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廣陵散》也是一樁世間懸案。

事情的所有頭尾加起來就是這麼一段話:

康容色不改,索琴彈《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但短短三十四字,內中著人尋味的地方無盡。

《廣陵散》是很有名的。因為有名,也入了金庸之心,《笑傲江湖》第十九章「打賭」寫道:

向問天道:「在下有一部《廣陵散》琴譜,說不定大莊主……」他一言未畢,黑白子等三人齊聲道:「《廣陵散》?」令狐沖也是一驚:「這《廣陵散》琴譜,是曲長老發掘古墓而得,他將之譜入了《笑傲江湖之曲》,向大哥又如何得來?」隨即恍然:「向大哥是魔教右使,曲長老是魔教長老,兩人多半交好。曲長老得到這部琴譜之後,喜悅不勝,自會跟向大哥說起。向大哥要借來抄錄,曲長老自必欣然允諾。」想到譜在人亡,不禁喟然。禿筆翁搖頭道:「自嵇康死後,《廣陵散》從此不傳,童兄這話,未免是欺人之談了。」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金庸小說中的廣陵散

向問天微笑道:「我有一位知交好友,愛琴成痴。他說嵇康一死,天下從此便無《廣陵散》。這套琴譜在西晉之後固然從此湮沒,然而在西晉之前呢?」

禿筆翁等三人茫然相顧,一時不解這句話的意思。向問天道:「我這位朋友心智過人,兼又大膽妄為,便去發掘晉前擅琴名人的墳墓。果然有志者事竟成,他掘了數十個古墓之後,終於在東漢蔡邕的墓中,尋到了此曲。」禿筆翁和丹青生都驚噫一聲。黑白子緩緩點頭,說道:「智勇雙全,了不起!」向問天打開包袱,取了一本冊子,封皮上寫著《廣陵散琴曲》五字,隨手一翻,冊內錄的果是琴譜。

「西晉之後固然從此湮沒,然而在西晉之前呢」?金大俠說這話,在他想來,這樣解決這個《廣陵散》傳譜的問題,是沒有什麼不妥的。畢竟在嵇康之後,累世都有人彈《廣陵散》出名。

只是金大俠百密一疏,忘記了他所描寫的那些天書一樣的古琴譜,乃是曹柔創製的減字譜,要在中唐以後才出現,中唐以前古琴的記譜方式卻是大家都看得懂的文字譜(只是羅索了些,趙耶利嫌其「動越兩行,未成一句」),曲洋去挖掘晉前的墓,最多挖到的是文字譜(倘若真有《廣陵散》琴譜的話)。

好罷,為了讓金大俠贏,我們可以再退一萬步,讓曲洋把盜來的文字譜全部手抄一遍,改錄成減字譜。

然而起嵇康於地下,他仍會說:《廣陵散》於今絕矣。

自嵇康之後,《廣陵散》廣為人知。

自嵇康嘆息"於今絕矣"之後,《廣陵散》彈家不絕。

世傳《廣陵散》譜本重要者有三。

《神奇秘譜》上記載:

「 世傳二譜,其中一譜由隋宮流落到唐宮,繼而又流落民間,至宋時復入御府。其間經九百三十七年,朱權「以此譜為正,故取之。」

這就是流傳到今日的《廣陵散》譜本,也是可以見到的最早、最為眾人認可的記載。

(另兩個譜本是明代汪芝收在《西麓堂琴統》中的甲、乙本)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廣陵散減字譜

今人最為通行的說法是,《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廣陵、止息是一曲還是兩曲,其實是有爭議的),其前身是《聶政刺韓王曲》。總共四十五段,曲風乃是「紛披燦爛,戈矛縱橫」,中含不平,頗有殺氣。

關於《聶政刺韓王曲》,蔡邕《琴操》記述得較為詳細。大略是說: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誤期被殺,聶政逃亡,隱姓埋名,十年後乘著被韓王召進宮彈琴的機會,於琴腹中出其所藏匕首,將韓王刺死,然後自殺。

今存《廣陵散》曲譜,譜中有關於「刺韓」、「衝冠」、「發怒」、「報劍」等內容的分段小標題,所以歷來琴家即把《廣陵散》與《聶政刺韓王曲》看作是異曲同名。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聶政刺韓王

實際上,琴界對於《廣陵散》的由來、流變有多種說法,綜合眾家,勉強可以理出如下脈絡:

先是,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廣陵散》不是嵇康的獨創曲,嵇康可能對《廣陵散》作過一些改動,但原創人不是他。嵇康在《琴賦》中列舉的琴曲里,廣陵名列其間: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鵾雞游弦。更唱迭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簉乏,亦有可觀者焉。」

以上琴曲,如《飛龍》、《鵾雞》、《游弦》、《流楚》、《窈窕》等,都屬於漢樂府相和歌中的清商樂系列(琴賦中出現的這一串相關的琴曲是很重要的提示,這關係到後面講到的嵇康《廣陵散》的師承)。

現在我們大致知道的是,名為《廣陵散》的琴曲,最遲在東漢就已出現了。

■ 《廣陵散》,原是東漢末年流傳於廣陵地區(即今安徽壽縣境內)的民間樂曲(應該就是《聶政刺韓王曲》),漢代的應璩(190 - 252)在給劉孔才的書信中就提到「聽廣陵之清散」。

要注意的是,魏之廣陵並非揚州。元盛如梓《庶齋老學業談》云:

「魏晉之際,揚州治所在壽春,與廣陵無干涉。魏史所言地,如百尺,如頓丘,如安風津,皆非揚州之地也。」

■ 有學者和民俗學家考證過,《廣陵散》可以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現僅存琴曲。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時把它歸為楚調曲(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清商樂系列其一)。晚於嵇康的潘岳還在他的《笙賦》中這樣寫:「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可能有陣子流行過。

■ 唐代李良輔編有《廣陵止息譜》,共23段;唐代呂渭的《廣陵止息譜》有36段,對這兩種譜的敘述可見於史書記載。現在見到的古本最早收在明朱權的《神奇秘譜》里,全曲共45段:開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聲18段、亂聲10段、後序8段,是現今用於演奏的本子。

■ 關於琴曲主旨,除了聶政刺客說之外,另有王陵起兵說。唐韓皋謂:

「中散琴曲有廣陵散者,以王陵、毋邱儉輩皆自廣陵散敗,言魏之散亡,自廣陵始,故名其曲曰廣陵散。」

註:指魏晉時期毋丘儉等人反對司馬氏,在廣陵地區敗散一事。

■ 也有袁孝己偷曲存世說(孝己或孝尼,此名存疑)。有琴書曰:

「嵇康廣陵散本四十一拍,不傳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從康學靳惜不與,後康靜夜鼓琴彈廣陵散,孝己竊從戶外聽之。至亂聲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戶果見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後孝己會止息意,續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

也許,如果嵇康不曾說過「《廣陵散》於今絕矣」這句話,集中於《廣陵散》的歷史疑點不會那麼多,嵇康死後世人所彈的《廣陵散》是否偽托於此名、嵇康之前世上有無《廣陵散》其曲,都成了揮之不去的疑雲。

令人恨不能起嵇康於地下,問問他:中散何故吐此言耶?

坊間流傳,嵇康學得《廣陵散》的由來,甚為詭異。

事見《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及《太平廣記》三百十七引《靈鬼志》,前者寥寥,後者詳盡些,有問有答。大略說嵇康路過華陽亭,此亭投宿,由來殺人,嵇康也不在意,

「至一更,操琴先作諸弄,雅聲逸奏,空中稱善」,於是撫琴而呼之:「君是何人?」回答甚為清妙:「身是故人,幽沒於此,聞君彈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來聽耳。身不幸非理就終,形體殘毀,不宜接見君子。然愛君之琴,要當相見,君勿怪惡之。君可更作數曲。」嵇康約與相見,於是一人一鬼,相與論琴,辭甚清辨。末了更授康廣陵散,「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與中散誓:不得教人。」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華陽亭大概就是這麼月黑風高的地方吧

這隻鬼,自然就是殺了韓王又自殺,「非理就終,形體殘毀」的聶政。華陽亭與嵇康一謁,世有廣陵散,曲傳刺韓事,後世琴書中引此甚多,但當然,過於詭誕了。只是從另一方面也可以見著端倪——《廣陵散》也好,《聶政刺韓王曲》也好,流傳於世都甚少。否則,華陽亭中這隻鬼所授琴曲,嵇康不會聞無所聞。

幾乎可以這麼說,《廣陵散》的前身《聶政刺韓王曲》在嵇康之前,可能是首禁曲。即使嵇康身後,《廣陵散》的名聲也不大好。

據說,唐代的陳拙曾拿著樂譜向孫希裕求教,竟然被孫希裕燒掉了樂譜,還說:「吾不欲傳者,為傷國體也」(《琴史》)。陳拙另找梅復元學會了此曲。另外,宋代的朱熹也極為不滿,說:「琴家最取《廣陵散》操,以某觀之,其聲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琴書大全》引《紫陽琴書》)。他特別攻擊了樂曲中表現出來的「憤怒燥急」的情緒。同樣,明初的宋濂也在《太谷遺音》中大罵這種「憤怒燥急」的情緒「不可為訓,寧可為法乎?」憤恨之情溢於言表。

可能因為這個原因,世上願教、願學的人本就不多。

而嵇康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上不塵天子,下不事諸侯,輕時傲世,無異於今,有敗於俗……」

這是嵇康大辟之刑的罪狀。

這罪狀簡直後無來者,史上只此一人。

以嵇康這脾性,彈這大逆不道之曲,並在《琴賦》中念念不忘,可謂正合其宜。

我們再來看看嵇康《廣陵散》的師承。

北宋朱長文《琴史》云:

「或云:夔妙於《廣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聲。「

宋何蓬《春渚紀聞》卷八《辨廣陵散》云:

「劉潛《琴議》稱杜夔妙於《廣陵散》,嵇康就其子猛求得此聲。」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河南杜夔,精於聲樂

杜夔誰也?漢靈帝時人,字公良,河南洛陽縣人,黃初中為魏太樂令,「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

陳壽《三國志》評價說:

「杜夔之聲樂,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

李延壽《北史》評價說:

「昔之言陰陽者,則有箕子、裨灶、梓慎、子韋。曉音律者,則師曠、師摯、伯牙、杜夔。敘卜筮,則史扁、史蘇、嚴君平、司馬季主。論相術,則內史叔服、姑布子卿、唐舉、許負。語醫巫則文摯、扁鵲、季咸、華佗。其巧思,則奚仲、墨翟、張平子、馬德衡。凡此諸君,莫不探靈入妙,理洞精微。或弘道以濟時,或隱身以利物,深不可測,固無得而稱矣。」

後世將杜夔之聲樂,與華佗之醫診,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齊名。

這個杜夔也是個非常之人,曹操待他甚好,但到曹丕朝時,有點不對了:

「帝嘗對賓客,欲使吹笙鼓琴,夔有難色。帝怒,以他事黜之。」

杜夔極擅《廣陵散》。而說到杜夔的《廣陵散》,得從清商樂說起。

清商樂源遠流長,被稱為「華夏正聲」。它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漢族傳統俗樂的代表,在古代樂舞史上有重要地位。曹魏朝對清商樂情有獨鍾,曾專門設立清商署進行管理。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樂舞兼有,聲勢浩大的清商樂

關於清商樂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源自古代的商歌。「清,商也;濁,宮也」,商歌即有清商之意。一說源自漢樂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調。三調包括平調、清調、瑟調,又有楚調、側調,與前三調總謂之相和調(清商三調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古樂體系,就這麼一說,多了我也不知道了)。

杜夔東漢時長期擔任雅樂郎,漢末大亂,樂章亡佚,他也離開洛陽,開始投奔荊州劉表,曹操平荊州後,欣賞杜夔的音樂才能,讓他創製樂舞。杜夔身邊團結了一批樂舞人才,對清商樂的整理和流傳發揮了重要作用。

《廣陵散》一曲於東漢末年就有流傳記錄。魏晉以來,除見於琴的獨奏以外,還使用琵琶、笙、笳等樂器演奏。《古今樂錄》引張永《錄》云:「又有但曲七曲:《廣陵散》、《黃老彈》、《飛龍引》、《大胡笳鳴》、《鵾雞游弦》、《流楚窈窕》並琴、箏、笙、築之曲」(《樂府詩集》卷第四十一,此處斷句可能是有誤的,流楚、窈窕、鵾雞、游弦可能是四個不同的曲子)。可見,在南北朝時期,《廣陵散》是相和曲目之一。

註:但曲是相和歌的高級形式。相當於說是大型樂舞曲。

史傳杜夔最擅長演奏的是《廣陵散》,《廣陵散》是清商樂中的但曲,清商樂由杜夔一手整理髮揚光大,《廣陵散》有記載的年代是東漢末年,杜夔生活的年代正是東漢末年至曹魏年間。

——我們是否可以這樣大膽地假設呢,《廣陵散》作者也許就是杜夔,或者是杜夔在《聶政刺韓王曲》的基礎上整理改編的。

夔傳猛,猛傳康,康卻不肯傳袁孝尼,致有「廣陵散從此絕矣」之嘆。

康容色不改,索琴彈《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

現在,我們進入最後的揣測階段。

以當時的情形來看,很可能世上會彈《廣陵散》的只有杜夔、杜猛、嵇康三個人。連為《聶政刺韓王曲》解過題旨的蔡邕也未必會,阮瑀受教於蔡邕,阮籍是阮瑀的兒子,就沒有記載他倆會彈《廣陵散》。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嵇康形容蕭散,風姿特逸

嵇康是曹操的孫女婿,杜夔和曹操同時人,嵇康三十九歲就死時,杜夔、杜猛可能都已經過世了且並無其它傳人(可能就和風清揚把獨孤九劍只傳了令狐沖一個道理……),所以嵇康才有此嘆息。

而且嵇康的嘆息,是如此確定,絕望。

這一定是有些原因的。

或有人說,嵇叔夜只是嘆息,從此以後,世間不會再聽得到我嵇康的《廣陵散》了。

可是我們要注意到,他前面說」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無疑是說,若是教了給袁孝尼,其實《廣陵散》是可以傳下去的。

金大俠之前說,晉以前難道沒有這個譜?有譜就可以照著來啊。

但是,但是啊。

中國的古琴記譜是一個特異的存在。

中唐曹柔發明減字譜以前,琴曲是用文字方式記譜的。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現存最早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

比如《碣石調·幽蘭》琴譜,正文第一段是這樣的:

耶臥中指十上半寸許案商。食指中指雙牽宮商。中指急下與拘俱下十三下一寸許住末商起。食指散緩半扶宮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宮商。縱容下無名於十三外一寸許案商角。於商角即作兩半扶挾挑聲。(唐趙耶利因此評價:動越兩行,未成一句。意思就是說,羅索極了)

有一種失傳,叫《廣陵散》|文史宴

▲ 中唐以後的減字譜

中唐以後,記譜方式改為減字譜。

但無論是文字譜還是減字譜,都是不記載旋律節奏的。

近代以前,琴曲的傳承一直非常講究傳承與譜系, 時至今日,一些老先生授琴曲,開指前會言明,本曲採用哪家譜本,傳承如何如何,然後是一個樂句一個樂句的教授,然後是對彈。(當然,奇人是有的,比如民國有琴人就自言「以古譜為師」,而吳景略也有過一夜聽會梅花三弄的傳奇。)

琴曲的傳承,人是關鍵。

我們猜想,當嵇康跟杜猛學彈《廣陵散》時,未必有譜,而且,《廣陵散》的難度想來不小,以嵇康的天縱奇才,猶需要杜猛面授,而不是聽一耳朵就會了。

會有多難呢?

會彈《廣陵散》的三個人,關於杜猛,找不到什麼歷史記載。另兩個人的音樂天賦是這樣的:

杜夔我們前面說過了:後世將杜夔之聲樂,與華佗之醫診,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齊名。

嵇康,史書說他有奇才,「學不師授」,善於音律,能作琴曲,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四首琴曲,被稱為「嵇氏四弄」,與蔡邕創作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隋煬帝曾把彈奏《九弄》作為取士的條件之一,足見其影響之大、成就之高。

世上會彈《廣陵散》的,就是這樣三個人。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揣測:《廣陵散》是那樣一首幾近于禁曲的琴曲,難度又極大,嵇康未必是靳固不與世人,找個合適的傳人,也許是很難很難的。袁孝尼曾進入過嵇康的候選人視線,但和嵇康的理想中人還有那麼一點距離,讓嵇康還想再等一等。

這一等,就等到了大辟之刑,此時就算琴譜尚存,授之奈何?甚至臨時授曲,都不可能了。

只能索琴再彈一曲《廣陵散》,或有奇才異士能記取一二,但此望終歸渺茫,曲終忍不住嘆息:「《廣陵散》於今絕矣!」

此年,嵇叔夜方三十九歲。

《太平廣記.文士傳》裡邊,有一段記載:

「嵇康臨死,顏色不變,謂其兄曰,向以琴來否?兄曰,已至。康取調之,為《太平引》,曲成,嘆息曰,《太平引》絕於今日耶?」

還有《續齊諧》一段記載:

「王彥伯善鼓琴,一日行吳郵亭,繼舟中渚,秉燭理琴。見一女子披幃而進,二女從焉。先施錦席於東床,乃枕坐。女取琴調之,聲甚哀雅,類今之登歌。女子曰,子識此否?彥伯曰,所未曾聞。女曰,此曲所謂《楚明光》者也,惟嵇叔夜能為此聲。」

故有人認為,失傳的當是《太平引》與《楚明光》。

這是另一段擘岔了。

嵇康的《廣陵散》到底如何,再也無人說得清楚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史宴、菊齋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廣陵散,永不消失的古琴曲
廣陵散——寫給揚州的歌
《廣陵散》的真正含義
刺客的高義,名士的絕響《廣陵散》
再也聽不到的中國古典名曲,廣陵散 胡笳十八拍上榜
千年古音,唐琴「紀侯鍾」 與《廣陵散》
嵇康的《廣陵散》何以笑傲江湖?
宿聯課堂:古代十大名曲之廣陵散
中國古典名曲《廣陵散》用琴、箏、笙、築等樂器演奏
鴻儒之聲第二期:遙遠的絕響——嵇康與廣陵散
廣陵散——聽陳雷激古琴曲隨想
廣陵路惠耳分享:沒有灌溉 哪有花開
明朝深街聽微雨:尋常巷陌里的廣陵舊事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最真摯的友情
絕唱廣陵散:老子誓死不與朝廷合作,兒子捨身保護傻子皇帝
彈廣陵散 古琴吟 熊鹿楊
王羲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西漢 廣陵王璽金印
送孟浩然之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