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針灸精華彙編

針灸精華彙編

針灸精華彙編



1.中風三才穴

取穴:人中,正廉泉為天才。曲池,下極泉(極泉下1.5寸)為人才。足三里,復溜為地才。


功用:醒腦開竅,抑急扶緩,滋腎柔筋


主治:竅閉神匿,肢體攣痿


手法:人中45度角鼻中隔方向斜刺,行雀啄手法,以病人眼球濕潤或出微熱汗為度;正廉泉直刺2-5分,行雀啄法,針感向咽喉傳導,可引發吞咽動作;曲池直刺0.5-1寸,提插平補平瀉,針感傳導至前臂和手;下極泉直刺0.5-1寸,針體由淺入深呈扇形掃描,行提插瀉法針感放射到指尖激發上肢抽動為度;足三里直刺0.6-1.2寸,提插補法,針感向下引發足背背曲;復溜直刺3-6分,行提插補法,針感可上下放射,而引發足底或膝部,下肢抽動為度。

老師體會:中風三才穴為陰陽經穴相配,用以治療中風恢復期及後遺症期效果顯著。但臨床應用時應對病人辨證分期,上肢筋攣,萎縮則必須刺下極泉


中風針刺治療三個關鍵;


1;凡刺中風,必先治神,醒神,調神,養神是治療之根本。


2;疏通經絡,激發經氣,多選用竄動抽針感。


3;平衡陰陽,矯正糾偏改善肢體功能為目標。

2.五心穴


取穴:人中,勞宮(雙),湧泉(雙)


功用:開竅醒神,直中病機,清心瀉火,平衡陰陽。


主治:癔病、昏厥、癲狂、痙攣性斜頸、失眠,以及神機逆亂的疾病


手法:人中行雀啄手法,手法要強,以病人眼球濕潤為度;勞宮,湧泉提插重瀉。

體會:強調治神是治療的基礎和前提,是針刺取效之關鍵,是高明醫家診治疾病的法則,他以五心穴為主,治療痙攣性斜頸獲得較好效果同時在其他一些與精神因素有關的疾病中運用常獲奇效。需要注意的是人中穴的手法一定要做到病人眼球濕潤或出微熱汗為度,一次給足刺激量,耐受差的可分次行雀啄手法,直至達到足夠刺激量,否則效果會受影響.湧泉;開中有補,井穴中唯一補穴,陰中之陰,清心瀉火開竅調神。此組穴是武老治神思想【神-腦-心-腎-督】軸論的代表組穴!


3.舌針組穴


取穴:舌面:舌根屬腎,舌尖屬心,中央屬脾胃,四畔屬肝膽


舌下:金津,玉液,舌下穴(舌與下齶交界處,舌系帶邊緣);咽後壁。

功用:調理臟腑,交通陰陽,鼓舞氣血


主治:全身諸疾,語言障礙,吞咽困難,痴呆,面癱,面肌筋攣,


手法:採用點刺法,輕刺為補,重刺為瀉,不出血為補,出血為瀉,出血少1-5滴為補,10以上為瀉。濕熱,痰濁行刺全舌。咽後壁點刺3-5下,可少量出血或不出血為度,最後直刺一下舌下穴,得氣可見:舌體不自主伸出或舌下腺唾涎噴出。也可重刺:三根針為一束重刺舌面和金津玉液,治療各型失語。


體會:舌針是利用舌的器官特性及五臟六腑的經絡聯繫,依據中醫理論在舌的界定部位辨證針刺,而達到調理臟腑經絡氣血,治療疾病的一種針刺治療方法。舌為心之苗,故舌針有調整心腦的功效,在臨床中痙攣性斜頸,面癱,中風是必針的穴位。


4.三廉泉


取穴:正廉泉(前正中線,喉結上緣),上廉泉(前正中線舌骨上緣),前廉泉(頦後1寸,下頜骨後緣)


功用:正廉泉具有滋陰補水,填精益髓功效。上廉具有泉通關利竅,滋陰潤喉功效。前廉泉具有活絡利舌功效。


主治:津液不足,言語不利,痴呆,吞咽障礙及咽喉部疾患。


手法:正廉泉手摸要求穴位精準,直刺2-5分,順時針360度旋轉,雀啄補法留針;上廉泉3寸由舌骨到舌肌向舌根方向可達咽後壁,令咽喉有酸 麻脹重感,不留針;前廉泉直刺1-1.5寸提插後出針。


體會:正廉泉偏補,上廉泉偏通、前廉泉偏瀉三穴同用可激發經氣,具有很強的舒暢局部氣血經絡,通關利竅,活絡利舌的作用。上廉泉和前廉泉為武老經驗要穴,用於吞咽障礙和語言障礙是必針穴位屢見奇效!三廉泉解剖位置位於甲狀軟骨與舌骨附近,深部有舌體和咽喉腔,分布有吞咽神經和舌下神經的分支,通過反覆刺激形成反射,使周圍未受損性的大腦皮層功能進行彌補代償,重建吞咽和語言神經通路,得以恢復功能。


5.論心經腕穴


取穴:神門,陰郄,通里,靈道,


功用:清心瀉火,除煩安神


主治:心火亢盛引起的失眠,心煩,潮熱盜汗。


手法:直刺2-5分,行提插捻轉手法,以病人感覺酸麻脹痛,以心經上下傳導為度。可配合它經穴位使用。


神門為心經原穴,原穴為氣聚,原氣所生之處,故而偏補,補益心氣用於面黃,心悸,氣短等心氣不足之證;陰郄為心經郄穴,可緩急止痛,滋心陰,清心熱,用於夜不能寐,潮熱多汗,面癱後期遺症期等心陰不足之證;通里為心經絡穴,清泄心火,用於舌紅,舌痛等心火上炎之證。


靈道為開心竅之穴,用於心痛,悲恐,暴暗不能言。


提要:多數書籍記載神門的腕橫紋上取穴,但每個人的腕橫紋均不同從一道到四道都有之,從而影響了心經四穴取穴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到療效,通過臨證經驗對腕橫紋的取穴總結為;【兩道取近端,三道取中間,四道取第三道(由近到遠)】尤其要注意在兩筋(尺側腕屈肌橈側緣)取穴引發經氣傳導。針刺心經腕穴,在得氣的前提下,針刺宜淺不宜深,手法宜輕不宜重,療效貴在堅持。


6.耳前三穴


取穴:耳門,聽宮,聽會


功用:清瀉濕熱,聰耳開竅


主治:濕熱蒙蔽清竅引起的耳聾,耳鳴。


加減:可酌配下關,角孫,率谷完骨使用。


手法:直刺0.5-1.3寸,注意定位準確,以病人感覺酸麻脹痛為度。針感可向耳內和腦內傳導,禁用大幅度捻轉提插手法。


體會:耳門穴性平,治療耳聾耳鳴為主;聽宮穴性偏補,擅治耳聾為主;聽會穴性偏瀉,擅治耳鳴為主。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對於外耳中而,內耳疾病均有良性調整作用,對缺血性耳鳴耳聾療效突出,可一次治療即可改善癥狀。對於暴震性耳聾有一定療效。治療遺傳性聾藥物中毒性聾 效果不理想。對於高血壓引起的耳鳴,耳聾加太沖,風池以平肝潛陽;頸椎病引起的耳鳴耳聾加天柱,定喘,頸夾脊以通督活絡。


7.調神組方


取穴:印堂,上星透百會,完骨雙側,


功用:通行督脈,調理神機


主治:神機逆亂引起的疼痛,失眠及精神類疾病以及中風後遺症。


手法:上星向百會方向透刺1-1.3寸,提插平補平瀉,針感向頭頂傳導。


印堂向下方刺入0.3-0.5寸平補平瀉針感向鼻腔傳導,同時可使眼球濕潤。


完骨直刺0.6-1.2寸,先行提插補法,後行小幅度高頻率(120次/分)捻轉補法,針感向項後腦內,頭頂傳導。諸穴均要有酸、麻、脹痛針感。


體會:扎時要注意扎直扎正,謹防偏離腧穴,影響療效。印堂為經外奇穴,特別對於頭面五官病症和小兒驚風,失眠療效確切,上星和印堂均位於督脈,有醒神調神之效,對痛症和中風都有重要的治療作用武老指出教科書寫的完骨的定位為【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是穴】是錯誤的,他說【耳後乳突尖端後下方凹陷處才是完骨穴】絕不能將乳突骨後下方凹陷處作為取穴位置,因為兩者取穴點相差近1寸,直接影響針刺療效,完骨淺層和深層分別有耳後動靜脈與頸深動靜脈通過分布有枕小神經干,刺完骨可以養血健腦,改善大腦後循環血液供應在治療中風恢復期和後遺症期病人時,用調神組方代替水溝穴,既能達到治療效果,又能防止長期刺水溝穴給部分病人帶來難以耐受的疼痛針感。此乃因病施治,因人施治的具體體現也是對醒腦開竅針法的發展和完善。在臨床中武老治療痙攣性斜頸用調神組方加頭維是必不可少的穴位。


8.通調陽氣組方


取穴:前頂,後頂,通天(雙)


功用:強督護頹,潛陽熄風


主治:陽虛不足的癥候以及陽浮於上引起的頭痛。


手法:針刺時針尖略向後方刺入,施以平補平瀉手法。


體會:前頂偏於治額,後頂偏於治項,加上膀胱經的通天,本組穴位均位於巔頂之上,通徹上竅,通調陽氣而用於治療頭項疾患,臨床廣泛用於叢集性頭痛,巔頂痛,虛寒性頭暈頭脹,視物不清,脫髮等證


9.益氣安神組方


取穴:百會,四神聰


功用:昇陽益氣,鎮靜安神


主治:治療虛症或虛實相間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病。


手法:百會毫針直刺0.3-0.5寸,四神聰針尖均向百會方向斜刺0.3-0.6寸,施平補平瀉手法,以病人感覺酸麻脹痛為度。


體會:本組穴位的基點在百會功專昇陽益氣,配合四神聰增強安神調神作用治療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癲癇等神志病症的主穴。對於本法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應配合『五心穴』治療。


10.通調水濕組方


取穴:陰交,水分,大橫(雙)


功用:調理沖任,利水調津


主治:便溏,泄瀉,水腫腹脹等腹部疾患。


加減:可加帶脈,維胞以加強療效。


手法:可以用三寸針深刺,但不宜高頻率、大幅度提插捻轉,以免過度刺激腸系膜引起腹痛。


體會:陰交,水分均為任脈穴位,陰交為沖,任,腎三脈交會之處,可調理沖任;水分有分解乾濕之意,大橫為脾經之穴,內應結腸,調節津液,三穴同用,配合得當。


11.肩五針


取穴:肩髃,肩內陵(肩髃前下1寸),肩外陵(肩髃後下1寸),肩前(三角肌前緣中點),抬肩(三角肌中點)


功用:散結通痹


主治:中風後肩部不能上舉,肩關節炎,肩部疼痛等肩關節疾病。


加減;加臂臑,臑會為肩七針,加強局部療效。


手法:針刺方向都朝向三角肌底部中點,可激發竄動抽針感。臂臑使用用3寸針向三角肌底部中點深刺,施以提插捻轉手法,產生酸麻脹重感。


體會:肩周炎可單獨使用也是中風偏癱的局部配穴。


12.手臂五針


取穴: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中渚


功用:疏通經絡,強肢利節


主治:中風後引起的手臂痿廢無力,頸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等疾患。


手法:曲池中渚直刺0.5-1寸。手三里直刺後向外斜刺0.8-1.2寸【武老說意義重大】。外關向內斜刺0.3-0.6寸。


合谷可直刺,或二三間,或後溪,或勞宮四個方向刺0.2-3寸,運用提插手法可激發經氣上下傳導,引發上肢,手指竄動抽針感。


體會:手臂五針是武老創立的獨特配伍和刺法,治療上臂痿廢痹痛有極佳的效果。


13.四渚穴 (上八邪)


取穴:在掌骨間隙,八邪穴上1寸為二渚,三渚,中渚。元渚;第一掌指中節中點與第二掌指中節中點連線在第一掌指尺側交點處。雙手共有8個穴位。


功用:疏通經絡,除痹消痿


主治:中風後遺症肢體遠端功能障礙,即手背,手指運動感覺障礙。


手法:直刺提插手法,以病人感覺酸麻脹痛或激發竄動抽針感為度。


體會:中風後遺症肢體遠端血液循環不好,容易引起麻木,疼痛,本組穴位可以幫助改善遠端肢體功能。對於遲緩性手攣痿,上八邪應配合『手臂五針』為主穴,治療以增強肌力,促進握力;對於痙攣性手攣痿,則應配合下極泉刺以抑急扶緩,降低肌張力,改善伸指力量。


14.腰六針


取穴:太溪 委中 太沖 大腸俞(雙),氣海俞(雙),關元俞(雙)


功用:強筋健骨,益腎通經


主治:腎氣不足所致的腰背疼痛,痿軟,無力之證。


手法:太溪直刺崑崙方向進針0.3-0.5寸,逐級向下15度掃散提插,激發經氣向足底傳導,引發下肢竄動抽針感,得氣後不留針。委中直刺0.6-1.2寸,提插平補平瀉,激發經氣向小腿,足底傳導,不留針。太沖必須7貼第1,2跖骨結合部的凹陷處進針以病人感覺酸麻為度。大腸俞,氣海俞,關元俞直刺1.2-1.5寸,行提插平補平瀉,可激發經氣上下左右傳導或病人感覺酸麻為度。


提要:大腸俞,氣海俞,關元俞主要起到局部治療,達到補腎強督,活血止痛的作用,又稱【小腰六針】加上太溪委中 太沖稱為【大腰六針】適用於氣滯,血淤,腎虛的多經腰背疼痛。對於腰椎間盤病變及腰背軟組織病變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15.環三針


取穴:環跳,環上(環跳上一寸),環下(環跳下一寸)


功用:通經止痛


主治:坐骨神經痛及下肢疼痛。


手法:0.30mm×60mm直刺1.5-2.5寸提插瀉法,激發經氣向下肢傳導,以下肢抽動為度。先刺環跳,在刺環上環下.體會:本組針呈弧形圍繞股骨大轉子,對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引起下肢疼痛有針到病除之功效.在續發性坐骨神經痛在應用環三針的基礎上加用腰六針或蟠龍刺治療效果更好.【氣至而有效,為刺之要,】得氣是針刺的關鍵,而不是扎針的數量和時間,環三針是武老通經刺法的代表之一。


16.膝上四針


取穴:血海,梁丘,鶴頂,四強(髕骨上緣中點上3寸)


功用:強肢利節


主治:中風後下肢抬舉無力,行走困難。


手法:四強直刺,血海斜向內刺,梁丘斜向直刺,均行提插平補平瀉手法,可激發竄動抽針感。


體會:四穴合用可以加強大腿力量,促進中風後遺症患者下肢功能恢復。


17.膝五針


取穴:內,外膝眼,膝陽關,曲泉,四強,


功用:通利關節,化瘀止痛,強筋通經


主治:風寒濕痹,肝腎不足引起的膝關節疼痛及膝關節屈伸不利。


手法:內,外膝眼向髕骨下方膝中斜刺0.6-1.2寸,提插平補平瀉,避免大幅度手法。四強直刺0.5-1,2寸提插補法.膝陽關直刺0,5-1.2寸行小幅度捻轉補法針感傳導至關節腔,達到溫通陽氣之功.曲泉直刺0,6-1.3寸,提插補法,達到滋陰補水的效果。


體會:從穴性來看;曲泉屬陰,補水,別名;白虎,治療陰液不足之關節難行,紅腫熱痛等證.;膝陽關屬陽,溫通,別名;青龍,治療膝關節及下肢的寒冷痹痛之證,氣虛加足三里益氣養血,血瘀加血海梁丘活血化瘀,治療時膝下放一軟墊,以利於取穴和針刺.


18.脛前三針


取穴:足三里,豐隆,騰躍(外踝尖上4寸,脛前肌中點)


功用:強筋促步,益氣養血


主治:中風後遺症小腿攣急,行走困難。胃腸消化系統疾患


手法:毫針直刺,要求針體與所刺穴位前後左右各成等角為直刺方向足三里,豐隆,騰躍均可激發竄動抽針感,引起足部背屈動作。


體會:本組穴位在治療中風後遺症小腿攣痿中,以痿為主可增強小腿力量,對小腿有撫陽抑陰的作用,且臨床應用效果良好,豐隆穴有三降二通的作用;有降氣,降逆,降火,通腑,通經。足三里是扶助正氣之要穴。


19.三陽啟泰


取穴:委陽,飛揚,跗陽


功用:疏通諸經,止痛緩急


主治:下肢疼痛,麻木,痙攣等症都可使用。


手法:委陽向委中方向刺,飛揚向承山方向刺,跗陽向下對著脛骨方向刺,三穴均用提插手法,激發竄動抽針感。


體會:本組穴位分別為郄穴、絡穴、合穴,對下肢經脈有通經止痛,溫通散結作用,對於急性,原發性坐骨神經痛有良效。


20.足背三針


取穴:太沖,大鐘,足臨泣


功用:利踝強筋,糾偏扶正


主治:中風後遺症肢體遠端功能障礙,即足背,足趾運動感覺障礙。風寒濕痹或勞損引起的踝關節運動功能障礙。


手法:毫針直刺,提插手法,以足趾抽動為度。


體會:『大鐘無補法』是武老提出的新思路,臨床證實功效不凡,大鐘為腎經之絡穴,可益陰,重瀉大鐘激發經氣可緩陰經之急(屈肌肌張力增高),扶正糾偏,扶陽抑陰,中風後遺症足下垂和足內翻配伍大鐘有良效,肢體遠端恢復不好及麻木,疼痛,本組穴位可以幫助改善遠端肢體功能。


21.論帶脈刺


取穴;帶脈(雙)


功用;調經固下,行氣止痛


主治;虛性腰通,脅痛,內臟下垂脫垂類病症,婦科經帶癥候,肝膽內臟疾病和症情複雜的多經病。


針法;直刺提插,可激發經氣,針感可向腹腔,腹壁,腰部傳導。


提要;帶脈取穴要點;兩側髂前上脊間為12寸,平臍與髂前上脊直上相交點為帶脈穴。


22.論極泉刺


定位:肱二頭肌與肱骨幹尺側,肱三頭肌前緣,腋橫紋中點下1.5-3寸,前5分為前極泉,後5分為後極泉,寧失其穴,勿失其經!為取穴原則。


功用:抑急扶緩 扶陽抑陰 通經除痹


主治:中風上肢肌力不足,肌張力增高,上肢痹痛麻木。


刺法:押手握緊患者手腕,先牽拉使其伸臂後抬肩,開腋90度上臂外旋,直刺深度不超肱骨!掃扇寬度不超肱骨!


根據陰陽緩急的不同,刺法可分為2種,循經行氣法和飛經走氣法;


1;循經行氣法也叫從陰引陰法,針尖略向上,進針0.5-1寸,由淺入深呈扇形掃描,行提插瀉法,引發上肢及手指屈曲,可增強肌力,治療上肢萎縮無力。此法主要是通過針灸刺激正中神經和尺神經;針刺正中神經使橈側腕屈肌,旋前圓肌,掌長肌,屈指深肌收縮,產生手屈及向橈側偏,前臂選前,2-5指中節屈曲,拇指末節屈曲動作。針刺尺神經促使尺側腕屈肌,屈指深肌,產生手屈曲及向尺側彎,小指掌指關節屈曲,第3-5指近節屈曲及分開與合攏動作。


2;飛經走氣法也叫從陰引陽法,針尖略向下,進針0.5-1寸,由淺入深呈扇形掃描,行提插瀉法,引發上肢及手指伸展,可降低肌張力,治療上肢筋攣者。此法主要是通過針刺橈神經,促使肱三頭肌,肱橈肌,橈側腕伸肌,手指伸肌,拇短伸肌,拇長伸肌收縮,產生伸肘,屈肘,手的伸展及向橈側外展,1-5指的指骨伸展動作。


下極泉【為治療中風上肢攣萎第一要穴,上肢筋攣和萎縮均可用之】針刺時,使針體始終與心經垂直,變換角度與深度,做扇形掃描,得氣為度。


一日一次,15日為一療程,可連續3療程。


體會;中風肌力不足和肌張力增強一直是個治療難點,也是患者康復的一個重要指標,武老根據臨床經驗探索提出的下極泉兩種刺法,為治療中風難點創造性的提出新的治療方法,快速提高肌力實踐中證實此法的療效肯定,緩解肌張力增高所致攣縮絕對值得大家學習應用。


23.論頸臂刺


取穴:斜方肌前緣與喉結後緣連線的中1/3和後1/3的交會,胸鎖乳突肌後緣,平第4頸椎棘突。


功用:通經除痹


主治:頸部與上肢筋攣,麻木,疼痛病症。


操作:直刺0.8-1.2寸,由淺入深行提插瀉法,引發從頸部到臂指的竄動抽針感或觸電感,也可激發經氣向胸腔和脅肋部傳導,得氣一次為度,切不可反覆運針,以損傷正氣.針體要垂直進針,小幅度提插,變換深度和角度,以利尋氣.


提要:武老善用頸臂穴為主治療各類痛,痹,痿,風症。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以患側或雙側頸臂穴為主,配天柱,定喘,肩五針,手臂五針。治療中風肢體攣痿不用,配中風三才穴。必須遵循輕,巧,快,彈,借的直刺手法特點,才能取穴安全和得氣。


24.論毛刺


取穴:整體調理選遠端皮部,局部癥狀選局部皮部.


功用:舒表散邪,調和營衛,化淤宣痹


主治:1;感冒初起,營衛不和,取肺經和膀胱經皮部毛刺.2;淺刺治里,養血和營,治療褥瘡等病症 3;疏散邪氣,通經活


絡,胸脅皮部毛刺或梅花針扣打治療肝膽脅痛,4;局部毛刺治療神經性皮炎等皮痹


操作:多針淺刺,毛刺有位無穴,直接刺在皮部上,以面帶點為其特點.按密度分為稀疏針法;上下左右間隙各1寸。密集針法:上下左右間隙各5分。定位為三角定位法;先刺兩點,第三點與前兩針成正三角形。針刺深度為2-3分,以針尖刺入表皮,針體懸垂,與體表成45-60度夾角,不脫落為度。淺為補深為瀉,多為補少為瀉,多針淺刺為補,少針深刺為瀉,


25,論蟠龍刺


取穴:華佗夾脊,頸夾脊,


功用:疏通督脈,溫陽扶正,


操作:針刺緊貼脊柱兩旁,兩個棘突間隙旁開5分處,直刺0.5-1.2寸,行提插補法,留針20分鐘或不留針.


提要:武老指出蟠龍針法具有很強的激發經氣作用,可疏通督脈,太陽經氣,平衡陰陽,調整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堅持施治可以提升正氣,對於腫瘤,郁證,失眠,內臟,皮膚等疾患有獨特的療效,可廣泛用於治療脊柱退行性疾病.


26,論巨刺


取穴;巨髎,頷厭(頭維與曲鬢連線上1/4下3/4交點處)


功用;調節全身經絡,促進人體左右氣血平衡


主治;面癱,三叉神經痛等


操作;在患側部位相對應的健側,經絡相應,經穴相應的位置取穴,右病左取,左病右取.


提要;巨髎是足陽明胃經在面部經氣彙集的大穴,是面部精氣最旺盛的腧穴之一,巨刺健側巨髎可激發人體正氣,從而調節全身氣機,疏通經絡以利患側恢復. 頷厭膽經交叉支配代表穴,有維筋相交的原理,即頭部經絡和腧穴與肢體起著交叉對應的關係,包括交叉支配作用,所以針刺頷厭可以治療交叉支配方面的癥候,其治療原理是根據經絡氣血陰陽相貫,左右對應,上下互調而採用的一種選穴針刺方法.面癱和神志病武老頷厭必針。


27,論風池四刺


取穴;風池


對風池穴提出以下觀點;


定位;書本對【風池】穴的定位【項後,胸索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平風府穴 】即


以取風府穴為風池穴做參照和標準,風府穴位於【後髮際正中線上,後髮際直上1寸處取穴】,而人的後髮際高低個體差異較大,以此為參照取穴常有偏差,所以武老根據臨床經驗和局部解剖將【風府】定位調整為【後正中線上,當寰椎與樞椎之間,樞椎棘突上緣凹陷處取穴】樞椎是第二節頸椎,棘突粗大末端分叉,枕骨粗隆以下第一個能觸摸到的骨性標誌,也是確認樞椎的體表標誌,即;【樞椎棘突上緣凹陷處是風府穴,與風府穴平行,胸索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為風池穴】


功用;斜刺法【疏風散邪 清熱解表 清肝潛陽】平刺法【通經行氣 宣痹止痛 】


深刺法【通關利竅 降逆開閉 】橫刺法【益髓健腦 活絡化淤 】


主治;斜刺法【外感病症,面神經麻痹急性期,肝陽上亢病症初期,】


平刺法【偏頭痛,中風偏癱,耳鳴,臂痛不舉,痙攣,淤阻,無力病症】


深刺法【言語吞咽障礙,假性球麻痹,咽腫癭氣,梅核氣等咽喉功能障礙病症】


橫刺法【缺血性腦卒中,老年性痴呆,頸性眩暈等腦缺血性疾病】


操作;斜刺法;針尖向內上方,向對側眼球中心方向刺1-1.3寸。提插捻轉瀉法,激發酸麻脹重感向腦內,眼部傳導


平刺法;針尖水平對著相應椎體同側前緣,刺1-1.3寸,提插捻轉瀉法,針感向頭,耳,骶脊,肩臂傳導。


深刺法;針尖朝前下對著喉結同側緣方向,刺1.5-2.5寸,行捻轉手法,針感向頸,喉腔傳導。


橫刺法;針尖對著對側風池穴方向針刺,可刺2-3寸,可刺單側亦可刺雙側,刺單側時,針尖可從對側皮膚透出,亦可不透出,但一定要保證深度,以達到一針兩穴之目的,捻轉瀉法。


提要;此風池四刺法是武老在臨床辨病與辯證結合中,總結出的四種刺法和不同主治特點,同時他提出風池穴是人體大穴,運用得當效果非凡,但位置特殊,其深層有椎動脈,寰椎後膜,蛛網膜下腔,脊髓上端和延髓下端,為呼吸循環生命中樞,如不循章法,盲目向上,向內針刺,極易損傷重要器官,造成事故,嚴重可危及生命。切記因人施治因病施治,要在熟悉局部解剖的基礎上進行針刺治療。


28,論雀啄刺


取穴;水溝,正廉泉


功用;水溝醒神開竅。正廉泉滋陰補水,填精益髓


主治;水溝治療竅閉神匿之中風,郁證,痙風震顫病症。正廉泉治療腎水不足,腦海空虛之腦動脈硬化等證。


操作;水溝淺刺2-5分,針體順時針方向旋轉360度,使針尖與皮膚緊密接觸,刺手上下顫動,以時間,速度,力度,頻率為四度,為補瀉參照,頻率快力度小為補法;頻率慢力度重為瀉法;上下震顫重插輕提為補;重提輕插為瀉;持續行針30-60秒,針刺時針體與局部皮膚無相對運動,即;滯針後針肉一起動。與提插補瀉針動肉不動相區別醫者可手背觸摸患者額頭,以額頭出微汗為度。正廉泉淺刺2-5分,針體順時針方向旋轉360度,實施30-60秒。


提要;此法是武老創造性提出的一種基本手法,雀啄刺法安全有效,不會因為刺過深造成重要器官損害,適用於局部軟組織淺薄浮絡,孫絡處,不只局限運用於以上兩穴,他認為雀啄法有『四兩撥千斤』之功,雖然淺刺,卻能夠對多經病和疑難病發揮獨特作用。作用機理可能與周圍神經節段分布規律和中樞神經系統對應特點有關,機理有待進一步探索。


29,論筆記。


三大補陰穴;復溜,曲泉,正廉泉


復溜:腎經經穴,五行屬金,為腎水母穴,純補陰。


曲泉:肝經合穴,五行屬水,肝腎同源,故肝水腎水皆可補之,有『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之功,為全身滋陰要穴。


正廉泉:是任脈與陰維的交會穴,具有滋陰補水,填精益髓功效。


(太溪是陰陽雙補)


四大明目穴;光明,陽溪,臂臑,足臨泣


照海;向足跟方向斜刺0.2-0.5分可激發經氣,用於治療足內翻,足內旋。


風池,完骨,天柱合用可養血健腦。治療中風。


印堂,神庭合用可通督調神。治療神志病。


諸症語言不利者都可先刺前廉泉,在刺倉龍擺尾-靈龜探穴-金雀食米-白蛇吐信,後雀啄人中。


老師曰:口唇舌尖肢體大指麻木者三年內會有中風。


酸絡,痛脹,麻不治。


補一分正氣,等於瀉十分邪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入秋後,要準備的十大滋補湯,夥伴們,補起來!
灸太溪,體內「冰雪變溫暖」
帶你認識三味毒性超大的中藥,遇見要躲開哦
川貝母蒸梨,這個秋天早晚用的著
秋季乾燥易瘙癢,花椒水一抹就清爽

TAG:中醫技術殿堂 |

您可能感興趣

針灸 精華 彙編!
中醫針灸經典《靈樞經》的精華篇章《終始》
中醫針灸精華:「鬼門十三針」主治癲狂、抑鬱等精神類疾病
針灸術的原理 領略中華醫術魅力
蔡卓妍《藍精靈》配音 需用針灸養生
針灸心悟:古歌配方彙集
中國國粹針灸——劉氏針灸第四代傳人劉克君
中醫簡史(九)|中醫的精銳軍——針灸(下)
《針灸大成》 薦書
耳穴、電針、艾灸治療鼻炎的針灸療法
中醫簡史(八)|中醫的精銳軍——針灸(中)
倪海廈弟子:古法針灸精義
針灸技法——艾炷灸
華僑中醫院-泰國正統高水準針灸
針灸銅人——金龍針
「科技發展 健康中國」立新七針針灸療法再獲殊榮
強強聯手 共襄盛世——中科貼針灸?與北京工美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針灸、艾灸、體針治療陽痿的取穴及治法
針灸系列:西漢金針——現存最早的針灸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