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與禪家氣味同——李鱓《古木竹石圖》

本與禪家氣味同——李鱓《古木竹石圖》

李鱓於康熙五十年中舉,於康熙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 畫風束縛而被排擠但遭忌離職。於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為政清簡,頗得民心,後因得罪上司而被罷官,遂長居揚州,以畫為生。

李鱓自幼喜愛繪畫,16歲已經頗有名氣,後入宮廷成為宮廷畫師,但是他的人生並不順坦。李鱓「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為生。與同鄉人鄭板橋關係最為密切,故鄭板橋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並說他是「才雄頗為世所忌,口雖讚歎心不然」。曲折的人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繪畫藝術風格。他早年曾從同鄉魏凌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學畫,畫法工緻,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後又向指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啟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為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本與禪家氣味同——李鱓《古木竹石圖》

此幅作品水墨絹本,尺幅較大,有近10平尺,為李鱓的贈友之作。李鱓在款文中寫道:「道人寫竹並枯叢,本與禪家氣味同。大抵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退庵禪師四十壽。復堂,李鱓。」,觀其書法,以顏柳筋骨為托,古樸老辣,錯落參差,於質實中見空靈,使整幅畫面的氣韻更加淋漓酣暢。為此光緒中無錫秦祖詠著《桐陰論畫》時說他「書法古樸,款題隨意布置,另有別緻,殆亦擺脫俗格,自立門庭者也」。今人撫觀昔人畫作,知其不妄言也。觀此作畫法氣度,古樹靜穆,墨竹斜依,虛實相承,墨色濃淡不一,意蘊不一,卻又相映而生。畫面似為晚秋蕭索之景,卻給人以不媚世俗、君子自持、狂放恣意之感。與同為擅畫竹的鄭燮,雖用筆皆「怪」,但風格迥異,實為自出機杼之作。

同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為此作題跋道:「此復堂先生六十內畫也,力足手橫大是青藤得意之筆,不知者以為贗作,直是兒童手眼未除耳。板橋鄭燮。」 自古文人相輕,亦有文人相惜,鄭燮此言賞而鑒之,以徐青藤筆墨比之,甚多誇讚之詞。忽感鄭氏之言亦頗多深意,乃悟豈非二人同為高風亮節,不仕名利之人耶?(文/李昊)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台————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台。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書畫高清資料

名家訪談

經典專題

推薦展覽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禪家的幽默,讀懂就是智慧
黃庭堅論書‖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
看看楊露禪家傳的太極拳到底什麼樣?
禪家的幽默 您讀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