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童中燾:中國畫的「新」該不該「創」

童中燾:中國畫的「新」該不該「創」

點擊上方關注美術報,分享美的一切


善消化者,是沒有矛盾的。


繼承與創新,我以為本來是沒有矛盾的,只是對於繼承的理解有偏,學習方法有偏,於是產生了矛盾。這好比吃東西,有的人屬「熱性」,不好吃雞吃牛奶。這是他本身的機能有毛病,絕怪不得雞和牛奶。善消化者,是沒有矛盾的。所以前人早有「師心」與「師跡」的說法。只要我們理會和掌握傳統的根本道理,取其精華,就可以學為我用,就能通而變。撇開傳統,另起爐灶的說法,我看是學習上的笨漢,或者只說明他無知而且狂妄。「學然後知不足」,干百年來,我們的老祖宗難道沒有為後代留下珍貴的遺產,值得研究、學習的嗎?這個問題實在是顯而易見的。

童中燾:中國畫的「新」該不該「創」



宋 范寬 雪景寒林圖


這裡,我以為有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一是變與常,一是變好與變壞。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畫從來是在變的,有繼承,有多方面的吸收,只是有多少、快慢或者好壞的區別而已,就以山水畫來說,從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至唐以來,所謂大小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李成,范寬,又一變也;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大痴、黃鶴又一變也。明代的文、沈,基本上是繼承。但如「浙派」及「野狐禪」吳小仙、張平山、倪端、徐端本等,都是在變,清初四王乃至戴熙,氣息是舊,技法上還是有創造,如於筆技法,可說達到了極峰。至於石濤等以「怪」出名,怪在變也。於筆技法的流行,弊病也隨著明顯起來,於是又提倡濕筆,到了吳石僊,在生宣上打濕了畫,這也是變。近代黃賓虹,面目又不同於古人。


巨然(五代)萬壑松風圖軸 紙本 水墨 縱200.1厘米 橫77.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所以,從歷史上看,山水畫一直在變。然而「成萬變不離其宗」。創造始終離不開「宗」,這就是中國畫的最根本的藝術規律,這就是「理」。「常理之不可失」,即是畫畫要講物理、情理、畫理。「法」在變,某些審美要求在變,一些根本的「理」還是沒有變,或沒有大變。


科學與藝術是兩回事,科學的突飛猛進,並不意味著藝術在爬行。例如,畫畫講立意、講布局、用筆運墨、賦彩;用筆又講圓、厚、沉著、凝鍊,或者生辣、流動、靈變等等,板、刻、結、溷、滯、纖弱、躁氣被認為不好,更不能飄浮、滑、俗。用色要求清、和,明快而嚴重,單純而有變化等等,把重濁、滯膩、火氣、甜俗視為不好或者格調卑下。在布局上,三遠結合,又有空白、虛實、賓主、繁簡、疏密、隱現等的講究。這些審美要求我想不因時代的前進而過時。


有常又有變,有變又有常,這是一點。另外,「變」,有變好,也有變壞的。晚清吳石僊打濕宣紙作畫,確也是「變」,但這個「變」變得不高明,因為缺少筆意,骨法不夠,又單薄。黃賓虹運用濃、淡、破、積、焦、宿七種墨法,渾厚華滋。二者不可同日而語。最強調「我有我法」的石濤,精品固然很多,有的用筆卻顯得放肆,信筆躁氣。所以不能說凡變皆好。現在出版的某些山水作品,不大像中國畫,倒近乎水粉、水彩、彩墨畫,這個「變」好不好?變一定要有民族性,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去創。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馬與驢雜交而生騾子,騾子卻沒有馬雄健英俊,也沒有驢的可愛。當然,也歡迎騾子的存在。

童中燾:中國畫的「新」該不該「創」



黃賓虹 棲霞嶺下 1953年


談到創新,又不能不涉及與態度問題和對「新」的看法問題。


現在,可以說幾乎是沒有人不想創新的,但是有幾種狀況。有的腳踏實地,在堅實的傳統基礎上,吸收其他素養,努力反映時代精神,表現新的意境,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的一面在生活和基本功上下努力,努力追求新意,雖然還不成熟,每有一得之想,很值得我們學習。還有一種態度,卻很可引起我們的警惕了。對於治學,古人說有兩種態度,所謂「積學以成名」,「速成以求售」,(「成名」的含義,這裡不作分析與批判了)後者現在不是沒有。

企圖以一朝一夕之力,憑他的小聰明,突變出自己的風格面貌以獲利。書不讀,傳統不臨習,不研究,卻把自己那種「落筆無法」的東西視為最「新」。這種人只知道趕時髦,不曉得也不肯下硬功夫。說得過頭一點,滿口「創新」的人,往往會是學術上最不老實的人。中國畫是講究功力的,一條線,一個點,沒有十年、幾十年的功夫,很難達到某種高度。

童中燾:中國畫的「新」該不該「創」



李可染 灕江山水天下無 1984年 67.5×126cm

新,主要是意境的新,以及相應的筆墨的新。過去山水畫的一變也,又一變也,主要是技法上的變,氣息大同小異。現在,要表現新的時代風貌,也就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表現手法。生活是源泉,傳統是立足點。李可染先生三下江南,深入江浙、川、桂,在生活的基礎上形成強烈的個人面貌:陸儼少先生經歷了長江的艱險,古稀之年還飽看新安、雁盪、黃岳,創造出他行雲流水、大塊水墨等前人未曾有過的技法,就是我們極好的範例。總而言之,象我們這樣中年以下的人,一定要踏踏實實的在積累生活和積學傳統兩方面下功夫,方能水到渠成,僥倖之心是萬不可有的。


上面都是老生常談,很淺陋,又可能偏執,請批評指正。



童中燾《中國畫畫什麼》

童中燾:中國畫的「新」該不該「創」



美術報官方微信


感謝有你一路同行


微信ID:meishubao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一套書,30000多枚精品,帶你了解中國古璽印
關於修文物,全世界都在傾聽
專訪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黎明:「游擊隊」更加有活力
傅德鋒:書法訓練的「肌肉記憶」
泡杯春茶,說說「茶畫」

TAG:美術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童中燾談黃賓虹:中國畫的基本目的是提高人生境界
童中燾:中國書畫用筆四要辨析
童中燾:今天的畫家沒有資格評價黃賓虹的畫
童中燾談黃賓虹繪畫的賞與鑒
童中燾教授:今天的畫家有什麼資格評價黃賓虹的山水畫
童中燾山水作品欣賞
童中燾:意境出情性,筆墨顯高度,形式見創造
童中燾:隔幾個月就過時,絕不是好的藝術形象
力重厚變 童中燾先生談書畫用筆精要
自緣身在最高層——傅雷與黃賓虹學術交誼斷想/童中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