級法院的裁決,認為任何一個稍具理性的人都不會把政治諷刺作品的細節內容當成客觀事實,並引用憲法第一修正案指出人們不受政治影響地自由表達觀點的權利至關重要,對於包括政治家在內的公眾人物予以評頭論足應當置於言論自由原則的保護之下,作為公眾人物的老法關於自己受到精神傷害的聲明不足以超越這個精神。


有趣的是,這個判決下達之後,老佛和老法似乎意猶未盡,他們開始互相接觸,面對面討論哲學問題,並且進而聯袂造訪各地就道德和言論自由問題公開辯論。等到老法去世時,老佛悼念這位曾經的對手時說,實際上他們已經成為好朋友。這個裁決間接促進了政治諷刺行業的興旺,以致這個行業目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不僅好萊塢源源不斷地生產各類政治諷刺影片如《搖尾狗(Wag the Dog)》、電視台推出諸如《紙牌屋》這樣的諷刺系列劇,脫口秀節目裡面短平快式的政治諷刺段子也層出不窮。按照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傳媒教授李徹(Robert Lichter)的研究,2008年的總統選舉中,有關奧巴馬、希拉里、麥凱恩和佩林的段子多達13000多條。


社交媒體的興起則進一步促進了諷刺段子的生產和傳播,觀看網上各個脫口秀片斷的人、次數比它們的電視觀眾數目還要高許多,同時互聯網上人們自發製作的業餘諷刺音像作品也比比皆是。這些段子通過半開玩笑、半宣揚信念真假結合的手段,把人們心目中政府的錯誤予以誇大,利用智慧通過挖苦以及幽默批判政治人物的無能和腐敗。作品裡面政治人物的形象,既來自普通民眾對於他們的認知,又進一步強化這種感覺,進而成為揮之不去的貼身符號,比如柯林頓的好色、小布希的愚蠢以及奧巴馬的空洞。


既然藝術高於生活,有時這些諷刺作品會「無中生有」地創造一些段子,而這些內容恰到好處地抓住本質又與受眾的心理嚴絲合縫地產生回應,就會深入人心以致弄假成真。2008年,阿拉斯加州州長佩林被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剛站上全國政治舞台不久,就以她驚天動地的愚蠢無知成為眾人的笑料。在SNL的一期節目中,扮演她的演員在表演她為自己完全缺乏外交經驗而辯護時說「從我家後院可以看到俄羅斯(I can see Russia from my backyard)」。這句台詞立即走紅,現在幾乎所有的人一提到佩林就會想到這句台詞,而且堅定不移地認為她確實說過這句話。


與20世紀60年代的喜劇演員相比,新一代段子手更加接近政治舞台的中心,因而影響更大。不久以前,還很難想像在任總統會出席脫口秀,但是2009年3月,奧巴馬上台不久,就打破這個傳統,並且自此之後幾乎上遍了各個有線、無線電視頻道的諷刺節目,試圖利用這些平台宣傳自己的政策。就在前幾個月,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頻道的斯圖瓦特(John Stuart)準備隱退時,奧巴馬以在任總統的身份第三次現身他的節目,和他告別。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是通過這些娛樂節目來了解政治,其中30歲以下觀看脫口秀的年輕人則超過一半,這些通過觀看脫口秀了解總統大選信息的觀眾超過了閱讀平面媒體了解信息的讀者人數。在企業營銷策略的研究文獻中,大量的研究表明幽默可以大大增強受眾對於廣告的注意力,從而增加廣告的說服力,這個結論同樣適合於政治諷刺節目。另一方面,這些電視節目為政治人物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真性情」的機會,而且節目上六七分鐘亮相所產生的效果,哪怕是當眾消遣自己,都是無論向民眾散發多少宣傳品也達不到的。


這就是為什麼希拉里可以從去年年底到現在連續270天不開記者招待會——特朗普一直在給她數著日子,前一陣卻必須在去南加州忙著籌款時,還要抽時間現身美國廣播公司(ABC)基摩爾(Jimmy Kimmel)的脫口秀。其實,一向刻板的希拉里2015年10月就特意在一期SNL裡面友情出演,不過不是演自己,而是扮演一個普通的酒吧女服務員,和劇中由專業演員扮演借酒消愁的自己交談,看著對方消遣自己一心痴迷於權力以致把自己剛出生的外孫女取名為「總統女士(Madame President)」,而對於一些有爭議的社會議題則經過精心算計後才選擇立場。


同樣,老特可以信口開河地咒罵任何人,但是在上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科貝爾(Stephen Colbert)的節目時卻收斂許多。小科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地故意問他奧巴馬的出生地問題,他沒有惱羞成怒,而只是低調地表示現在再也不討論這個問題了。


時至今日,脫口秀既是美國政治的體溫計,又是溫度調節器,更在一定程度上演變成為黨派政治對話中的仲裁者。候選人背後的幕僚們常常通過緊緊跟蹤這些電視節目,來了解民眾的反應,很大程度上候選人對於新聞報道的重視還比不上諷刺演員們挖苦他們的笑話。2000年,民主黨競選陣營的幕僚就引用SNL裡面模仿副總統戈爾的演員的表演,警告老戈必須立即改變他在選民心中一本正經、生硬笨拙的形象。


政治諷刺能夠走到這一步,就在於真正的好段子手其實是社會的真相揭示者。HBO頻道的奧列佛(John Oliver)批判老特等共和黨人在大規模槍殺事件發生後才假惺惺表現出對於精神健康議題的關心以應付控制槍枝的壓力時,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精神不健康的人士不僅不大可能成為殺人兇手,相反還往往淪為那些精神健康的罪犯的犧牲品。同時,雖然各個節目針對的觀眾在年齡、政治信仰上可能存在差異,但是大都謹慎小心地做到不偏不倚。這一點可以由斯丹森大學(Steston University)法學院教授潤徹(Aaron Reincheld)在2006年的一篇論文為證,他仔細研究SNL節目的製作過程後認為,SNL的編劇們意識到自己的節目提供一定的新聞功能,為了在觀眾中維持公信度,他們有意識地堅持立場中性,樹立起專業標準。

這種以娛樂為主要目的的節目會不會造成不良的「輿論導向」呢?以前有一種觀點認為年輕觀眾把注意力放在這種娛樂節目上而忽略了傳統的新聞節目,但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傳媒學院的揚教授(Douglas Young)10年前發表在政治科學(Political Science)上的一篇論文分析大量的調查數據後否決了這種觀點。結論恰恰相反,這些娛樂節目的觀眾反而更多地會關注傳統新聞的內容——也許是這些段子激發起他們想了解正版新聞實情的興趣。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的傳媒學教授貝姆(Geoffrey Baym)也在他回顧美國新聞演變的專著里指出政治諷刺節目在教育觀眾方面起到一個批判性的、但卻是正面的角色。


本次大選,正值CBS的萊特曼(David Letterman)和NBC的雷諾(Jay Leno)這一代晚間脫口秀主持人引退之際,後面接班的大多數主持人原先不太涉及政治,因此曾經有人擔心政治諷刺作品是否能夠跟上大選的步伐。現在看來,這個觀點有些杞人憂天。


新接手的主持人不僅仍然大批量生產出各種政治段子,而且呈現出新的風格。NBC接老雷班的是電影演員出身的法倫(Jimmy Fallon),他在節目中常常親自上場模仿一些政治人物,配以音樂背景製造出更加強烈的效果。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老萊和老雷開始逐步在脫口秀節目中對主要職位的候選人進行類似於求職面試式的訪談。CBS的小科接過老萊的傳統並且發揚光大,在布三(Jeb Bush)剛開始參選不久面試他時,特意在節目里加了一個「求職輔導」類的段子:首先邀請布三就美國伊朗剛達成的核能協議發表意見,然後告訴書獃子氣十足的布三,他的回答只會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覺得還不如去翻開色情雜誌有趣,要求他按照劇組為他準備的充滿特朗普風格的備案回答。

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瓊斯教授(Jeffrey Jones)是研究政治娛樂(political entertainment)領域的先驅,他認為小科和老斯等已經不再停留在使用諷刺幽默來評論政治的境界,而是更多地已經成為真正的政治活動家,憑藉他們特有的批評政治的方式,實際上已經在政治舞台上建立了一定的權威地位。2010年10月30日期中選舉前夕,當時還在喜劇中心頻道的小科和老斯一起在首都華盛頓發起超過20萬人參加的集會(Rally to Store Sanity and/or Fear),目的在於讓與會群眾有機會向當權者發泄自己對現實政治的不滿,呼籲讓黨派政治回到理性討論的傳統上去。


這之前的8月份,小科特意去紐約州的一個農場,和那裡的墨西哥人一起勞動了一天。隨後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移民小組主席的邀請下,到眾議院就移民問題作證。面對各位眾議員,小科依然不改一貫正話反說的辛辣風格。他首先描述了農場勞動的艱辛,表示他很希望能夠多吃水果,卻再也不願意回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但是又不希望美國的水果由墨西哥人來摘采。於是,他質問各位議員在美國科技「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今天,為什麼議會不資助可以讓地平面升高的科技項目以免除他彎腰勞作的痛苦,並且捶桌質問議員們「科研經費都到哪裡去了?」他在國會大廳的演講不僅成功地引起媒體對移民問題的重視,而且讓原先對他懷有敵意的司法委員會主席康耶絲(John Conyers)議員也不得不承認他的證詞確實極有深度。


今年的大選由於老特的加入,增加了許多笑料,段子手們可謂遇上了黃金時代,就連老萊都忍不住感慨自己現在就退休是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可以想像無論是誰——尤其是老特——最終在11月贏得大選,都一定會有許多人極為失望。不過沒有關係,段子手們會繼續奉獻各類高質量產品,而且鑒於老特的富二代和白人男性這些特點,段子們只會更加毫無忌憚地辛辣精彩。有這些段子日日陪伴,歲月再怎麼荒唐,民眾都一定能夠輕鬆渡過。只要人們能夠不管政治觀點的差異而一致對政治諷刺的段子發出笑聲,就說明這個社會正在張開耳朵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無論誰掌權,大家都可以互相包容,一起經歷各種挫折。


作者為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美國某基金經理,負責全球宏觀性投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智庫 的精彩文章:

千古冤謗鄭莊公
俄國是二手蘇聯是二手美國

TAG:財新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粗口迭起的美國大選
選擇「瘋子」還是選擇「騙子」 美國大選左右為難
二戰的時候美國與德國手持武器大PK
美國人在經濟大蕭條時候評選出的「美國小姐」
美國大選:「希拉里」被關籠子遊街示眾
美寶之家:美國產子月子中心的選擇標準
美國大選里的數學——希拉里是怎麼「選」贏的
「瘋子」在左「騙子」在右:美國大選會引發的教育和移民地震
美國大選即將進入單挑階段
美源星:美國大選 經濟選擇題
美國大選,鐵嘴女終將惡戰大嘴男
美國人愛買二手車,中國大陸卻賣不動
美國人眼中的十大帝國
飯桌上的中國孩子、美國孩子和韓國孩子
美國總統大選 亞裔選票或起關鍵作用
美國大選再忙 特朗普也不忘插手英國退歐
開眼界!美國大選VS澳洲大選的15個不同之處
美國獨立日賞煙花攻略大全!手把手教你玩轉美國國慶!
中國孩子的美國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