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星際迷航》:新的開始,新的冒險
《星際迷航》(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是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的科幻影視系列。由5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3部電影組成。該系列最初由編劇吉恩·羅登貝瑞(Gene Roddenberry)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經過近40年的不斷發展而逐步完善,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
它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戰勝疾病、種族差異、貧窮、偏執與戰爭,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隨後一代又一代的艦長們又把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探索銀河系,尋找新的世界、發現新的文明,勇敢地前往前人未至之地。
因為片中包含的各類天馬行空的想像、精密的世界觀、大量的硬科幻元素以及無微不至的人文主義關懷,使《星際迷航》成為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品之一。
星際迷航
〈
上映時間:2009
【經典重映】
〉
【導演】J·J·艾伯拉姆斯
【主演】扎克瑞·昆圖,克里斯·派恩,艾瑞克·巴納
【類型】科幻,動作,冒險
【時長】126分鐘
【語言】英文
【國家】歐美
【劇情】本片講述的是詹姆斯·寇克和斯寶克的早期生活,包括他們第一次在艦隊學院相遇,以及第一次完成外太空任務的情況。
星際迷航:暗黑無界
〈
上映時間:2013
【經典重映】
〉
【導演】J·J·艾布拉姆斯
【主演】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圖,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類型】科幻,動作,冒險
【時長】132分鐘
【語言】英文
【國家】歐美
【劇情】在尼比魯星球探查期間,企業號艦長柯克為營救史波克採取了膽大妄為的舉動,幾乎危及全艦隊員的生命,他也為此付出代價。不久,柯克官復原職,而倫敦發生一起死亡超過四十人的恐怖襲擊事件。該事件的始作俑者約翰·哈里森正來自聯盟內部。此後他駕駛飛機襲擊了高層會議,柯克最為敬重的派克將軍不幸遇難。為了阻止哈里森的外逃陰謀,柯克重新率領企業號啟程追擊。危機重重的旅途,他和艦員、朋友之間的信任也受到巨大考驗。 當他們最終找到哈里森,才終於知曉他的真實身份,以及倫敦襲擊事件背後的陰謀和黑幕……
網友吐槽
《星際迷航》如何被科學圈吐槽
來源:果殼網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新作《星際迷航》這部片子的一個重大看點是,片中給出了有史以來最為真實的黑洞模擬,而創作這個模擬的人,則是著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按照索恩的說法,這個模擬的數據夠他發表兩篇論文了。很多評論者也因此盛讚這是「最科學的科幻電影」。
不過,雖然黑洞本身的模擬有索恩坐鎮,電影其他部分的科學就無懈可擊了嗎?顯然,科學圈子並不這麼認為,也沒有被索恩這個「大牌」嚇到。以下,就是來自科研界和科學傳播界的吐槽。
羅伯托·特羅塔(Roberto Trotta),天體物理學家,倫敦帝國學院高級講師
「主要太空船永恆號(Endurance)的設定相當不錯。繞軸旋轉為漫長旅途提供重力,這很好。窗子的位置和光影旋轉的關係,幹得漂亮。但我要批評一點:看不見燃料箱。要進行星際太空旅行,你需要大量的燃料,飛船一大部分質量都應該被燃料佔據才對,難以想像永恆號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推進。這個問題在他們抵達土星的時候就非常明顯了:怎麼減速?你得在飛船前面裝一個大火箭,和你開始用來加速的火箭一樣大才行。就這麼簡單,不然你就會錯過行星直接擦身而過。電影里那點兒反推火箭實在是太小了。
編者註:另一方面,如果船員人數這麼少,大部分時間又都在冬眠,那麼這艘船看起來好像也的確太大了……也許那些看起來是生活艙的其實是燃料艙?但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燃料艙又不需要人造重力,幹嘛擺在外圈浪費能量呢。
環形太空船是標準的長途旅行裝備,不過考慮到燃料需求,這還是太小了。圖片來源:Interstellar劇照
「此外,兩年時間抵達土星在我看來似乎……短了一點兒。如果使用燃料效率最高的辦法抵達,那麼會花大約4.7年,還得是在行星排列在最佳位置的時候。『新地平線』探測器的確只花了2年4個月就飛到了土星,但那是因為人家的目的地是冥王星,飛過土星不必減速。如果你想在土星停一下,花的時間就要多很多,因為你得踩剎車才能入軌。
編者註:理論上講不減速倒是也可以,你可以高速一頭直接撞進蟲洞去(如果對駕駛精度足夠自信),不過從畫面上來看,他們在土星附近的速度還是太慢了。
「黑洞的視覺效果呈現——一團發光物質圍繞著它,並逐漸被引力吞掉——是相當合理的。但是如果你進入了這個區域,那你要麼會被灼熱的伽馬輻射殺死,要麼會被引力撕開。離黑洞非常近的時候,你腳底的引力會比頭頂的大很多,所以你會變成義大利麵條——被撕扯成細細的一條物質。
「電影的數學外衣相當不錯——比如,黑板上的公式真的是教科書上的廣義相對論公式,科學極客看了肯定心中暗爽。後來劇本說這些公式會失效,因為科學家還不理解引力和量子機制如何共同作用,這也很公允。但是電影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不過是派一個機器人下到黑洞那邊去送回『量子數據』——就這麼簡單?這講不通啊。聽起來只是他們編出來用以推進劇情發展的,背後沒有真的物理學。」
編者註:並且能靠秒針莫爾斯電碼傳遞的數據量,也太少了吧……
雖然公式對了是好事兒,但是除了大學課堂上,應該沒有別的場合需要把基本公式在黑板上寫一遍了吧……圖片來源:Interstellar劇照
菲爾·普萊特(Phil Plait),天文學家,著名天文博客「糟糕天文學」博主
「電影里NASA已經幾十年沒有拿到像樣的資金了,他們怎麼就能發射幾十艘載人飛船呢?每艘恐怕花費得上千億美元吧。而且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飛船都是從緊貼辦公樓的一個地下豎井發射出來的。我們不清楚為啥飛船一定要載人而不能全自動操控,也不清楚為什麼傳回來的數據只能是低帶寬的、沒多少信息,在我看來這只是厚著臉皮拿出來的粗糙劇情道具,以便讓庫帕和他的船員不得不親自去看一眼。
編者註:現實中NASA的經費大概只有電影里展現的零頭……但是萬一人家美國政府就是突然醒悟,在軍隊都沒了的情況下還願意全力支持太空事業呢?就算是美好理想吧。
「庫帕成功駕駛飛船穿越了蟲洞,在另一邊他們發現了三個行星——不知怎麼的它們圍繞著一個黑洞。看到這裡我長嘆一口氣。這些行星從哪裡得到熱量和光線啊?好像沒有恆星不行吧。熱量肯定不是來自黑洞本身的,因為接下來庫帕(無可避免地)要下到黑洞裡面去,他也沒被烤熟。所以這些行星明明附近沒有熱源,不知怎麼的卻適宜居住。
「其中一顆行星距離黑洞很近,以至於出現了強烈的時間扭曲,表面一小時等於地球上七年。我認識的好幾個天體物理學家都認為在這個距離上,黑洞的潮汐力應該足以摧毀行星,但實際數學推演的結果還不清楚。他們還在計算這個問題。
道理我都懂了,但行星為什麼離黑洞那麼近呢?圖片來源:Interstellar劇照
「船員在這顆行星表面發現了周期性的滔天巨浪,大浪並沒有得到解釋,想來是黑洞引發的潮汐力吧——但是距離黑洞這麼近,這顆行星恐怕早該被潮汐鎖定了,一面永遠面向黑洞。這意味著會有巨大的海水鼓包出現在正對黑洞和背向黑洞的兩個方向,但是這倆鼓包相對行星表面是不會移動的,所以也不該有浪。」
羅伯特·奈耶(Robert Naeye),天文學家,《天空和望遠鏡》雜誌總編
「科學方面我最大的意見是當船員抵達其他星系的時候。明明沒有足夠的燃料拜訪所有行星,卻要肉身親自前往。這引發了船員之間的有趣討論,因為他們要決定拜訪哪顆行星、按照什麼順序。可是現實中,未來的宇航員會先架起望遠鏡,從遠處研究行星大氣。使用光譜學,他們能快速而高效低決定哪些星球的環境更適合人類居住。事實上,如果國會肯掏錢,NASA在接下來十年里就能在地球上建起這樣一台望遠鏡——『類地行星發現者』(TPF)。如果庫帕的船員在太空船上架設一台類似望遠鏡,他們就不必浪費時間在頭兩個星球上了。當然,省去了登陸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劇情最富戲劇性的幾個瞬間……
「電影製作者花了很大的工夫渲染出科學上準確的黑洞,包括光的彎曲。但是他們好像忽略了多普勒效應和相對論性射束效應。吸積盤快速環繞著黑洞旋轉,其中總會有些面向觀察者飛來、另一些遠離觀察者而去,飛來的那些物質看起來應該更藍也更亮才對。而且雖然電影展現了明亮的吸積盤,可是這些被吸過來的物質卻沒有顯而易見的來源(比如附近的恆星)。」
吸積盤發出的光在我們看來其實是不對稱的:因為灼熱氣體環繞黑洞的速度太快,所以假如圖中氣體俯視是逆時針旋轉,那麼左邊的氣體會向我們飛來,而右邊的氣體則會離我們而去。這張圖只顯示了相對論性射束效應(亮暗變化),沒有顯示多普勒效應(紅藍變化)。
但總之,吐槽歸吐槽,欣賞歸欣賞。為了劇情,好萊塢商業片不可避免地要碰到科學的邊界,它有了這麼多吐槽之處也只是因為它涉及的科學內容太多了——畢竟,如天體物理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所說,它展現了最好的零重力、時間稀釋和空間翹曲,更不用說蟲洞和黑洞。或者,像羅伯托·特羅塔承認的一樣,「這本來就是個難活兒啊!」
別忘了大家在觀看《星際迷航3》的同時來艾米可點播第一部和第二部哦
TAG:艾米1895電影街大同店 |
※超前的英偉達,和他的《星際迷航》全息甲板夢
※《星際迷航:超越星辰》: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星際迷航》:在太空中,艦長偶爾也會迷路
※《星際迷航》里的那些黑科技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最正宗的科幻電影回來了
※《生活大爆炸》里的《星際迷航》梗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探索宇宙的復古協奏曲
※孤獨的探險家,奔向星辰與大海!《異星迷航》
※星際迷航:人的邊疆
※《星際迷航:發現號》:楊紫瓊艦長英氣逼人!
※《星際迷航3》:向五十年的經典致敬
※科幻大片《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曝新劇照 美女外星人身陷困境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即將燃爆宇宙!
※《星際迷航3》最新海報 飛行器大戰眼花繚亂
※星際迷有福了!首爆VR遊戲《星際迷航:艦橋船員》即將上線!
※宇宙中有沒有《星際迷航》中那樣的星球?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爆預告片,燃爆宇宙!
※科幻迷有福啦,美劇《星際迷航:發現號》第一季正式開播
※《星際迷航》美劇新番卡斯登上美國《娛樂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