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郝萬山:《傷寒論》柴胡劑的臨床應用

郝萬山:《傷寒論》柴胡劑的臨床應用



中醫書友會第107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柴胡劑包括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郝老師先分析了少陽病的若干問題,例如少陽病的病位、少陽的生理、少陽的特點等,然後從各方劑的方義和組成,各方劑在《傷寒論》的原文,後世和現代是怎樣等問題認識柴胡劑。文章略長,可收藏看哦~編輯/張亞娟)



《傷寒論》柴胡劑的臨床應用

作者/郝萬山






  • 少陽病的若干問題




(一)少陽病的病位



足少陽經、足少陽膽腑、手少陽三焦。




(二)少陽的生理



膽經循行頭身兩側,經脈和其分支循行部位涉及目、耳、胸脅,絡肝屬膽。經別入季脅,布胸腔,過心臟。




膽腑藏精汁,主疏泄,主決斷,寄相火。少陽相火,也就是少陽的陽氣,為一陽,後世稱小陽、稚陽、嫩陽、幼陽。如日初出,不亢不烈,溫煦長養,其作用部位在全身。少陽的四大生理功能,對脾胃的升降、對五臟六腑的新陳代謝和精神情志活動有重要的調節,促進和控制作用。故《素問》云:「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



手少陽三焦是水火氣機的通道,氣化的場所,元氣之別使,內寄相火。《六書》曰:「焦,燔之近炭也。」三焦,是人體多處具有能量代謝,能量轉換的場所,人身處處是三焦。《內經》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三焦氣機調暢,則表氣調和。




可見少陽經脈、少陽膽腑,雖然在人體的一側,但其陽氣影響所及,卻是表裡內外無處不及的,所以《內經》言少陽為樞。




(三)少陽病的特點




①易經、腑同病;②易化火、易氣鬱;③易生痰、生水、生飲;④易伴發太陽、陽明、太陰不和以及心膽不寧。




(四)少陽病的治法和治療禁忌




太陽主表,其氣畏閉,治療用發汗之法以啟閉;陽明主里,其氣畏亢,治療用清下之法以平亢;少陽主樞,其氣畏郁,治療用和解之法以暢達樞機,所謂和解,就是和樞機、解鬱結。






  • 小柴胡湯的應用




(一)小柴胡湯的組成和方義




柴胡:解經邪,舒氣鬱。




黃芩:清膽熱,清鬱火。




半夏、生薑:辛散助柴胡以解郁;化痰消飲去水;和胃降逆止嘔。




人蔘、甘草、大棗:助少陽正氣以祛邪;補太陰正氣,防止邪傳太陰。




原服法: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二)《傷寒論》用小柴胡湯




1、少陽受邪,經腑不和




(詳見96、97、263、264、265、266、379條)




經證:目赤,耳聾(兩耳無所聞),偏頭痛,胸中滿而煩,脅下硬滿,往來寒熱。




腑證: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嘔而發熱。舌脈象:苔白或淡黃、薄黃;脈弦細、沉緊。




或見症: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或咳,或身微熱




2、三陽同病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99)




3、少陽不和兼太陽表邪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俱。(101)




4、少陽不和兼太陰脾虛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100)




5、少陽不和,兼陽明胃熱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229)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6、傷寒差後複發熱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394)




7、熱入血室(胞宮)見寒熱交作者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144)




臨床用之,常加茜草、丹皮、赤芍等涼血活血葯。






  • 後世和現代用小柴胡湯




1、解熱




治療往來寒熱,頭痛發熱,嘔而發熱,發潮熱,差後複發熱,熱入血室寒熱交作。




2、用於肝膽胃胰腸等消化系統疾患




例如劉渡舟教授治療肝病4方:




(1)柴胡解毒湯:柴胡、黃芩、茵陳、土茯苓、鳳尾草、草河車、茜草、土鱉蟲、海螵蛸、葉下珠、蒼朮。




疏肝清熱、解毒利濕,治乙肝,見口苦,心煩,胸脅滿悶,飲食不馨,惡聞葷腥,體疲懶惰,小便黃赤、味穢,脈弦,苔白膩,辨證屬病在氣分者。甲肝、丙肝,轉氨酶居高不下,黃疸指數升高,也有顯效。




(2)柴胡活絡湯:柴胡、黃芩、土元、茜草、紅花、澤蘭、當歸、白芍、草河車、茵陳、鳳尾草、白朮、海螵蛸。




治療乙肝病已經入血分者,見肝脾腫大,脅中刺痛,晝輕夜重,腹脹,體疲,睡眠不佳,齒齦流血,小便黃赤,大便不爽,脈弦而沉,舌有瘀斑,或邊尖紺紫,面目黧黑。蛋白倒置,TTT上升等。




(3)柴胡鱉甲湯:柴胡、黃芩、党參、炙甘草、半夏、生薑、紅花、茜草、鱉甲、牡蠣、乾薑、土元。




具有疏通氣血,軟堅消痞功效。治療乙肝,肝、脾腫大,早期肝硬化,舌有瘀斑,顏色紫暗,脈弦而沉澀。10劑為1療程。輕者2個療程,重者4個療程,可收到一定效果




(4)宣絡化瘀湯:藏紅花、茜草、桃仁泥、鬱金、蘇子霜、旋覆花、當歸須、降香、公丁香、佛手。




本方與柴胡鱉甲湯交替服用,屢見奇功。




3、用於精神情志疾病




如柴胡桂枝湯加減用於治療精神抑鬱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精神躁狂症、精神分裂症。




4、用於婦科疾病




小柴胡湯合桃紅四物、逍遙散用於治療閉經。






  • 柴胡桂枝湯的應用





(一)組成和方義




小柴胡湯和桂枝湯用量的1/2相合。和解少陽,暢達氣機,解肌祛風,調和營衛。




(二)仲景用柴胡桂枝湯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146)




(三)現代用柴胡桂枝湯




(1)外感病;




(2)肝膽病伴見四肢關節煩疼;




(3)痹證伴肝氣鬱結;




(4)神經官能證,見周身串疼,疼無定處;




(5)精神抑鬱症;郁證;




(6)脂膜炎;




(7)不安腿綜合征。






  • 大柴胡湯的應用




(一)組成和方義




小柴胡湯去人蔘、甘草,加芍藥、枳實、大黃。有和解少陽,清瀉里實的功效。




(二)仲景用大柴胡湯




1、少陽不和兼陽明裡實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104)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136)




2、少陽膽腑熱實證




膽熱傷津,津傷化燥,因燥成實,邪熱與膽腑精汁相結,而成少陽膽腑熱實之證。




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103)




傷寒發熱,心中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165)




3、代大承氣湯用於陽明腑實和雜病腹滿屬實證者




《傷寒論·可下病》篇: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柴胡湯。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氣湯。病腹中滿痛者,當下之,宜大柴胡湯。




4、代調胃承氣湯用




《傷寒論·可下病》篇……宜大柴胡、調胃承氣湯。




5、治病後余邪未盡,脈沉者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394)




《傷寒論·可下病》篇:傷寒後脈沉,沉者,內實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湯。






  • 現代用大柴胡湯





1、膽囊炎、膽石症急性發作,可加大葉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鬱金、元胡一類葯。




2、胰腺炎,天津南開醫院清胰湯:柴胡、黃芩、白芍、大黃、黃連、木香、元胡、芒硝。




3、急性肝炎加茵陳。




4、急性闌尾炎加冬瓜子、桃仁。




5、腸梗阻,可用於單純性腸梗阻,不可用於絞窄性腸梗阻。




6、其他流感、肺炎、高血壓、急性胃炎、肋間神經痛、精神疾病、熱厥里熱已經成實者。






  • 柴胡桂枝幹薑湯的應用





(一)組成和方義




柴胡40g,黃芩15g,桂枝15g,甘草10g,乾薑10g,牡蠣10g,栝樓根20g。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今用量。治療內科雜病柴胡用量適當減少,牡蠣用量適當增大。功效:和少陽,暢氣機,助心脾,升津液,散結聚。




(二)仲景用柴胡桂枝幹薑湯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147)




(三)現代用柴胡桂枝幹薑湯




1、慢性肝病見脅痛、口乾、便溏——病人肝膽濕熱未退,脾陽氣虛,津液不足。




2、糖尿病症見口渴、便溏、情緒低落。加養陰生津之生地、玉竹、麥冬、山萸肉、五味子、人蔘、沙參。




3、慢性結腸炎腹瀉伴口乾、胸脘痞悶、腹痛。加白朮、山藥。若有結腸過敏現象,或結腸過激現象,見腹痛而瀉,喝水後瀉。加炒陳皮、炒白芍、防風炭、烏梅、藁本。




4、乳腺增生、肋軟骨炎見胸肋疼痛、口乾、便溏。加軟堅散結之夏枯草、牡蠣、海藻、昆布。




5、發熱性疾病如瘧疾,寒多熱少可去黃芩;熱入血室,寒熱交作如瘧,加赤芍、茜草、丹皮。




6、胸膜炎、膽囊炎見發熱、便溏、口渴(抓三個主症)。




7、感冒發熱兼心脾陽虛。




六、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應用




(一)組成和方義




柴胡、黃芩、生薑、半夏、人蔘、大棗、龍骨、牡蠣、鉛丹、桂枝、茯苓、大黃。功效為和少陽,暢三焦,利膀胱,瀉陽明,鎮心膽、安神志。




(二)仲景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107)




(三)現代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1)小兒外感;




(2)精神疾病;




(3)更年期綜合征及內分泌失調所致精神不寧;




(4)高血壓病;




(5)美尼埃綜合征、眩暈。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經方運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作者/郝萬山編輯/張亞娟,校對/楊秀國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生脈散類方辨析
附子瀉心湯的理論與臨床
朱進忠治疣(瘊子)驗案(只有一百多字)
喉源性咳嗽辨證要掌握這四點
酸棗仁湯改成膏劑,常服安眠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名醫驗案:柴胡桂枝湯的臨床應用
陳瑞春: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的探討與臨床應用
李士懋:烏梅丸臨床應用心得
劉渡舟:苓桂術甘湯的臨床運用
山豆根的臨床應用與治病附方介紹
張玉珍:腸內營養製劑的臨床應用
袁紅斌教授論阿片類藥物的臨床應用
肝臟的分幾葉?臨床如何應用?
胡希恕&劉渡舟:臨床這樣用吳茱萸湯
《傷寒論》六經辨證及臨床應用6
白花蛇舌草藥對的臨床應用二:白花蛇舌草與黃芩、紫花地丁
厥陰病主方:烏梅丸的臨床應用
針刀應用解剖與臨床李石良著
白清佐:補中益氣湯的臨床運用
補陽還五湯的臨床應用
劉瑞琦,淚水是種《臨床治療》
臨床應用最廣的一味補氣中藥-黃芪
桃核承氣湯及其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