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學人文的厚度真的不能再「薄」下去了

大學人文的厚度真的不能再「薄」下去了

原文編者按:本文為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哲學系主任柯小剛在該校人文學院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原題為《人文化成,同濟天下:跨文化古典教育的當代意義》。澎湃新聞獲作者授權刊發。



大學人文的厚度真的不能再「薄」下去了


柯小剛。


同學們,歡迎來到同濟大學人文學院!


從拿到入學通知書的一刻起,太多恭喜和點贊肯定早就在你們的朋友圈裡刷爆了,滿滿的都是幸福。但就在你們上學的第一天,在這個開學儀式上,我感到更多的卻是憂慮和責任。我下面要說的話可能有點沉重,但我想作為大學生,你們要學的第一課可能就是觀察社會,思考時代的問題,學會批判和承受,增加生命的厚度和重量。我不善言談。院領導囑我代表哲學系講話,不敢推脫,只能勉強談一點感受。


同學們,這並不是一個讀書的好時代。就在近兩年,一些發達國家縮小乃至取消了人文藝術類院系的設置,減少了投入。世界更快更高更強,錢越來越多,大學排名越來越靠前,人文精神卻越來越墮落。所謂「世界一流大學」越來越像公司,不像大學。好在中國還沒那麼窮,不必要那麼功利。同濟大學更是「逆生長」,人文學科在最近十年獲得了長足發展。正當同濟人文建院七十年、復院十周年之際,迎來你們這一屆新生。我由衷感到高興,也感到教育的艱難和責任。

我當然知道,你們之中並沒有幾個真想讀書做學問的。不過,沒關係。人文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成人,而不是培養專業學者。人文教育首先是生命的學問,是成人之學、「為己之學」,專業學者的養成當然不能少,但只是自然而然的收穫,自願自覺地養成,無法也不必批量生產。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所謂最幸福的生活方式——收入不多但衣食無憂,在閑暇中沉思哲學——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享受。人類中的大多數都富於犧牲精神,投入寶貴的生命,換取身外之物,不以為苦,反以為樂,常令我敬佩不已,自愧弗如。


在作為「成人之學」的人文教育中,有的人畢業後會去企業,有的人去媒體,有的人去政府機關,有的人選擇專業技術工作或自由職業,有的人留在高校做學問,這些都可以是生命的學問。反過來,如果一種人文教育並非「成人之學」,學問不能契入生命,那麼它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使成為專業人文學者,甚至學術大咖,跟真正的「人文」也沒有什麼關係。而另一方面,一個好學深思、進德修業的普通職員或公務員卻很可能是「人文」的。人而文之,謂之化;文而不人,謂之病。


所以,我們同濟人文的院訓是孫老師提出來的「人文化成,同濟天下」。「人文」的要點首先在「人」,是「人」在「文」的陶冶下,變化自己的氣質,然後能做好本職工作,在家濟家,臨事濟事,在單位同濟單位,在天下同濟天下。「人文」首先是個動詞,重在「化成」,然後才有名詞的「人文」;「同濟」首先也是個動詞,有人「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然後才有大學。


「人文化成」這個說法來源於《易經》的賁卦彖傳:「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類文明之大,是可以配天的。大學之所以大,正在於「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故賁卦彖傳又說「文明以止,人文也」。大學是人類文明的繼承者、守護者和發揚者。一年一度從大學走出畢業生,奔赴各行各業,同時接納新生,學習各門專業。


然而,正是在越來越發達的專業設置和社會分工中,大學精神卻在衰落,人類文明因而面臨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知識越來越精深,生產越來越發達,人卻不見了。社會成為巨大的機器,大學成為機器配件加工廠;大學生是車床上有待加工的半成品,畢業生不過是用於裝配機器的成品。人類從此分為兩種:學生和畢業生,或者待加工零件和成品零件。借用魯迅先生的話,就是等待做奴隸的人,和做穩了奴隸的人。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是一個恐怖的時代。人類從來沒有創造過如此豐盛的財富,也從來沒有製造過如此貧乏的生活。人類從來沒有這麼自信過,也從來沒有這麼迷茫。在這樣的時代,大學承擔著重建人類文明和生活意義的重任,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你可以滿足於「每天小小的確定的幸福感」,不必「觀乎天文、觀乎人文」,也不必「人文化成、同濟天下」,但如果有一天,個人的「小確幸」也不再可能,人類的補救就來不及了。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文明可以重建?大學之道,不能再等了。



大學人文的厚度真的不能再「薄」下去了


同濟大學圖書館前的華表「繼往開來」。圖片來自網路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任務面前,古典教育的意義才凸顯出來。今天談古典,完全不是出於中國現代早期的「國粹」、「國學」民族意識,也不是出於西方現代早期的 「古典學」專業意識,更不是出於「發思古之幽情」的癖好,或者「保守主義」、「復古思潮」的頑固。今日重提古典教育乃是出於大學之道的先鋒意識、人類文明的當代意識、現代性的批判意識。直面現代性危機和當代文明困境,重建大學之道,正是人文精神和批判性的體現。相反,不敢直面問題,百般曲護現代社會,諱疾忌醫,自我陶醉,則恰恰是號稱批判的保守、自以為開放的封閉。

為什麼古典教育具有這樣的先鋒性、當代性?因為古典教育首先是「整全之人」的教育,是人之為人的自由教育、博雅教育(liberal arts)。這是教育的本源。現代教育在「實用」和「效率」中迷失了本源,我們今天有責任批判它,補救它,重建人的教育,找回人的自由和尊嚴。以前,連續幾屆開學典禮,我都講過:自由不只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是人之為人的教養。做穩了奴隸的機器配件不是自由人,等待做奴隸的「人才工廠」里也沒有自由人,即使你擁有充分的「自由權利」。心甘情願地付出一輩子的生命,去換取身外之物,這不是自由人,即使沒有任何人妨礙你過這樣的生活,也沒有人強迫你工作。在「自由的權利」中喪失「自由的能力」,這是現代教育喪失大學之道的惡果,也是大學人文精神退化的原因。


這個暑假,我在德國了解到德國大學和中小學古典教育的整體衰敗,非常痛心。德國的文理中學原來是必修古希臘文或拉丁文的,現在只剩下少數學校可以選修。無論黑格爾、馬克思,還是尼采、海德格爾,都是在中學就打下古典基礎,然後才能在大學和博士階段深造自得,成為一代大哲。而今天的大學,還能期望這樣的群星燦爛嗎?一位做東亞研究的德國教授告訴我,他問班上的同學為什麼選擇日語專業,回答竟然是因為喜歡動漫。這自然沒什麼不好,甚至很卡哇伊,但大學人文的厚度真的不能再薄下去了。在美國的時候,一位義大利學生告訴我,他們的中學原來是必修拉丁文的(相當於我們學文言文啊),但現在也不學了,改成了英語。與中學改革相配合,大學教育也隨之日益工具化、實用化,江河日下。


隨著現代化的進展,古典文教的衰敗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今日已經達到了「黑夜中最黑的時刻」(海德格爾)。而與此同時,極端現代化的、同時又是極端野蠻的原教旨保守主義又在方興未艾,日趨瘋狂。極端工具化的現代性和極端原教旨的保守主義正在撕裂地球,人類文明面臨普遍危機。正是在這樣的危機時刻,古典教育卻在中國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的共識。通過古典教育來培養自由和批判的能力,學會關心自己、認識自己,自知知人,知人體物,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教師和學生的迫切需要和自覺選擇。無論西方古典,還是中國古典,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和閱讀。無論大學師生,還是社會公眾,普遍表現出對古典的熱情。不同於殖民地時期的民族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這次古典復興是當代的、前衛的、跨文化的、開放的、批判的行動,是以人類現代文明的普遍危機為問題意識的天下擔當。「人文化成,同濟天下」——讓我們一起努力!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楊國楨:如何書寫中國海洋文明
外國攝影市鏡頭下的街角文化
在世最具影響力的50位哲學家,你知道幾位?
「雙一流」該不該成為眼下中國大學首要的關注焦點?
芬蘭試水「基本收入保障」,一場全球運動蓄勢待發?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你以為那層膜的厚度,就可以衡量婚姻的長度
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一個人活著的意義
一壺好茶,生活有了溫度,生命有了厚度
一壺好茶,生活有了溫度,生命有了厚度!
手機薄的厚度不大於5mm,就差不多三個鋼化玻璃的厚度
聽說閱讀可以改變人生的厚度和寬度
人到中年,一壺好茶,生活有了溫度,生命有了厚度
優雅,只不過是一床棉被的厚度
只要看這個部位的厚度,就能知道這人的腎好不好!
悲劇,還是低估了這雪的厚度!
看了紅包的厚度,我最好的酒都拿給你喝了
高貴,不過是一床棉被的厚度
車身厚度堪比坦克,這輛SUV能給你的,只有安全感
你離有品女孩就差了一本書的厚度
秋天,要不要來一支有溫度有厚度的毛衣香?
從嘴唇厚度,看你的感情婚姻,準的可怕!
替補陣容也能3-1勝!板凳厚度深,才是皇馬能奪冠的真正玄學
全球最薄智能機,厚度比肩硬幣,友商目前都無法超越!
讀書的深度與人生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