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太空科技燒錢無數,但這三個熱門領域依然值得投資

太空科技燒錢無數,但這三個熱門領域依然值得投資

太空科技燒錢無數,但這三個熱門領域依然值得投資



【獵雲網()】9月13日報道 (編譯:堆堆)

編者註:本文作者Valery Komissarov是莫斯科政府支持的Skolkovo Foundation的風投成員。他主要投資太空科技以及無人機公司。


六周前,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風險資本在快速湧入太空科技公司。但根據CB Insights的全新數據來說,相比2015年我在文章中總結的趨勢,2016年投資太空科技公司的風險資本卻在減少。


此外,一兩年前風投認為極具投資前景的領域如今卻被認為是吹捧過度的,比如小型衛星運載火箭以及對地觀測的微型衛星。


這些領域也一直在投資者的密切關注範圍內。

製造科技


從歷史角度來說,材料以及製造業取得的進步對於太空探索來說至關重要。比如說,20世紀50年代關於熱塗層材料的一系列發現就使得人們成功設計出了再入飛行器得並且完成了載人航空任務。1961年,Yuri Gagarin成為了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


目前的太空行業內,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Lux Capital的合伙人Shahin Farshchi投資了熱門太空科技初創企業Planet以及Orbital Insight。他告訴我:「在不遠的將來,我預計採用現有的金屬合金列印方法可以節約傳統航天業務的成本。從長遠角度來說,我預計金屬合金的列印過程將取得更快的發展、成本將更低,它還會同機器人和自動化聯繫起來。這將使得所有人都能獲取到太空行業帶來的益處,正如之前的半導體和電子元件一樣。」


位於紐西蘭的初創企業Rocket Lab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家公司致力於為小型衛星製造發射器。公司已經開發出了第一款3D列印而成的火箭引擎,相比之前的引擎,這種引擎要更加便宜且輕便。

太空科技燒錢無數,但這三個熱門領域依然值得投資


再遠一點說,一些科幻類的技術也有可能會變成現實。太空飛船中有很大部分的體積都是被用來去提供燃料的,以此來擺脫地球的重力吸引。既然海上船隻是在港口建造的,那麼為什麼太空飛船不可以在軌道間來製造並且添加燃料呢?


正如Farshchi說的一樣:「我們正期待附加的製造系統能夠變得足夠小巧、靈活且耐用,以至於它們可以在太空中運行。再加上月球和小行星上都有機器人挖掘水和礦物質,太空飛船也就可以在軌道間建造並且增添燃料!」


說到小行星和月球相關的挖掘探索技術,利用遙感方式來探測有用資源的公司就可以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像Planetary Resources這樣旨在從小行星那裡獲得燃料以及建造材料的公司將會為太空內製造技術的實現帶來更多可能。」Space Angels Network的主席Joe Landon這樣說道。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副總裁Sunil Nagaraj也是Spire和Rocket Lab的投資者。他對於未來這種「長遠型」太空科技持非常積極的態度。「即將問世的小型衛星成像星座以及發射器才不過是開始。自此之後,我相信我們會見證微重力產品、太空內製造技術以及其他科技成為現實的那一天。」

致力於太空內製造的公司包括Made In Space和SpacePharma。


衛星成像分析


自從對地觀測的微型衛星領域已經被翻來覆開發過了,投資者們也就不再相信發射大型衛星星座的想法了。而初創企業正順流而下,試圖像Farshchi 說得那樣去「提供信號而不是像素」。


將此市場的吸引力和當下的主要科技潮流——人工智慧——聯繫在一起,像Orbital Insight以及Descartes Labs這樣的初創企業正在將物品識別演算法以及數據科學應用到衛星成像上。

然而,這些公司還需要將他們的產品與消費者的決策過程結合起來。Farshchi這樣說道:「從太空獲得的那些美麗的影像會吸引農業、保險業、金融業、營銷以及地圖行業的消費者。但是,這些具有迷惑性的影像需要為這些消費者現有的工具和工作流程提供信號。創始人必須帶領消費者們體驗各式各樣的用例,並且具體說明太空科技將會如何幫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策並且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


不過,這些「人工智慧+衛星成像」的公司確實擁有很大的潛力,它們可以改變我們測量全球範圍內活動的方式,這對多個市場來說都是機遇。

太空科技燒錢無數,但這三個熱門領域依然值得投資



地面站網路


投資者們對於對地觀測(Earth Observation)微型衛星已經非常熟悉了。由於每年都會發射數百個對地觀測衛星,對地觀測的數據量正在急劇增加。雖說如此,但是關於如何將衛星影像送回地球的問題,其解決方案亟待有所突破。從地理角度來說,接收衛星數據的地面站網路分布很零散(有時候衛星需要在傳送數據之前等待另一個軌道,這就浪費了時間),而且在任的負責人動作非常緩慢,這就使得這些網路不再適合太空領域內新一批要發射100多個衛星星座的初創企業去使用。


如今,有一些公司(比如說RBC Signals、Atlas Space Operations等等)正在利用軟體業務模型和矽谷的思維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將現有的地面站基礎設施與收入分成的模式結合在一起,並且通過訂閱模式來進行商業化處理。


像這樣的全球地面站網路可以讓人們實時獲得衛星成像,並且可以大幅度提升對地觀測數據以及相關服務和產品的價值。


正如Frontier Tech的投資者Michael Dempsey說得那樣:「不管是為了人道主義用例還是為了資本主義用例,人們對於太空實時數據的需求都在不斷增加。致力於讓初創企業無需建造大量地面基礎設施就可以獲取實時數據的公司無疑具有很好的前景。」


然而,地面站並不是解決實時獲取天空數據問題的最終答案。Space Angels Network的Landon指出:「單單依靠多建造地面站是無法解決將太空數據提交給消費者的問題的。我預計太空內數據轉播可以減輕從高度受限的遙感衛星那裡下行數據的負擔。」


其中一個解決此挑戰的公司是Audacy。公司正在開發基於衛星的轉播系統,這將為太空飛船以及發射台提供持續連接。


總的來說,儘管今年太空科技領域內風險資本出現大幅減少,我和我在Skolkovo Foundation的同事還是非常看好和太空相關的初創企業。它們仍然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大家不妨敬請期待!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16237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最大手筆:軟銀集團240億英鎊收購英國晶元製造商ARM
全息設備HoloVit把投影玩出新高度,在家也能看「3D懸浮」畫面
霸氣側漏!有了這個室內種植神器Grobo,連大麻都可以培育
意念控制萬物?Brainco利用腦機交互打開科幻世界大門

TAG:獵雲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跨領域買賣;竟然這麼暴利,地域差的錢真好賺
融資數千萬,估值數億元,未動科技要對標四大領域巨頭?
科技領域,這些書不容錯過
「印度良心」阿米爾汗三部曲,值得反思的三個領域,值得一看!
在你所熟悉的領域,有哪些意思的「幻數」,為什麼會形成這些幻數?
存世量的大小才是決定古錢幣價值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在古玩收藏領域,『物以稀為貴』是永恆不變的規律
科技巨頭涉足投資諮詢領域,富人將會變得更富
三巨頭瞄準音響領域:黑科技上見高低,看誰比誰更「黑」?
在風控領域,哪些技術是純噱頭?怎樣才能真正落地?
關注一個領域久了會發現 科技企業轉換也是非常的慘酷的-企鵝
這個領域是俄羅斯技術短板,使其不得不求助於中國
糖尿病領域創業並不像你想的那麼美,除非做這兩件事!
藝術品投資領域關注度越來越高,漸漸超過房地產投資!
庫克:蘋果大力開發健康領域,但並不是所有都是為了賺錢
中美兩國在這一關鍵技術領域難分高下,想不到竟然是它
火影忍者中各領域最強的術,沒有什麼值得爭議的吧!
也許很多觀眾對他並不熟悉,但他可是義大利恐怖電影領域的大師
古董收藏,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燒錢,並且領域學問大、真假難辨
比爾蓋茨給中國畢業生的求職建議,你可關心這三個領域但更重要的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