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不朽」聖人曾國藩,曾有機會自立稱帝,最後放棄

「三不朽」聖人曾國藩,曾有機會自立稱帝,最後放棄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被後世推崇為達到「三不朽」的聖人(請看「同為「三不朽」的聖人,曾國藩比王陽明差在哪裡」),而且在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曾有機會自立為王,但最終權衡利弊,放棄了這一決定。

「三不朽」聖人曾國藩,曾有機會自立稱帝,最後放棄

當時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使得清王朝搖搖欲墜,腐朽的八旗、綠營在戰鬥中往往一觸即潰,不經一戰,而曾國藩編練的湘軍日益發展壯大,成為清政府可以依靠的惟一軍隊,曾國藩也就成為當時的中國最有實力的人物,於是各種各樣的目光也盯在了曾國藩的身上,不少人視其為即將誕生的新主。

在攻克江寧(南京)後,曾國藩爵封一等侯(除開清初的三藩,一等侯爵是清王朝對漢員的最高禮遇,左宗棠軍功蓋世,也只封為二等侯)。

坊間有許多傳說,曾國藩握有制衡東南半壁的兵權後,不免動了異心,有過一時的恍惚。主要是帝王學大師王闓運極力慫恿他擁兵自重,自立為王,與清王朝和太平天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以彼為鷸和蚌,聽其相爭,自為漁翁,坐收其利。

先後恭請曾國藩乾脆反了清廷、自立為帝、另建新朝的勸進者,有王闓運、李元度、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曾國荃、鮑超、李臣典、蕭孚泗、楊岳斌、李秀成等多人。

按說,以曾國藩當時的權力、地位及其號召力,完全有條件"黃袍加身』的,慫恿他當皇帝的部將和政客也大有人在,曾國藩有可能怦然心動了,但權衡再三,風險太大,當內患日深,外侮正殷之際,若私慾自逞,稍有閃失就會身敗名裂,成為千古罪人。再者,湘軍師老兵疲,暮氣漸深,將士多半貪財好貨,無利時可以為利拚命,有了利則驕奢淫逸,進取心全無,已難為大用。

「三不朽」聖人曾國藩,曾有機會自立稱帝,最後放棄

所以最後曾國藩還是選擇死心塌地做了一名大清朝的忠臣,透過歷史的一幕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景:

當曾國藩在南京城破、太平天國覆亡後,進入殘破不堪的城裡,全城餘燼尚未熄滅,頹垣敗瓦,滿目凄愴,不忍卒睹。

有一天晚上,大約11點鐘左右,曾正要進入卧室休息,忽然湘軍的高級將領約有30餘人齊集大廳請見大帥。中軍向曾報告。曾即問:「九帥有沒有來?」九帥是曾之老九胞弟曾國荃。中軍回答說未見九帥。曾即傳令召曾國荃至,然後才整裝步入大廳。

眾將肅立,曾神情肅穆,令大家就坐,也不問眾將來意。眾將見主帥表情如此,也不敢出聲。如此相對片刻,曾乃命巡弁取紙筆,巡弁進以簿書紙,曾命換大紅箋,後就案揮筆,寫了一副對聯,寫完後把筆一擲,一語不發,從容退入後室。

「三不朽」聖人曾國藩,曾有機會自立稱帝,最後放棄

很多學者從客觀原因分析,假如曾國藩真的造反了,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軍權大握、功高震主的曾國藩,最終依靠深長的謀略完成了政治上的「退卻」,放棄了自立為主的機會,消除了清政府的疑忌,鞏固了地位,度過了難關。能夠做到這一點,決非易事,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像他這樣恰如其分地完成轉變的事例是不多的,而身敗名裂、兔死狗烹者卻史不絕書。由此可見曾歷史經驗之豐富、政治嗅覺之靈敏,老謀深算、處事果斷。

------------------------

關注微信號:定觀天下/dingguantianxia786,講述關於宗教、哲學、心靈和歷史文化的思考,分享奇聞異事,獨特視角,原創思考,新奇,新趣,新內涵!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後,不自己稱帝,而是繼續做滿人的忠臣?
三國前期唯一敢稱帝的人,不作就不會死!
曾國藩攻陷天京後,許多人想讓他稱帝,但曾國藩卻寫了一副對聯
曾國藩在晚晴權傾朝野,卻拒絕稱帝,背後原因讓人心酸
此人是秦始皇部下,稱帝後劉邦都不敢惹,史稱最長命皇帝
武則天建國稱帝十幾載,「選妃」無數卻不留後代,不是不敢,而是因為此人
多爾袞有三次機會稱帝,為何最終沒有當皇帝,其中原因讓人感到無奈
明朝頂級戰將,卻被朱元璋剝皮,若他不死,朱棣絕沒有機會稱帝
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後,為什麼不稱帝,因為這幾個原因
皇帝銳意削藩,這位節度使居然稱帝,最後被人毒死!
曾國藩本可稱帝,為什麼他卻沒有稱帝,忠嗎?
此人距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但就是不稱帝,因為他嫌自己長得太丑
此姓氏雖位列全國第三,卻沒出過幾個皇帝,可是建國後卻有人稱帝
一個不出名的男人,使曾國藩最後放棄了稱帝,願意只當一個忠臣
曾國藩手握雄兵為何不稱帝之謎 最大的原因竟然來自洋人
中國四個能當皇帝的人,都放棄稱帝,兩人保住性命,兩人慘死
曾國藩手握重兵為何不稱帝,只因三大隱情讓他後怕
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後, 為什麼不稱帝
他殺暴君拯救整個國家,自己卻不稱帝,最後死的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