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將進行水稻種植實驗 為登陸月球和火星準備
9月9日,執行天宮二號飛行任務的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區,計劃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
據新華網9月12日報道,天宮二號將於9月15日至20日擇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即將發射的天宮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第一個真正的 空間實驗室。據了解,目前火箭和天宮二號技術狀態已經確定,火箭開始進入加註前準備。整個發射系統將進行全區合練,演練範圍將會擴大到全國,各地航天測控 站都會參與進來,對所有任務狀態進行確認。
「天宮二號」安排了地球科學觀測及應用、空間科學實驗及探測、應用新技術等領域的十餘項高精尖的任務,這些實驗有的是在探索宇宙最深處的奧秘, 有的是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海洋和大氣,有的甚至是在解決將來星際旅行時食物的問題。中國科學家將在其中開展十餘項高精尖的實驗任務,是載人航天曆次任務中 應用項目最多的一次。
天宮二號發射完成後,會由神舟十一號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然後它將跟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之後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開始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工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 室總設計師朱樅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說,天宮二號主要有三大任務:「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它完成的任務主要是中期駐留,航天員乘神舟十一號 飛船交會對接,在天宮二號工作和生活30天,這是一個中期駐留的任務。第二個明年要跟貨運飛船對接,進行推進劑在軌補加,第三個是為今後空間站進行一些技 術試驗,包括維修性一些相關的試驗。」
大家也許還記得電影《火星救援》中,主人公孤身一人克服重重困難,通過在火星基地種植土豆來生存,最終重回地球。
當前,人類太空探索的疆域不斷拓展,從近地軌道到深空探測,從建立月球基地到火星生存。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人類要飛出地球、星際旅行、移民外星球,首要任務是解決食物自給、氧氣和循環水等問題。
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是否可以在太空環境中正常生長,從而為人類提供食物和氧氣的來源?儘管目前在空間已經進行了多次植物生長試驗,但要在太空條件下成功地實現糧食與蔬菜的生產,還需要解決包括微重力在內的極端環境因子對植物生長發育影響等諸多問題。
這次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將要進行的高等植物培養實驗,就是要研究這個問題。
「植物航天員」——水稻和擬南芥
中國人習慣吃大米,所以大家熟悉的水稻和另一種不同生長特性的高等植物擬南芥就幸運當選為「植物航天員」,將搭載天宮二號進行一次不平凡的太空之旅。
天宮二號搭載的高等植物培養箱,是一個微縮版太空溫室,它身負重任,將開展我國首次為期6個月的植物「從種子到種子」全生命周期培養。科學家將能夠直接觀察不同植物的種子在太空中的萌發、生長、開花和結籽,從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未來太空農業發展的可能。
實驗怎麼進行?
植物學家在地面精心挑選的水稻和擬南芥種子將在休眠狀態下乘坐在舒適溫暖的「保暖箱」中隨著天宮二號進入軌道。科學家們將在地面遙控指揮,啟動實驗過程,種子開始萌發。
在其後的一段時間內,培養箱通過溫度、濕度、光照、營養供給調節等功能為種子的生長發育提供環境保障。預計1—2個月以後,如果生長順利,植物便可進入抽苔(穗)開花階段。
高等植物培養箱可實現植物生長發育全過程實時監測。相機等測量部件將進行「全程直播」,記錄圖像、溫度變化等數據,下傳到地面供植物學家開展比對分析。
太空溫室有什麼神奇?
太空溫室中,生長盒是植物生長的空間,由透明材料製成,光源從頂部照射,相機從側面拍攝成像。在生長盒上貼有透氣膜,用來保障植物與溫室內有一定的氣體交換,而液態水不會從透氣膜中逸出,以此來保障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水分。
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植物生長過程中因蒸騰作用產生的水汽無法凝結回歸到土壤,而是附著於生長盒的側面,還影響成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通過增 加冷凝區的設計,使水汽重新冷凝並導入土壤盒內,實現了太空密閉環境下水的有效循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也避免了水汽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真是高效又安全。
為基因信息安裝「追蹤器」
植物學家預先用轉基因技術給擬南芥的開花基因用綠色熒光蛋白基因標記。培養箱安裝了一台微型熒光相機,並集成一個LED熒光激發光源。擬南芥開花基因一旦表達,就會被LED光源激發出綠色熒光。熒光相機便可以捕捉到熒光信號,並下傳信息。
航天員也將參與實驗哦
我們的航天員將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首次進行部分擬南芥實驗樣品回收。空間培養的擬南芥實驗樣品將隨返回單元返回地面供後續研究分析,為了解空間微重力條件下高等植物種子發育與營養貯藏提供第一手材料。
未來展望
人類登上月球已過去40多年,現在重返月球和登陸火星的夢想席捲全球。一些科學家不但繪製了月球基地和火星基地的藍圖,而且已經完成選址。
如何建立以綠色高等植物為基礎的空間密閉生態循環系統,為航天員長期的空間生活提供補給?這是一個浩大的綜合工程。我國在航天和空間領域的發展,為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加強太空環境中植物生長發育研究,突破空間生命生態保障系統的技術瓶頸,構建人類地外長期生存的新天地,人類跨越天疆的夢想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





TAG:21CN |
※天宮二號上將實驗種植水稻 為登陸月球和火星準備
※「月面微型生態圈」將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 試種土豆
※外媒:中國航天夢的下一步是載人月球登陸和火星衛星的發射
※歐俄航天局探測器太空旅行7個月 將登陸火星
※繼月球火星之後將登陸小行星,人類未來科技必須攻破的障礙(上)
※我國已將月球火星納入國土資源規劃!美急切重返月球登陸火星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進展順利,如何登陸火星?
※馬斯克外星殖民計劃曝光:坐火箭瞬時穿梭地球,5年後登陸火星
※歐俄火星探測器今日登陸火星 尋找火星生命!
※嫦娥四號明年登陸月球:全球直播種土豆
※探測器飛躍6億公里來到火星北極挖冰塊,為美國登陸火星做準備
※美俄將合建「月球空間站」:將成登陸火星前哨基地
※嫦娥四號將登陸月球背面 創造探月歷史
※俄歐火星登陸器登陸火星 暫未發回訊號
※登陸月球後登陸小行星,人類未來科技必須攻破的障礙
※我國要去月球種土豆養蠶寶寶啦!這個藏在「罐子」里的「生態圈」將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
※《釣魚星球》下周登陸PS4 在主機上體驗真實釣魚
※歐洲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 但失去訊號
※嫦娥三號月球著陸點命名為廣寒宮 揭秘嫦娥三號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