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年老家居,以讀書自娛。因曾參與編輯道刊,時日較長,對道教文化遺產逐漸重視起來。所以在讀書時每遇到有關道教史料,則不肯交臂失之,及時摘錄下來或夾上紙條,註明何人何事,凡同一人的事迹,就歸納一起,加以考辨,草成小文,今選出有著作的女冠、女崇道者的事迹八則,以饗讀者。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01


-呂碧城女詞人從陳攖寧學道-


近代著名女詞人呂碧城(1883—1943),本名蘭清,字聖因,安徽旌德人。能詩文,尤擅填詞,著有《曉珠詞》四卷行世。


呂氏除文學創作外,還從事女學運動,曾首創北洋女子學堂。辛亥革命後南下,在上海參加南社活動。其作品保留了早期南社作家創作的思想與風格。清馬祖毅《皖詩玉屑》評曰:「呂蘭清的詩有幾篇表達了她爭自由、求平等的抱負。

如《書懷》一詩云:眼看滄海竟成塵,寂鎖荒陬百感頻。流俗待看除舊弊,深閨有願作新民。江湖以外留餘興,脂粉叢中惜此身。誰起平權倡獨立,普天尺蠖待同伸。」(「尺蠖」,以屈曲小蟲喻百姓。)但呂氏又頗受道家思想的熏陶,懷有超塵脫俗的願望。如她在《曉珠詞》卷尾自跋云:「多出世之想……兼以學道,」又雲「慨夫浮生有限,學道未成,移情奪境,以詞為最。」呂氏究竟於何時何地向誰學道的問題,一直不清楚。


近日閱讀著名道學家陳攖寧先生《道教與養生》一書,忽見有《答呂碧城女士三十六問》,真使我喜出望外。該答問序云:「此稿作於民國五年(經考證此時二人均在上海),當日呂女士從余學道,既為之作《孫不二女丹詩注》,並將手定《女丹十則》與伊閱讀,乃有此問答之作。」由此可見陳先生向呂氏傳道之熱情。書中還載有呂碧城《訪攖寧道人叩以玄理多與辯難歸後卻寄》七律一首:


妙諦初聆苦未詳,異同堅白費評量。


辯才自悔聰明誤,乞向紅閨恕狷狂。

一著塵根百事哀,虛明有境任歸來。


萬紅旖旎春如海,自絕輕裾首不回。


陳攖寧答詩次原韻


蒙莊玄理兩端詳,班史才華入斗量。


莫怪詞鋒驚欲耳,仙家風度本清狂。


翠羽明珠往事哀,化身應自蕊宮來。


天花散後空成色,雲在青霄鶴未回。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02


-王韻香能詩文善書畫-


王韻香清代女冠。名岳蓮,江蘇無錫人,號玉井道人,又號清微道人。著有《清芬精舍小記》三卷。上卷為諸家題跋;中卷《詠蘭詩》一百零六首;下卷《說竹》四十八則。(見北京圖書館藏嘉慶三十三年刊本)


鄭逸梅《藝文散葉》第3538條:清嘉慶間,梁溪(水名,在無錫西門外)女冠王韻香,自號清微道人,住東門內雙修庵。王吐屬嫻雅,小楷仿靈飛經,兼善畫蘭。嘗倩鶴渚散人繪彼容為《空山聽雨圖》,梁山舟首題一詩,一時名流,題詠殆遍。又3369條:梁溪女冠王韻香善畫,但留傳不多,丁柏岩藏有韻香花卉扇二,一贈葉恭綽夫人,一自留。


韻香女冠,善詩文,能書畫,有著作傳世,可謂道教界的傑出女才人。


03


-卞賽入道後何故偽依鄭醫生-


卞賽,清初女道士。《歷代婦女詩詞鑒賞辭典·卞賽小傳》:「卞賽活動於清順治年間,一名賽賽,號雲裝,因避清兵之亂,出家為道士,號玉京道人。江蘇上元(今屬南京)人。其工琴善書,能詩工畫,尤喜畫蘭。其詩情志飄逸,音韻悠揚。傳其出家後,為俗子所窘,偽依良醫鄭保御。但持戒律甚嚴,築別館自居。」並收入其詩二首:


題自畫小幅


沙鷗同住水雲鄉,不記荷花幾度香。


頗怪麻姑太多事,猶知人世有滄桑。


題扇送志衍入蜀


剪燭巴山別思遙,送君蘭楫流江皋。


願將一幅瀟湘種,寄予春風問薛濤。


註:志衍,即吳志衍,吳梅村之兄。


《歷代婦女著作考》援引《眾香詞》:「《玉京道人集》,明卞賽著。」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04


-朱桂英銳意修真-


朱桂英,明代人,著有《閨閣窮玄集》。清王士祿編《然脂集》著錄。《歷代婦女著作考》:「田藝蘅《閨閣窮玄集·序》曰:」朱氏名桂英,仁和人,故陝西副使陳公洪範之副室也。清心契法,銳意修真,金纂標名,有養誠道人之號;瓊章闡旨,有閨閣窮玄之書。……許邁別婦,先駕素麋;裴靜降兒,終驂白鳳。檢以瓊音之印信,方外之寶書,封以金英之函,藏山中之石室。升座演法,將迎少女於華山,蓮幘霓裳,又送三清於金岳。便欲發凌霄之想,豈徒紀步虛之聲。嗣有奇聞,征諸靈響云爾。「


註:從序言看,朱桂英棄家到華山入道。如說」許邁別婦「。許邁,西晉道士,師鮑靚,立精舍於餘杭懸溜山,寫信給妻子長別。又說」裴靜降兒,終驂白鳳 「。裴靜一作裴玄靜,唐代女仙,緱氏縣令裴升之女,鄠縣尉李言之妻,幼而聰慧,及笄好道,請父母為她置一靜室,父母亦好道,許之。日以香火瞻禮道像。年二十嫁李言,未一月,告李曰:我以素修道,神人不準為君妻,請絕之。李亦慕道,從而許焉。玄靜獨居靜室,經年降一兒與李言曰:」此君子也。玄靜當即去矣。「後三日有五雲盤旋,仙女奏樂,白鳳載玄靜向西北而去。(摘自《太平廣記·女仙》)


05


-王昭儀題壁詩-


王昭儀名清蕙,元初女道士。原為南宋昭儀女官,故稱王昭儀。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貞烈「條目:」至元十三年丙子春正月十八日,淮南王伯顏以中書右相統兵入杭,宋謝、全兩後以下皆赴北。有王昭儀者,題《滿江紅》詞於驛云:『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朝,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沾襟血。驛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願嫦娥,相顧肯從容,隨圓缺。』昭儀名清蕙,字沖華,後為女道士。「其矢志入道是一種既不辱國又免辱身,頗具民族氣節的高尚行為,值得稱讚。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06


-元嚴是好問次女非其妹-


元嚴,元代女道士,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近人胡文楷編《歷代婦女著作考》援引《忻州志》:」元好問有二女弟,文而艷,為女冠。張平章謀娶,往訪之,詢其所作。出《補天花板》詩,張悚然而退。詩云:『補天手段暫施張,不許纖塵落畫堂。寄與新來雙燕子,移巢別處覓雕梁。』其妹名嚴,適盧氏進士楊思敬,夫沒,遂為女冠。「


元嚴,是元好問次女,非其二女弟。據《大德碑本遺山先生墓銘》云:元好問子男三人(略)。女五人:長曰真,適進士東勝程思溫;次女嚴,女冠,詔為宮教,號浯溪真隱。《元好問全集》有《寄女嚴三首》;又《南冠引》云:」手書《千秋錄》付女嚴「;《靈照詩》注云:」時女嚴在盧氏,約歸寧,未至「;《答大川萬戶書》:」自西歸鹿泉,值仲女(嚴)病劇,奔詣太原。「


元好問有《貞燕二首》,即為女嚴作。詩曰:


其一


杏梁雙宿復雙飛,海國爭教雙影歸。


想得秋風漸涼冷,謝家兒女亦依依。


其二


污潔難將一類推,舊家紅線可無疑。


豚魚自是詩家語,輕擬庭闈恐未宜。


元嚴著有《浯溪集》傳世。


07


-玉貞公主著有《靈飛六甲經》-


玉貞公主,唐睿宗第九女,原封隆昌公主,景雲元年(710)入道,改封玉貞公主。次年為立觀以居,師司馬承禎。著有《靈飛六甲經》,但其他諸書均不見著錄。


元代袁桷《清容居士集·題跋》卻有《題唐玉貞公主六甲經》,跋曰:」《靈飛六甲經》一卷,唐開元間書。當時名能書者,莫若李泰和、徐季海,然皆變習行體,獨鍾紹京守鍾王舊法。余嘗見愛州刺史碑、黃庭經,無毫髮違越。至開元間,從貶所入朝,一時字畫,皆出其手。此卷沉著遒正,知非經生輩可到,審定紹京無疑。「由此可知《靈飛六甲經》原為鍾紹京手書本,後來是否又經付梓行世,則殊難考證。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08


-李玄真進狀護四靈歸京-


李玄真,唐代女冠,唐宗室。越王貞之玄孫,曾祖珍子,越王之第六子,先天得罪,配流嶺南,玄真祖、父皆歿於嶺外,雖經恩赦,而未昭雪。玄真進狀,哀乞護三代旅梓歸京,就大塋安葬。


詔曰:」越王事迹,國史著明,枉陷無辜,尋已洗雪,其珍子他事配流,數代漂零,不還京國。玄真弱女,孝節卓然,啟護四喪,綿歷萬里,況是近族,必可加恩。行路猶或嗟稱,朝廷固須恤助。委宗正寺、京兆府與訪越王墳墓報知。如不是陪陵,任祔塋次。其葬事,仍令京兆府接措,必使備禮,葬畢,玄真如願住京城,便配咸宜觀安置。「(見《舊唐書》卷193)玄真遵詔如願住咸宜觀。景雲二年(711)羽化。侄上智為建崇仙宮。著有《女青鬼律》六卷。(見《道教大辭典》)


作者:長虹/選自《讀書隨筆八則》

飄然仙子立塵世——近代女冠、女崇道者事迹八則



微信:wzbydg


Q群:390317872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白雲觀 的精彩文章:

這個普通的燈籠今天刷爆了溫州白雲觀的朋友圈
為什麼一夜之間溫州白雲觀的香被更換?
安利一部不錯的道教記錄片——《葛洪醫道》
既居門下,何不煉心?
從女排精神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中國精神

TAG:溫州白雲觀 |

您可能感興趣

宋代崇道促進媽祖文化與道教文化的結合
嘉靖皇帝為何推崇道教?除了想要長生不老還有什麼原因?
抑佛崇道 安定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