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明治維新,朝鮮半島與日俄戰爭

馮學榮:明治維新,朝鮮半島與日俄戰爭

馮學榮:明治維新,朝鮮半島與日俄戰爭

馮學榮:明治維新,朝鮮半島與日俄戰爭


[提要]豐臣秀吉的侵略戰爭和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擴張有沒有繼承關係?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帝國,為什麼立志做一個擴張國家?日本帝國為何要發動甲午戰爭?後來的日俄戰爭是為了爭奪中國的東三省、還是為了爭奪朝鮮半島?


問:人們一般說,日本這個民族,想要吞併朝鮮,並以朝鮮為跳板,進而吞併東亞大陸,這個計劃從豐臣秀吉的那個時候起,就已經是既定國策,事實上是不是這樣?


答:豐臣秀吉攻擊朝鮮的年代在中國這邊,叫做「明朝」,和清日甲午戰爭的年代,相隔了幾乎三百年,這兩個事件,其實是兩件彼此獨立、互不相關的歷史事件,二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這種說法還有一個越南版,宋朝打過越南,後來1979年也打過越南,我們都知道宋朝打越南和1979年打越南完全是沒有因果關係、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事件,但越南政府對越南的孩子說:中國人侵略越南賊心不死,從古代到現代,一直在處心積慮侵略我們越南。


問:當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他的目的是不是要以朝鮮為跳板、進攻明朝?

答:豐臣秀吉在戰前寫給朝鮮的國書是這樣寫的:我要繞道朝鮮攻擊明朝,請你們朝鮮借條路給我過一下。但是這個人「壯志未酬」,在1598年就死了,他死了之後,他的「偉大事業」,也就不了了之。


問: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說,豐臣秀吉侵略朝鮮、侵略東亞大陸的黷武精神,融入了日本人的文化基因,在日本一輩一輩地傳承了下來,並成為1894年清日甲午戰爭的思想根源?


答:在歷史愛好者群體中這個說法很有市場,但是我不能迎合讀者,搞歷史必須嚴肅認真。我認為1894年那個時候的日本帝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國內壓力、殖民訴求,和豐臣秀吉時期的日本,二者完全不同。1894年的日本帝國,它出兵朝鮮的動機和豐臣秀吉出兵朝鮮的動機,也完全不一樣。也就是說:無論歷史上有沒有「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這一回事,1894年的日本帝國出兵朝鮮半島,都不受影響。我們要講清楚日本出兵朝鮮這件事的根源,必須要從明治維新前後,日本所面臨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壓力講起。我們有許多的歷史愛好者並不知道:其實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個受人欺負的國家。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實行的是鎖國政策,不要說擴張了,就是別人想進來,都不行。也就是說,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並不是一個「侵略成性」的國家,恰恰相反,它是一個閉關鎖國型的國家,它當時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態度是:你們都不要管我,當然我也不管你們。


問:日本的這種鎖國政策被美國打破了。


答:是的。1853年,美國將軍佩里乘坐「黑船」來了日本,對日本進行恐嚇,並給日本強加了一個「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當然了,這裡的「不平等」要加一個引號,因為這個詞的性質尚存爭議。

問:首先是受美國欺負它?我記得你以前說過俄國也欺負了日本?


答:對。1855年,俄國人也來了,當時的俄國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叫做「沙皇俄國」,簡稱「沙俄」。沙俄在1855年,也給日本強加了一個「不平等」條約——《下田條約》,又叫《日俄和親通好條約》,1858年,美國人、荷蘭人、俄國人、英國人、法國人一起,都來了,又強加給日本一個不平等條約——《安政條約》。


問:也就是說,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被當時世界上的白人殖民者集體「欺負」?


答:正是如此。這一大堆的條約,使日本當時淪為半殖民地、陷入了「亡#國」的危機當中。日本人這個時候才大夢初醒:原來,日本想像以往一樣、當一個與世無爭、閉關鎖國的國家,這個混日子的做法再也維持不下去了。再這樣下去,不久恐怕就要亡#國了。


問:那麼當年這一批白人殖民擴張國家當中,哪個國家欺負日本最嚴重?

答:沙俄。沙俄欺負日本最嚴重。而且沙俄對日本的威脅最大。因為沙俄距離日本地理距離最近。沙俄這個國家從1850年代開始,就和日本發生了庫頁島的領土爭端,日本在庫頁島領土主權爭端的過程中,由於自認為打不過俄國,因此在談判中步步退讓,最終實際上日本人是整體從庫頁島退出——庫頁島整個被沙皇俄國吞併。這個「失地」之痛,對日本人而言,是刻骨銘心的。


問:沙俄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自己的領土早就有富餘了,為什麼還要擴張?


答:當時的沙皇及其幕僚認為:俄羅斯的國土越大越安全,俄羅斯是一個平原型的國家,無險可守,極易受到攻擊,在蒙古帝國時代,蒙古鐵騎曾經征服過俄羅斯,俄國人有過亡#國之痛,曾經屈膝於蒙古人的恐怖記憶使俄國人認為:既然國土無險可守,那麼國土就是越大越好,國土越大,國家中樞受攻擊時的緩衝時間就越充裕。俄羅斯之所以是一個擴張型的國家,這個是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問:日本受「欺負」的歷史,就像當年受欺負的大清國一樣?

答:正當年日本國和大清國,幾乎是同時遭遇了白人國家的擴張浪潮——不平等條約、租界、治外法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關稅自主權……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是屢屢被欺負,就是連領土,都開始受到侵蝕了。所以,日本人盤算著——要奮起救國了——這就是明治維新的最原始動力——再不維新,日本就要亡#國了。


問:原來明治維新的原動力,不是要富強,而是要挽救民族危亡?


答:是的。當時與大清國是一樣一樣的。明治維新的最原始動力,並不是要富強,而是要「救亡」。於是,日本在「亡#國」的危機當中,奮發圖強,明治維新,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國力搞上去了。


問: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將國力搞上去之後,就尋思著找沙俄算歷史舊賬?


答:對。對於當時的日本人而言,被俄國侵佔的庫頁島,是日本的「神聖領土」,這件事始終耿耿於懷,日本人始終盤算著將來強大之後,要和俄國打一仗、收回庫頁島。而與此同時,日本人也居安思危,始終將沙皇俄國視為自己的第一假想敵——沙俄對日本的傷害最深、而且在地理上離日本最近,在當時對日本虎視眈眈的眾多列強當中,日本人認為:沙俄是最為危險的。所以,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特別防範沙皇俄國。


問:那麼日本「防範沙俄」和「控制朝鮮」,二者之間有什麼聯繫?


答:日本希望控制朝鮮半島。為什麼要控制朝鮮半島呢?當年的日本人設想:從「地緣政治」上來說,朝鮮半島是夾在俄國和日本之間的戰略緩衝地,假設朝鮮半島失陷,那麼日本帝國的本土就不再安全。這種事在歷史上有過先例:當年蒙古元帝國渡海攻擊日本,就是以朝鮮半島為軍事基地、整裝出發的。所以,日本人對朝鮮半島一直很留意,他們總覺得:朝鮮半島這塊地方,絕對不能讓列強控制。


問:所謂「生命線」和「利益線」的說法是怎麼回事?


答: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海,一旦被切斷海上的能源補給,日本就完了,這一點在多年以後的二戰中被驗證了,美國切斷了日本的海上補給,日本因而走向戰敗。所以在明治時代的日本軍閥眼中,日本本土是「生命線」,而日本周邊的國家是「利益線」,所謂「利益線」,就是「利益攸關線」的意思,當年的日本軍閥認為:日本周邊的庫頁島、朝鮮半島、乃至琉球等等這些日本周邊的土地,不能坐視不管,萬一列強侵入了這些地方,日本就「唇亡齒寒」。


問:日本帝國為何要發動甲午戰爭?


答:當時東亞還是一個以大清帝國為中心的地區,朝貢秩序,日本是新興強國,日本要做亞洲的老大,必須要顛覆、並且取代大清帝國在東亞的老大地位,而且如上文所說,日本要控制朝鮮半島,出於這些原因,必須和大清決一雌雄。


問:日本出兵朝鮮、挑起甲午戰爭,還有一個舒緩國內壓力的問題,具體是什麼問題?


答:當時是這樣的。明治維新之後,很多「藩」就被撤了,這件事在當時叫做「廢藩」。廢藩導致了大批的日本舊式武士失去安身立命的依據,或者更簡單地說,就是有大量的武士失業了。所以當時的日本國內政局並不穩,最典型的事件,就是爆發在1877年的「西南戰爭」,日本這場內戰造成一萬多人死亡。所以這件事之後,日本的決策層為了穩定國內的局勢,盤算著對外發動一場戰爭、轉移國內矛盾、凝聚國民、以穩定日本帝國的國內局勢,這是搞政#治的慣用手段。


問:那麼在殖民擴張方面來說呢?日本在明治維新富國強兵之後,為什麼立馬就想到殖民擴張?


答:從明治維新中站起來的日本帝國,想要控制朝鮮半島,除了前面所說的軍事需要之外,的確還有一個殖民的需要。說到這裡,我有必要指出一點:當年國際上的風氣是很壞的,象英國、美國、法國這些國家,到處擴張,到處攫取租界、租借地,到處索要治外法權,甚至吞併別人的國家,例如英國吞併印度,當年初生的日本帝國,在這種國際環境下,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當今世界,不進則退。「不進則退」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日本帝國處在當時那種「弱肉強食」的國際環境之下,要麼做一個任人宰割的弱國,要麼做一個主宰他人的強國,用更簡單的話來說就是這個意思:要麼被欺負,要麼欺負人,沒有中間地帶,做不了一個老好人,也做不了一個老實人,只能做壞人,不做壞人就生存不了,他們當年是這樣想的。


問:也許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日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壞人。


答:對。世界上的壞人都以為自己是好人。看圖不說話。

馮學榮:明治維新,朝鮮半島與日俄戰爭



問:日本當年所謂的「強大」,是指的國土遼闊?


答:日本這個國家,不但國土狹小,而且它的國土大部分是不適合耕種的,直至今天,日本的耕地面積仍然只佔日本國土的12%左右。而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日本民族不是一個海商民族,它是一個農耕民族,是一個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當年的英、法、美,基本上都是海商民族,這些民族是靠貿易謀生,但是日本不同,日本是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需要土地,所以我們看到日本帝國在當時的列強中相對而言對領土更加貪婪,本質上就是因為日本是一個農耕民族,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海商民族始終是不一樣的。


問:所以後來的偽「滿洲國」才有所謂的日本「開拓團」?


答:所謂「開拓團」,基本上就是庄稼人。日本從明治維新以後,人口暴增,每年凈增一百萬的農業人口,沒有土地耕種。所以在當年的語境之下,日本概念中的「強大」,首先就是指的國土強大——日本只是一個島國,如果在大陸上沒有任何一片受自己支配的土地,則無論如何都無法稱得上是「強國」——不但從國防上,而且從經濟上,都是如此。也就是在這個邏輯之中,日本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從試探性的控制朝鮮、走到吞併朝鮮、台灣,滿洲,等等。


問: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立馬吞併朝鮮了嗎?


答:日本最初的想法,是想控制朝鮮半島,使朝鮮成為日本帝國的衛星國,1894年的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其實並沒有吞併朝鮮,而是放任朝鮮成立了一個基本獨立的國家——「大韓帝國」,然而「大韓帝國」成立之後,發生了一件使日本始料不及的事——「大韓帝國」傾向沙俄。大韓帝國成立之後,韓帝國宮廷分化成兩派,一派是親日派,另一派是親俄派,而親俄派的勢力逐漸勝出,大韓帝國於是開始排日——這在當時是令日本大跌眼鏡的行為,在當年日本人的眼中,是日本人通過甲午戰爭、流血犧牲,「將朝鮮從清國的鎖鏈之中解放出來」,日本人認為朝鮮人無論如何都應該感謝日本、應該親日,不料戰後成立的「大韓帝國」竟然是一個親俄的國家。日本扶持朝鮮獨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出於防俄,而新生的大韓帝國竟然親俄,這是日本所不能接受的。


問:所以日本挑起了「日俄戰爭」?


答:朝鮮是根本原因。但直接原因不是。直接原因是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義和團運動,沙俄派兵侵佔了東北三省、直接威脅朝鮮半島,這個時候日本真的急了,所以到了1904年,日本對俄國開戰,這場戰爭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日俄戰爭」。日本打勝之後,立馬逼迫大韓帝國簽署了條約,使大韓帝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可是,大韓帝國淪為日本的保護國之後,心裡並不服氣,1907年,大韓帝國偷偷派出代表、去了海牙,幹什麼?到海牙會議上去控告日本,可惜海牙會議當時沒有受理這個案件。大韓帝國這種行為,進一步刺激了日本。更嚴重的是,1909年10月26日,朝鮮愛國志士在哈爾濱車站刺殺了伊藤博文,這更是徹底激怒了日本。1910年,日本進一步迫使大韓帝國簽署《日韓合并條約》,從那一年開始,日本才正式「滅」了朝鮮。也就是說:日本滅亡朝鮮王國,是一個逐步發展、最終演化而成的事情。讀者們可以參考陸奧宗光的《蹇蹇錄》,此外,王芸生的《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這套資料,也很好。


問:日俄戰爭不是為了爭奪滿洲?而是為了爭奪朝鮮半島?


答:這是歷史愛好者的典型歷史認識誤區。事實上日本帝國的閣議資料、日俄兩國戰前、戰後的談判資料等大量歷史資料十分清楚地表明:日俄戰爭主要是為了爭奪朝鮮半島,而不是為了爭奪滿洲。


以下為廣告。君子提示:馮學榮微店內的親筆簽名書籍一律比書本原價昂貴,請您考慮清楚後再決定是否訂購,謝謝。

馮學榮:明治維新,朝鮮半島與日俄戰爭



馮學榮簽名推薦版《奮起—楊天石評說近代史》,楊天石著。抗戰期間,蔣介石主持的對日秘密談判內幕如何?抗戰期間國民黨特工打入日偽內部的真相是怎樣的?汪精衛從重慶出逃、與日本合作的前因後果是什麼?楊天石先生以紮實的資料,為您一一道來。請識別本文底部的二維碼,進入馮學榮的微店,購買本書的馮學榮簽名推薦版。

馮學榮:明治維新,朝鮮半島與日俄戰爭



《日本為什麼侵華》系馮學榮的代表作,暢銷書,是歷年來中國讀者公認的關於中日戰爭敘事最客觀、最全面、最中立的書作之一,該書詳盡揭示了1930年代中日戰爭的來龍去脈,能改變您對歷史的認知,是近代史愛好者、尤其是中日關係史愛好者的必讀書,請識別以下二維碼、進入馮學榮的微店,購買本書的作者簽名珍藏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不要做一個高學歷的low逼
馮學榮: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的馬關談話(九)
馮學榮:我看張作霖這一生
馮學榮:林覺民的《與妻書》及其身後事
馮學榮: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供詞

TAG:馮學榮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楊振寧:中國今日奇蹟超明治維新
光緒皇帝與百日維新
許連軍:漢宋之學結合的結晶——評王輝斌《王維新考論》
日本明治維新的景象
明代大師王陽明如何啟蒙明治維新前的日本人
老照片: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
日本:成也明治維新 敗也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後日本街頭
《明治維新親歷記》:英國外交官眼中的日本變革
藝妓如何影響日本歷史?成明治維新「功臣」
礪學礪行,維實維新。今天,校黨委書記蔣國俊為大家讀「新語」!
視頻節目《馮學榮·民智維新》之三:日本人長高是因為喝牛奶嗎
了解才能戰勝:日本是如何從明治維新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
清朝時一本禁書,美國人為之建紀念碑,日本人學後開始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武士,武士制度最早來源於中國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三大幕後功臣,功勛遠超維新三傑
君之羊說日本:下了血本的明治維新
湖南巡撫陳寶箴與維新志士熊希齡
英國外交家眼中的明治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