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文:冷兵器吧天魂地鬼


說到古代的大船,不但中國人,甚至在半路出家、退休後突然成為歷史研究者的孟席斯這類外國人心目中,鄭和寶船都絕對是古代人類NO.1。畢竟,鼎鼎大名的哥倫布的座駕——聖瑪利亞號,也不過區區35米長,放在大明鄭和44丈4尺(135米)長、18丈(56米)寬的無敵大寶船面前,只不過是個漂浮的玩具而已,任誰來能不自豪萬分呢?當然,知道哥倫布這些探險家們考慮適航能力和經費問題只能選用緊湊小船,而不是巨大戰艦或商船的人大抵不怎麼自豪……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按同比例製作的鄭和寶船模型和哥倫布旗艦聖瑪利亞號模型,大小對比非常明顯,讓人非常自豪


其實,鄭和寶船這誇張的尺度,連古人都知道不太現實,其出處是明代一部羅懋登寫的神鬼小說,叫《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裡面第17回說到這寶船的建造時,就有魯班下凡來幫忙。而後,這小說中寫下的寶船尺寸又誤被收入歷史文獻之中,被後世當作真實。


不過,本文並不是來討論寶船尺寸來歷靠譜與否的,所以暫且接受這44丈之說,來看看西方古代的巨艦們都有多大,能否和鄭和寶船一爭高低吧。自然要提醒的是,正如44丈寶船並不被後世學界廣泛認可,今回我們列舉的部分沒有出土實物西方巨艦們,雖則同樣出自各種史料,但西方後世也並不認為真船就有那麼大。

托勒密四世(244-205 BC)的TessarakonteresThalamegos


公元前的地中海,雖然商人們為了少發工資,早早就讓帆船代替了帆槳船,但各國海軍為了高速衝撞和靈活轉向的戰術需要,帆槳戰艦才是其心頭所愛。在前800年時,地中海上的戰船們大抵還是每個槳手劃一支槳,而一艘戰艦會有50名槳手。但到後來隨著戰爭需要,戰艦造的越來越大,需要的動力越來越強,船槳也越來越長,於是多人划一槳成為了主流。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現代推測的希臘X槳座船模式

希臘戰艦的三槳座船、四槳座船等等到底指什麼意思至今尚有爭議,一方學者認為這是指船從上到下有3、4層槳,而另一方認為這是說每一支槳要由3或4個槳手來驅動。目前,人們多數認為,所謂X槳座的X是指每一列槳的槳手數量,比如6槳座船,從上到下有三層槳,每一列就有3支槳(只算一側),每支槳兩個人劃,這樣3支槳6個人,就是6槳座船了。


無論如何,隨著發展,X槳座船的X是越來越大了。一開始,三槳座船是希臘主流,而亞歷山大之後,馬其頓造出了六槳座船,很快安提柯又造出了7槳座船。之後一路8槳座、10槳座、11槳座,到前3世紀,16槳座船(sixteen)也現身了……


而這場競賽的巔峰,就是我們這裡要介紹的托勒密四世的Tessarakonteres——40槳座船!


當然,造大船是托勒密這一家子的家族喜好。早在爺爺托勒密二世的時候,就造了前無古人的30槳座船,還一造兩艘。到托勒密四世,他與野心勃勃的塞琉古帝國安提柯三世在敘利亞和海上來了一場古代的中東戰爭,這場戰爭從前221年開打,到前217年,終於以托勒密四世大獲全勝結束。大概是為了炫耀自己軍武的強盛,托勒密四世命令建造了一艘公元前的海上巨無霸。這艘船最早見於公元前3世紀,希臘-埃及作者阿特納奧斯的《Deipnosophistae》一書,一部包含了食譜器物文學等等的博物著作。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托勒密四世巨艦Tessarakonteres想像圖


阿特納奧斯記述這艘40槳座巨艦有「280肘長,38肘寬,到船舷高為48肘……有4個舵,每個30肘長……這船有兩個船頭和兩個船尾……有四千名槳手,400名水手,甲板上有3000名士兵,或至少2850名。」


用現代數據來說,就是長130米,寬18米,到船舷高22米,相當於6層樓,而且雙頭雙尾說明這有可能是一艘雙體船!

後來由羅馬史學家普魯塔克再次記錄這艘前無古人的巨艦,只不過,在他筆下又多了這樣一條信息——由於太過巨大無法抗擊風浪,這艘船隻是靠在港口用來給人看的……


喜歡戰爭的君主不會只打一次仗,喜歡大建築的秦始皇也不會只修長城不修阿房宮,喜歡造大船的托勒密四世自然也不止造一艘巨無霸。為了能帶著自己的妹妹皇后阿爾西諾伊三世……你猜對了,這個妹控娶了自己親妹妹做皇后……為了兩個人能在尼羅河上舒舒服服的遊玩,托勒密四世又造了一艘巨無霸級的內河遊艇——Thalamegos,意思是浮宮。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根據1671年Nicolaes Witsen畫作彩色化的Thalamegos想像圖


這艘遊艇比40槳座戰艦Tessarakonteres稍微小一點,長115米,高20米,主要動力不是由划槳,而是兩岸縴夫拉著走,托勒密四世自己,則和妹妹皇后睡在船上,吃著火鍋唱著歌尋歡作樂。這條遊船不僅大,在娛樂設施上也極盡奢華,不但宮殿搬了上去,還弄了一座園林景觀在船上,甚至設計了機構引河水來在船上製造水景。


當然,喜好奢華是人類通病,就像鄭和寶船也不免俗,《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里就寫過,最大的寶船 「第一號是個帥府,頭門、儀門、丹墀、滴水、官廳、穿堂、後堂、庫司、側屋,別有書房、公廨等類,都是雕樑畫棟,象鼻挑檐,挑檐上都安了銅絲羅網,不許禽鳥穢污」,比真的元帥府邸還先進。


西方人到後來也並沒有改掉這種毛病,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用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內米湖巨艦


卡利古拉皇帝的證據不是別的,就是兩條豪華巨船,不僅見於歷史記載,還在現實中出土了。公元1世紀,蹲在羅馬城郊外的皇宮中的卡利古拉皇帝對托勒密王朝的前輩們產生了無盡的嚮往,尤其是托勒密家族的豪裝超級遊艇讓他情有獨鍾。作為一個暴君,卡利古拉決定要讓自己的行為和配得上這一名號,於是在內米湖修建了兩條巨舶。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人群圍著出土內米湖巨船殘骸參觀


既然是向巨艦傳奇托勒密家族致敬的漂浮宮殿,那麼大就是必須的了。羅馬人的成績並未讓人失望,出土的兩條巨船殘骸,先出土的一艘長70米,寬20米,後一艘長73米,寬24米。似乎並不誇張,然而這僅僅是出土殘骸的尺度,在經歷了近2000年的自然侵蝕以及歷次不成功的打撈後,出土的殘骸僅僅是船底骨架部分,船尾或船首一端已經消失,上層建築也蕩然無存,然而若根據那一時代的羅馬船舶構型來推測,內米湖巨艦完好狀態下將有137米長,58米寬!這一尺度已經超越了傳說中的鄭和寶船的大小。


個頭比起托勒密家的尼羅河遊船大了一截,奢華度自然也得上個台階。整個船體用鉛包裹,加強了結構強度,16世紀弗朗西斯科·德·馬奇用潛水鐘潛入湖中探察沉船,還能看到大理石的地板和銅、鉛製造的各種器具。二戰前,嚮往著羅馬帝國的又一個獨裁者墨索里尼下令抽干內米湖水以考察這兩艘船,於是更多文物和遺迹被發現了。船上的宮殿,屋頂用的是青銅瓦片,甲板上鋪的是大理石,更有各路華麗的黃銅裝飾和浮雕。卡利古拉就在這樣一艘水上宮殿里花天酒地。第二艘呢,則拿來做了神廟,大概卡利古拉也覺得光享福自己不太仗義,就把神仙也照顧了一下,畢竟,他平時大吹特吹自己權力來自神的加護,不能太不給神仙面子。


或許真是他的致敬行為起了效果,以至於人們把更多托勒密四世身上的光輝業績也轉到了卡利古拉的身上,比如把自己親姐妹變成床上情人這類……當然這種事很可能只是為了黑他而搞出來的謠言,不過托勒密四世有海上炫耀軍功的大船,卡利古拉也不止就這麼兩艘內湖遊船,海船一樣有。


巨人駁船——古代巨艦中的小字型大小


就在內米湖西北40公里的地方,現在已經成為陸地,修建了達芬奇國際機場。但在古羅馬時期,台伯河的泥沙還沒有把海岸線推進這麼遠,這裡還是一片海水,羅馬城西北邊的港口奧斯蒂亞就在跟前。50年代建設機場的時候,從被翻起的淤泥中,人們發現了一個沉船遺迹。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時至今日,舊奧斯蒂亞海港區還在不斷發掘出新的沉船遺迹


雖然船身已經基本腐蝕乾淨了,但在淤泥中留下的痕迹依然顯示出這船的個頭非常不小——95到104米長,20米寬,高達六層甲板。再加上時間屬於公元1世紀前後,人們不禁想起了老普林尼《自然史》中那艘卡利古拉皇帝的巨大帆船。好大喜功的卡利古拉看上埃及的方尖碑,他覺得自己的羅馬怎麼著也比當年區區埃及帝國偉大的多了,於是決定運一堆埃及的方尖碑到羅馬來擺著。


可是埃及和羅馬之間隔著地中海,於是卡利古拉命令造了一艘巨大的駁船,其杉木做得桅杆四個爺們都合抱不過來。埃及的方尖碑大小不等,最大一個高32米,重400多噸,至今還擺在聖彼得廣場,不過因為折損高度和重量都只有當初的3/4,小的則只有百噸出頭。卡利古拉一下子把8個方尖碑拿到了羅馬,再加上羅馬自建的、其他人拿的,導致今日埃及方尖碑反而沒有歐洲多。運完方尖碑後,卡利古拉的巨人帆船失去了用處,於是羅馬人用石頭和水泥填滿這艘船,讓其沉入港口,成為模仿世界奇蹟亞歷山大港燈塔的奧斯蒂亞港大燈塔的基座一部分。


當然,現實出土的只剩一片痕迹,已經無從得知其究竟是不是普林尼筆下的那艘巨舶,但無疑,它是至今唯一一個身為古代百米級木製船舶還真正能夠在海上航行的證據。現代的鋼鐵巨艦們,普通驅逐艦便可長達一百多米,美國航母有300多米,而巨型油輪可以達到450米(海上巨人號)之長,為什麼木製船舶要做長如此困難以至於百米級木船會被人們視為奇蹟?


或許,下面這一艘史上真正的最大的木船,就能告訴我們原因。


木製船極限的悲劇——懷俄明號六桅帆船


剛剛進入20世紀,昂貴而堅固的鐵甲艦們還只是軍隊的珍玩,航行成本低的木頭帆船們依舊擔任著全球海洋貿易的主角,而其技術,也已經達到了人類木製船舶的巔峰。在這個市場快速擴張的時代,油、媒體、礦石的運輸量需求飛速增加,於是對商船一次性運輸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時,五桅大帆船已經四處開花,奔波在世界各個航路上,但運力依舊不足,於是六桅帆船應運而生。


而其中最大,也是所有有據可查的人類所製造的木製船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懷俄明號六桅帆船。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懷俄明號六桅帆船照片


1909年,美國人造出了這艘木製帆船之王,因為懷俄明州長是投資者之一,因而這艘船被命名為懷俄明號。這艘船全長達140米,15.3米寬,如果拋開船首桿只算甲板長度,也達110米之巨。船自重就超過3000噸,加上總計6004長噸,也就是6100公噸的載重的話,其總排水量已接近萬噸。


雖說是全木質的帆船,但為了加強結構,內部用大量的鐵制交叉桿對船殼進行了加強。因為巨大的桅杆人力難以升降風帆,因此配置了蒸汽升降帆機來幫助操作,巨大的船錨也圖樣由蒸汽動力來操作。


作為木製船舶的技術,可以用上的都用上了。但依舊不夠……因為船體如此之長,即使用鐵杆進行了加強,整個船依舊會在海浪中變形彎曲,木板外殼拼接處因為彎曲就會導致縫隙,從而帶來大量的進水,因此不得不配置一堆泵時刻控制進入船體的海水。


靠著那時西方豐富的航海經驗和技術,在想盡辦法躲避各種哪怕稍微有些惡劣的氣象下,這艘船也算平安運作了十幾個年頭。然而該來的終究躲不過,1924年3月,為了躲避一股較強的東北風,懷俄明號在通過楠塔基特海峽時,帶著全部水手一起消失無蹤。直到2004,一家沉船打撈公司宣布,在馬薩諸塞州莫諾莫伊島(莫諾莫伊島和馬薩葡萄園島之間即為楠塔基特海峽)附近找到了這艘船——沉船。


要知道,在美國東海岸,3月並不是颶風等極惡劣氣候多發的季節。而即使如此,在20世紀的技術條件下,靠鐵杆加強了船殼,還用水泵不斷排出海水,依舊不能讓一艘110米長的木帆船應對海上並不特別惡劣的氣候……更不說因為尺度巨大得靠蒸汽機才容易正常的升降風帆和船錨,那麼在沒有這些技術的古代,那些百米以上的遠洋海船們,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如果把西方歷史上記載的托勒密四世之類巨船都當作虛無,認為只有中國人的記載才是真實的話,下一艘船恐怕會讓很多人瞠目結舌。


超越寶船的巨艦之王——來自明代記載的歐洲無敵戰艦


最後一艘,也是本文的壓軸明星的來歷大概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它是世界上古船傳說中最強大的一個,它不是貨船,是正兒八經的戰艦!最關鍵的,它雖然是歐洲貨,卻是由中國人記載下來的!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大抵只有某著名影片中飛翔的荷蘭人號才能比得上明朝人眼裡的荷蘭船


「臣該臣維璉會同巡按福建監察御史路振飛看得,紅毛一番遠去中國四萬里,晨昏晝夜皆相反,後乃侵據咬瑠吧,營窟台灣。其人深目長鼻,赤須朱發,其性賊虐尚讎殺,諸夷畏之。其舟長五十丈,橫廣六、七丈,名曰夾版,內有三層,皆置大銃外向,可以穿裂石城,震數十里,人船當之粉碎,是其流毒海上之長技有如此者。」


——明·鄒維璉 著《達觀樓集》卷18《奉剿紅夷報捷疏》


這個鄒維璉可不是什麼神神鬼鬼的小說家,而是明末的福建巡撫大人,最著名事迹就是在福建帶兵對抗荷蘭人等海盜。這篇《奉剿紅夷報捷疏》也不是胡言亂語吹牛逼的抒情文,是他在獲勝後,發給朝廷給皇帝看的奏疏!而且還列上了另外一個證人,福建監察御史路振飛。


要按證據強度,這事幾乎算得上板上釘釘了!


換算一下,就是150米長的超級大船,當然,如果按明代營造尺,一丈3.2米算,就是160米了。再配上船上三層少說也數十門的能穿裂石頭城牆的大炮,整一個無敵風帆戰列艦啊!


可是只要查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賬,事情似乎就不那麼順溜了。在《巴達維亞城日記》和東印度公司的資料網上我們可以查閱到當時荷蘭人派往東亞的各艘船信息。查來查去我們發現,荷蘭人沒有向東亞派駐過正經戰艦,來的都是武裝商船……就算是武裝商船,大的也極少,多數不是Jacht(荷蘭語小型快艇)船就是Fluijt船(平底貨船)……從船型上就都是小船。就算有個別大船,其中最大的之一的Hector號也不過600噸……決然對不上這50丈——150米的無敵戰艦。


這些荷蘭武裝商船戰鬥力強嗎?舉個例子就可以知道了。在1621年的直布羅陀海峽之戰,西班牙海軍6艘蓋倫船加3艘西班牙大帆船,追著荷蘭東印度公司20艘武裝商船和30艘商船屁股打,而且實際追擊的就是三艘西班牙大帆船,還沒用上那些新式蓋倫戰艦。最終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一直逃進海峽,這才免遭全軍覆沒,西班牙人呢?損失為零!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1637年下水的英國海洋主權號戰艦是當時最為傑出和巨大的三層甲板戰艦之一


三層甲板的大戰艦的確存在,1610年,70米長的英國皇太子號戰艦下水,這是最早的一艘三層甲板戰艦,而此之前,如神聖羅馬帝國的78米長的阿德勒大帝號雖然是同期歐洲最大戰艦,但還是雙層甲板戰艦。1637年,三層甲板的英國海洋主權號下水,配有102門大小火炮,也是同時代最大戰艦之一,但76米的長度,也只有鄒維璉所說的50丈巨艦一半而已。


這150米的無敵戰艦,至今無論在荷蘭任何一本歷史資料,哪怕是荷蘭神話里,都找不到,僅僅存在於中國人的記載中……


結語


其實,2001年時,為了紀念數年後的鄭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央成立了紀念活動籌備小組,小組其中一項活動就是復原建造一艘44丈大寶船「重返鄭和路」,然而經曆數年討論後,結論卻是——造不出。


中國船舶設計工程學科開創人,也是中國船舶史研究奠基者,如今已經99歲高齡的中國楊槱院士,2005年在其《對鄭和航海和鄭和寶船研究之管見》一文中早就已經總結過44丈並不可靠,且其相關證據也並不支持此尺寸,比如尋找到的鐵力木大舵桿實際上僅適合40米級的船舶。而從1997年唐志拔教授起,多有人指出44丈僅僅來自小說,史料記載僅僅是傳抄中的誤錄罷了。



鄭和寶船不算最大——西方的木製巨艦們



1)泰坦尼克號:269米;2)尼米茲號航空母艦:332米;3)諾亞方舟:135-157米;4)托勒密四世的「Tessarakonteres」(四十槳座戰艦):128米;5)暴帝卡里古拉的「巨人」駁船:95-104米;6)鄭和「寶船」:120-140米;7)拜占庭Dromon戰艦:45-50米;8)維京布斯長船:45米;9)三槳座戰船:37米


若非要信這44丈的說法,在同一標準下,我們能看到歐洲早早寶船出現的1500年前就具備了尺寸類似的Tessarakonteres和Thalamegos等船,寶船相比也就是略大,而在寶船200年後,還有明朝人自己清清楚楚寫著的來自荷蘭的50丈穿裂石城大戰艦,綜合威力遠超寶船……既然靠古人吹的數字也吹不出天下第一的自豪感,想來,還是拋開這些靠「我祖上船比你祖上大」而烘托起來的虛妄,現實一點更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吧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西方徒弟甩開中國師傅——16世紀前的明歐火炮
兩千年前比大砲 漢與羅馬誰高超
戰爭謀略中國第一?老外一點不差
查理曼大帝的盛世
日德蘭海戰百年祭

TAG:冷兵器吧研究會 |

您可能感興趣

海賊王中國風滿滿的角色們,蔡義的座駕就是鄭和寶船!
鄭和寶船有多大
看看鄭和寶船有多大
中國造航母的本領早在明朝就有建樹,當時鄭和寶船堪比航空母艦
Ulysse Nardin 雅典表隆重推出 ──「鄭和寶船」鎏金掐絲琺琅腕錶,向中國航海歷史致敬。
雅典表,"建"了一艘鄭和寶船,然後換了CEO。新CEO竟然來自蘋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