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導讀】作者對18世紀以來的50位著名拳師作了一個統計,發現:1. 練武未必長壽;2. 武功高低與壽命長短並無必然聯繫;3. 就延年益壽而言,練哪種拳效果都差不多。那究竟長壽的秘密在哪裡呢?


【難度】☆☆☆☆☆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一般人都認為練武能延年益壽,這個觀點不能說沒有道理。筆者對18世紀以來的50位著名拳師作了一個統計[筆者在統計時,剔除了那些非正常死亡者,如王正誼(1854-1900)、霍元甲(1857-1909)、妙興(1876-1934)等。王正誼(大刀王五)死於八國聯軍之役,霍元甲被日本浪人所害,妙興卒於戰陣。]發現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4歲,高於目前的全國平均壽命。在這50人中,有2人超過100歲,壽命最長的是河南形意門的馬梅虎(1805-1924)。他是洛陽人,活了119歲。其次是太極名家吳圖南(1885-1989),活了104歲。另有5人壽命在90-99歲之間,他們是:


楊禹庭,太極門,1887-1982,95歲;


王子平,潭腿門,1881-1973,92歲;

馬 興,形意門,1755-1845,90歲。


可是,也有一些高手僅至中壽,同一般人壽命差不多。僅以太極門為例,諸如:


楊兆清,1883-1936,53歲;


李亦舍,1832-1892,60歲;


陳照海,1899-1949,50歲;

郝月如,1877-1935,58歲;


陳田科,1886-1943,57歲;


陳照奎,1928-1981,53歲;


陳仲牲,1809-1871,62歲;


陳季牲,1809-1865,56歲。

筆者對自陳長興(1771-1853)以來的30名太極高手作了一次統計,發他們的平均壽命為65. 47歲。在這30名太極高手中,竟有11人壽命不到60歲,佔總數的36. 67%。而壽命在80歲以上的僅有5人,只佔總數的16.67%。


這樣就引出了三個問題:


(一)練武能不能長壽?


(二)是否武功越高,壽命就越長?

(三)練哪種拳最有助於延年益壽?


筆者的回答是:


(一)練武未必長壽;


(二)武功高低與壽命長短並無必然聯繫;


(三)就延年益壽而言,練哪種拳效果都差不多。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首先談談第一個間題:練武能不能長壽?


一個人的壽命長短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除了體質條件以外,還涉及到遺傳因素、經濟狀況、生活條件、心理素質、醫療水平、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以上諸多因素互相制約,體質好壞並不是決定壽命長短的唯一因素。現代運動生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非洲黑人的身體條件在世界諸人種中是最優越的,最適於參加體育比賽。然而,非洲黑人的平均壽命卻比歐美白人和亞洲黃人低得多,其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經濟條件、生活狀況、社會環境都比較差。為什麼練了武術未必一定長壽?這要從練武的規律說起。


初學武術,首先要練好基本功,把拙力換成勁力。在這個階段,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風雪雨霜,每天都要練功不懈,大汗淋漓,風吹日晒,稍有不慎,很容易受風受寒,或造成筋骨之傷。到了練暗勁和化勁的階段,主要靠意念導引,以意領氣,以氣催力。如果練功方法不當,真氣竄亂經絡,也有可能造成內傷。另外,武術家們多有強烈的勝負意識。他們從練武時起,就牢牢樹立了「以技勝人」的信念。在這種勝負意識的支配下,武術家們常常保持著臨敵心態,隨時隨地都準備應付挑戰。這種時時處處保持著的戒備心理,使武術家總是處在情緒緊張的狀態之中,而且數十年如一日,造成了持久不懈的精神壓力。現代醫學認為,精神的長期緊張有害於健康,容易導致心血管系統的疾病,也容易誘發癌症。


練武術固然可以強健身體,但是如果同上述諸不利因素摺合一下,恐怕抵消得也差不多了。許多練武者在年輕時急於求成,練得過猛,而那時氣血正旺,一些傷症還不太明顯。一到老年,則往往舊病複發,備受折磨,已悔之晚矣。俗話說:「防風如防箭。」不少老拳師有腰疼、風濕諸病,恐與早年不注意保護身體有關。所以,僅僅從身體因素與精神因素兩方面考慮,練武也未必就一定能夠長壽。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再說第二個問題,是否武功越高,壽命就越長?


仍以太極拳為例。楊福魁活了72歲(1799-1871),武禹襄活了68歲(1812-1880),孫祿堂活了71歲(1861-1932),吳鑒泉活了72歲(1870-1942)。以上四人分別是楊、武、孫、吳四派太極拳的創始人,是武術界公認的高手。他們四人的平均壽命為70.75歲。這個數字固然高於一般人的平均壽命。但是,這四位老先生是從成千上萬個習拳者中挑出來的武學宗師,倘若按此比例從不會武術的一般人中挑選,則壽命為70歲的人當遠不止此數。


又如河南形意拳的洛陽一支,馬興、馬梅虎、劉萬義、金黑彥四人均為一代高手,前三位享年均在90歲以上,而金黑彥享年僅65歲(1921-1986)。馬興、馬梅虎、劉萬義三人均為先後師承關係,金黑彥是劉萬義的再傳弟子。


至於第三個間題,似乎無須再多作解釋了


想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或者想成為武林高手,則練任何一種拳都有可能達到目的。如果只想長壽,那麼無論練什麼拳都無法打包票。中國武術中的任何一個拳派,其中都必有高壽者,同時也都有中壽乃至短壽者。河南形意門中,既有像馬梅虎那樣的享年119歲的罕見的老壽星,也有如馬三元(洛陽人,馬學禮弟子)、張老格兒(魯山人,張聚之子)那樣的技藝大成而不幸早夭的著名拳師。當然,在任何一個門派里,高壽者都是少數,短壽者也是少數,而中壽者居絕大多數,這種情況同一般人完全一樣。


有人曾對南北各地的30名百歲及百歲以上老人作過調查,發現其中練過武術的只有2個人,僅佔6. 67%。這30位老人大多是貧苦人家出身,從小參加體力勞動。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心胸開闊,性格樂觀,起居有常,飲食有節,若善於從坎坷乃至辛酸的生活中尋求東趣,保持心理平衡。這種順應自然的恬淡閑靜的心理狀態,才是長壽的奧秘所在。


古人說: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道家又有所謂「忘字訣」和「無字訣」之說:「忘字訣」是:忘物以養心,忘情以養性,忘境以養神,忘色以養精,忍欲以養形,忘形以養氣,忘我以養虛,忘世以養道。無所不息,則無所不養。「無字訣」是:對境無境,居塵無塵,處事無事,應世無世,在念無念,用心無心,無天無地,無人無我。


這些看起來很玄虛的話,卻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其基本思想是少凡情、脫俗氣、減人慾、淡名利,一言以蔽之,靜心寡慾、順應自然而已。


也許有人會說,不少拳種也講究「順應自然」、講究「虛靜」,這不正合乎長壽之道嗎?其實,拳術中所講的「順應自然」、「虛靜」云云,那是在練拳時對心理狀態和技擊動作的特殊要求,而武林中的強烈勝負意識卻幾乎是壓倒一切的。勝負本身就是名利之爭,是人與人的激烈對抗,是人生競爭、社會競爭的一種表現形式。練武本身就是既「有我」、又「有人」,既不能「忘情」,又無法「忘欲」。想要「無人無我」,「忘情忘欲」,又談何容易?


幾天前,有一位朋友拿著一本書,對我說:「你以前說有不少太極拳名家的壽命並不長,在這本書上有證據。」我一看,這是陸草著的《中國武術》。翻開後,看到一篇《練武與長壽》的文章,的確列舉了有關的資料。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接著,我就把我自學武術的經過詳細地給他說了。在1981年至1984年上半年期間,由於少年心性使然,我自學了少林拳、南拳、楊式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等一大堆套路。由於自己的愛好實在是太多了,再加上受到武俠小說的影響,因此,大概到了1984年下半年,僅僅剩下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有一天,我在練習到「單鞭」的時候,忽然感到一陣眩暈,心想:肯定是練錯!收勢以後,就把所有的太極拳資料找出來,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忽然,有幾個數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幾位大師的享年,粗略地計了一下,平均只有56歲多一點,不是說「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為何如此短壽?帶著這樣的疑問,再找出幾個大師的享年,一看,還是差不多。這就令人奇怪了!在疑惑之下,從手頭的資料中,找出心意拳、形意拳和八卦掌等拳派的大師們資料,進行對比,發現練心意拳和形意拳的大師,有很多都是八、九十歲以上的,其中的馬梅虎前輩更是享年119歲(1805-1924),而八卦掌只比太極拳好一點,但是,遠不及心意拳和形意拳。兩個拳種之間的人均壽命相差得如此懸殊,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人均壽命長的拳應當比人均壽命短的拳要更科學的一點!俗語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在這種幼稚的比較下,促使我放棄了太極拳和八卦掌的練習,而剩下了形意拳和和心意拳,後來,又放棄了形意拳,僅練「四把捶」。


當時,我這個朋友並不很相信我所說的,於是,有了一番爭論,最終由於手邊沒有相關資料,因此,只好換了個話題。現在看《練武與長壽》,我認為它的結論(「練武基本與長壽無涉」),是完全錯誤的!這是因為:


陸草先生明確地說「高於目前的全國平均壽命」,這個「目前」,所指的應是作者所處的20世紀90年代(《中國武術》1996年8月第1版)。這個年代的「經濟條件、生活狀況、社會環境」,與18、19世紀的相比,有天淵之別,因此,絕無可比性!如果要比,那麼,也應該與同年代的進行比較。但是,即使在沒有可比性的情況下,也「高於目前的全國平均壽命」,似應可以認為練武對長壽而言是有幫助的。


練武總是通過練習一種具體的拳術而表現出來,因此,從總體上說,「練武基本與長壽無涉」這個結論或許有可能成立。但是,是不是練習每一種拳術都不可能有助於長壽呢?很顯然,並不是。因為從陸草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練心意拳的大師的平均壽命,明顯就比太極拳的要高得多(如果不將吳圖南統計在內,他們的人均壽命不更低),總比他們同年代的人均壽命要高得多吧?只要大家查一查有關的歷史資料就最清楚不過。另外,再讓我們再看一看以下這些心意拳系統的大師的年齡就更有說服力,而不象陸草先生僅僅以洛陽係為例:


戴龍幫,1713-1802,89歲


戴文熊,1769-1861,92歲


戴良棟,1934-1915,81歲


李洛能,1803-1888,85歲


車毅齋,1833-1914,82歲


布學寬,1882-1971,90歲


宋鐵麟,1885-1979,94歲


買壯圖,1779-1877,98歲


丁兆祥,1835-1932,98


尚學禮,1865-1939,75歲


盧嵩高,1873-1963,90歲


宋國賓,1885-1960,75歲


馬承智,1888-1974,89歲


丁克重,1888-1974,86歲


郭漢之,1881-1980,99歲


呂瑞芳,1908-1999,91歲


……


另外,手中的資料,還記錄著很多心意拳系統的高壽前輩,但只有年齡,而沒有生卒年,因此,不再引述。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雖然象馬三元大師那樣,因心性、強練等問題而造成的短壽,那是他們自己的責任,不能因噎廢食地把說是完全由練武造成的。因為即使有長生不死之葯,如果他們亂吃一通,那麼,它恐怕會立刻成為烈性毒藥!眾所周知,人蔘是一種大補元氣的良藥,但是,吃了人蔘死亡的報道不時見諸報刊,因此,總不能說人蔘是毒藥吧?又或者象刀那樣,不能說某人拿刀子殺了人,就說刀都是兇器,而把刀都廢掉吧?


「心胸開闊,性格樂觀,起居有常,飲食有節,若善於從坎坷乃至辛酸的生活中尋求樂趣,保持心理平衡。這種順應自然的恬淡閑靜的心理狀態,才是長壽的奧秘所在。」、「其基本思想是少凡情、脫俗氣、減人慾、淡名利,一言以蔽之,靜心寡慾、順應自然而已。」陸先生這個言論,顯然無法解析象朱德、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均在90歲以上、絕對屬於高壽的現象!這些憂國憂民、從槍林彈雨和白骨堆走過來的人,在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中,絕不可能象陸先生所說的那樣!因為「心胸開闊,性格樂觀」還說得過去,但是,其後云云,與他們完全無涉!


根據龐朴先生的論證,先秦各家對人的行為方式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各家各派多在虛張聲勢、宣稱自己之道為天道外,更常偷梁換柱,宣布它們與人性一致,或者乾脆就是人性,以求人們樂於奉行。」對此,龐先生主要以「率道而行」、「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強而行之」進行論述。其中:


最高層的行為當然是「率道而行」,「作為世界的有機成員和群體的一個分子,人類和個人本應該率道而行,即按照宇宙的法則和人群的規矩行動。而就其本性來說,他們既然是全體的部分,也本來能夠率道而行。可是自從離開伊甸園以後,再談率道而行,那真是談何容易。為此,它先得盡心知性,還得不懷賞罰毀譽,再輔以必要的能力和條件,然後庶幾乎,方可談談率道而行。條件如此之苛,所以世上無數熙往攘來者,真在那裡率道而行的並沒有幾個。」由此可以看到陸先生所說,並不切合實際。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安而行之」,「人世間有種種的安而行之,甚至有一個人便會有一種安而行之,當然,更有大家公認共遵的合於道的安而行之。前者姑且名曰小安,後者自當謂之大安。」「此中關鍵,不在行為的載體,而在行為的靈魂;不在行為的社會效應,而在行為的心理狀態。為人能夠達到大安最好,否則暫居小安而不失其真,哪怕陷於不仁,也是堂堂正正的真小人!」「不管是堂皇的大安抑或委瑣的小安,都是自我滿足的,不假外求的,依自而非依它的。縱使他們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大安者未免繫心於道,小安者難以忘情於物,但是,此道和此物,在那裡已經和他們合而為一,不存主客內外之分了。大安者固怡然自得於道,小安者亦坦然自得於物。所以,就行為狀態論行為屬性,安而行之的行和無以為的為,是純粹的、自主的、自足的。」我認為,能如此者,才是長壽的奧秘所在!


「利而行之」,這是「世間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行為方式」,「這種心態背後,站著一些相應的客觀存在:所利之利和所以之以。由於這些客體的存在,方才誘發起主體的因之而行、為之而為的躍躍欲試不由自主的心態和行為。於是這裡便有了兩重世界,客觀世界決定著主觀世界,主觀世界服從於客觀世界。」「這種主客並存天人二分的情景」正好與「安而行之」的主客合一相反。「有一種追求或生活目標,首先是精神上的需要。比較振奮的精神狀態,對肉體有好處。」「有很高尚的追求自然好,一般追求個人和家庭幸福,也是正常而且必須的。不然,就盡不到人人對家庭和社會和起碼責任。」但是,「一味強調進步,就免不了提倡競爭,最後必須出現難以解決的、危害健康的社會心理因素。這是當代養生面臨的難題,也是當代醫學界面臨的難題。人類社會總是面臨這種兩難選擇,或不可能徹底克服的矛盾。當代醫學承認社會和心理因素成為現代流行病的主要原因,同時又承認競爭社會的合理性,於是只好尋找某種折中策略或措施。」 「因此,不要有太過的非分之想,不要有過多的嗜欲,不要迷戀聲色犬馬、不要太過追求時髦,才合於養生之道。」

內家拳拳師壽命之研究



「勉強而行之」,這是更下一類的行為方式,可以稱之為逆情之行。這種情形,大家稍應會感同身受,因此,不再細說了。另外,「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乎,為之猶賢乎已。』看來,下棋、打牌或小賭博,也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要好。自然,這不等於說孔子贊同博弈。」 因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會導致大腦功能退化。中樞退化,必然不利於養生。」


大俠所說:「心意拳的真正內家練法是要拋棄對每把拳勁攻擊性目的的關注,把注意力完全轉移到內在的修鍊。在練一把勁的時候根本不去想這把勁如何打到對方身上,如何用這把勁擊倒對方,而是探究自己在練這把勁的時候,內在的感覺是如何的,有沒有通過這把勁把自己的內在攻擊潛能完全發揮出來,也就是有沒有把這把勁徹底地發揮出來。」如此,何需擔心什麼「練武本身就是既『有我』、又『有人』,既不能『忘情』,又無法『忘欲』」?「想要『無人無我』,『忘情忘欲』」,又有何難?


本平台已更新教學視頻如下


楊氏太極拳85式 簡化42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陳氏老架二路炮捶


陳氏老架一路拳陳式32摔法、擒拿


陳小旺大師養生樁功教學視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拳養生 的精彩文章:

太極「速成」的十三個竅門,助你少走十年彎路!
太極拳纏絲勁運轉的經絡路線
太極運動的難點——胯動
陳式太極拳中的「舍已從人」
到底啥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

TAG:太極拳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家研究發現宇宙超級黑洞「鼻祖」
女科學家研究影響力與男科學家相當
著名土壤學家陳恩鳳教授學術思想研究
科學家對「笑」的研究
科學家研究蚊子為何愛叮人
中山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青年千人趙萌教授招聘副研究員
英國科學家與醫生,他們肩負使命:研究稀有血型!
研究衰老的科學家們如何抗衰老?
【研究】胳膊粗壽命長 家裡太臟會長胖
美科學家擔心墮胎器官研究受限
頂尖科學家領銜組建四個研究所
專家繪製腦血管病研究精準醫學路線圖
旅美科學家計劃在皖建設生物醫學研究項目
國家衛計委:精準醫學研究有五大任務
北大美女研究生學霸曬畢業照 感恩老師稱「何其幸運」
我國著名病毒學家和疫苗學家李河民研究員病逝
命理寫真,光棍漢之命局研究
波士頓物理學家新研究 光編織方法
需要更多的科學家研究中醫真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