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文斌,崔靚《試論英語的西方音樂特徵與漢語的中國繪畫特徵》

王文斌,崔靚《試論英語的西方音樂特徵與漢語的中國繪畫特徵》

研究問題:英語的時間性為何如音樂?漢語的空間性緣何似繪畫?音樂與時間、繪畫與空間怎樣相通相連?


研究基礎:英語本質上具有時間性,漢語本質上具有空間性(王文斌2013a,2013b);民族精神與民族語言互通(Humboldt 1999)。


論證過程:

1.簡述英漢句子的時空性特質:英語句子以主謂結構為核心,藉助豐富的形態變化和關聯詞,使句子延續不斷,緊密勾連;漢語句子以義馭形,對離散和塊狀的語言單位作直觀布局,堆砌鋪排,鮮有顯性連接詞,呈現出流散疏放的特點。


2.對比中西音樂藝術與繪畫藝術的主要特徵,並從藝術特徵的不同類比到思維範式的差異,再用思維差異引出語言差異:民族的語言和民族的音樂/繪畫存在內在關聯。


3.詳述英語的時間性特質與西方音樂的同質性:首先歸納西方音樂具有鮮明的時間特性:西方音樂以主調音樂佔優勢,表現出對時間的依賴;西方音樂具有富於邏輯性和功能性的和聲體系,無法脫離時間存在。其次,結合例句論證英語的句構表徵與西方音樂的相似性:二者均具延續性、勾連性和不可逆,英語句構和西方音樂在表現形式上不謀而合。


4. 詳述漢語的空間性特質與中國繪畫的同質性:首先簡述中國繪畫具有空間性特性:中國繪畫講究虛實相生,塑造錯落有致的空間層次;中國繪畫要求「計白當墨」,給讀者以大片想像空間。其次,用例句證明漢語的句構表徵與中國繪畫具有相似性:二者均具離散性、塊狀性和可逆性的空間性質,其表現形式並無二致。

離散性用例:


(1)嗖,(2)一皮帶,(3)嗡,(4)一鏈條,(5)喔噢,(6)一聲慘叫。……(7)颼和嗡,(8)皮帶和鏈條,(9)火和冰,(10)血和鹽,(11)鍾亦成失去了知覺。(王蒙《布禮》)


以上例子虛實搭配,獨立語塊堆砌而成,除了(11)有主謂結構,其他均是鬆散獨立的名詞短語,又無顯性的關聯詞語連接,『鏈帶相加,血肉模糊』的殘忍場景躍然。


王文斌教授認為,因為塊狀性的特徵,漢語言才可以拆開、搬運、堆疊。中國繪畫的「計白當黑」技巧與此相通。如唐詩《清明》拆開重組:(1)清明時節雨,(2)紛紛路上行人。(3)欲斷魂。(4)借問酒家何處?(5)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王文斌,崔靚《試論英語的西方音樂特徵與漢語的中國繪畫特徵》


再看可逆性:我寫好字了,字我寫好了,我字寫好了,寫好字了我。


5.得出結論:英語的時間性特質與西方音樂的時間性特質一脈相承,其句構表徵與西方音樂均具延續性、勾連性和不可逆性;而漢語的空間性特質與中國繪畫的空間性特質一脈相通,其句構表徵與中國繪畫均具離散性、塊狀性和可逆性。


啟發與思考:語言的結構跟語言的功能密切相關,對語法現象應從語言結構之外去尋找解釋(沈家煊1999)。本文從西方音樂和中國繪畫中得到啟發,採用「精神(思維)——語言」的研究路徑,從句構層面出發,考察了英漢語、西方音樂和中國繪畫在時空特質上的關聯。但本文對於精神和思維的聯繫還可以一步闡釋:民族精神如何影響思維範式?再者,對於「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音樂,民族的音樂即民族的精神」這一理論延伸未作詳細論證。還有,本文對比了兩類藝術和兩種語言的時空特質,按照思路,中國的音樂特徵和西方的繪畫特徵是否與英漢語言也具有相似性?這些都是王文斌老師留給我們的一些未完待續的課題。


(文章來自公眾號「上海語言學通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翻譯教學與研究 的精彩文章:

十八世紀歐洲人對於梵語與歐洲語言有相同點的發現
【每日一詞】Meterology
詩人印象:卞之琳先生
玄奘佛經翻譯「五不翻」原則的現實指導意義
美國「漢學三傑」是如何在大陸流行起來的?

TAG:翻譯教學與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專訪吳悅石:書法繪畫同源 中國文化的根在文字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李白丁、漢橋、林恩、李偉繪畫,王正之、徐文國書法作品欣賞
英國繪畫:沃特豪斯的仙女與玫瑰
劉禎:梅蘭芳和他的繪畫藝術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典藏:宋元繪畫集錦
英國繪畫:格里姆肖描繪的風景
馮長江:中國傳統線描應結合西洋繪畫豐富的色彩語匯
楊麗萍、楊麗梅、彩旗亮相子非魚藝術館,繪畫與舞蹈有共同的語言
英國古典主義繪畫:端正的肖像
法國繪畫:皮奧特的肖像和風俗畫作品
法國繪畫:美麗的姑娘 古典的光芒
俄羅斯繪畫:美麗的海灣風景
解讀吳昌碩繪畫藝術的四大特色
英國繪畫:沃特豪斯的叢林和少女
楊佴旻繪畫語言的形成和修辭:唱和古今穿越東西
俄羅斯繪畫:名畫和風貌
美國繪畫:艾伯特·漢德森·塞耶作品選
蔣霞:印象吳田玉的繪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