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人能在購物中心做基礎醫療?
作者:鄭淯心
當你在商場逛著ochirly,隔壁不是Zara而是一家醫院……這樣的場景你得慢慢習慣,特別是在美國。醫院進駐中心商場,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業態。逛街和看病放在一起是否和諧?商場為什麼會選擇醫院這種特殊商戶?醫院又為什麼進駐商場?
各自得益
在進駐著品牌服裝、全食超市、電影院的Runway商場,即將迎來一位新的商戶——Cedars-Sinai 醫療中心。Runway商場將提供32000 平方英尺(2972.9 平方米)的地盤,包括心臟外科和整形外科在內的門診部都會進駐在這間商場里。
這不是第一家出現在商場里的診所,位於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市的 Plymouth Meeting Mall 有了一塊 23500 平方英尺(2183.22 平方米)空間給了UCLA Health。除此以外,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緊急護理中心已經開在了商場裡面。
醫院和商場在某種意義是格格不入的,一邊是痛苦的病人,一邊是歡快的採購達人,乍一看有些精神分裂,但不論從商場還是從醫院的角度都各有各的小算盤,這樣的新業態也有經濟上的合理性。
對於商場業主而言,應急醫療診所是理想的租戶。相比於傳統商店,診所通常具備的特點是:租金高(約25美元每平方英尺)、信用更高,並且所簽租約通常會更長。
美國紐約州新海德公園的商場運營商Kimco Realty的CEO Dave Henry在接受彭博新聞採訪時指出,應急診所的信譽較好,往往能夠支付更高的租金(每平方英尺/約合0.09平方米25美元左右),而且也傾向於簽訂較長期的租約。2014年,Kimco Realty與40家醫療診所簽訂了租約,較之2013年的34家和2012年的27家均有所增加。Henry表示:「在我們這樣的擁有眾多購物中心的從業者看來,這一形勢令人高興。」
對於Runway商場來說,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西達賽奈醫療中心)絕對是個有著良好信用的商戶。其成立於1902年,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綜合專業健康科學中心。該中心擁有958個床位的三級醫院,院內有超過兩千名醫生以及一萬多名員工,還有超過兩千名志工以及四十餘個社會團體,一同照顧約一萬六千名病人。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7月21日剛剛公布的全美2015-2016最佳醫院排名中,該中心排在第十七位。
對於醫院來說,開始經營商場診所的初衷是:緩解急診室的就診壓力,並吸引患者前往其部分醫生出診的診所。
彭博新聞認為,接下來 70-80 年代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會對醫療有更大需求,而 80-90 年代出生的千禧一代組成家庭之後也會帶著孩子來看醫生,這兩個群體數量龐大,是醫療機構極其想要爭取的客戶。而去商場一次性完成看病等事情要比專門去大機構看病方便得多,進駐商場之後醫療機構就能更接近他們的客戶。這種模式的確方便了有看病需求的人,而且也把這些人帶給了商場里其他商家。
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業內人士認為這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的趨勢。房地產分析公司 CoStar認為:「十年之後我們會對這一情況習以為常。我去商場,看完醫生,然後順便去買了雙鞋。」
商業地產代理顧問—高緯環球(Cushman&Wakefield)的執行董事總經理斯科特·梅森(Scott Mason)稱,在醫藥零售行業中,像紐約市的City Practice Group之類的地區性連鎖診所,以及像美國最大的應急醫療組織Concentra這樣的全國性診所,正佔據著越來越大的比重。根據美國緊急醫護協會的數據,2013年美國共有9400家免約診所,較2009年增加了20%,其中有略超過1/3的診所開設在商業街和購物中心裡。
入侵全覽
2009年,Vanderbilt大學接手了納什維爾市首個封閉式購物中心One Hundred Oaks的大部分鋪面,將其改造成了數十個專科門診,從而首次將醫院大規模遷出了主校區。
Vanderbilt Health在One Hundred Oaks購物中心的外觀
受這一舉措的影響,目前,Vanderbilt大學醫學中心正在遍及納什維爾市都會區的多個場所中建立應急診所。該醫院校外系統的首席行政官賈尼斯·史密斯(Janice Smith)稱:「我們正在嘗試將無需醫院急診室醫護的患者,分流到可以給予他們所需照護的其他機構中去。」
Vanderbilt大學醫學中心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100 Oaks Mall的二樓。病人在登記時會領到一個尋呼機,等待的時候可以逛逛樓下的折扣商城。以前,傳呼機響了意味著餐廳的位子好了,而現在則可以意味著你的CT掃描結果出來了。
商場的形態正在轉變,其中,由於醫療中心的入駐對於顧客來說很有吸引力,再加上方便的停車位、指引梯和附體,多功能的商場比傳統商城更受歡迎。
美國急救中心的主席Steve Sellars表示,門診中心和醫生診所逐漸從醫院和醫療中心轉移到商場,目前全美7200家的急診中心的三分之一開在商場里。全美每年新增幾百個急救中心,致使運營者開始尋找新的地點。田納西州布倫特伍德的醫療健康公司 Care Here!甚至在納什維爾機場開了一個無預約診所。
2012年11月,現隸屬City Practice Group的Palisades Urgent Care進駐了紐約州納紐埃特市Kohl購物廣場Blockbuster音像店原先的鋪位。它是該公司經營的39家診所之一,無需預約,全年365天營業。City Practice的首席運營官Nedal Shami醫生說:「我們認為那些網點是填補空缺的大好機會。」醫院開始經營商場診所,以緩解急診室的就診壓力,並吸引患者前往其部分醫生出診的診所。
美國緊急醫護協會董事會成員,同時也是管理著30家診所的Premier Health Urgent Care的CEO SteveSellars表示:一般而言,在每天的12小時工作時間裡,診療中心每小時約可接診4名患者。「根據我們的經驗,患者數量在未來的2-3年里仍將持續增長,並在隨後的幾年中大致保持穩定。」塞拉斯還預計,在未來五年內,他的公司將增設30至40家診所。
在奧巴馬醫改的《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Act-ACA)之下,有1000多萬美國人投保醫療保險,他們也促進了對便捷診所的需求。某些ACA計劃的月度保險費較低,但代價是去醫院看急診的自付額度較高。馬里蘭州的醫療保險公司CareFirst的數據顯示,2013年,患者在應急快速門診治療咽喉腫痛的平均費用為94美元,而在急診室,同樣的診療則需要花費590美元。
據彭博社調查,紐約 City Practice Group 和 Concentra 等緊急醫療診所正在以每年20%的增速迅速壯大,許多診所也開始佔據購物中心中空出來的店鋪位置,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顧客需求。
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新興業態研究報告》顯示,醫療診所已經成為國外優質購物中心必備的業態,平均每個購物中心至少擁有2個醫療服務商。比如在新加坡,就有相當成熟的Medical Mall商業項目,以各種私立醫院、診所為主力店,另外還有相對完善的商業配套;在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醫療診所開在購物中心。
國內也有這種形式,其實走在商圈裡經常能看到齒科診所和體檢中心。零售百貨業新解百集團年底計劃落地medical mall,該項目坐落於慶春商圈的西子國際15~20層,面積約6500平方米,設立美容、齒科、運動康復、疼痛管理、睡眠管理、心理諮詢等專科診所。
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2015年底對齒科、體檢中心、中醫養生三類醫療診所作了相關調研,其中齒科,因為面積靈活、個性化醫療服務需求集中,成為最喜歡進駐購物中心的醫療業態。在國內一線城市抽樣調查的300餘家齒科、體檢中心及中醫養生商戶中,已經有16%選擇進駐商業項目,這較2010年的5%大大提升。
雙刃劍
對於那些看病順便逛個街的人是方便了,那些只想去商場里逛個街的人就有點不爽了,想想看你捧著奶茶提著剛買的衣服,一架擔架從你身邊經過……畢竟診所不同於其他商家,人員出入十分頻繁,且時常會有突發事件。消費者及其他商家能否接受商場里的診所,將會成為這種模式是否能夠延續下去的關鍵。
但不可否認的是,進駐商場對醫院診所來說利於品牌營銷,從心理學效應上來說,人們會記住多次露出的品牌並建立回憶。只有在建立市場品牌和口碑之後,量能夠給基層和大醫院談判的籌碼,這樣轉診、會診、專家通道才有可能。
並且進駐商場讓醫療行為更加市場化特色化。類似超市的選址,通過人流量和人群特性測算,決定每個選址不同的定位。比如老社區可能更需要康復和上門服務,而年輕社區則可能需要兒科門診以及下班後延長門診,商圈則需要快速有效的日間門診和慢性病管理。就像超市不同門店的供貨一樣,零售基層醫療需要測算每個不同片區/點的人群分布,進行服務定位。
- end -
點擊播放 GIF/50K






TAG:健康點 |
※是否連蘋果也無法拯救美國的購物中心了?
※英國一家VR購物中心,能讓你在動物園裡買商品啦
※顧客心中最愛的購物中心大概都在這兒!
※美國人熱衷賭博,中國人喜歡購物?中美出遊方式大不同!
※匈牙利人喜歡在國外購物
※為拜託蚊子困擾,泰國人民將廢棄購物中心變身大魚塘
※法國蒂美國際走進母嬰購物中心孩子王
※來自家人的推薦!美國團購網,家人在美購物放心首選!
※美國孕婦購物慘遭精神病人剖腹,孕婦要求槍斃網友卻稱精神病無罪
※操盤者說,如何做好購物中心的文化營銷?
※購物中心裡的減法美學
※即將倒閉的美國實體購物中心如何重新煥發生機?
※這個國家如此愛戴中國人,士兵護駕旅行,商場購物特價!
※最新的任天堂遊戲|在美國購物中心嘗試
※既省錢又能得到健康食物的方法,不做衝動的購物狂
※從家居零售商轉做購物中心,宜家在中國市場似乎不大順利
※英國游:中國客人興趣開始從購物轉向體驗
※不光是面膜 中國遊客韓國購物新寵誕生
※驚!迪拜購物中心闖入軍用坦克嚇壞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