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姜維PK諸葛亮 差距究竟在哪裡?

姜維PK諸葛亮 差距究竟在哪裡?

姜維PK諸葛亮 差距究竟在哪裡?



姜維PK諸葛亮 差距究竟在哪裡?


姜維與諸葛亮的差距究竟在何處呢?主要有五:


第一,他缺乏諸葛亮的資歷與人脈。


諸葛亮是在劉備創業階段被三番五次請出來委以重任,姜維卻是兵敗被招降過來。劉備死後諸葛亮被後主尊為「相父」,權傾朝野,而諸葛亮剛死的時候,姜維雖有軍權,「總督諸處人馬」,但政治地位在蔣琬、費禕之後,在漢中還有吳懿牽制。也就是說,諸葛亮並未把他選為唯一接班人,只教給他一些軍事技術(連弩法)和戰術,而不準備讓其享有自己原來的地位,他也不可能獲得諸葛亮那樣的權勢。這樣,姜維征伐起來後顧之憂與掣肘之處就比諸葛亮更多。他本是魏將,蜀漢朝廷內部不論是北方勢力圈還是荊州勢力圈、益州勢力圈的人都與姜維沒有過深交情。所以姜維最倚重的是同樣原為魏將而比他降蜀更晚的夏侯霸,再就是蜀漢原來的二三流戰將廖化、張翼和張嶷,以及他自己新提拔的將領蔣舒和傅僉。皇宮內小人黃皓作祟,他就奈何不得。


其次,他的出師失去了諸葛亮原有的意識形態合法性。

劉備活著時總打著「匡扶漢室」旗號,形成蜀漢朝野公認的意識形態,產生某種精神凝聚力,同時也使自己的政權獲得了政治合法性。劉備死後,諸葛亮以繼承劉備遺志名義北伐,仍有意識形態的號召力。


諸葛亮死後,原為魏將的姜維再打這個旗號,就顯得沒有說服力,甚至有些滑稽荒誕了。姜維伐魏,其實還是為個人功名。《三國志》裴注說姜維出道之前就「好立功名」,並引用孫盛的話對姜維的道德表示質疑:


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雲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


道德受質疑的人帶兵征討,其號召力與凝聚力肯定大打折扣。


第三,姜維自身能力有欠缺。

戰略方面,姜維不能審時度勢,做到知己知彼,而常自大輕敵。夏侯霸給他介紹魏國後起之秀鍾會和鄧艾如何了得,他不以為然。最後,他恰恰敗在這二人手中。費禕提醒並勸阻他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比諸葛丞相差遠了,丞相尚且不能恢復中原,何況我們?」他卻稱自己「深知羌人之心」,以為羌兵可以依賴,後來恰恰吃了羌兵的虧。


戰術方面,他與魏兵交鋒偶有得手,但總的來講是敗多勝少。蜀將張嶷為救他還喪了命。


第四,失去軍心民心。


姜維不斷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屢屢損兵折將,無功而返,使本來人脈就不太強的他更加失去人心:「蜀中將士多有陣亡者,皆歸罪於姜維。」諸葛亮六出祁山雖然也未成功,但有幾人埋怨過?


第五,性格弱點明顯。

姜維的性格及對一些問題的處理也有重要問題:他動不動愛發怒。諸葛亮祈壽時被魏延誤將主燈撲滅,他發怒欲殺魏延,可見他仗著丞相寵信,對資格比他老地位比他高的魏延毫不尊重。廖化是跟隨關羽多年的老將,面對姜維的一意孤行,冷靜分析形勢:「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再說魏將鄧艾也不是等閑之輩,將軍你強行難為之事,不合適吧?」這些話本是金玉良言,卻惹得姜維勃然大怒,並威脅「逆我者亡」。


他與後主的關係遠不及諸葛亮,諸葛亮對後主還保持尊重態度,姜維在一些細節上卻不太注意:得知後主身邊宦官黃皓使壞,他帶著幾個人直闖進宮中,要後主殺黃皓。後主不從,姜維「忿忿而出」。雖然姜維本人沒有反意,可他這樣做派,讓後主心裡怎麼想?能不戒備提放他?


姜維為人比較陰狠。後主投降後,他假意投靠鍾會,鼓動鍾會造反獨立。因擔心鍾會手下諸將不服,他鼓動鍾會將其全數坑殺。


總之,姜維的繼承諸葛亮,是繼承了其錯誤一面;而由於他才能、素質與人脈、機緣均不及孔明,他的一意孤行成為促蜀漢走向滅亡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他投靠和依附鍾會,又加速了鍾會的滅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婉如清揚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三大奇案之「梃擊案」掩藏著怎樣的驚天秘密?
李世民大戰虎牢關:一役擒兩王,聲威震天下
真正打敗匈奴的,不是衛青、霍去病,而是它!

TAG:婉如清揚 |

您可能感興趣

諸葛亮北伐,姜維能打過張郃嗎?諸葛亮為何不用?
同樣都是北伐,姜維和諸葛亮的不同之處在哪兒?
諸葛亮傳人姜維,是怎麼死的?
諸葛亮臨終前為什麼不讓姜維做接班人
諸葛亮為何讓姜維接班?只因他是自己高徒?
解密:同樣都是北伐,姜維和諸葛亮的不同之處在哪兒?
姜維究竟是不是蜀漢的間諜?
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維九伐中原,為什麼都勞而無功?
諸葛亮五次北伐,姜維九次北伐,究竟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維九伐中原都勞而無功?
其實姜維根本沒有與諸葛亮交過鋒
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誤:不是馬謖是姜維!
諸葛亮為什麼選姜維當接班人,姜維死前揭開謎團
解密:諸葛亮的真正接班人不是姜維而是他!
諸葛亮為什麼不讓才華出眾的姜維做接班人,反而選擇了蔣琬?
諸葛亮病逝後接掌兵權的為什麼是楊儀,而不是姜維?
魏延比姜維強百倍,諸葛亮卻選中姜維,直到姜維臨死前才道出真相
諸葛亮最鐘意的軍事接班人,不是姜維而是他?
諸葛亮痛失街亭,為何要選馬謖而不派姜維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