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法應該如何傳承——《道門十規》第五規 道法傳緒

道法應該如何傳承——《道門十規》第五規 道法傳緒

本文為連載內容,推薦先行閱讀以下鏈接


《道門十規》第五規,是「道法傳緒」,講的是道法傳承以及道門應該如何傳承道法。


關於「道法傳承」,張宇初天師指出:不論是科儀道法,或者是內修道法,道法都有一定的傳承規矩。學道的人,一定要按照傳承系統才能學到正統的道法,不然就可能走上旁門左道。特別是神霄派和清微派的道法,有許多口口相傳的秘談,如果不依據傳承就不能得到真傳。

道法應該如何傳承——《道門十規》第五規 道法傳緒



至於如何傳承道法,張宇初天師認為:傳承道法必須要有嚴格的師承關係和嚴格的道教規戒。他說:「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參究為務」。也就是說,一個行持的道士,首先應該遵守道門的規戒』然後參訪名師,學習道法。


接著,張宇初天師批評當時道門中一些不正之風。一是追逐名利。指出:有些道士只是追求名聲和利益,而不參拜神明,更不認真修持。這種人雖然已經有了道法傳承,但是,這種人不過就像商人中的小販子一樣。二是誇耀虛榮。這種人認為受籙一定要高,任職一定要大。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誇耀自己。他們總是吃喝玩樂,自以為是,攻擊別人,怨天憂地,永不滿足。張宇初天師批評他們同社會上的神漢巫婆沒有兩樣。三是欺詐民眾。張宇初天師說:這種人常常過於誇耀符咒的靈驗,迷惑別人,有的甚至招搖撞騙。這種行為,實在是既有誤於祭祀和祈禱,也嚴重違反了道教的規戒。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道法傳緒」,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二點:一是在道法傳承中要提高識別能力,以防止傳承中譜系的混亂。二是要保持正統的道法。道教的道法是有一定的規範的。無論是清微派,或者是神霄派,其道法都是按照一定的譜系傳承下來的。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道教的道法傳承有序、傳承正統。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五規」的主要內容。


(本文節選自 丁常雲《》的主要內容及其現代意義》)


《道門十規》 第五規 原文


道法傳緒,清微始於元始天尊,神霄始於玉清真王。自歷代傳緒以來,清微自魏祖二師而下,則有朱、李、南、黃諸師,傳衍猶盛,凡符章、經道、齋法、雷法之文,率多黃師所衍。神霄自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白、薩、潘、楊、唐、莫諸師,恢弘猶至。凡天雷、酆嶽之文,各相師授,或一將而數派不同,或一派而符咒亦異,以是訛舛失真、隱真出偽者,多因而互生謗惑。

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叅究為務,先求巖谷明師、草衣木食之士,開發萬法根宗,精勵香火,止佩一法、一籙、一職。苟能晨夕鍊神養氣,修持不怠,與神明交格,言行無慊,何患法之不靈,將之不祐,雖職小法專亦驗。苟惟務虛名,奔逐聲利,必求叅當世顯達為師,誇名眩世,不修香火,荒怠修持,佩法縱多,徒若商賈之負販,籙職貴於高大,出處務於誇眩,耽肆酒食,矜伐怨欲,不異井巷巫覡之徒。未嘗留念神明,輒誇符咒之驗,呼儔誘類,第相鼓惑,甚則假以謝師犒將,徼索酒食,誠有悞於叩祈,且深乖於教範。又輒妄為人師,以盲引瞽,內無功行,外結是非,探為大戒。果為高行之士,惟務致虛守靜,一念不生,萬緣俱寂,性天道法,心地雷霆,不落萬緣之窩臼,惟究向上之真宗,斯為上士也。又等圓光附體、降將附箕、扶鸞照水諸項邪說,行持正法之士所不宜道,亦不得蔽惑邪言,誘眾害道。凡行符水之士,務以利濟存心,以丹砂藥術兼濟,不得妄受資財,反與鬼神構怨,以至法術不驗。亦不得濫授道法,輕泄玄機。雖入道之人、崇教之士,言行不莊、慢忽香火者,亦宜寶祕,慎勿妄傳,而況市井屠釣之徒,苟利眩名,輒納為徒,浮談誑語,自貽律譴,罪所不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百歲老道的修行忠告
《圖說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道門十規》第三規——「坐圜守靜」
道以無心度有情
淺談「九老仙都法印」

TAG:龍虎論道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法心傳》
《道法九要》註解——序言
《道法九要》注
法道 vs 道法
道德經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道教征詞之《道法自然》詞
民間道法秘術,道醫上門作法程序
道法令我震伏之處 《煞伐法》
道法自然、香亦循道
《道法心傳》十一:將用自己元神圖
道法自然
道法心傳萬法歸心圖
解老:《道德經》第二十五 二十七章 道法自然
茶道畫道 道法自然 意境幽遠
道家內丹功-道法心傳
玄門正宗,第一期道教符咒道法研修班招生啟告!
白玉蟾《道法九要》今說二
道法的關係如何?
學道法要百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