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戲 覺 志


_


圖文經授權轉載自

公眾號 侶行記藝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看來所有人都把地戲忘了。

忘了就忘了吧,我們記得就行了。


他們聽他們的新歌,我們演我們的老戲。」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


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文| 雷虎 圖| 阮傳菊

每個周末,


貴陽青岩古鎮都熙來攘往


天南海北的遊客


經過十字路口的那個小戲台時,


都忍不住駐足觀望。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密集鼓點敲響,


一丈見方的戲台就變成古戰場:


刀光劍影,


拳打腳踢,


殺聲震天動地。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鼓點戛然而止,


紅臉秦叔寶大搖大擺上前,


大吼一聲後開唱:


提起槍來耍一延,


先似黃鶯未閃翅,


後似猛虎趕麒麟,


三十六路封門戶,


六十四路鬼神驚……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台上打得是好是壞,


台下無人噓無人喝彩,


大家都在手機拍照刷朋友圈。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一曲終了,


他們摘下面具,取下黑巾,


我才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汗流浹背,


都已經是爺爺級。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我們唱的地戲,


是朱元璋派三十萬大軍鎮守貴州時,


戍邊戰士的戰歌。


我們先祖從江蘇來貴陽戍邊


這戲已經唱了六百多年!」


我坐在戲台階的青石板上,


聽這民間老戲班最老的角兒講


戲裡的英雄演義,戲外的平民生活。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以前,地戲是貴陽民眾的生活日常。


但在某個時期,


說人民不需要這種封建娛樂,


於是流傳了六百年的老戲班解散了。


傳了無數代,


數以百計的面具都被當木材用來鍊鋼,


手抄的幾百本戲文都被撕來寫大字報。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民眾真的不需要這樣的娛樂么?


1983年,那個因明朝軍隊戍邊而生,


名叫燕樓的村莊,


全村老小聚集在村口為一位年輕人送行。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年輕人懷裡揣著一千多元錢,


這是全村人幾年才湊集的巨資,


村民們希望年輕人能跋山涉水,


遠赴安順請回地戲面具,


恢復村裡唱地戲的傳統。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因為燕樓自明軍戍邊開始,


村裡的地戲唱了六百多年,


但如今卻中斷了二十年。


沒有地戲,平時不覺得什麼,


但逢年過節,就感覺失魂落魄。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一年後,年輕人回來了,


他以21元一面的價格,


請回了48面面具,


燕樓村的魂又回來了。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但回歸後的地戲之魂已經和以前不同:


以前,地戲班子能唱整個《隋唐英雄傳》,


羅通掃北,薛仁貴徵東,大反山東……


但村裡湊的錢不夠雕整部《隋唐英雄傳》臉譜,


村民們決定只選擇其中的一個章節來演繹。


章節名為羅通掃北,出場的人物有50個。


從此以後這戲班便以「燕樓地戲.羅通掃北」為名。


類似的戲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從貴州大地冒出,


基本上遵循了以村莊+章節名命名的原則:


某某地戲.大反山東,某某地戲.薛仁貴徵東……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就像是武俠小說中的絕世武功秘籍,


越流傳到最後失散的精華越多,


到最後每個門派都只會一鱗半爪。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不是說羅通掃北有50個人物出場么?


為什麼1983年只請回了48面面具?」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因為還有兩面老面具被埋在地下,


二十年後又挖出來了。


去年有個韓國人要花兩萬塊錢買,


我才不賣呢,這可是我爺爺唱戲時就戴過的。


72歲的郭先良說,


今年已經是他唱地戲的第45個年頭,


他已經成角兒很久了。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為什麼一定要湊集50面面具呢?


這些面具每個其實都差不多,


你們隨便張冠李戴,


說羅成是羅通,秦瓊是尉遲恭,


別人也不清楚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角兒朝我一瞪眼,就如同看火星人:


我燕樓每個人在娘胎里就是聽地戲長大的,


怎麼可能把羅成當成羅通?


這不壞了規矩,亂了輩分?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戲班子把50面面具一字攤開,


正好有村裡小孩過來圍觀,


老人很自信地指著孩子說:


「娃兒,你過來,把羅通指出來,


跟爺爺唱一出羅通掃北給這叔叔看!」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孩子看著那些五顏六色,


面目猙獰的面具,嚇蒙了。


別說羅成羅通,秦瓊尉遲恭,


都分不清東南西北,語無倫次了。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角兒沒想到孩子會演這出,


拿起一隻紅臉面具往孩子臉上貼。


孩子一看到這情景,拔腿就跑,


邊跑邊哭邊叫:「媽媽,救我,殭屍……」


這下輪到大爺蒙了:


「這不是殭屍,這是李世民,是真命天子!」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世界就是這樣,


皇帝輪流做,


但不一定到你家。


他們為了成角,


年輕時勤學苦練。


等到終於成角時,


世界遊戲規則就變了


——整個貴州似乎一夜之間就不看地戲了。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薛仁貴徵東散了,


大反山東沒了……


燕樓地戲.羅通掃北還保存完好,


但整個燕樓村都不聽戲很久了。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戲班每年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都免費給村民們演地戲,


但往往唱戲的比聽戲的人多。


更多時候,


他們只好蜷縮在戲班子里自娛自樂。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守護全村人曾經奮不顧身捐獻,


卻始亂終棄的家當。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擦拭每一面面具,


面具上有全村幾代人的青春記憶。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守護每一面面具,


每一本新老戲譜。


我們看到了50面面具,


卻只看到3本老戲譜。


因為上一任戲譜守護者剛剛去世,


他們怕提及地戲,


會讓老戲友家屬傷心。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如今的戲班主事人,


名叫魏朝貴。


他是位煤老闆,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


戲班子撐不下去了。


魏老闆出資拿下了村裡一處廢宅。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戲館以前是座古廟,


文革時期被毀,


廟中的菩薩碑文都被砸碎做了地基,


在廟上建了學校。


後來學校撤了,


戲班子就拿這兒當成了地戲基地。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但有基地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這裡已經年久失修,


戲班子必須籌集資金維修地戲基地。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更重要的是地戲在這村莊,


已經失去了觀眾,


他們不得不出走青岩古鎮,


因為那裡有觀眾,


雖然這些觀眾不是戲迷,


他們看地戲如同看耍猴。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鼓提在手,


劍別在腰,


靠旗插在肩,


面具戴上頭,


每一次演出都如將士出征,


雄糾糾,氣昂昂。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別叫我戲子,


別笑我步履蹣跚,


我們是駐守邊關將士的後裔,


那些土掉牙的地戲,


是戰爭的記憶。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請戲班吃飯,


飯前不言,悶頭唱譜,餐中不飲酒。


「曲不離口是前輩留下的規矩!


前輩們是要背整本《隋唐英雄傳》的,


現在已經省了很多;


餐不飲酒是現在制定的新規,


現在給遊客表演,


張嘴酒氣多沒職業素養!


六月份貴陽的尋藝之旅,


地戲本來不在尋訪之列,


因為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都找不到貴陽地戲的蹤影。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六百年歷史的戲班,


雖然一直在青岩古鎮露面,


但所有人都視而不見,


「看來所有人都把地戲忘了!


忘了就忘了吧,我們記得就行了!


他們聽他們的新歌,


我們演我們的老戲!」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我們一直在追尋遠方的風景,


卻錯過了身邊無數的人和事!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流浪的歌,傲立的樹;


逝去的要塞,不老的宗教;


隱世的夫妻,萍水相逢的人。


心若柔軟,


所見都是詩,都值得追憶!

這支明朝遠征軍後裔,把六百年前,大明軍歌傳唱至今 點擊播放 GIF/1695K



編輯:雲南白藥



火熱進行中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嬉習喜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華戲曲微信公眾號)、中國文化報社品牌活動部聯合主辦,意在為青年戲曲演員創造向名師學戲的機會,同時,化傳承為傳播,讓更多年輕人領略到戲曲之美,尋求在互聯網時代推動傳統戲曲藝術發展的道路。本活動分為網路票選、名師傳承訓練營和彙報演出總決選三個環節。


具體怎麼玩?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戲曲 的精彩文章:

梨園祖師排排坐,記得給他們過節哦!
一代名伶一世長情,顧正秋先生仙逝

TAG:中華戲曲 |

您可能感興趣

八一臨近,一曲軍歌獻給所有中國軍人!提前祝八一建軍節快樂!
先秦北朝明朝三首軍歌背後的歷史
今天,唱支軍歌給您聽
此國軍隊搞起義,唱中國軍歌,1萬打癱18萬敵軍,軍歌傳唱至今
有沒有一首軍歌,藏著你的青春!
中國曆朝響亮的軍歌,你認為哪一朝最霸氣?
中國歷代嘹亮的軍歌,哪一朝最霸氣?
一國唱著中國軍歌發動起義,終勢如破竹獨立建國,此軍歌至今傳唱
多少次憧憬那綠色的方陣,嘹亮的軍歌常在夢中回蕩
小六九——我們的軍歌序曲
這個國家為了獨立建國,全民唱著中國軍歌發動起義,甚至傳唱至今
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軍歌聯唱,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
軍歌版《涼涼》,年輕一代聽過的最浪漫的軍歌!
這支非洲軍隊軍歌也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拿二哥鬣狗抵中國武器債
這首轟動全國的軍歌詞作者是位連隊幹部 後來成為將軍
建軍90周年央視《歌聲飄過90年》 蔡國慶嘹亮軍歌頌揚鐵血軍魂
此國民眾竟唱著中國軍歌起義反抗:終於結束了五百年的殖民生活!
台灣參加「亞太童軍大會」,來看看戴季陶作詞的童子軍歌!
就因學會一首中國軍歌,此國開掛,將幾十萬侵略者打慘,獨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