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在自己心上下功夫

在自己心上下功夫

在自己心上下功夫



二千多年來,關於佛教的修持,有的說頓悟成佛,有的說必須漸修。教下有頓漸之說,禪宗也有頓漸之說,是是非非,說不清楚。

六祖在《壇經》中說:「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佛法就是佛法,在根本上說,是沒有頓漸分別的,但是因為「人性自有利鈍」,所以在修持上就出現了「迷人漸修,悟人頓契」這一差別現象。但歸根到底,不論你漸修也好,頓悟也好,都是為了解脫,為了成佛,要認識自己的自心、本性,就這一點上來說,頓漸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頓悟是認識自己,漸修也是認識自己,但自己對自己而言,還有什麼差別呢?認識別的或許還難,自己認識自己還有什麼障隔,還有什麼難的呢?這裡當下即見:為什麼不可以頓悟呢?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頓漸只是假名,頓悟都是多事了。不悟是你,悟了還是那個你,這個「自己」可是不增不減的,所以不要在法上執著有什麼頓,有什麼漸,只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就絕對錯不了。


六祖提出的綱領: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這三件事本來是一回事,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六祖把它分為三點來說。「無念」這個法出自於《楞伽經》,也不是六祖發明的,我們在前面已經兩次談到了無念,這裡再強調一下,無念,簡單明確地說,就是不執著,就是對里里外外的一切事情都不去執著,連這個不執著也不要執著。要知道,一切法空還有一個理解,就是一切法都是活的,不是死的,你把它弄死了,就是有念,就是自縛了。


任何人都是在有念之中生活,都在「二」之中生活,於是就有煩惱和生死。無念就進入了不二,不二就沒有那些念頭,如主觀客觀、善惡、是非、過去、未來等那些相對的東西。如果要問什麼是主觀,禪宗的回答是客觀。如果要問什麼是因,禪宗的回答是果。禪宗認為,主觀就是客觀,因就是果。離開了客觀哪裡去找主觀呢?離開了因哪裡去找果呢?反過來也一樣,總之不能執著於一面。

王陽明的一個學生問他,你老人家說萬物都在心中,但前面山裡的花開花落,若沒有看到,那花又怎麼會在心裡呢?王陽明回答得好,他說,我沒有見花時,那花與心同歸於寂,當我看花時,花與心同時都明明白白了,可知花不在心外。又有個學生問王陽明,你老人家說天地萬物都離不開自己,但是某人死了以後,天地萬物仍然存在啊!王陽明回答說,你問得好,但我反問你,某人死了以後,他的那個天地萬物還在不在呢?大家聽明白了嗎?這個法是很普通的,只要你在自己心上下功夫,自己認識自己,有什麼難的呢?


這裡就必須超出相對而進入絕對,如果思想只是在相對之中打轉,那是開悟不了的。要開悟,就必須把一切相對的東西掃空。若開悟了,一真一切真,全體就解決了。無念為宗的道理明白了,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道理也就迎刃而解了。什麼是無相呢?因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因緣而生的,都具有空性,哪裡有固定不變的相呢?一切都回歸於無相,無相就不會執著,你懂了一切法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並且不執著,那麼你就懂了無相為體的這個「體」了。還有無住為本。無住,就沒有立足的地方,一切法不住,沒有絲毫值得留戀的地方。所以趙州和尚說,有佛處不得住,無佛前急走過,就是於法不住。


《金剛經》內有許多著名的語句,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前念已經過去了,哪兒去找呢?現在這個心你抓嘛,抓不住,一念當頭,轉瞬間就成了過去。未來心更說不清楚,誰知道未來是什麼呢?如果有誰橫下心,非要把過去現在未來抓住,那也只是水中撈月,空抓一場。在這個意義上,六祖說無念無相、無住真是太親切了。


六祖對無念、無相、無住作了種種解說之後,又總提了一下:「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一方面,無念的這個「無」要除去一切相對的屬於「二」的種種思維分別;另一方面,無念的這個「無」,要除去一切塵勞煩惱妄想。剩下的這個「念」就是「能離於相,則法體清凈」的法體,就是真如本性。歸根到底,念就是念自己,自己的真正本性就是真如。


真如在佛教里是個非常重要的名詞,一切法的本來面目就是真如。真若不假,如則不倒,宇宙的真實就是真如,而這個真如又決不能離開我們的認識。如果說宇宙有個真如,我們在真如之外,那就錯了。真如以外是沒有任何東西的,一說真如,宇宙人生全包括在自己身上;一說真如,絕對離不開你能知的那個心,所以你那個心就是真如。你想,沒有我們這個念頭,認識、知覺,誰在說真如呢?若那個是真如,那我們自己呢?如果我們自己是假的,那我們所認識的那個真如可靠嗎?所以,必須你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你;念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念。

對六祖講的這些,一定不要停留在口頭上;要深入在自己的身心性命之中,要「口念心行」,這樣,才真正是學禪宗,才真正是六祖的弟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一家之言——體悟心學的二十個感受
陸九淵心學與朱熹理學的爭辯
我們總覺得自己活得很累
心學傳人中不世出的人物有哪些?
好好吃飯 就是修行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草坪上的姑娘下功夫練瑜伽 由心底生出感動
時髦的人都開始在領子上下功夫了
魅藍6隻在顏值上下功夫?不攻自破
时髦的人都开始在领子上下功夫了,你还在等什么?
修行 不要在表面上下功夫
讓男友對自己欲罷不能,還得從內衣上下功夫,這些你做到了嗎?
伊能靜產後頭上禿了一大塊?拯救產後脫髮,得從「吃」上下功夫
如果想要擁有好皮膚,咱們可以從吃的上面下功夫
周筆暢終於肯在衣服上下功夫了!不過皮帶上的蚊帳夾子是怎麼回事
想要讓層疊搭配更出彩,還可以在內搭上下功夫!
想要球鞋包裹好?也許你該從內靴上下功夫
在修善上下功夫,才能降伏惡念
女士想遮擋小肚腩,那就要在這裙子上下功夫了!
只要肯下功夫 原來瑜伽也可以做到這種地步
如果父母能夠捨得在這4件事上下功夫,將來孩子鐵定不會差!
艾灸沒效果?不妨在灸量上下功夫!
凈土語錄:凈土法門念佛靠佛力,不是在心上琢磨怎麼用力下功夫
造型師終於肯在王麗坤身上下功夫了,這麼好看的腿不露太可惜!
勞累著急導致胸痛,怎麼緩解?治療就在一個字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