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弘法與修行

「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弘法與修行

「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弘法與修行


「互聯網+」的時代,如何弘法與修行


當前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新媒體的影響力有逐步超越傳統媒體的趨勢,契合這個時代的緣起,佛法的弘揚也走向了現代化。新媒體的「新」,是相較傳統紙媒的「舊」而言,太虛大師有過相應的深刻論述:「佛法真勝義中無新無舊,緣生義中則沒有一定的分劃,小至一事一物,大至一世界乃至無量世界,都剎那剎那生滅相續的遷流著而新陳代謝。根據佛法的常住真理,去適應時代性的思想文化,隨時代以發揚佛法之教化功用,這在四悉檀中叫做世界悉檀,即是佛法活躍在人類社會或眾生世界裡,人人都歡喜奉行。」


佛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詮釋最重要的是「如法」,但同時佛教也是契理契機的,所謂契機就是契合眾生根機及時代要求,我們藉助互聯網的普及和影響力,既保持佛教原有的精神,又體現時代性,讓佛教的智慧在更大的範圍內惠澤眾生。上海玉佛禪寺在這方面也進行著不斷的摸索和嘗試,通過自己的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台,與時俱進地利用新媒體平台來做好佛教文化的傳播工作,將佛教文化多元化地展現給大眾。


互聯網為佛法的普及提供了最為便捷的新途徑,對於在家修行人而言,在網上可以輕鬆獲取各類電子版的佛經典籍,能夠零距離聽聞高僧大德的開示、查閱與自己修學相關的資料。但是借用科技只是一種方法,關鍵看如何善用,做到護持正法、精進學修,而不是一味依賴、沉迷網路忽視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將佛法智慧實踐到現實當下,才能真正與法相應。

期待更多的有緣人能夠有機會得聞佛法、親近寺院,種下菩提種子,在當下浮躁焦慮的社會中,學習成為一個善良平和的人,並能夠盡己所能,幫助他人,構建一個和諧向善的社會。


編輯 | 悟二


插畫 | 智渡


責編 | 慧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丈室 的精彩文章:

大家都說弘揚「正能量」,佛教如何理解「能量」?
佛教徒一定要受持過午不食戒嗎?
「嫉惡如仇」是不是一種嗔心?
佛教是否允許賭博呢?
菩薩忙得過來嗎?

TAG:般若丈室 |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時代的雞是怎樣的?
互聯網時代道教發展的方向和舉措!
互聯網時代道教發展的方向和舉措
互聯網時代的羊群效應是什麼?
網紅成互聯網時代新符號?敢說自己沒被時代拋棄嗎?
互聯網時代,產品經理如何讓自己的產品瘋傳
轉變觀念,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數據分析師該如何與時俱進?
致葯企:互聯網時代生存法則
互聯網時代,我們是否需要練習書法?
互聯網時代,馬雲又想搞什麼鬼?
孫福喜: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顛覆…
互聯網時代的組織能力建設
慎重!物聯網時代情趣用品真的適合聯網么?
秦漢時代的人如何旅行
互聯網+時代的社會焦慮
與時代同行 與世界同行
互聯網時代下,闢謠為何如此困難?
移動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扁平化管理」備受推崇?
互聯網時代怎麼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