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戰場上的格鬥兵器!

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戰場上的格鬥兵器!

電視不是現實,對於劉關張、趙子龍、呂布典韋等名將們在新三國中的刻畫,有些不符合三國歷史的真實情況,這個已經很多人討論介紹過了。

電視劇里仍按照小說來表現,也實屬正常,但是對於那些小兵小卒使用的兵器,老百姓們並沒有先入為主的定式。這時應該盡量尊重歷史,按照三國兵器的真正特點來設計道具服裝,盡量有真實的歷史感。可惜在這方面,《三國》卻顯示出了一種歷史的倒退感。

格鬥兵器:

電視劇中經常出現士兵手持戈,戟的畫面,把歷史一下子拉回到春秋戰國。

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戰場上的格鬥兵器!

春秋戰國時期,戈已經逐漸被戟所代替,到漢代就基本消亡了。考古中就很少發現漢代的戈,而且多為漢初墓葬中的儀仗性兵器。多以銅製,還裝金飾銀。二電視劇中的戟,也與三國歷史上的差別很大,前面多出的戈頭實在是畫蛇添足。這種戟從性質上看是春秋戰國秦代的銅戟。劇中甚至還經常出現三戈戟。

到漢代時,已經大量使用鐵戟。鑄造出的生鐵並不適合造兵器,所以則是的鐵兵器以鍛造為主,外形上就不如青銅鑄造那麼完美了。在加上作戰方式的變化,漢代的戟在形狀上與電視劇中出現的截然不同。它們承襲了戰國晚期的形制(那是就出現了鐵戟),類似一個「卜」字,刺殺、前推的功能增強,鉤,鑿作用減弱。東漢時期,由於戰車被騎兵、步兵代替,一些戟的橫枝還上翹,變成了叉刺,更加突出了刺的功能。

出現這種錯誤,在於一些影視工作者不知道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鐵的產生。秦漢時期,是青銅器發展成為鐵器的重要時期,因此很多涉及到的金屬的地方,都在秦漢前後有巨大差別。這一點在兵器上的表現也尤為明顯。出了上面介紹的戟的外形變化,刀劍的變化是更加突出和明顯的。

文獻、畫像資料、考古實物都表名,漢代開始流行環首刀,而且在實戰、配飾中已經基本取代了劍。比如《太平御覽》中記載,動物孫權與黃武五年造「十口劍,萬口刀」,蜀主劉備命名匠蒲元造刀「五千口」,吸進司馬炎於咸寧元年造刀「八千口」等。《三國志》中就記載,董卓欲廢漢獻帝時找袁紹商量,袁紹「橫刀長輯而去」。

環首刀一般長一米左右,寬約3厘米,刀身窄而直單側有刃,刀背後世,沒有護格。柄首均做成橢圓形的環狀,所以被現代人成為「環首刀」或「環刀」。和過去的青銅劍、鐵劍相比,這種刀有三個顯著的特點:

1、刀身單側開刃,簡化了製造工藝;

2、 沒有護格,利於鍛造;

3、 刀背厚實,更利於劈砍。

因此環首刀即適宜大量製造,又適合步兵、騎兵戰場格鬥。到西漢中期,將校官吏們就經常佩戴這種刀。所以三國時期,我們最常見的短兵器應該不是劍,而是環首刀,即便袁紹這種名流,在於董卓相國見面這種的禮儀場合下都配刀,那麼到戰場上更應該掛一把實用的刀在腰間,二不是已經卻大實戰作用的劍。

電視劇中的普通士兵倒是經常用刀,但是看著卻想從二十九軍借來的大砍刀,比漢代的環首刀寬了好幾倍。雖然都是鐵兵器,可在三國是造出寬寬的大砍刀並不容易。那是的到主要是炒鋼或者塊鍊鋼反覆摺疊鍛打滲碳而成,有的甚至會摺疊刀30多層。

在加上冶煉、鍛造中所需要的燃料、鼓風等技術都不如後世,所以段打出一個大片刀並不合算。宋代的手刀由於技術進步,倒是這種大片刀的形狀,但它明顯地以劈砍為主。春秋戰國時期的短兵器以刺擊為主。到漢代時雖然由於鋼鐵技術的發展。劈砍方式逐漸增多,但刺殺功能仍舊是很重要的.

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戰場上的格鬥兵器!

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戰場上的格鬥兵器!

說到炒鋼、鍛打,就不得不為電視劇中的鎧甲感到難過了。《三國》中的鎧甲明顯都是落伍產品。在曹操這種追求實力的梟雄身上,不可能穿那種毫無效果的甲胄;在袁紹那種徒好虛名的王侯身上,也不可能穿那種過季的時裝,漢代的流行時尚是魚鱗甲,而卻越是高檔的甲胄,甲片就越小。

現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都特別喜歡那種表面看起來有浮雕效果的甲胄,大概是受了隋唐雕塑與西方板甲的影響。要產生這種浮雕效果,一種方法是像西方那樣用大片鋼板鍛打。

單這種板甲的防護效果並不好,英國人用紫杉木製造的單體長弓就可以穿透,根本不能抵禦中國的複合弓,更不用說弩了。另一種方法是在皮甲上加壓。春秋戰國時期的皮甲已經非常成熟,可以達到這樣的美術效果。但到了漢代,中國人已經開始淘汰皮甲,而是以貼片製造魚鱗甲。

漢代把鐵甲稱為「玄甲」,大概是因為鐵是黑色的在陝西咸陽楊家灣曾經出土了西漢時期模擬送葬軍陣的陶俑群,一共有2500多個陶俑,其中約40%穿著甲,單都是塗成黑色的。

對於漢代,考古發掘中只發現了極少的皮甲,鐵甲則遍布我國南北。從漢代簡牘上看,西北邊塞地區應該同時配備有皮甲、鐵甲,單後者明顯多於前者。漢代鐵甲根據甲片大俠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札甲,甲片大小還類似先秦時期的皮甲,10多厘米甚至20多厘米長,3.5厘米寬,一套用甲片數百片。第二類是普通魚鱗甲,甲片長4、5厘米,款2 、3厘米,全身用千片左右。第三類是精細魚鱗甲,典型代表就是滿城劉勝墓出土的漢武帝時期的鐵鎧。它們的甲片長3、 4厘米,款2厘米多點。全身一共兩三千片。此時的胄(頭盔),也主要是用甲片編成。

也許有人會說:你怎麼知道袁紹之類的高級將領不愛穿皮甲呢?也許它們就是覺得皮甲好看,自己又不必親自上陣廝殺,沒必要穿鐵甲。首先,這些人就算是一方諸侯,也時常要面對刀光劍影,不可能把美觀擺在性命之前。至少在呂布來襲這種情況下,不會僅僅顧著好看吧?

其次,魚鱗甲穿起來要比那種大塊皮革拼成的札甲舒服多了。做工複雜的精細魚鱗甲,在東漢是就已經成為權貴們追求的時尚。在諸侯的王墓中屢有發現,上面說的精細魚鱗甲的出土地,滿城劉勝墓,有些讀者可能不知道,因為著名的金縷玉衣也出在那。咸陽楊家灣出土的陶俑中,只有一個陶俑身著這種類型的鎧甲,而且比其他陶俑高大,穿著華麗的長靴,應該就是高級將領。第三,要論時尚,也不會是皮甲。

曹植的《先帝賜臣鎧表》中,勒出了黑光鎧、明光鎧、環鎖鎧、馬鎧。曹操送給自己兒子的禮物。自然應該算在更時髦的東西。這幾種甲胄都與劇中有很大區別。所以在電視劇中,袁紹。董卓、呂布等人的甲胄處處體現著歷史的倒退。另外在盾牌上,也存在這種問題。羅貫中把三國進不到了明朝,我們現在又把三國到回了春秋戰國。

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戰場上的格鬥兵器!

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歷史戰場上的格鬥兵器!

左邊是清代拍攝的青年人射箭,你可以明顯地看到扳指。可惜這種非常有中國特色的技術,幾乎從來沒有再影視中得到體現。右邊這位老兄的射箭方式,則是古今中外罕見的。

→ 歡迎對刀劍等冷兵器感興趣的朋友加龍泉師傅私人微信:lqbjjs

→歡迎想要了解更多冷兵器知識的朋友,關注微信冷兵器第一自媒體號:中華冷兵器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的閱兵儀式在戰場上,記錄一組美軍戰場上的身影,真的很強!
脆弱的生命:戰場上的現場實拍,告訴我們戰爭不是遊戲
現實中的戰場上,能不能撿敵人的武器彈藥?
戰爭不是遊戲,看看戰場上的殘酷實拍圖
實拍一戰戰場上的火焰噴射器,在當時足夠讓人恐懼
百歲老兵回憶抗日戰場的真實場景 與電視劇中演的截然不同!
黑鏡頭:實拍慘烈的戰爭過後,蘇軍清掃戰場,屍體多的讓人震驚!
戰術刀現代戰爭中的一把利器,戰場上「殺神」般的存在
直擊:古代戰場上的主角,最能象徵古代戰爭的一種冷兵器
組圖:實拍戰場上的童子軍 戰爭是殘酷的
古代戰場上的大象,真是為了戰爭而生嗎?
罕見的戰爭老照片:直擊激烈的日俄戰場,殘酷而心酸!
一戰中難得的史料照片,真實的戰場是這樣的
最慘烈的長城抗戰,再現古北口戰場慘狀!
在真實的戰場上,日軍的進攻是一副怎樣的場景?
軍人是戰場上的基本作戰單位,大型的戰鬥武器都有他們操縱
老照片:罕見的二戰戰爭場景與戰場生活彩照
戰場上的小精靈:那些參與戰爭的動物
火影忍者,傳說中的上古尾獸戰場,排名是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