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十年出走遠方,歸來仍是少年

十年出走遠方,歸來仍是少年


人生輪迴,猶如四時風景。年輕的時候,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渴望命運的波瀾,期盼外界的認可,不懂得欣賞沿路的風景。一旁笑而不語的是我們的父母師長。因了這一路風景,我們在懵懂中與文化結緣。她支撐了時代,給予我們生命的基因。




作者:于丹
摘自:《此心光明萬物生》

經長江文藝出版社授權發布
轉載須經授權,註明以上信息,保留書封照片。
排版編輯: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什麼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不再躑躅於難捱的苦難,不再自得於點滴的善意,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義,更要勇猛直面殘酷的人生。








  • 一心光明,是聖賢的境界,也是我們的需要




多人問我:此心光明萬物生,這句話來自何方?這是跟陽明先生有關的。



王陽明,這樣一位明代大聖賢、哲學家,他的一生百死千難,在整個世道的浮沉之中,經歷了寵辱滄桑,他是被置之於死地,發配到貴州龍場修文縣,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平定寧王之亂,能夠保存大明王朝的人,他也是開創了陽明書院,最後能把精神傳播千古的人。




這樣一個人,臨終的時候會對世界有多少話講呢?




在他積勞成疾,僅僅57歲病入膏肓,在江西南安的一條小船上,一口一口吐著鮮血的時候,當地的官員以及他的學生流著淚問他有什麼遺言?陽明先生只說了八個字,就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這一生修到了心地的光明,對世界哪裡還有什麼話要更多講呢?此心光明,燭照一生、燭照世界,是我特別喜歡的話。




走過10年,我自己想的很多事情和從前不大一樣。當初我在講莊子心得、《論語》心得的時候,只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大學教授,從書本到書本,闡述經典的當代價值,我們的理解。



走過10年,我更多思考的是人性,叩問的是人心。




看到艱難越來越多時候,標準答案越來越少的時候,人在迷思中不斷探索,而且還得堅持的時候,有時候很疲憊,這時候才知道一心光明才是多麼重要,心能轉境,心生萬物,過去曾經是聖賢的境界,我們仍然需要。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去努力就是了。






  • 童年,寂寞如繁花盛開




本著這樣一個願望,我寫了很多小隨筆,結集成這本《此心光明萬物生》這裡面有眼前,也有遠方,有歲月里,行走中的感悟。我追溯了自己生命里的起點。




講到姥姥的私塾,我小的時候在父母都下放的歲月里,作為一個獨生女,在我姥姥的小院中跟著她讀了哪些詩詞,辨明了哪些是非,在心裡烙下一些人性的種子,扣上了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我的童年就像院子里一束一束的繁花一樣,寂寞卻盛開。書中的世界是深邃遼遠的,有書陪伴大的孩子養心而幸運。






  • 遠方歸來,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帶著書里的覺悟,在養心的路上,我從身邊走向遠方。我曾經在星雲大師的佛光山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禪宗最高境界。




有一次,和大師散步的時候,我被蚊子咬的很厲害,我有些懊惱:你養的這些蚊子這麼咬我,是欺生嗎?




星雲大師笑笑說:「南方蚊子不開眼,沒嘗過北方人的血,讓他們嘗嘗新鮮嘛,無非就是結個緣。」世界上被蚊子盯的事有多少呢?權當結個緣。




在遠方,還會遇到一些坐標,遇到一些道理。在肯亞馬塞馬拉大草原,看那些動物之間的竟逐,我們真要向動物學習。




因為動物「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從不夾塞排隊的,嚴守食物鏈的默契與規則。




今天,速成的東西太多了,高科技滋生一些妄想,我們總是急於求成,向動物學習就能學一點謙卑,學一點遵守規則。




還有不同文化坐標中,對於我們生活的啟示。在耶路撒冷,就在公元70年,羅馬人屠滅這座城池的時候,唯一留下的那段西牆,480米的一道牆,今天稱為哭牆的地方。




他清晰印證著2000年間流浪生死的所有滄桑,不同國別、宗教,不同語言的人都在用一種表達方式:低低哭泣。




但是哭牆下,唯一面帶歡笑,甚而狂歡的場景就是成人禮。




以色列的女孩自12歲舉辦成人禮,男孩子13歲舉辦成人禮,整個家族要來到這裡。




女孩子穿著白紗裙,男孩子是黑色的燕尾服戴著小白帽,大家在這慶祝孩子從此成人,可以擔起這個民族的責任和光榮了。




全家人在這唱歌、跳舞,最後以哭牆為背景拍一張集體的大合影。




我見過不少民族和國家的成人禮,大到18歲,小到16歲。幾乎所有從來沒有12歲、13歲就要成人的,但是這是一個什麼民族呢?




猶太民族聰明富有,卻飽經磨難,所以需要他們的孩子,很早就要懂得榮辱存亡。




我有時候也在想,我們今天的教育,是不是關於幸福的太多了,關於苦難的太少了;關於進取的太多了,但是關於感恩的太少了;關於成功的太多了,但是關於成長的太少了……




發現他人的坐標,反省我們的當下。我們走到遠方,不是為沉迷於狂歡,而是在回來的時候,我們有更清晰的審視和行動。




什麼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不再躑躅於難捱的苦難,不再自得於點滴的善意,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義,更要勇猛直面殘酷的人生。




人生輪迴,猶如四時風景。年輕的時候,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渴望命運的波瀾,期盼外界的認可,不懂得欣賞沿路的風景。一旁笑而不語的是我們的父母師長。




因了這一路風景,我們在懵懂中與文化結緣。終於一天天發現,文化不是冰冷的、遠離的,不是發黃的、需要膜拜的典籍。她支撐了時代,給予我們生命的基因。




所以,我還不能停下來,仍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還是前輩嚴重的頑童和過客,我的身上還有託付。




等到那天,當我老了,有幸側身風景一角,也許會像他們當年一樣,笑看華髮已生,皺紋平添,感恩相逢,善待離別。













?本文為于丹在新書《此心光明萬物生》首發儀式上的演講稿。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文摘 的精彩文章:

千萬不要跟你的孩子哭窮!
中國那些美若天堂的圖書館
明日中秋:這些習俗你還記得嗎?
男人不願為你花錢的真相

TAG:水木文摘 |

您可能感興趣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夢
歸來仍是少年
願君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大連一方,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四月|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九月: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一日禪: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出走半生,歸來亦如少年
朴樹:出走半生,歸來仍舊是少年
願你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