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丐界奇聞:洋人行乞、縣令為丐、乞丐賞穿黃馬褂

清代丐界奇聞:洋人行乞、縣令為丐、乞丐賞穿黃馬褂

原創作者丨歷史穿山乙


蓬鬆的亂髮、衣衫襤褸、漆黑的面龐、一手拄拐、一手拿著破碗要飯、渾身散發著讓人「退避三舍」的獨特氣息......這就是乞丐留給人們的印象。說到中國歷史上的乞丐群體,他們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員,飽受人們的白眼,受盡人間的苦難,同時他們也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歷史,在他們身上也發生了種種趣聞軼事。讓我們以清代為例,看看歷史上乞丐們的真實生活。



清代丐界奇聞:洋人行乞、縣令為丐、乞丐賞穿黃馬褂


(清代最著名的乞丐——武狀元蘇乞兒)


一 別小瞧傳說中的「丐幫幫主」


丐頭,就是各縣管理乞丐的頭目,他們是有權有勢的管理者,類似於武俠小說中的「丐幫幫主」,負責管理本地和外來乞丐。其產生方式有三:1、乞丐們推選出當地地痞流氓或有錢有勢者為之;2、破落的世家子弟,他們憑藉手中的人脈來執掌丐幫;3、丐頭指定的世襲者,或是其親屬或其他指定繼承人。

話說那做生意的賣家,最怕乞丐來門前乞討,如若遇到那不講理的乞丐,就地撒潑打滾,影響市容市貌是小,干擾了自家生意就不划算了。於是就有了商店花錢買安靜的,把一應金錢拿來孝敬丐頭,丐頭給店家一葫蘆樣紙張,貼在門口,上面赫然幾個大字「一應兄弟不準滋擾」。乞丐見此貼,猶如見到聖旨,定會離此店鋪遠遠的,不敢滋擾。若有那等不識眼的乞丐再來討擾,商家找到丐頭,丐頭會對其進行懲處。


新「入職」的乞丐,必須以三天的乞討所得,敬獻丐頭,這稱作「獻果」。之後,乞丐乞討所得,大概要獻十分之二給丐頭。當然丐頭也不單單享受權利,如果乞丐有疾病或者死亡者,丐頭有拿錢優恤的義務。那丐頭以何物為其權力象徵呢?非是那打狗棒,而是杆子。乞丐中有違反規矩者,丐頭就用杆子處罰犯事者,打死勿論。杆子不方便時時攜帶,丐頭外出時會攜帶旱煙管,以為杆子的替代物,作為自己權勢的象徵了(想想黃蓉黃幫主脖頸子里插根旱煙管的模樣!)。這些丐頭,不但每年從一眾乞丐那裡分紅,還掌握他們生殺大權,其權勢真不容小覷啊!



清代丐界奇聞:洋人行乞、縣令為丐、乞丐賞穿黃馬褂



(晚晴乞丐的真實影像)

二 乞丐種類名目繁多,出乎你的認知


清代的乞丐種類繁多,有行走江湖的乞丐,他們浪跡江湖,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是乞丐中的苦行者。


有挾技的乞丐,他們靠賣藝為生。賣唱者,有山歌、情歌、戲曲等表演;表演雜技者,以頂碗、吞刀、耍蛇等名目演出。


有出苦力的乞丐,或為人拉車過橋,或為人託運行李。


有殘疾的乞丐,有的殘存一目、一耳、一口、一鼻,有的全瞎,有的是跛子,有的是腿腳潰爛,還有的手腳都長在了一起,在地上旋轉挪動。這些都是背後一些兇惡之人所為,他們把正常人折磨成殘疾人,令其行乞來換取利潤。

有強行索取的乞丐。他們多是犯罪之人,被發配遠方,路過城市鄉鎮時,如果乞錢,別人不給,他們拿刀自殘,血流滿面來嚇人。


還有賣東西的乞丐,他們多賣掏耳朵的「耳朵刷子」。


更有那慶弔乞丐,專門向舉辦紅白喜事的店鋪或人家索要賞錢,主人往往會為了耳根清凈而給他們施捨,打發走了了事!



清代丐界奇聞:洋人行乞、縣令為丐、乞丐賞穿黃馬褂


(晚晴小乞丐)


三 乞丐住哪裡?


在地方上,乞丐群居之所被稱作「花子院」。京城有專門為乞丐冬天居住的場所,稱作「火房」,每天要錢一文,也有不要錢的慈善之地。還有稱作「雞毛房」的地方,地面鋪滿雞毛,乞丐躺在上面可以度過寒冬,每夜要錢三文。


四、清代乞丐眾生相,幾則奇聞異事


(一)縣令淪為乞丐


順治時,華亭有個縣令叫陳鑒,心術險惡,喜歡攻擊人,他後來因為侵奪國家存糧而被奪職下獄。出獄後仍然作威作福,經常去之前的下屬家裡索要飲食,稍不如意,就把人家告到官府或者到處散播別人隱私,人們都很厭惡他。後來他年齡大了,為了糊口,無奈之下,只好跟他夫人一起行乞道旁,八十歲時候被活活餓死。看來,做人還得多給自己留條後路啊,凡事別做絕了。


(二)這位乞丐做了一件好事,榮耀一生


有個叫毛癱子的乞丐,出生就是癱瘓,他用手拄地,坐著行乞。順治時,海盜攻打江寧,縣令上弔死了。好幾天了,沒有人收屍。正好毛癱子經過,他哭著喊:「這是縣太爺啊!」然後他把縣令入殮在了演武廳。新縣令到任,聽聞此事,就委任毛癱子為養濟院的院長。


此後,毛癱子每次出行,都坐在一個乞丐肩上,其他乞丐都行注目禮,非常榮光。縣裡每月都給他錢,他還蓋了三間草屋,娶得一妻一妾,過年過節,乞丐們都會為他敬酒祝賀。可見,做善事,總沒錯!


(三)父母溺愛孩子,最終兒子淪為乞丐


嘉慶時,南匯周浦鎮有個富人孔某,晚年得子,十分溺愛。他請了老師為兒子授課,但是兒子頑皮,不肯好好讀書。有一次,老師看他在玩耍,勸他好好讀書,結果反而被孔某之子破口大罵。孔某知道此事,不但不教育兒子,反而給錢收買這位老師的朋友,讓他出面勸說老師不要那麼嚴格管教兒子。後來兒子長大,遊手好閒,把家產敗光,最終成為乞丐,了此一生。


(四)晚清上海的外國乞丐


上海,是晚清最重要的對外口岸,乞丐也是非常之多。寶山路聖母院女校的一個外國女生,跟隨她的父母居住在寶興路沿街一帶。她父親貝明生就是一個乞丐,終日穿著西裝,在街頭行乞。原來貝明生的父親是法籍英人,曾經隸屬華爾洋槍隊,幫助清軍剿滅太平軍。貝明生隨父親來中國,讀書時候得了精神病,無所事事,成為街頭的乞丐。


(五)乞丐行乞半生,建義學三所


武訓,初名武七。七歲喪父,行乞為生。十四歲時,離家做傭工,僱主欺負他不識字,用假賬欺騙他,說工錢已經支付完了,武訓爭辯,反遭毒打。於是他立志行乞興學。他行乞時有自己的唱詞:「誰推磨,誰推磨,管推不管羅,管羅錢又多。贏得錢,修義學。」如果有人問他,他會唱:「左邊剃,右邊留,修個義學不犯愁。」行乞所得的比較好的衣服和飯食,武訓都會賣掉換取錢財,慢慢積攢起來。行乞三十年後,他建立了第一所義學,學費全免。後來他又接著興建了兩所義學。



清代丐界奇聞:洋人行乞、縣令為丐、乞丐賞穿黃馬褂



(武訓行乞興學的事迹,在建國後拍攝成電影《武訓傳》。武訓由著名演員趙丹扮演。然而該劇公映未久,就被打為「反動電影」,至今未能平反)


武訓的事迹震動了朝廷。山東巡撫張曜召見了他,並下令免徵義學田錢糧和徭役,另捐銀200兩,並賜名武七為武訓,同時奏請光緒帝頒以「樂善好施」的匾額。清廷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武訓做乞丐做入了《清史稿》,在「正史」有自己的傳記,也是千古奇人了!


清代的「犀利哥」們,是一群可憐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辛酸眼淚也是大歷史的組成部分啊!


(歡迎關注皇帝不稱朕微信公眾號 hdshuosh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帝說史 的精彩文章:

錦衣衛:明朝歷史上最被誤解的群體之一
這個瘋狂的王朝,也出瘋狂、傳奇的宰相!
怪談:大明將滅,朱元璋卻讓崇禎帝「去問建文皇帝」
明末中英一戰,英國賠款,有明之時永不再來!
不沉巨輪沉沒的罪魁禍首,竟是小小的鉚釘

TAG:皇帝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她是童星出道 曾和媽媽街頭行乞 參演《城寨英雄》人氣急升
艾滋、婚外情和地下丐幫:行乞女孩的曲折復仇之路
丐幫新規:叫花子用支付寶二維碼行乞,馬雲改變了乞丐?
漆魯魚行乞千里尋黨
街頭男子用粉筆畫蒙娜麗莎像,路人:畫這麼好為何行乞?
獨腿男童在街頭行乞,他的爸爸卻在旁邊打撲克!
靠行乞玩遍亞洲女人,北京妞你也想泡?
李聚奎兵敗後行乞找黨 毛澤東贊其雖敗猶榮?
路邊行乞老人展示書法,網友高呼:他不是乞丐,是書法家!
甜馨給行乞老人遞錢 李小璐願女兒永遠善良
這些歐洲人在亞洲行乞,被指責從「窮人」身上撈錢
縣長行乞上任,住破廟,吃糠粥,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廉吏
高中女學生外出旅遊遇乞丐行乞,不給錢就打人和非禮!
實拍印度苦行僧沿街行乞抽大麻,自稱在與神溝通
女子前世經常惡口罵人 轉生醜陋流浪街頭四處行乞
外籍男子在曼谷拉瑪9地區行乞騙錢,專挑公司職員和有錢人下手
柬逾千兒童被拐賣至泰國行乞謀生
方丈的行乞老母
小黃狗每天推著癱瘓老人行乞,它的懂事讓富豪都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