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紆問帖》

他雖是奸相蔡京的堂兄,


卻為人正直,


蘇軾說:此人天分非常高,


又學富五車,寫書法心手合一,

變幻無窮,是天下第一;


黃庭堅稱他為當今筆墨英雄;


沈括說他的書法保留了


張旭和懷素古法,變幻莫測。


他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

合稱為「宋四家」,


他就是精通書法與茶道的北宋名家,


蔡襄。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蔡襄像,清人繪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謨,福建仙游楓亭人,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專家。先後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等。蔡襄主持建造了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


為官「一身藏正氣,兩袖重清風」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蔡襄行書《山堂詩帖》


蔡襄的外祖父盧仁是一個清貧自甘、品格高尚、富有才學的讀書人,蔡襄五六歲時就跟他讀書識字。蔡襄的母親盧氏常以自家門外的松樹啟發蔡襄:「你要學習松樹不畏寒冬臘月、高風亮節、蒼拔聳立的品格。」外祖父、母親的諄諄教誨,小蔡襄銘記於心,刻苦學習,頗有才華。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遠蒙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仙游縣誌載,蔡襄小的時候,有一次,當地官府差役前來征糧,態度粗暴。幼小的蔡襄見了心裡不能自平,便對差役獻詩云:「老母堂前補敝裘,教兒好好見公侯。人生自有相逢處,一點春風在筆頭。」 差役聽畢,自覺羞愧,遂端正了態度。「老母堂前補敝裘」「一點春風在筆頭」也道出了他決心刻苦攻讀,力求上進,不辜負母親教誨的少年志向。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入春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蔡襄少年時在楓亭塔斗山讀書時還曾寫過一首小詩:「誰種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齊。世人莫道青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當時的蔡襄以青松自喻,樹雖小,但只要志存高遠,相信自己最終會超過塔的高度。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蔡襄草書《陶生帖》


果然,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十九歲即以開封府鄉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取進士,名動京師。中進士後,蔡襄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大研帖》


在為官的37個春秋中,蔡襄始終一心為民、公正清廉,後人稱其「一身藏正氣,兩袖重清風」。蔡襄在任福建路轉運使時,恢復莆田五塘水利,保灌溉、退鹽鹼,受益面積達一千餘頃,農戶計八千餘家,又奏請朝廷減征閩人丁米一半。他還倡導從福州到漳州沿途幹道兩旁種植松樹,以免行人受烈日暴晒,為民造福。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京居帖》,1062年,紙本,縱27.2厘米,橫3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嘉祜二年(1058年)七月,蔡襄第二次出任泉州知府。上任伊始,便著力整頓吏治,不避權貴,大刀闊斧,懲治污吏奸官,對當時貪贓枉法的晉江縣令、宰相章得象的侄兒章拱之「按以贓罪,作廢終身」,把章拱之革職為民,百姓拍手稱快。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扈從帖》 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


當時的泉州,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逐漸成為運送貨物到海外的大港口,但泉州當地有條水闊五里、波濤滾滾的河——洛陽江,阻隔了南北的交通。為此,蔡襄多方籌措,帶領民眾建造了泉州洛陽橋,從此,「長虹卧波人爭越,閩海四州變通途」,促進了貨物的往來貿易,方便了百姓的出行,至今這座橋還發揮著作用。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離都帖》


1066年,正當蔡襄在杭州辦理交卸準備赴南京留守任時,十月盧太夫人病逝杭州,於是蔡襄丁母憂,扶柩回閩。十二月到達家中守喪,誰知次子蔡旬竟於第二年夏又病逝,蔡襄遭此重擊,終於病體難支,自己也於當年即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十六日病逝了。一代大書法家、名臣走完了自己的路,走時幼子蔡旻才九歲,長子、次子皆已去世,次子媳劉氏懷抱孫子蔡傳在襁褓,主持喪事。自此家境蕭然,走向沒落。


書法「獨步當世」,為本朝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蔡襄的書法在當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其書法眾體皆備,尤以行書、楷書、草書最為精要。歐陽修稱讚他的書法「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蘇東坡則說:「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澄心堂紙帖》


蔡襄的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前人在評論蔡襄書法時,都認為它「形似晉唐」。他的行書《澄心堂紙帖》可以看作是蔡襄傳世墨跡中最典型、最遵循晉唐風格的代表作品。信札上署有「癸卯」年,蔡襄當時五十二歲,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風格的代表作。


《澄心堂紙帖》其實就是一封搜集好紙的求助信。求的是南唐後主李煜讓手下發明的 一種特殊的紙,這種紙寫起字來,不吸墨,所以總能夠讓字顯得油亮飽滿。「澄心堂」是李煜書房的名字,意思是把心洗乾淨,把慾望和雜念洗掉才是讀書人真正應該有的 態度。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蒙惠帖》


釋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氣暄和,體履佳安。襄上,公謹太尉左右。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虛堂詩帖》,1048年,紙本 22.6cm X16cm


釋文:虛堂永晝來風長,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園肺渴厭煩熱,更要夫君在側傍。


蔡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蔡襄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寫字如行雲流水,收放合度,得心應手,極盡自然。在書法中蔡襄寫出了自己的性情與氣節。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謝郎帖》,尺牘,1060年,紙本,縱26.5厘米,橫29.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謝郎春初將領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長官亦來泉州診候,今見服藥,日覺瘦倦,至於人事,都置之不復關意。眼昏不作書,然少賓客,省出入,如此情悰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謝郎帖》又稱《初春帖》。《謝郎帖》應屬蔡襄壯年之作。其札未落年款,但信中有句雲「亦來泉州診候」,故應是蔡襄在泉州任上所書。蔡襄曾兩度出任泉州,一次在至和二年至嘉祐元年(1055-1056),另一次在嘉祐二年至嘉祐五年(1057-1060),兩次共六年。《謝郎帖》應寫於這一時期。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暑熱帖》,1052年,紙本,23厘米×29.2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啟:暑熱,不及通謁,所苦想已平復?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精茶數片,不一一。襄上,公謹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幾何?欲托一觀,賣者要百五十千。


《暑熱帖》,又稱《致公謹尺牘》,這是蔡襄寫給朋友公瑾的簡訊。此信寫於酷熱的暑季,公瑾似在病中,故蔡襄問候「所苦想已平復?」蔡襄也感嘆「日夕風日酷煩,無處可避,人生韁鎖如此,可嘆可嘆!」但從字裡行間里,我們感受到的是蔡襄的靜謐閑逸,而不是酷暑難耐,這大概是「心靜自然涼」吧!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暑熱帖》(局部放大)


此貼篇幅雖短,但帖中行楷相間,字字珠璣,暑熱所帶來的煩躁在筆端已化為一陣清風,如解暑的精茶一樣,給人一種清新悅目的感覺,作者淡然豁達的秉性也躍然紙上。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安道帖》尺牘,1055年,紙本 ,縱26.8厘米,橫35.5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襄再拜。自安道領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時通記牘,愧詠無極。中間辱書,頗知動靖。近聞儂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請,固佳事耳。 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儀亦將來矣。襄已請泉麾,旦夕當遂。智短慮昏,無益時事,且奉親還鄉,餘非所及也。春暄,飲食加愛,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謹空。二月廿四日。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 腳氣帖》 草書紙本,7行,58字,26.9x21.7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蔡襄作《腳氣帖》時,已近「知天命」之年,朝廷以高官召蔡襄還京,他上表推諉的主要理由就是「病體至羸,於力不堪其劇任」。蔡襄晚年,一直受足疾困擾。他多次在書信中說「足膝日甚」,恐怕正是信中所謂的「腳氣」。此帖或作於嘉佑中離泉州任前。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思詠帖》尺牘,蔡襄,1051年,紙本,縱29.7厘米,橫39.7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皇佑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發,應朝廷之召,赴任右正言、同修起居注之職。途經杭州,約逗留兩個月後,於1051年初夏,繼續北上汴京。臨行之際,他給邂逅錢塘的好友馮京留了一封手札,這就是《思詠帖》。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思詠帖》局部


《思詠帖》書體屬草書,共十行,字字獨立而筆意暗連,用筆虛靈生動,精妙雅妍。通篇雖不及「茶」「茗」一字,但其中蘊含的風流倜儻的人物形象,及其遊戲茗事的清韻,則真是呼之欲出,裊裊不絕。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陶生帖》尺牘,1051年,紙本 29.8cm X50.8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草書翰札,瀟洒勁逸。結體欹正大小,重輕疏密,隨心所至,一氣呵成。黃庭堅說:「君謨真行簡札甚秀麗,能入永興(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確的。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晝錦堂記》


楷書進入宋代以後,蔡襄應是宋代楷書的第一人。《晝錦堂記》寬博大度,是蔡襄大字楷書的代表作品。這幅作品是蔡襄為韓琦書寫的。為了表示對韓琦的敬重,蔡襄在創作過程中別出心裁,每字單獨寫上幾十遍,選擇其最佳的字進行拼合,所以《晝錦堂記》又稱「百衲碑」。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楷書《謝賜御書詩表》(局部) 本東京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藏


啟功說得好:「北宋書風,蔡襄、歐陽修、劉敞諸家為一宗,有繼承而無發展。蘇黃為一宗,不肯接受舊格牢籠,大出新意而不違古法。二蔡(指蔡京、蔡卞兄弟)、米芾為一宗,體勢在開張中有聚散,用筆在遒勁中見姿媚。以法備態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實稱巨擘。」


愛書法亦愛茶,視茶如命


蔡襄作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世人推崇更多的往往是他的書法造詣,卻經常忽略了蔡襄的其它方面。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蔡襄也是一位著名的茶葉鑒別專家。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年-1048年),蔡襄任福建轉運使,負責監製北苑貢茶,創製了小團茶,聞名於當世。蔡襄著作的《茶錄》是《茶經》後又一部重要的茶葉專著,是論述宋代茶文化的名著。譯成英文、法文,傳播國外。另有《荔枝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藝栽培學專著。


蔡襄與《茶錄》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蔡襄撰寫的《茶錄》。其文雖只千餘字,卻非常系統。全文分為兩篇,上篇論茶,下篇論茶器。上篇中對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熁盞、點茶作了深入淺出而又簡明扼要的論述。在下篇中,他又對茶焙、茶籠、砧椎、茶鈴、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進行了系統的論述和說明。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蔡襄還很喜歡與人鬥茶。一次,他與蘇舜元鬥茶。蔡襄使用的是上等精茶,水選用的是天下第二泉惠山泉;蘇舜元選用的茶劣於蔡襄,用於煎茶的卻是竹瀝水。結果,在這次鬥茶中,蔡襄輸給了蘇舜元。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古人鬥茶圖


在茶事上,蔡襄還有一段趣聞:一天,歐陽修要把自己的書《集古錄目序》弄成石刻,因此就去請蔡襄幫忙書寫。雖然他倆是好朋友,但蔡襄一聽,就向歐陽修索要潤筆費。歐陽修知道他是個茶痴,就說錢沒有,只能用小龍鳳團茶和惠山泉水替代潤筆,蔡襄一聽,頓時欣喜不已,說道:「太清而不俗」。於是,兩人就都笑了。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古人鬥茶圖


蔡襄善制茶,也精於品茶,具有高於常人的評茶經驗。宋人彭乘撰寫的《墨客揮犀》記載說:


一日,有位叫蔡葉丞的邀請蔡襄共品小龍團。兩人坐了一會兒後,忽然來了位不速之客。侍童端上小龍團茶款待兩位客人,哪曉得蔡襄啜了一口便聲明道:「不對,這茶里非獨只有小龍團,一定有大龍團摻雜在裡面。」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古人鬥茶圖


蔡葉丞聞言吃了一驚,急忙喚侍童來問。侍童也沒想到隱瞞,直通通地道明了原委。原來侍童原本只準備了自家主人和蔡襄的兩份小龍團茶,現在突然又來了位客人,再準備就來不及了,這侍童見有現成的大龍團茶,便來了個「乾坤混一」。


蔡襄的這種精明使蔡葉丞佩服不已。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對大、小龍團茶的特性早已「吃透」。唯其吃透,方能研造出更精於大龍團的小龍團來。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蔡襄一生愛茶,實可謂如痴如醉,在他老年得病後,郎中就叫他把茶戒了,說不戒茶的話,病情會加重,對此,蔡襄無可奈何,只得聽從郎中的忠告。此時的蔡襄雖不能再飲茶了,但他每日仍烹茶玩耍,甚至是茶不離手。蔡襄對於茶的迷戀,正所謂:「衰病萬緣皆絕慮,甘香一事未忘情。」


除茶外,蔡襄對果藝栽培亦有研究。蔡襄所著《荔枝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藝栽培學專著。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



《荔枝譜》


如此熱愛書法,行、楷、草兼備,


又精於茶道、果藝之人,實屬難得!


責任編輯:千千靜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號收藏 的精彩文章:

佛像常見手印圖解,長知識!
一站式文玩超市,你想要的這裡都有!
這位老人的書法,越看越寬心!
花梨木不是黃花梨,你分清了嗎?
小楷五美,與君共享!

TAG:壹號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天下第一,他是蔡京的堂兄
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當朝第一」
「宋四家」之蔡襄——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第一!
「宋四家」之蔡襄——他的書法,被蘇軾推為第一!
被蘇軾、黃庭堅稱讚,譽為「當世第一」的好書法,竟然是他?
蘇軾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真好看嗎
母儀天下的她,雖不被皇上欣賞,卻曾救過蘇軾一命!
原來北宋第一段子手,是蘇軾,驚呆了!
蘇軾的寒食節哀怨,成就「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書法名世一字千金,一字難求,有時一隻羊腿就能交換。
蘇軾《寒食帖》一首遣興的詩作 憑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
厲害了這書法家,蘇軾米芾都學他!
蘇軾評價此人:此人天分非常高,又學富五車,是天下第一
蘇軾以行書名世,卻不知他的這幅楷書仍然寫得飄逸瀟洒!
他是宋朝第二聰明人,第一無可爭議,曾對蘇軾說:你不如我
蘇軾書法《天際烏雲帖》:一篇文章、一段傳奇,今不知流落在何處
且看身耕吟詠者,雨中獨行者,月夜遊盪者,蘇軾,教你如何一笑置苟且!
蘇軾寫完《水調歌頭》的第二年中秋,兄弟團聚,蘇轍也寫了一首
蘇軾「一夜」,成就名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