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觀諸法如


《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學習大乘佛法的學者,對《金剛經》的一個頌子「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都是非常熟悉的。大意是:「若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色相見我──如來,或從六十四種音聲,以音聲來推論這是佛,這是行走入邪道,不能正見如來的。」我們借用《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九來討論以上《金剛經》的頌子:「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九:


若以色量我,以音聲尋我,


欲貪所執持,彼不能知我。

若於內了知,於外不能見,


由內果觀察,彼音聲所引。


若於內無知,於外而能見,


由外果觀察,亦音聲所引。


若於內無知,於外不能見,

彼普障愚夫,亦音聲所引。


這四個頌都是凡夫的境界,不能如實知見如來。


若於內了知,於外亦能見,英雄出離慧,非音聲所引。


這個頌是「正知」,能知見如來,這是聖人的境界。若是真實通達佛法,對三寶的信心是不會被外相和他人的言論而動搖的。

此頌所明:謂如有一,體是異生,未斷虛妄分別欲貪。觀見世尊具三十二大丈夫相,遂便測量:此薄伽梵,定是如來應正等覺,其所說法決定微妙,其弟子眾所行必善。


此頌所明,解釋第一個頌:「若以色量我,以音聲尋我,欲貪所執持,彼不能知我。」


沒有消滅虛妄分別的欲貪,叫做「虛妄分別欲貪」。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欲界的生死凡夫,看見了「佛」,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的相貌,就立刻地在心裏面推測,這個人決定是佛,他所宣說的道理,是最殊勝的妙法。他的弟子所修行的法門,也決定是好的。就是如此的推測,根據表現於外的三十二相,來推測這件事,來說他是佛、是法,他的弟子是僧。


彼於後時,近不善人,聞不正法,隨逐他論,及他音聲,信順於他,他所引懾;他所引故,於佛、法、僧還生毀謗。


但在後來的時候,這個人親近思想錯誤的人,聽聞了不合佛法的法語,本身沒有見地,就相信別人的言論。別人說三寶不好,他被那個人的威力所攝持,他就相信那個人說的話。原來是讚歎佛、法、僧的,現在又毀謗了,所以這個人他不是如實見到佛的。


「若以色量我」,以三十二相的相來推測佛;「以音聲尋我」,佛說的音聲,有六十四種音聲,以音聲來尋找推尋這是佛。「欲貪所執持」,心為欲貪所執持。「彼不能知我」,是不能知道什麼是佛的,第一個頌解釋完了。


如是皆由不如實知如來法身,故致如此。


說這個人過失的原因。「如是皆由」,這個人先來是認為是佛,是加以讚歎的人,後來又毀謗了,什麼原因呢?「皆由不如實知如來法身」。什麼是「如來」?法身是佛。就是覺悟諸法如,那是佛,他對於這件事不知道。所以使令他自己不決定,說這是佛,後來又說不是佛了。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復有異生,由內靜慮果天眼通,遠見世尊,便作是解:此薄伽梵,定是如來應正等覺,余如前說。


解釋第二頌:「若於內了知,於外不能見,由內果觀察,彼音聲所引。」


這是色界天上的人了,得了色界的四靜慮,發出來天眼通了。在距離很遠,他也能看見那裡有一個人,他就這樣想,一看見這個人(佛)和別人不同,「此薄伽梵,定是如來應正等覺」,一定是佛;也和前面,「余如前說」,和前面說的一樣,「定是如來應正等覺,其所說法決定微妙,其弟子眾所行必善。彼於後時,近不善人,聞不正法,隨逐他論,及他音聲,信順於他,他所引攝;他所引故,於佛、法、僧還生毀謗。」得了天眼通的人,也是這樣。這天眼通也是在外相上生分別心,他也沒得到聖人的智慧,所以也是和肉眼的凡夫,實質上是一樣的,也不知道什麼是佛。


復有由外欲界系業果報肉眼,見已測量;當知彼亦隨逐他論,及他音聲,信順於他,他所引懾。


解釋第三頌:「若於內無知,於外而能見,由外果觀察,亦音聲所引。」


欲界的人,不能夠由內禪定發天眼通有所知,所以是「於內無知」。需要由肉眼在外面看見佛的三十二相。這外面的肉眼,這是果報,這肉眼去觀察去,「亦音聲所引」,也是隨別人的話,別人怎麼說,就是怎麼相信。


復有異生,於爾所見,都無所有;彼普被障,長時為他音聲所引。


解釋第四個頌:「若於內無知,於外不能見,彼普障愚夫,亦音聲所引。」


復有異生,這個人應該說是個盲人,他的肉眼也失掉了,也沒有天眼通。若內若外,都是被障住了。他自己不能夠有智慧決定事情,就是由憑別人來講了,「是名長時為他音聲所引」。


若諸賢聖,除斷調伏,超越欲貪,得聖慧眼。


解釋第五個頌:「若於內了知,於外亦能見,英雄出離慧,非音聲所引。」


現在說的這個人,他是「賢聖」,修學四念處,修學佛法,由外凡而內凡,乃至到見道。最初「除斷」,應該指事煩惱來說,這事欲除斷了,在心裏面的煩惱欲要「調伏」,最後成功了,就是「超越欲貪」,那就是得了三果聖人以上了。成就了聖道的慧眼,能見到第一義諦的慧眼,「得聖慧眼」。


彼由如是聖慧眼故,於內證解如來法身;雖於外見如來色身,或見制多,或圖畫等,而能了知非第一義應正等覺。


不向外攀緣,在禪定裡面修四念處,觀諸法實相了,證解了如來的法身了,也是通達了諸法如義了。雖然肉眼也能見佛的三十二相的色身,或者供佛舍利的塔、畫的佛像等,而能了知見佛的色身,不是第一義的如來。佛的色身只是佛的化身,為了度化凡夫的眾生,示現出來的一個身體。


彼由如是於內正知,於外正觀,不隨他論及他音聲,不信順他,非他所引;於佛、法、僧決定信受。


如是於內正知見法身如來,於外正觀如來色身。不受到其他人的言他論和影響,於第一義諦的佛、法、僧決定信受,沒有人能夠動搖他的信心。

為什麼不能「以色見如來」?



如是皆由如實了知如來法身,故致如此。


賢聖人得到聖慧眼了,如實了知如來法身,就是諸法如義,所以他才有這種境界,不隨別人的舌頭轉了,別人說的話,他不會相信。


複次今當略辯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若唯世俗見如來者,則不決定;若以勝義見如來者,是則決定。當知是名此中略義。


只是由肉眼、天眼去見到三十二相的佛,這個人對三寶的信心是不決定的,可能今天信佛,明天可能就不信佛,乃至毀謗三寶。若是有聖慧眼的人,能見到諸法如了,這樣的佛教徒對於三寶則是決定信受的,不會隨他人的言論而動搖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慢」
大象看書的時候,鼻子放在書的裡面還是外面?
百法略說煩惱心所之「嗔」
《阿彌陀經》中揭示的「往生三部曲」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捨不得說「再見」?
如果不問,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麼
長了痘痘不能擠,那能做些什麼呢?
「不」字都不敢說的人,還能做什麼?
甲減?是個什麼鬼?怎麼就不知不覺患病了?還能不孕不育?
離了上帝,我們不能做什麼
我們還能吃什麼?
櫻桃,為什麼不能多吃?絕不是因為貴!
沒有什麼是不能上牆的!
不見癌症,營養可以做什麼?
一輩子也見不到的奇景,你還能看到什麼?
飯桌上不能做什麼?
一直減肥瘦不下來是什麼原因,想知道嗎?
這是什麼?原來可以吃的!
颱風能帶來什麼好處嗎?
戴面具那麼累,為什麼你不能做自己?
除了拼爹,我們還能拼什麼?
為什麼不能對孩子說「不聽話警察就來抓你」?
來英國以後,在哪一刻你知道: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得靠自己了?
說什麼能讓他心如鹿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