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作者:劉夙(上海辰山植物園)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七夕:眾人皆知牛與女


今天是農曆丙申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重七節」。


要說「重七節」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要說「七夕」卻可謂家喻戶曉。


說到七夕,我們都知道與它相關的牛郎織女的傳說,而這個故事也是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而成的。

起初,只有兩顆恆星的名字,一顆叫牽牛,也就是現代天文學所說的天鷹座α星,另一顆叫織女,就是天琴座α星


西周時代《詩經·小雅·大東》中,有這樣一句:「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就是說,織女和牽牛兩星只是空有其名,織女星一天要移動七次,卻連一匹布都織不出來,牽牛也不能駕車載物。詩人馳騁奇崛的想像力,在這首詩中借天喻人,為我們留下了牛、女兩個星名的最早文獻記載。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其實牽牛星是一等亮星,織女星更是全天第五亮的零等大星,在夏季晴空中十分顯眼。它們正好又分居夏季銀河兩側,織女在河西,牽牛在河東。這樣碰巧的位置,成為後世牛郎織女神話的創作基礎。

根據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簡文書記載,我們知道至遲到戰國末年,牽牛星已經不再是牛,而變成了牛郎,而且和織女已經發展成一對苦命戀人,所以才會有「牽牛以取織女而不果」這樣的占卜之語。


到了兩漢時代,織女更是有了進一步的「人設」,《史記·天官書》就給她定了「天女孫」(天帝的孫女)的身份。牛郎織女被天河阻隔不得相見的基本情節也確定了下來。


東漢的五言古詩《迢迢牽牛星》就說:「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牛郎織女故事進一步明確增加了只有七月七日晚上通過鵲橋相會的基本情節,民間也開始流行未婚少女七夕「乞巧」、比賽針線手藝的習俗。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一直到近代,向織女「乞巧」都是七夕最主要的節俗。從這個意義上說,七夕更像是女兒節了。


重七節的其他節俗


其實,和牛郎織女傳說有關的活動,只是這個別名「七夕」的重七節的一部分節俗而已。從東漢到南北朝時期,重七節還有其他各種節俗。

東漢後期,有位學者叫崔寔,寫了本介紹當時節俗的書叫《四民月令》。這本書雖然已經亡佚,但有不少文字通過後世著作的引用保存下來。我們因此知道,在重七節這天,人們習慣要曬經書、晒衣服,還要製作用於書和衣服防蛀的藍丸、蜀漆丸。


因此,若要說起「七夕植物」,首先便要提到藍和蜀漆


藍是多種可以提取藍靛染物的植物的統稱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蓼藍(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作者朱鑫鑫)


按照後世本草學家的考證,中原人最早應用的「藍」是蓼科植物蓼藍(學名Persicaria tinctoria)。蜀漆則很可能是繡球科(原屬虎耳草科)植物常山(學名Dichroa febrifuga)的幼苗。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常山(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作者金寧)


常山在今天更多以抗瘧植物知名。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著名藥學家張昌紹(他是著名演員陳冲的外祖父)用現代科學方法證實常山確實有抗瘧性,還成功地從常山中提取到抗瘧有效成分——常山鹼。


可惜,由於副作用太大,常山鹼後來未能得到廣泛應用。


當然,藍和蜀漆也只是古人用來給書和衣物防蛀的植物中的兩種罷了,還有一種更有名的防蛀植物叫「芸香」。據植物學家劉慎諤考證,它並不是今天植物學上所謂的芸香科的芸香(Ruta graveolens),而是豆科植物胡盧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胡盧巴(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作者朱鑫鑫)


胡盧巴並非中國原產的植物,在西漢張騫通西域之後才傳入中國,成為一種被葡萄、苜蓿、石榴等著名西來植物的盛名遮掩的小宗作物。然而,三國魏魚豢在《典略》中記載:「芸香避紙魚蠹,故藏書台亦稱芸台。」說明它在當時的種植和應用也是很廣泛的。


我們說回重七節曬書、晒衣服的習俗,《世說新語》中有兩則有趣的軼事,真是不可不提。


其一,是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二的阮籍、阮咸叔侄,家境貧困,和他們的住處一路之隔的其他阮氏家族成員卻頗為富貴。重七節這天,阮氏家族紛紛拿出紗羅錦綺來曬,表面上是過節,其實是鬥富。阮咸也用竹竿挑著自己一件「犢鼻褌」(一說短褲、一說圍裙,總之是貧寒之人穿的衣服)在院子里曬,別人覺得奇怪,就問阮咸在幹嗎。阮咸不緊不慢地答道:「我也不能免俗,曬一下自己的衣服罷了。」


其二,是東晉名士郝隆,看到別人在重七節曬書,自己也在中午跑到太陽底下仰面朝天躺著,還把肚子都露出來。別人也覺得奇怪,問他在幹嗎。郝隆不緊不慢地答道:「我在曬我肚子里的書。」


這兩則故事雖然未必是真事,作為史料卻足以說明,重七節曬書、晒衣服的節俗,一直到《世說新語》成書的南朝劉宋年間都還長盛不衰。


蒼耳——重七節的時令植物


要說哪種植物最能體現重七節的季候感,那恐怕要屬蒼耳(Xanthium strumarium)了。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蒼耳(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作者李曉東)


一說到蒼耳,可能一些人會想到《詩經》的第三篇《周南·卷耳》。詩曰:「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是一位婦女思念她遠行丈夫的詩。


傳統上本草學家以為這裡的「卷耳」就是蒼耳,如今很多講植物文化的文章也因此把它當成常識來介紹,但如果細加考證,就會發現此說實在可疑。


第一個對卷耳做出描述的,是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裡面說卷耳「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華,細莖蔓生......四月中生子,正如婦人耳中璫」。隨後,西晉郭璞在給《爾雅》做注時也說卷耳「形如鼠耳,叢生如盤」。


其實,這些都和蒼耳的性狀不符,比如蒼耳在農曆四月才出苗,盛夏才開花,秋後果實才成熟,不可能在「四月中」就「生子」。因此,後世植物學家認為卷耳應該是某種石竹科植物,還把石竹科的一個屬就叫做卷耳屬(Cerastium)。


不過,我認為這個考證也是可疑的,因為石竹科植物的葉子無論如何不可能像高度分裂的胡荽(芫荽)葉。考慮到除了陸璣覺得「卷耳」葉像芫荽,東漢末年的大學者鄭玄更直接管卷耳叫「白鬍荽」,也許「卷耳」和芫荽一樣,也是傘形科植物——比如和蒼耳一樣果實滿是小刺的竊衣(Torilis scabra)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蒼耳的果實(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作者朱鑫鑫)


最早記載蒼耳的傳世文獻,應該是《神農本草經》,其中管蒼耳叫「葈(xǐ)耳」,認為它可以治療「風疾」。


「葈耳」這個名字又寫做同音的「葸耳」,崔寔《四民月令》提到五月初五和七月初七都要「采葸耳」,後來為《齊民要求》所引,可見也是那個時代的節俗之一。雖然這兩部書都沒有提到蒼耳的用途,但很可能是為了入葯。


蒼耳的嫩葉和種子都含有名叫「貝殼杉烯苷」的毒素,即使浸洗蒸煮,也很難完全去除,仍然會讓人中毒,所以不能當成野菜食用。這也可以間接證明《詩經》中的「卷耳」不是蒼耳。然而在唐代,偏偏就有人不怕中毒,把蒼耳采來當野菜食用。這個人就是有「詩聖」之稱的杜甫。

what!七夕也跟植物有關?



蒼耳的葉(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作者周繇)


杜甫晚年曾經在夔州(今重慶奉節)寄居。有一年秋分時節,園裡的蔬菜不夠吃了,杜甫只好讓幾個小孩(可能是他的兒子或僕人)去野地里采蒼耳,既可以充當蔬菜,又可以治療自己的風疾。幸運的是,杜甫吃下之後沒有中毒,反而詩興大發,揮毫寫下了《驅豎子摘蒼耳》。


在詩中記述了采蒼耳的緣由和烹食的經過之後,這位憂國憂民的詩人筆鋒一轉,從自己飯碗里蔬菜的青黃不接,想到了亂世人民忍飢挨餓,卻還要遭受橫徵暴斂,於是再次詠出了「富家廚肉臭,戰地骸骨白」這樣震撼人心的詩句。


那曾在七月七日被人們採擷的蒼耳,就這樣經由一位偉大詩人之手,與中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大院 的精彩文章:

釷?土?釷究竟是什麼東東?
「神奇」的酵素真的很神嗎?
中微子「變身」之謎
時間,能倒流嗎?
搜尋原初引力波,靠你啦——西蒙斯天文台

TAG:科學大院 |

您可能感興趣

Lobster & Swan 聽,植物在唱歌
漿果植物,怪異而又美麗,David Brodeur!
和植物一起長大的花盆:Growing Basin
抓住這幾點,多肉植物安全過冬so easy!
Illustrator繪製逼真的多肉植物插畫
關鍵詞:大王花 Manna 新加坡植物園 胚珠 Stamford
deepcoveflowers 水彩植物繪畫
美麗的塑料瓶植物雕塑—Veronika Richterovaby
Anna Louise 植物,安靜與空間
零氪也能全要素!植物少女《Pretty Plant》上架
植物藝術大師Patrick來教你,如何在家裡擁有一面植物牆?
大陸最大國際素食節Plantopia植物理想世界2nd Shanghai Vegan Fiesta
WiFi能殺死植物嗎?
Owen Mann 陶瓷多肉植物
智能花盆Parrot Pot 「植物殺手」們的春天來了
WiFi致癌、WiFi殺植物……WiFi都成殺手了?
Ivan Knyazev 植物的藝術
Green Fingers跟他的植物美學理念,讓人彷彿生活在叢林之中。
李子(Prunus salicina Lindl.),是薔薇科李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