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文化到底老了嗎

中國文化到底老了嗎

如果一個人問,「中國文化老了嗎?」就等於在問:「中國老了嗎?」答案或許可以從金克木的《中國文化老了嗎?》中找到。在書中,金克木追尋傳統根源,探隱「無文」文化,點評歷史人物,表達他對傳統文化的深刻思考。



中國文化到底老了嗎


《中華文化老了嗎?》,金克木著,中華書局。


《中國文化老了嗎?》的題目來自《文化的解說》(三聯書店1988年初版)的第一節「如何解說文化」。


在文中,他接連發問:「中國文化老了么?世界思潮進入晚景了么?希望在哪裡?」進而設問:「文化和思想也會老化嗎?文化是什麼?怎樣理解文化?也就是說,怎樣解說文化?由此才可以問:怎樣看待文化?怎樣自覺創造文化,改造文化,繼承文化?」


這其實是在用分析的手法,一步步地推演、解說。但是使用的辭彙和概念卻又是全新的。

《中國文化老了嗎?》是從金克木60多本著作中精選內容編輯而成,共三十多篇,約25萬字。從內容上略分三輯,一是金克木解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如《春秋》《論語》《大學》等,可以說是論傳統文化的根。二是闡述中國文化的現象和特定概念,如《台詞潛台詞》《顯文化隱文化》以及《中國的神道》《佛統》等,可以說是論傳統文化的型。三是從中國歷史人物看中國傳統文化,如周公、九方子、范蠡、武則天等,可以說是從人物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謎。


除了這三輯,書中還存在著兩條線,這要從金克木對傳統的定義說起。傳統是什麼?金克木說,傳統即是從古時一代又一代傳到現代的文化之統。這個「統」有種種形式改變,但骨子裡還是傳下來的「統」,而且不是屬於一個人的。金克木將傳統文化分為兩部分,一是看得見的、有文獻記載的「顯文化」,亦即有文的文化;二是看不見的、缺少文獻記載的「隱文化」,亦即無文的文化。前者多為官方所闡揚,以雅文化為特徵,形成有文化的主體,象徵著社會的主流文化;後者多為民間所傳承,以俗文化為特徵,卻是世俗生活的皈依,代表著普遍的民俗心態。兩者既彼此融合,又各自獨立,既缺一不可,又互為表裡,無論偏重哪一面,都無法認清傳統文化的真實面貌。


金克木的思考是否具備借鑒意義?見仁見智。


就連金克木自己都曾說,他的文章「夠不上『深厚的解說』」,「不是結論的推演,而是問題的追索」。如泛泛而論,金克木的文章,也許難以引用,未必能出現在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里,但作為談助,卻又十分難得。如更深入地探求,則他的思考總能啟發別人作進一步的思考。這就有些類似古代述而不作的孔子,他說過很多話,前後偶有矛盾,但不失是位偉大的思想家。


金克木一生經歷傳奇,不僅精通多種語言,而且學貫中西。他最初只是北大圖書館的一個館員,卻利用一切機會博覽群書,廣拜師,勤自學。此時借書條成為索引,借書人和書庫中人成為導師,他白天在借書台和書庫之間生活,晚上再仔細讀借回去的書。1943年到印度研佛學,學習梵文和巴利文。回國後歷任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教梵文、巴利文、印地語等。金克木的智慧,有與生俱來的成分,也和他特殊的生活閱歷、人生體驗有關係。

見過金克木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極其有趣的人,他始終以「老頑童」的心態與姿態,挑戰各種有形無形的權威。


金克木晚年曾給了自己有一個定位,他說:「我不是專家,也許可稱雜家,是擺地攤的,零賣一點雜貨。我什麼都想學,什麼也沒學好,談不上專。學者是指學成功了一門學問的人,我不是。」


對於這番自我評價,復旦教授張汝倫說,「比起歷史上的雜家,金克木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學問之雜,前無古人是可以肯定的,後無來者也可以基本斷言,除非人類最終能擺脫講究『專業』的時代。」北大教授陳平原也有類似的論斷,「像金先生那樣博學的長者,並非絕無僅有;但像他那樣保持童心,無所顧忌,探索不已的,可就難以尋覓了。」


傳統,我們逃不開、割不斷,這類基因,個人有,民族、國家也有。中國的文化到底老了嗎?還是翻開這本書吧。(文/夢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天宮二號將載兩名男航天員在軌駐留30天
茅盾寫《子夜》,為何署名「逃墨館主」
崑曲為什麼曾引發「全民痴迷」
「混血戰略」日本接力實現飛躍 要不要學樣?
蘇秦的悲劇:耍嘴皮子終究靠不住

TAG:解放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的鬼文化,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
為何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傳承了下來?
麻將里的中國文化,你搓懂了嗎
什麼才是中國的文化?
去日本旅遊,他們偷了很多中國文化,這些文化在中國已經找不到了
盤點:韓國到底剽竊了中國多少文化?看到第二個就看不下去了
盤點:一文看完這些年韓國到底把多少中國文化說成是自己的
為什麼韓國、越南繼承了中國的姓氏文化
中國畫文化孕育了中國樹石盆景
龍成為了中國的象徵、我國文化的象徵
玩游戏玩到文化输出:老外们为了赢都开始学中文了!
中國文化總是「被韓國」?看看這些韓國古籍你就笑了
麻將里的中國文化,你搓懂了嗎?
韓國、越南繼承了中國的姓氏文化但日本卻不跟「中國姓」
盤點那些成為韓國文化遺產的中國國粹
被「偷走」的中國道教文化
中國的「門」文化
紅包里的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