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說三國導航


LS- 讀歷史文章|火鳳燎原- 看火鳳漫畫


BBS-論壇討論|TV1994-看電視三國

不是人- 看不是人漫畫|GAME01- 玩小遊戲


回復三國名將的名字可以看到他的故事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品論|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建安16年(公元211年),曹操和關中軍閥(以韓遂、馬超為首)在渭南一決勝負,以關中為賭注。


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坐擁河北、中原,持戟之士數十萬,又有天下名騎——烏桓騎兵,「引烏丸之眾服從征討」,儘管遭遇赤壁大敗,但並未觸及根本,已然是當時最強的諸侯。

馬超、韓遂等人割據隴西之地已有多年歷史,在羌胡地區都很有威望,而且西涼兵驍勇好鬥,「婦女載戟挾矛,弦弓負矢,況其悍夫」。


建安16年3月,曹操有意挑發戰爭,關中軍閥以及羌胡在馬超的煽動下,共十部軍隊,屯據潼關,而曹操也命令曹仁都督諸將在潼關禦敵(注一)。


7月,曹操率軍親往平叛,與敵「夾關而軍」,計劃了「三渡黃河」行動,並且得以實施、成功。


緊接著,曹操謀士賈詡進獻妙計——離間計,成功離間了馬超與韓遂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曹操看準時機大破了關中聯軍,各軍閥相互潰逃,曹軍一戰大勝。


渭南之戰,曹操運籌帷幄、大獲全勝,為後來夏侯淵平隴西以及構成西北防線奠定了基礎。

【馬騰、韓遂】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馬超的父親馬騰與韓遂在漢末中平年間早已相識。中平四年,韓遂率眾殺死朝廷命官,作亂涼州的時候,馬騰也率部曲響應叛軍、參與叛亂。

董卓入關後,馬騰與韓遂還率軍依附董卓。後來董卓死後,馬騰有私事求李傕,李傕未答應,馬騰便聯合種劭、馬宇、杜稟以及劉璋的兒子劉范等人攻打李傕,其中又有韓遂相助馬騰。二人相識多年,而且又多次在同一條戰線上,自然二人的關係日益親近,後來更是拜為異姓兄弟。


但是,好景不長,二人因利益上發生衝突與矛盾,昔日的兄弟成了如今的敵人,到了兵戈相見的地步。二人在隴西、關中打鬧,仇恨日深,期間韓遂還殺死了馬騰妻子……


李傕、郭汜死後,馬騰、韓遂二人因曹操派遣的鐘繇、韋端、張既等人的緣故而和解,並交出質子不再作亂一方。馬騰被封為征南將軍、韓遂被封為征西將軍。後,馬騰又被封為前將軍、槐里侯,屯槐里,保境安民、治理有方「北備胡寇,東備白騎,待士進賢,矜救民命,三輔甚安愛之。」。


後來馬騰和韓遂又不和,請求到京畿地區做官最終馬騰被封為衛尉,舉家遷往鄴城,只留下馬超來統領舊部。除韓遂、馬騰(超)外,關中又有程銀、李堪、侯選等人各擁有千餘部落在發展。


【權衡利弊】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建安16年3月,鍾繇請求率三千人外以討伐張魯為名,內以威脅關中軍閥交出質子。對此,高柔與衛覬勸曹操應當對關中軍閥採取安撫的措施(注二)。曹操頓時陷入困惑之中……後來,經過番權衡利弊的深思後,曹操最終堅持讓鍾繇「討伐張魯」。對此南宋史學家胡三省解釋:【曹操既不是真為了討伐張魯,也不是要得到關中軍閥的質子,而是故意露出「假途滅虢」的意圖,逼關中軍閥造反】


對此我們產生疑問:曹操為何有意挑發戰爭,逼反關中軍閥?


個人愚見:曹操是為了擊敗關中軍閥,奪得雍涼,以便曹魏在西北行動方便。雍涼之地畢竟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曹魏在西北的行動也受種種限制,而且對於司隸是很大威脅,一旦打進司隸,對於許都也造成了極大威脅。


但高柔、衛覬的建議也是出於當時局勢考慮:關中軍閥士卒強悍,且佔據險要之地,一旦叛亂的話,勢必很是棘手……


無論如何,曹操最終選擇了逼反關中軍閥這條路。就在曹操派遣鍾繇率三千人討伐張魯,又讓夏侯淵從河東出發與鍾繇會合之時,關中軍閥果然因遭到馬超煽動而互相聯合,共十部,又有興國氐王阿貴、百傾氐王千萬各率萬餘人響應、相助,十萬羌胡氐漢混雜軍隊佔據「天險」潼關。十多年的關中安定局面已被打破……數萬關中百姓為避戰亂而逃入漢中,又有一些百姓為避兵戈而逃入山林劫掠謀生……


【決勝渭南】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面對這場叛亂,曹操令曹仁都督諸將在潼關拒敵,而且命他堅守,而自己在7月份親自率軍出征。留曹丕坐鎮鄴城,程昱參謀軍事、國淵處理公務;留徐宣主管東南軍事;而南線早在赤壁之戰後,留下樂進守襄陽、文聘守江夏。又以賈逵為弘農太守管理弘農治安(注三)。


《三國志·武帝紀》:始,賊每一部到,公輒有喜色。賊破之後,諸將問其故。公答曰:「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看得出曹操對敵人的分析恰當,關中軍閥兵數的確佔據優勢,但是鑒於是十部聯軍,而且又是各民族混雜,諸軍閥之間「各懷鬼胎」是在所難免的。《魏書》:議者多言「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公謂諸將曰:「戰在我,非在賊也。賊雖習長矛,將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相信曹操早有勝敵妙策。


大軍抵達潼關後,與叛軍「夾關而軍」。面對著天下險峻——潼關(《文獻通考》潼關因潼水而名,又名沖關,以河水自龍門衝擊至華山東也。然潼關皆土而無石,劍關皆石而無土,兩關號天下之險,而潼關不如劍門險矣。),曹操早有念頭轉移戰場。


曹操採納徐晃的建議,巧妙地實行「示形在彼攻於此」,集結重兵佯作攻潼關,暗中派遣徐晃、朱靈四千人搶佔蒲坂津(注四),並擊退了前來搶回蒲坂津的梁興五千人,進軍河西。隨後曹操準備率大軍渡過黃河,令楊沛指揮大軍渡河,而自己率百餘人斷後。不巧的是當曹軍渡河時,撞見了馬超的萬餘人,所幸在許褚的極力保護和丁斐以牛羊誘賊眾,不然真是凶多吉少了。最終,曹操大軍從潼關先是到達蒲阪津,再是由蒲阪津轉到河西,完成了「渡蒲坂、占河西」計劃。


「佔據蒲坂」這一軍事行動,後來的北魏大將長孫稚借鑒曹操事例,用此行動來平叛。手下將軍楊侃稱渡蒲阪津的意義甚大:「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腹心,置兵死地,則華州之圍不戰自解,潼關之守必內顧而走,支節既解,長安可坐取也。」可見蒲坂的重要性。


關中軍閥最初叛亂時,馮翊、弘農等郡縣邑很多都響應叛軍,唯獨河東之地雖然與叛軍鄰接,但並沒有響應叛軍,而且在曹軍佔據蒲阪後,也是仰仗著河東的糧食。出於對此考慮,馬超勸韓遂:「應該趁曹操大軍還沒渡河前,在渭北抵禦曹操,這樣不到二十日,河東糧食用盡,曹操必定會撤退。」但是韓遂卻說:「應該讓曹操渡河,兵法說了『半渡而擊之』,豈不是省時間?」於是韓遂拒絕了馬超的建議……


大軍渡河後,曹操沿著黃河向南用車輛、柵欄等修建甬道,給敵軍創造了不可勝利的條件,並向渭北移動。馬超、韓遂等人為了實行「半渡而擊之」這項計劃而率軍撤往渭南,並且佔據了渭南渡口。於是曹操多設疑兵,迷惑馬超、韓遂等人,暗中分遣機動兵力渡渭水架浮橋,夜間在渭南紮營。敵人率軍來攻,被伏兵擊破。馬超等人退曹不得,就像曹操求和,但曹操並有答應。


9月,曹操開始指揮大軍渡渭水,但都不是很順利。韓遂、馬超等人每次在曹軍渡河時,就用騎兵擊破,應了《山陽公載記》所說的話,致使曹軍未能紮營築壘。但後來曹操身邊的謀士婁圭獻策:利用天氣寒冷,「起沙為城,以水灌之」,一夜就可以築城(注五)。曹操按照婁圭所說的話照做,果然成功,於是曹軍得以全數渡過渭水,屯軍渭南。韓遂的計劃雖然成功,並有顯著效果,但也就此作廢了。


渡過蒲坂、屯據渭南的成功給曹軍帶來的意義重大,最主要的是令曹軍逐步在戰爭中掌握主動權,讓西涼軍被曹操「牽著鼻子走」,為以後的平叛勝利奠定了基礎。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大軍渡過渭水後,面對馬超等人的數次挑戰,曹操一方面因為渭水遭挫、另一方面為了驕敵心智,而不予理會、堅守不出。馬超、韓遂等人利在急戰,破敵不得,就以割地、送質子求和,曹操聽了賈詡的話,假裝答應,並用賈詡的計謀離間韓遂與馬超的關係。先是一直單騎找韓遂談話,後是給韓遂寫封多次作改動的信,這一系列措施,讓馬超越來越懷疑起韓遂背叛自己,使原本各懷鬼胎的將領之間又猜忌起來……


--------小插曲:曹操一次曾經與韓遂談話,這時,叛軍都要爭著看看曹操到底是個什麼人。曹操上前去跟叛軍開了個玩笑:「我就是曹操,也是人,不是四隻眼睛、兩張嘴,只不過比你們多一點智慧」,曹操又列鐵騎五千人,精光耀日,叛軍頓時感到恐懼。--------


看見叛軍諸將之間互相猜忌、軍隊士氣渙散的曹操,已經覺得戰機已到,與馬超、韓遂等人約期進行決戰。到了決戰的日期,曹操先派輕兵向敵軍挑戰,與敵交戰許久,曹操突然發動虎騎兩面夾擊敵軍,大破敵軍,「獻馘萬計」,斬殺軍閥李堪、成宜等人,馬超逃到漢陽、韓遂逃入金城、楊秋逃往安定,程銀、侯選逃往漢中。


至此渭南之戰落下帷幕。


【渭南之戰總結】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馬、韓的失敗:


(1)「其兵長在山谷,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觸突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後漢書·西羌傳》從這裡可以知道,羌胡好鬥善戰,但不善於打持久戰、拉鋸戰,何況遠離自己家鄉離開,思鄉之心必定迫切,而且數月間一直求戰不得,士卒疲憊,軍心必定渙散。而且這個失敗因素也對於馬超先前在《山陽公載記》所提到的計劃相矛盾了。


(2)人心不齊、各懷鬼胎。曹操戰前也分析出關中軍閥「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而且是十部聯軍,還是羌胡氐漢大混雜十萬人的軍隊,而且又有中平年間,隴西叛軍相互火併事件,更是讓人覺得軍閥之間唯利是圖。


諸軍閥之間的各懷鬼胎、軍隊之間的不團結,最後再加上離間計,所謂「將帥不和必敗」,可以說敗局已定了。(按《山陽公載記》,離間計也是馬超所意想不到的。不能說曹操的勝利是因為「韓遂不採納馬超建議的緣故」了。)


曹操的成功:


(1)廟算之勝「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2)正視了蒲阪的意義所在,「搶渡蒲阪」也成了經典軍事行動。


(3)「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從暗渡蒲阪開始,實行轉移戰場計劃,關中聯軍已經被曹操「牽著鼻子走」。曹操應了戰前所說的話,「戰在我,非在賊也。賊雖習長矛,將使不得以刺……」


(4)種種軍事行動詮釋了孫子兵法里的「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5)最後一點運氣了。曹操大軍在渡蒲阪津時,曹操只率百餘人冒險斷後,而且不期遇到了馬超萬餘人,所幸因許褚極力保護和丁斐的緣故而沒事。還有沙城的成功築成,也都有著「天助」因素。


另外渭南之戰,曹軍在實施一些行動當中,遭到挫折,如韓遂的「半渡而擊之」計劃奏效,致使曹軍在此戰死者達萬計,與「獻馘萬計」相對稱,令曹操深度後悔過「策反關中軍閥」這個決策,可謂一大缺陷了。


【後續】

西涼鐵騎的末路——渭南之戰



在曹操渭南破敵三年後,曹魏大將夏侯淵徹底平定了隴西之地,曹魏在雍涼已經掌握主權。經夏侯淵平定後,雍涼之地直到三國歸晉,也沒出現軍閥割據的局面,魏國西北防線也初步形成。漢中之敗後,天下三分局面已定,曹魏在西北防線的工作也做得更加完善。


歲月宛如夢幻,昔日「諸君北面,我自西向」的曹操,現已為自己的霸業而不擇手段。也許曹操早已被權力與野心吞噬,但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他良心未泯,面對馬超的叛亂,他對於鄴城馬騰(注六)並沒有任何處分,也許其他軍閥質子也未遭殺絕。昔日的曹操已為魏武霸業而變得冷淡刻薄,但他有時也仍不失真性情。


【疑點、問題探討】


(注一):按《馬超傳》「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和《曹仁傳》「太祖討馬超,以仁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破超渭南。」相比較的話,潼關重複。個人覺得,「當時」的潼關或許是範圍性區域名稱,而不單單指關隘吧。當然個人史料不足,有待考證了。


(注二):衛覬和高柔二人不是同時勸諫曹操,而且按《高柔傳》高柔或許並不知道鍾繇的意圖所在,但二人都是勸曹操對關中軍閥採取安撫措施。


(注三):關於曹操任命賈逵為弘農太守是否是為了讓他管理治安,這點是個人主觀猜測。「韓遂、馬超之叛也,弘農、馮翊多舉縣邑以應之。」《杜畿傳》我想曹操因為弘農縣邑響應叛軍,所以才令剛強的賈逵鎮壓下。當然僅個人主觀猜測。


(注四):關於蒲阪的地理意義:「如果說潼關是關中的正門的話,那麼,蒲津關可說是關中的側門。東西方對峙,往往膠著於潼關,此時,東方的勢力便可從蒲坂這個側門找到機會以打開局面。從蒲坂渡河,已出潼關之西,可以徑趨長安,而使潼關的地位大為降低。」摘自《布局天下》


(注五):「沙城在(華州蒲城)縣東沮水側。」《讀史方輿紀要》。也許裴松之按常理分析,並未親眼所見,但沙城實有其城。


(注六):按《後漢書·獻帝紀》所記載:「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誅衛尉馬騰,夷三族。」可以斷定馬騰一家是在馬超第二次反叛時,被曹操殺死,跟本次渭南之戰「無關」了。


說三國微信號:shuosanguo


一 起 來 說 說 三 國 那 些 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十大火攻經典戰役
呂布死後曹操為什麼不霸佔貂蟬
究竟諸葛亮在蜀國唯一不敢惹的人是誰?
《三國志13》缺席的經典武將們(六)

TAG:說三國 |

您可能感興趣

是誰將東漢江山送上窮途末路?
李大釗案:北洋末路之判
窮途末路!半裸的IS武裝分子被從摩蘇爾的廢墟里揪出遊街
「窮途末路」的安倍戰略
穆斯林大軍血洗騎士堡,十字軍走向窮途末路!
大英雄陳勝的窮途末路
汪精衛與日本的真實關係:漢奸的窮途末路
伊軍方收復三分之二摩蘇爾地區 IS已窮途末路
張宗昌之末路與死亡
西班牙「埃塔」組織的末路抉擇
龍珠超全篇都在借鑒龍珠Z 龍珠系列因東映走向末路
二戰日軍末路的象徵:粗製濫造的九八式和三式軍刀
二戰:德國在戰鬥中的末路上,最後一艘被擊沉的帝國戰艦
龍珠超其實全篇都在借鑒龍珠Z 龍珠系列因東映走向末路?
赤腳醫生的英雄末路
哥舒翰的英雄末路
二戰時!窮途末路的日本竟把這些女乒派上戰場
窮途末路,梟雄李密的下場
窮途末路的日本:為守住最後防線,上萬日本兵吃咀蟲,喝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