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是福報,靜心是品格
舍,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福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該舍的時候一定要捨得去舍,如果舍掉了該舍的就有可能得到的更多,有時候只有把磚拋出去才有可能引出玉,否則你得到的只是一塊磚。
學會舍,是一種生存的魄力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古代,有一個守財奴背著一麻袋的金子過河。途中不幸翻船,船夫勸他丟掉金子,他卻不捨得扔掉金子。結果可想而知,他不捨得放棄,而沉水溺死。如他能把身上重重的包袱捨去,他得到的便是生命。
舍,是一種豁達的處事態度
在人的成長道路上,總會遇到需要捨棄的時候,或許是很燦爛耀眼的東西,然而在需要捨棄的時候,就應該狠狠丟掉。越王勾踐之「舍已榮辱,得沃土天下」;司馬遷之「舍痛恥,得美絕正史」;王羲之之「舍閑樂,濾傳統,得絕世之美體」;林則徐之「舍已安危,得社稷大義」,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舍,是一種聰明的美麗
得失間的抉擇,要懂得捨得,
才能獲得更多收穫。
捨得真誠,才能得到坦誠相待的朋友;
捨得微笑,才能得到一張張笑臉;
捨得安逸,才能聞雞起舞得到成功。
痛苦,是因為捨不得,幸福,是因為捨得,
憂鬱,是因為捨不得,快樂,是因為捨得。
舍,可以養福。
靜,是一種品格,可以沉澱浮躁
古人云「每臨大事有靜氣,驟然臨之而不驚」,「冷靜觀人,冷耳聽語,冷靜當感,冷心思理」。
靜是指靜心、靜氣,一切冷靜源於「靜」字,智慧見升騰。
萬物芸芸 各歸其根 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
在平靜安寧之中增長智慧,即心清靜、意清靜,智慧即會湧現。「水靜極則形象明,心境極則智慧生」,成大事者必有靜氣,靜氣催生智慧。有靜氣的人才有冷靜,深思謀略高。孔子曰:「智者靜」。
紛繁萬物回歸本就是靜,只有靜才能回歸生命。老子曰:「萬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諸葛亮指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也就是說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所以,做事不宜浮躁,沉靜則明,心躁則暗。
靜是一種決定持久勝贏的力量
《皇帝內經》中講:「恬虛無」,指心靈世界的自靜,樂觀豁達開朗。靜下心來「吾曰三省」才是自靜,反思才能明智。自靜以修身,自靜以明非,自靜以攀高,自靜以決勝。所以說:「靜是一種決定持久勝贏的力量,靜能生慧,靜是寶」。
不管何時,何地,何境,保持一顆靜心都是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靜是一種品格,是一種智慧。
靜心,令所想所見所聞更清明;
靜心,一切安然,不增不減,方能益壽。
深夜讀物接受各類文章投稿
(暫無稿費)
關於 · 深夜讀物
迴文章頂部,點「深夜讀物」進行訂閱(推薦)
搜號碼:syreader或搜公眾號「深夜讀物」
關於深夜讀物:你身邊的夜讀伴侶





TAG:清華南都 |
※捨得是福,靜心是品
※心靈瑜伽的重要工作就是靜心冥想,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最好的心境,是靜心和沉穩。
※最好的心境,是靜心和沉穩
※最好的心境,就是靜心和沉穩
※天熱,最好的心境,是靜心和沉穩
※這一炷香的時間,是讓你靜心的良藥
※靜心,是一種修鍊,也是一種修養
※是誰擾了我們的清靜心?
※它的作用就是烏髮明目、靜心安神有些人還不知道吧
※我的多肉生活:只需靜心等待,終會報以絢爛
※本源法師:皈依了三寶,內心要覺悟,要有正確的道路,有正見,要有清靜心
※感恩老師,靜心品茶
※一首養心佛歌《靜心咒》,聽完淡定從容,悠閑自在
※當你在愛里,不要忘記靜心,愛不會解決任何事
※靜心之路,獨自奔跑,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張弛有度,健康養生,靜心凝神,凈化心靈
※稻田是啥能力,竟讓醫生囑咐「安倍」,靜心養身不可過多迷戀!
※靜心一想,人生無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