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和缺愛的人在一起的人,最終都是什麼人?
點擊播放 GIF/744K
文 / 黃騏Queena
我們都願意相信還是存在那種一個姑娘從小各種缺愛,長大以後遇到王子暖男的故事,但童話里都是騙人的,莎士比亞也是一個賤貨(然而他還沒法舉報我不友善)。
愛情和關係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換。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theory)認為,人際傳播的推動力量是「自我利益」(self-interest),人們通過相互的社會交換獲得雙贏。
所以關係中不可能一方總是付出另一方總是索取的,這不叫交換,叫做慈善。
因此一個特別匱乏的人只會吸引來另一個匱乏的人。
當然,他們匱乏的東西各有不同,也一定可以帶給對方一些什麼,因為一個人能長這麼大肯定不是白長的,ta不可能各方面都匱乏,正因如此人們才可以互補,否則交換就很難發生了。
我認識一位從小缺關愛的女士,她男朋友特別會關心照顧人,她是真心覺得自己男朋友能做飯收拾屋子簡直是無敵好男人啊。
這個男孩也心甘情願地做,條件就是我給你吃最有營養的東西你就得吃,家裡怎麼布置怎麼收拾你別管,我來決定。
女孩缺關愛,男孩缺認可、掌控和價值感,而在這段關係中兩個人都彼此滿足了。
所以關係重要的是平衡,是同等的施與受。一旦失衡,就難長久。
仔細觀察,奇葩真的都會在戶口本上相遇……有可能表面上兩個人很不一樣,但凡是在一起的人骨子裡都是非常像的,比如受虐狂和施虐狂。
我諮詢過上千個案例,從沒見過一例夫妻倆中有一個人特別健康,另一個特別缺愛的。關係里,所有人都是各取所需。
有可能表面上妻子特別缺愛缺安全感,整天向丈夫索取,丈夫對妻子很好,情緒上物質上各種滿足妻子,大家都覺得丈夫給妻子的多,丈夫更暖所以更健康。
其實不然,丈夫極大可能有拯救者情結,或者是個「中央空調」,只有通過不斷給予別人才能獲得滿足感、優越感和成就感。
妻子和丈夫都缺,他們其實都是在討。妻子能獲得安全感,丈夫能獲得價值感。
我也遇到很多案例,妻子各種脾氣不好各種作,但是丈夫非常平和穩定。
一開始我也好奇丈夫怎麼會找這樣的妻子,後來我發現,這樣的丈夫通常缺乏情緒感受力,情感是比較「木」和比較壓抑的,情緒化的妻子能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刺激(通常吵完架連啪啪啪都更爽了啊,我改天再寫吵架是如何讓啪啪啪更爽的)。
這樣缺乏情感表達的男人如果再找一個平和的妻子,生活會十分壓抑沉悶,所以他們會找那種能表達能「作」的出來的妻子。
家庭中的情緒是需要出口的,如果憤怒不由這個人表達,就會由另外的人表達出來。
個人認為關係(relationship)這個東西特別公平,真的沒有便宜可占。
如果一個人條件比你好特別多,性格比你好特別多,可以選擇的餘地也就大很多,那他憑什麼和你在一起受虐呢?如果他和你在一起,一定是你能滿足他某些方面的需要。
那麼問題來了,好多人說那我從小就缺愛,現在也各種作各種木,到哪裡找一個和我一樣奇葩的人呢?更何況了,難道小時候不幸福長大還要不幸福嗎?我有病,你倒是給我葯啊!
我說,首先要看這個「病」怎麼定義。
讓我們摸著良心想一想(有胸的摸胸就可以了,答主只能摸良心),誰從小長到大沒經歷過點挫折啊?誰沒遇上過點「創傷」啊?誰是一路走來一帆風順的啊?
那些從小被保護和寵愛得特別好的人,進入社會才發現世界原來不是圍著自己轉的,這時候痛苦才剛剛開始呢(釋迦牟尼不就是最後受了刺激拋家棄子的嘛?當然,人家能拋出個名堂來,換成一般人指不定拋到哪條溝里去了)。
所以如果你非要說病,那每個人都是病人,好的心理諮詢師就是那些病得「剛剛好」的人,他們既知道生病是什麼感覺(能夠理解你),又不是成天病怏怏的(能夠幫到你)。
那既然每個人都是病人,每個人也就都是正常人。
如果這個世上所有人都完美得像造物主一樣,那每個人不就都會說一樣的話、做一樣的事了?多沒意思呀!
諮詢的越多,我就越少地去把創傷劃分輕重和等級。因為無論我們經歷過什麼,那隻不過是一種人生體驗而已,其實並無好壞之分。
如果你小時候缺關愛,那說明你獨立和自由的人生體驗比較多。如果你從小被打壓控制,那說明你忍耐和容讓的人生體驗比較多。
語言和念頭也都是有能量的,你以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和評論過去發生的事情都會影響你的人生。
人總有這種傾向,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好,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其實真正得到了你也不見得感覺好)。我們的問題都是來自於這種態度,而並不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
在我的工作坊里,有一次我讓學員兩兩分組,A扮演自己的媽媽,B扮演小時候的A,兩個人互動。
這個練習結束之後很多B反饋說自己小時候並沒有得到太多關愛,一直渴望有一個會照顧自己的媽媽,然而這次通過扮演兒時的A,體驗到了從小被照顧的孩子是什麼感覺,發現媽媽總在身邊轉其實也挺煩的,有時候還感到有些窒息,一點也不自由。
我們的各種人生體驗都是如此,真正想來,也無法嚴格分出個好壞,它們只是不一樣罷了。
就像我前面講到過的,不管你經歷了什麼,既然你能長到這麼大,就一定有一些資源和好的東西(否則你早就被優勝劣汰掉了)。
既然你有好的東西,那麼自然會有人想要(別人又不傻),如果這個想要的人恰巧也能給你你需要的,你們就可以愉快地在一起了。然而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局。
作為人,我們的需求總是在不斷變化的。
比如你過去被關愛的人生體驗特別少,某一段時間裡面你可能會很想要關愛,這時候正好有一個人能給你,你們就順理成章在一起。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你感覺並不那麼缺乏關心和照顧了,希望多一點自由和價值感,那麼這個人就不見得仍然能夠滿足你了。
所以有人關心前面寫的兩種姑娘的結局怎麼樣,實話說我也不知道。
她們現在和伴侶能夠互相滿足,但是有一天姑娘忽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想再吃男人給她做的「營養餐」;
或者男人覺得我受夠了,我寧願過平靜麻木的生活也不要成天聽你撒潑,那麼他們的互動一定會改變。
這種時候,一種解決方法是分開,這也是大多數人常選擇的。另一種辦法是去看兩個人能否共同成長,創造性地滿足彼此的需要。
比如,丈夫受不了妻子歇斯底里,那麼妻子是否有可能去學習一下情緒管理?或者女朋友不再那麼好控制了,男友能否學會尊重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
這些需要通過看書、思考、接受諮詢和上課等各種方法來實現,改變不是易事,需要很大的決心和努力,但改變永遠都是有可能的。
愛情里,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誠實。
了解自己的需要是什麼,也了解自己可以付出什麼,同時也要明白,每個人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這世上並不存在原本天造地設的一對,只存在「某一段時間內天造地設的一對」。
所以你現在沒找到另一半不要緊,世界這麼大,總有人和你互補。
也不必擔心現在和伴侶能夠暫時滿足彼此的需要,以後變了怎麼辦。人總歸都是要變的,重要的是你們能否一起改變,一起磨合得更好。
一生就這麼短,糾纏那些過去發生的不愉快太不值當了。還不如去看看你現在已經擁有的,並且發揚它們,分享它們。
祝大家找到暫時和你天造地設的一對。
作者簡介:微博@心理治療師黃騏Queena。(本文系公眾賬號「黃騏Queena」(HuangQiXinLi)授權發布)





TAG:清華南都 |
※缺愛的女人都是怎樣的?
※從小缺愛的人,如何才能幸福?丨持愛的人,才能有恃無恐
※其實在羞羞的時候,男人是最缺愛的
※「只有不缺愛的人,才能夠在關係中感受到愛」
※只有不缺愛的人,才能夠在關係中感受到愛
※曾經缺愛的人,後來會遇到怎樣的伴侶?
※從小缺愛的人,每一次長大都在與自己搏鬥
※總是缺愛的女人,會有這幾個反常表現
※漫畫七言:被愛的人才敢任性,缺愛的人只能自強
※常年缺愛的女人,會怎樣
※深言|被愛的人和缺愛的人
※既有福氣,又不缺愛的生肖女,一輩子都有人護著
※中兩條以上,就說明你是一個缺愛的人!
※小時候缺愛的人,長大後特別會看人臉色?
※不缺愛的女人,為什麼婚後還找男閨蜜?
※缺愛的女人,才會一生和錢鬥智斗勇
※缺愛的女孩,如何才能找到你的幸福
※女人長期缺愛的四個異常表現,你能感應到嗎?
※聽說中三條以上,你就是個缺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