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誠法師:用自己的堅定去支撐家人

學誠法師:用自己的堅定去支撐家人

學誠法師:用自己的堅定去支撐家人



學誠法師

佛法認為,每個人與自然、與世界都是息息相關的,有著極為深層而豐富的聯繫,自他不二、依正不二,因此人生的意義也就體現在我們對於萬物的責任上。


要學習,學習人生的智慧,學習認識自己的心靈。沒經過學習之前,在生命的路途中,我們就像盲人夜行,什麼都看不到,心怎麼能安定、無畏呢?


人只有身心一致,才可安定、泰然。痛苦時,就意味著自己需要改變了。煩惱和惡習氣雖然強大,但是不是不可戰勝的,不能把業力當做自己不努力的借口。


每個人出生,或是業力所牽,或是願力為導,大部分人都是前者。但我們無可奈何地來,不可繼續渾渾噩噩地走。雖然有很多苦,但也很幸運,因為遇到了佛法,知道了未來是可以改變的,內心要生起希望和動力來。不要總想著自己的痛苦,多想一想照顧自己的家人,帶著感恩努力。

對家人,絕不是靠道理去說服的,而是要靠自己把佛法「做出來」,比如對人少發脾氣、多關懷幫助,更加懂得孝敬父母,更多承擔家務等等。少說話,多做事。


懶惰,就是貪圖一點點享受而失去大益,久而久之,非但不會帶來快樂,反而令人頹廢,失去了時光與青春,只剩下茫然與惡習。思維無常、苦,發願,與善友同行,都是對治懶惰的好辦法。


許多人學佛後遇到不順的事,就會質疑佛法或疑神疑鬼,這都是沒有正確認識修行。佛法不是護身符,學佛不等於就不會遇到災難、疾病或障礙,這些都是過去業力與現前因緣和合所感之果,佛法是讓我們正確面對這些境界,並在一切時處種善因、結善緣,讓自己身心越來越安定、清凈,未來的果報自然會越來越好。


焦慮,是被妄想之火煎熬。外在的局面是因緣和合的結果,而我們看待它的時候卻附加了許多分別之念、高下之別、得失之心,被川流不息的妄想包圍,心就焦躁、恐懼、不能安定。時時刻刻回歸當下一念心,不追憶、不幻想,讓心靜下來。


患得患失,都源於一個貪字。財富多寡,福報是根本,經營是手段,忘記了根本而追逐外在,內心的煩惱就如海浪被境風吹動,波濤翻滾,如何安定得下來呢?

要有志,而不是追隨貪慾。志也可以說是一種「欲」,不過是一種正面的推動力,而非令心染污墮落的功利心。要樹立大志,不僅自己好,還要為家人負責,為社會做貢獻,不是只圖一時享樂或名聞利養。用志、願來轉化私慾、染欲。


有善法入心,精神充足,自然世俗的慾望會變淡。猶如吃東西,已經吃飽了,就不想再吃了。與法相應的喜悅,就如心靈的食物。反過來說,一頓吃飽了,下一頓還會餓的,所以學習不要停,慢慢慢慢,才能吸收變成「營養」,真正滋養心靈的成長。多與同行善友交流。


自己內心若清明安定,就無有恐懼。若內心還沒有足夠的力量,那就需要多親近善意的環境,在其中積累心的力量。


學佛會帶來快樂,也會帶來痛苦。快樂,是調伏煩惱、身心為善所感到的清涼、安定、歡喜;痛苦,是與習氣戰鬥時的身心磨礪,這是值得的苦。當然,學得不善巧、走入誤區也會帶來痛苦,要明白自己屬於哪種情況。


自己首先要身心安定,不亂不慌,才能給家人以力量。世間人往往以無常之境為皈依、為憑靠,但外在的一切實在都是危脆的,當無常來臨,怎麼能不痛苦?修行人以三寶為皈依,以業果為皈依,內心堅強而有力。用自己的堅定去支撐家人,給他們信心;多承擔具體家務,給他們關懷和愛。

人生的意義在於責任,而不是享受。對自己的責任,對家人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乃至對眾生的責任。【學誠法師開示】


摘自學誠法師新浪微博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泉寺龍泉之聲 的精彩文章:

內心強大的表現
怎麼叫修行修錯了?
學誠法師:怕鬼,是因為總是去想像
鏡子里還有誰?
憤怒不是我們的武器

TAG:龍泉寺龍泉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學誠法師:多管自己的言行,少批評他人
界詮法師:學會完善自己
學誠法師:在家居士怎麼守戒?
學誠法師:人活著為什麼會苦?
學誠法師:溝通 絕不是為了說服別人
學誠法師:找出家人的過失,對自己傷害最大!
如果出家給家人帶來痛苦 該還是不該?學誠法師是這麼講的…
學誠法師:用心感知別人的情緒
學誠法師:用智慧來支配身語意
學誠法師:誰能決定你的顏值智商?佛法告訴你!
學誠法師:為人解渴 自獲清涼
學誠法師:對未來 不擔憂!
界詮法師:自己的信仰
學誠法師:所謂感情,本質就是執著
傳喜法師:我們是自己輪迴的導演
學誠法師:慈悲心要從我們身邊的人開始修起!
學誠法師:苦樂源自內心生命相續無限
修學佛法的三個要點 學誠法師幫你總結好了!
學誠法師:充滿鮮花的世界在自己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